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69635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制冷器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制冷器具,尤其是关于一种具有分配器的家用或商用制冷器具。
背景技术
CN101071026公开一种在门上设有分配器的制冷器具。在该制冷器具中,门的前面 板设有一个用以安装分配器的开口。分配器具有限定了一个凹腔的分配器壳体。分配器壳 体沿着门的开口设置,从而凹腔与开口对应,用户可以将外部容器例如杯子放在凹腔内以 接收储存在制冷器具内的冰或水。分配器壳体包括设置在凹腔的前端、大致与前面板平行 的腔缘。腔缘具有对应于前面板的开口的形状,但宽度和长度均大于后者。在组装时,分配 器壳体从前向后伸入前面板的开口内。完成组装后,腔缘的后表面贴在前面板的前表面而 暴露在门的前表面上,因此腔缘和前面板之间的缝隙也暴露在外。为了遮盖这种通常不十 分平整的缝隙,制冷器具额外设置了一个框体,框体沿着开口设置遮挡暴露在外的腔缘,以 获得整齐平整的外观。同时, 一个显示和控制单元被连接在这个框体的上部而一起连接到 门上。 KR2006-006246公开了另外一种制冷器具的分配器壳体结构。分配器壳体在凹腔 的末端形成了平行于门的前面板的插槽,前面板的用以安装分配器的开口的边缘插入分配 器壳体的插槽内,这可以使分配器壳体和前面板之间的接合可相对紧密,并可以有效地防 止在发泡过程中产生漏泡现象。然而,对于具有闭环边缘的开口来讲,这种结构并不容易实 现分配器壳体和开口的连接,而且分配器壳体的前表面(插槽的前侧壁)还是不可避免地 暴露在前边板之外。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制冷器具。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关于一种制冷器具。所述制冷器具包括门,所述门包括具有 开口的门板;设置在所述门上的分配器,所述分配器包括分配器壳体,所述分配器壳体连接 于所述门板并限定与所述开口相应的凹腔,所述凹腔的至少一部分被设置成适于收容外部 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板包括从所述开口的边缘向后延伸的延伸部,所述分配器壳体包 括用以与所述延伸部连接的连接部。 从而,在发泡过程中,向后延伸的延伸部可以在发泡过程中将发泡剂阻挡流向开 口,从而发泡剂在发泡过程中从所述开口溢出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另外,由于延伸部是向后 延伸与分配器壳体连接,因此,分配器壳体例如所述连接部不必再设置延伸到门板之外是 有可能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延伸部包括从所述开口的边缘向后弯折 的翻边,这不仅可以不必显著复杂化门板的结构,而且特别利于制造,从而可以降低制造成 本。[0008] 在一个特别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延伸部沿着所述开口的全部边缘设置。这种形 成闭环的延伸部更加利于门的发泡程序的质量控制。 在一个特别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延伸部大致垂直于所述开口所在平面。这不仅 利于在发泡过程中阻挡发泡剂泄漏,而且也利于延伸部和连接部的对接,并易于制造。 在一个特别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延伸部位于所述凹腔之外,从而延伸部可以不 暴露在凹腔内,因此避免了延伸部对分配器的外观造成不良的影响。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延伸部和连接部形成插接连接。除了插 接连接方式有利于防止发泡剂泄漏之外,二者之间的连接也可以很简单地实现。在一个特 别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包括与延伸部对接的插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分配器壳体包括限定所述凹腔的腔壁, 所述插槽形成在所述腔壁上,且与所述凹腔隔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插槽的入口朝向所述开口,这不仅利于 制造,而且延伸部可以很容易就插入插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延伸部包括钩部,所述连接部包括用以 与所述钩部配合以防止所述分配器壳体从前后方向上脱离所述门板的锁止部。从而,分配 器壳体和门板可以更加可靠地固定在一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特别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分配器壳体包括沿着所述凹腔的前 端设置的腔缘,所述腔缘与所述门板的后表面连接。从而,在分配器壳体可以通过腔缘与门 板形成稳定的连接的同时,腔缘不必暴露在门板的前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门还包括位于所述门板的后表面和所述 腔缘之间的密封装置。这可以大大降低在发泡过程中发泡液从门板和腔缘之间的缝隙溢出 的可能性。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特别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密封装置沿着所述开口的边缘形 成闭环结构。