一种家用空调节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69440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家用空调节流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家用空调节流管。
背景技术
现有的家用空调等小型制冷设备中的节流结构一般采用毛细血管,如一专利号为 ZL2004200卯859.8(公告号为CN2769788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空调制冷节流 管》披露了这样一种节流管,它包括装置在管道中的圆柱形的动块和定块,其中动块 的两端为凸圆锥面,且有一小孔贯穿动块轴心,为制冷剂通道,该动块可以在定块与 所述管道壁形成的空腔内自由滑动;所述定块共两块,相隔适当距离并分别固定于所 述管道内壁,与所述动块相邻的端面为与动块端面吻合的凹圆锥面,另一端为平面或 锥面,所述定块端面分布多个贯通小孔,且其轴心为毛细小通道,均为制冷剂通道, 且所述两定块的轴向尺寸不相同,能改变空调制冷系统中节流毛细管的长度来适应制 冷和制热工况相互转化,以达到调节制冷与制热时节流毛细管的性能匹配要求,提高 空调制冷系统的经济性。
然而,上述《空调制冷节流管》中定块的轴心节流毛细管孔通道的加工制作比较 麻烦,而且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较为合 理、加工制作比较方便并有助于提升产品功能与降低产品成本的家用空调节流管。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家用空调节流管,包括 有管状阀体,间隔固定在所述阀体内的左静阀芯和右静阀芯,所述左静阀芯内具有供 制冷剂通过的第一溢流孔,所述右静阀芯内具有供制冷剂通过的第二溢流孔,在阀体 内还设有一可相对阀体轴向滑移并位于左、右两静阀芯之间的动阀芯,该动阀芯的左 右外端面能分别与所述左、右静阀芯的内端面接触配合以将第一、二溢流孔封堵住;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静阀芯的外周面具有贯穿于整个外周表面供制冷剂通过的第一 螺旋槽,该第一螺旋槽两端的出口贯穿左静阀芯的内外端面;所述的右静阀芯的外周 面具有贯穿于整个外周表面供制冷剂通过的第二螺旋槽,该第二螺旋槽两端的出口贯
穿右静阀芯的内外端面;所述的动阀芯外周面上设有供制冷剂通过的通道。
3上述的螺旋槽的横截面呈矩形、正方形或半圆形,以呈半圆形为佳。该螺旋槽还 可以是单头螺旋槽还可以多头螺旋槽。
上述的动阀芯的外端面与左、右静阀芯的内端面之间以平面接触配合为佳。平面 配合可简化动阀芯和静阀芯的结构,当然,动阀芯的外端面与静阔芯的内端面之间也 可采用现有技术中锥面或球面配合,锥面或球面配合可提高动阀芯封堵静阔芯上溢流 孔的效果,但其结构相对复杂。
上述的左、右静阀芯可以采用定位销与阀体内壁固定。该定位方式简单可靠,不 易损坏静阀芯外表面上的螺旋槽。
为便于加工第一溢流孔和第二溢流孔,上述的第一溢流孔横向贯穿左静阀芯的轴 心;所述的第二溢流孔横向贯穿右静阀芯的轴心。由于溢流孔设置在静阀芯的轴心 处,便于对溢流孔的加工定位。
上述的动阀芯外周具有至少二个外凸的与所述阀体内壁滑配合的凸块,动阀芯在 二凸块间的外周面与阀体内壁之间有空腔,该空腔形成所述的通道。该通道的加工方 式比起加工通孔来说更为简单,加工成本低。
上述的动阀芯外周以具有四个外凸的与所述阀体内壁滑配合的凸块为佳,该四个 凸块沿动阀芯外周面均匀间隔设置。均匀间隔设置四个凸块可确保动阀芯在阀体内滑 移的稳定性。当然也可是二个或多个凸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是在左、右静阀芯 其外周面设有贯穿于整个外周表面供制冷剂通过的螺旋槽,该螺旋槽两端的出口分别 设于静阀芯的内外端面上,该螺旋槽结构相当于现有技术中静阀芯的毛细管结构,当 动阀芯端面将该静阀芯上的溢流孔封堵住后,制冷剂通过动阀芯的通道后只能经过螺 旋槽排出。众所周知,毛细管结构是在动阀芯上开设一极小的孔,而要在动阀芯上加 工出该毛细孔是很困难的,且加工速度慢,相对成本高,而在静阀芯外周面加工螺旋 槽可采用成本低的车削加工,且加工速度快,简化加工制作工艺,从而可降低产品成 本,同时可降低静阀芯外周面与阔体内壁之间的配合要求,有利于提升产品质量与功


图l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静阀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4如图1 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一种家用空调节流管,包括有管状阀体l,阀体l一般由铜或铝或钢管制成,阀体l
内间隔设有与所述的阀体l直接固定设置的左、右静阀芯2、 3,所述左静阀芯2内具有 供制冷剂通过的第一溢流孔21,该第一溢流孔21横向贯穿左静阀芯2的轴心;所述右静 阀芯3内具有供制冷剂通过的第二溢流孔31,该第二溢流孔31横向贯穿右静阀芯3的轴 心,将第一、二溢流孔21、 31设置在左、右静阀芯2、 3的轴心处,这样便于加工。
在左、右静阀芯2、 3之间的阀体1内还设有一可相对阀体1轴向滑移的动阀芯4,动 阀芯4可采用铜或铝或塑料制成,动阀芯4两端呈圆柱状,左、右静阀芯2、 3之间的距 离大于动阀芯4的轴向尺寸,以保证动阀芯4可在左、右静阀芯2、 3之间滑移。