特别优选地,所述密封装置是胶带。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特别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分配器壳体整体不超出所述门板的 前表面,由于分配器壳体没有超出门板的前表面的部分,而是整体位于门板的后面,因此无 需使用额外的装饰框,从而有可能降低门的组装件数量、材料以及管理成本。另外,门的外 观也可以因此更加简洁和整齐。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门板构成所述门的前表面。 然而,在一个替换的实施例中,所述门还包括前面板,所述前面板紧邻所述门板且 具有对应于所述开口的前口 ,所述前面板形成所述门的前表面。 优选地,制冷装置还包括沿着位于所述前面板和所述门板之间、并沿着所述开口
的边缘设置的密封条。有利地,所述密封条围绕所述开口形成闭环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发明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
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作为说明书的一部分且用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以下附图图解本实 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且与说明书一起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则。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制冷器具的示意性立体图。[0024]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制冷器具的门的示意性立体图,其中 控制面板从门上取下。 图3是沿着图1中I-I线的示意性局部剖视图。 图4是图3中A部分的示意性放大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方式门板和分配器壳体分离时的局部 立体图。 图6和图7分别是图5中B部分和C部分的示意性局部放大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优选实施例的门的示意性局部剖视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优选实施例的门的示意性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制冷器具1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 制冷器具1包括箱体2,在本实施例中,箱体2限定多个储藏室26(参见图3),包括并排分 布且由隔板(未图示)隔开的冷冻室和冷藏室。 制冷器具1包括两个对应相应储藏室26的门3。门3分别通过铰链19枢轴连接 于箱体2的一侧,并可以绕着平行于纵轴的转动轴转动。在通常情况下,门3被关闭以防止 冷空气离开储藏室26。在需要时,用户可以打开相应的门3以进行例如从冷冻室或冷藏室 中取出食物或把食物储存到相应的储藏室26的操作。用户可以通过把手18而对门3实施 打开和关闭的动作。 在本实施例中一个门3使对应储藏室26全部打开或完全关闭。应当理解,本实用 新型并不受限于此,而是也可以有其他的实施方式。例如,在一个替换的实施中,一个储藏 室26由两个门3来打开或者关闭,也就是说, 一个门3仅打开或关闭这样的储藏室26的一 部分。 制冷器具1的一个门3上分配器6,从而,用户可以不用打开门3即可获取冰和/ 或饮料,例如储藏在冷冻室内的冰以及位于冷藏室内的水箱的水。在本实施例中,分配器6 设置在对应于冷冻室的门3。通过合理地设置,分配器6设置在对应于冷藏室的门3也是有 可能的。 门3包括构成门3的前表面的门板5。在本实施例中,门板5由金属薄板制成。门 板5具有对应于分配器6的开口 4,开口 4大致为四方形。分配器6沿着该开口 4安装,并 包括与开口 4连通而暴露于门3的前表面的分配腔20。分配腔20的上方形成出冰口 (未 图示)和出水口 (未图示)。分配腔20从门3的前表面向后以一定弧度凹陷至预定深度, 并被设置成适于收容一外部容器例如杯子的至少一部分。 图2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门3的示意性局部分解图。如图1和 图2所示,制冷器具1包括设置在门3上的控制面板17。控制面板17沿着开口 4的上端设 置,并收容在开口 4内。在本实施例中,控制面板17的前面板与门板5的前表面平齐。 控制面板17紧邻设置在分配腔20的上方。控制面板17包括显示屏21以及多个 开关装置22。显示屏21可以显示例如制冷器具1的状态和/或可选择参数等信息。 开关装置22位于显示屏21的下方,从而相比显示屏21更加接近分配腔20。在本 实施例中,通过对开关装置22的操作,用户可以选择例如供应水、供应碎冰、供应冰块以及接通照亮分配腔20的照明装置(未图示)。 从图l和图2可以看出,分配器6的整体没有超出门板5的前表面(在本实施例 中,也就是门3的前表面),而是位于门板5的后方。 图3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方式门3的示意性局部剖视图。如图3所 示,储藏室26内设有储冰单元25,储冰单元25的前部设有向下的排出口。门3内设有排冰 通道27,排冰通道27的入口朝向储冰单元25的排出口,从而储冰单元25排出的冰可以进 入排冰通道27而最后排向分配腔20。 