所述的左静阀芯2的外周面具有贯穿于整个外周表面供制冷剂通过的第一螺旋槽 22,该螺旋槽22两端的出口贯穿左静阀芯2的内外端面;所述的右静阀芯3的外周面均 设有贯穿于整个外周表面供制冷剂通过的第二螺旋槽32,该第二螺旋槽32两端的出口 贯穿右静阀芯3的内外端面。本实施例中第一、二螺旋槽22、 32的横截面呈半圆形,当 然也可以是矩形或正方形。所述的动阀芯4的左外端面能与左静阀芯2的内端面接触配 合以将第一溢流孔21封堵住,动阀芯4的右外端面能与右静阀芯3的内端面接触配合以 将第一溢流孔31封堵住,动阀芯4的两个外端面与该左、右静阀芯2、 3的内端面之间为 平面接触配合。所述的左、右静阀芯2、 3通过定位销5与阀体1内壁固定。
所述的动阀芯4外周具有四个外凸的与所述阀体内壁滑配合的凸块41,该四个凸块 41沿动阀芯4外周面均匀间隔设置,同时动阀芯4在二凸±央41间的外周面与阀体1内壁之 间有空腔X,该空腔X形成供制冷剂通过的通道,均匀间隔设置四个凸块41可确保动阀 芯4在阀体1内滑移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及过程如下
当制冷剂从阀体l右端流入,制冷剂主要从右静阀芯3的溢流孔31流入,推动动阔 芯4左移,动阀芯4的左端面与左静阀芯2的右内端面接触将左静阀芯3的的溢流孔31封 堵住,因此,制冷剂只能通过动阀芯4在二凸块41间的外周面与阀体1内壁之间的空腔 X流过再经由左静阀芯2上的螺旋槽22排出,以起到节流的作用。当制冷剂从阀体l左 端流入时,其过程与前述相反。
我们可根据两静阀芯轴向尺寸的不同,改变空调制冷系统中螺旋槽的长度来适应 制冷和制热工况相互转化,以达到调节制冷与制热时节流毛细管的性能匹配要求,提 高空调制冷系统的经济性。还可以通过使两静阀芯上的螺旋槽外形不同,实现改变空 调制冷系统中螺旋槽的长度以适应制冷和制热工况相互转化。
权利要求1、一种家用空调节流管,包括有管状阀体(1),间隔固定在所述阀体(1)内的左静阀芯(2)和右静阀芯(3),所述左静阀芯(2)内具有供制冷剂通过的第一溢流孔(21),所述右静阀芯(3)内具有供制冷剂通过的第二溢流孔(31),在阀体(1)内还设有一可相对阀体(1)轴向滑移并位于左、右两静阀芯(2、3)之间的动阀芯(4),该动阀芯(4)的左右外端面能分别与所述左、右静阀芯(2、3)的内端面接触配合以将第一、二溢流孔(21、31)封堵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静阀芯(2)的外周面具有贯穿于整个外周表面供制冷剂通过的第一螺旋槽(22),该第一螺旋槽(22)两端的出口贯穿左静阀芯(2)的内外端面;所述的右静阀芯(3)的外周面具有贯穿于整个外周表面供制冷剂通过的第二螺旋槽(32),该第二螺旋槽(32)两端的出口贯穿右静阀芯(3)的内外端面;所述的动阀芯(4)外周面上设有供制冷剂通过的通道。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家用空调节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旋槽(22、 32) 的横截面呈矩形、正方形或半圆形。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家用空调节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阀芯(4)的外端 面与左、右静阀芯(2、 3)的内端面之间为平面接触配合。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家用空调节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右静阀芯 (2、 3)通过定位销(5)与阀体(1)内壁固定。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家用空调节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溢流孔(21) 横向贯穿左静阀芯(2)的轴心;所述的第二溢流孔(31)横向贯穿右静阀芯(3)的轴心。
6、 根据权利要求1 5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家用空调节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动阀芯(4)外周具有至少二个外凸的与所述阀体(1)内壁滑配合的凸块(41),动阀芯(4)在 二凸块(41)间的外周面与阀体(1)内壁之间有空腔(X),该空腔(X)形成所述的通道。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家用空调节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阀芯(4)外周具 有四个外凸的与所述阀体内壁滑配合的凸块(41),该四个凸块(41)沿动阀芯(4)外周面均 匀间隔设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用空调节流管,包括有管状阀体,阀体内间隔设有二个与阀体相对固定设置的静阀芯,该静阀芯内具有供制冷剂通过的溢流孔,相邻二静阀芯之间的阀体内还设有一可相对阀体轴向滑移的动阀芯,本实用新型构思主要在于至少有一个静阀芯其外周面设有贯穿于整个外周表面供制冷剂通过的螺旋槽,该螺旋槽两端的出口分别贯穿静阀芯的内外端面,动阀芯的外端面能与该静阀芯的内端面接触配合以将静阀芯上的溢流孔封堵住,动阀芯外周面上设有供制冷剂通过的通道。相对加工毛细孔而言,在静阀芯外周面加工螺旋槽可采用成本低的车削加工,且加工速度快,简化加工制作工艺,从而可降低产品成本。
文档编号F25B41/06GK201265989SQ200820121919
公开日2009年7月1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23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23日
发明者金仁召 申请人:金仁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