分配器6包括收容在门板5和内衬23之间的分配器壳体7,其中,内衬23构成门 3的后壁,在门3关闭时面向储藏室26。内衬23在对应分配器壳体7处朝向储藏室26凸 起,分配器壳体7和内衬23的凸起部分存有预定距离。 在门板5和内衬23之间以及分配器壳体7和内衬23之间分布着热绝缘层24,以 降低储藏室26的冷量流失。热绝缘层24由绝缘泡沫剂发泡形成。 分配器壳体7形成向内凹陷、前端开放的凹腔8。分配器6包括将凹腔8分成上下 两部分的分隔板30 (图2中未示出)。凹腔8的位于分隔板30下方的部分构成了前端保持 开放的分配腔20。分隔板30上设有出冰口和出水口 ,冰和水分别从相应的口排向位于分配 腔20内的外部容器。 分配腔20具有大致是平的支撑壁28,以使外部容器可以平稳地放置其上。支撑壁 28具有多个细小的通孔(未图示),冰或水分配过程中不慎溅出或溢出的液体通过这些通 孔流入位于支撑壁28下方的接水槽29。 开口 4位于分隔板30上方的部分与控制面板17的外轮廓相适应,从而,控制面板 17和开口 4的相应边缘接合,并封闭开口 4的位于分隔板30上方的部分。 图4是图3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5示出分配器壳体7从门板5分离时的示 意性局部立体图。如图3、图4和图5所示,分配器壳体7包括沿着凹腔8的前端设置的腔 缘9。在本实施例中,腔缘9设置在凹腔8的整个边缘上。腔缘9的前表面在本实施例中位 于分配器壳体7的最前端,并与开口 4的边缘区域平行。 腔缘9连接在门板5的后表面。具体地,腔缘8沿着开口 4的边缘连接在门板5
的后表面,因此,腔缘8被隐藏在门板5之后而不是暴露在门3的外表面。 门3包括沿着开口 4的边缘设置并向后延伸的延伸部11。在本实施例中延伸部
11由从开口 4的边缘向后弯折的翻边形成。延伸部11沿着开口 4的全部边缘设置,因而是
闭环结构。延伸部11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优选地是2至4毫米,例如3毫米。 分配器壳体7包括用以与延伸部ll连接的连接部12。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12
包括用以收容延伸部11的插槽13,从而延伸部11和连接部12形成插接配合。 插槽13沿着分配器壳体7的前端设置,具体地,插槽13从限定凹腔8的腔壁14
的前端面向后延伸,因此具有朝向门板5的入口。这使延伸部ll的结构可以比较简单地形
成,并容易实现二者的对接。在本实施例中,延伸部11和插槽13位于垂直于开口 4所在的
平面上。插槽13围绕整周凹腔8设置,以与延伸部11对应。 如图4所示,插槽13并不暴露在凹腔8内,而是与凹腔8分隔。从而,在延伸部ll 插入插槽13后,延伸部11位于凹腔8之外。也就是说,由于延伸部11不会暴露在凹腔8 内,从而,降低延伸部11对分配器6外观的影响。[0052] 图6和图7分别是图5中B部分和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请结合图5参照图6和 图7,沿着开口 4的纵向边缘设置的延伸部11还包括多个以预定间隔距离分布的第一固定 部31。第一固定部31为片状,并在上下两侧边缘分别形成钩部33。相应地,分配器壳体7 包括与第一固定部31配合的第二固定部32。第二固定部32包括对应于钩部33的锁止块 34。第二固定部32从插槽13向后延伸,从而暴露在腔壁14的外侧。当第一固定部31固 定在第二固定部32之后,钩部33被锁止块34限位以防止分配器壳体7在前后方向上脱离 门板5。 图8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外一个实施例的门的局部剖视图。如图8所 示,与上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门板5的后表面和腔缘9的前表面之间设置密封装置10, 在本实施例中,整周腔缘9都设有密封装置与装置10,从而密封装置10形成闭环,以更好地 防止在发泡过程中发生发泡剂泄漏。 密封装置10可以由胶带形成,例如粘贴在腔缘9或门板5上的单面胶带。特别有 利地,密封装置10为双面胶带,从而不仅可以防止在发泡过程中发泡剂泄漏,还兼具固定 门板5和腔缘9的作用。当使用具有足够强的粘接力的粘贴装置时,仅通过或主要通过粘 贴装置来固定分配器壳体7和门板5是有可能的。 图9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门3的局部剖视图。如图 9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不同主要在于,门3还包括位于门板5前面的前面板15。前 面板15覆盖门板5至少大部分,从而构成门3的前表面。前面板15优选地由玻璃制成,并 完全覆盖门板5。 前面板15紧邻着门板5设置,其可以通过例如沿着前面板15的边缘区域分布的 胶带而连接于门板5,也可以在门3的两侧设置在纵向上延伸的狭槽来接收前面板15的纵 向边缘而将前面板15固定在门3上。 前面板15具有对应于开口 4的前口 16。前口 16的形状和尺寸可以与开口 4相 同。门3包括沿着位于前面板15和门板5之间、并沿着所述开口 4和/或前口 16的边缘 设置的密封条35,以防止外部空气从开口 4和前口 16进入前面板15和门板5之间的缝隙 而在前面板15的后侧形成例如雾气或者凝露。密封条35围绕所述开口 4形成闭环结构。 在一个最简单有效的实施例中,这种密封条35是胶带。 以下将描述制冷器具优选的制造方法。 制冷器具1的制造主要包括1)提供箱体2,其中箱体2限定至少一个储藏室26 ; 2)提供制冷器具1的门3 ;以及3)将门3连接到箱体2上。 箱体2的提供以及把门3连接到箱体2上可以采用本领域公知的方法,这里不再 做具体描述。以下详细描述获得门的方法。 首先,提供具有开口4的门板5。门板5最好由金属薄板制成。开口4可以通过冲 压的方式获得。通过对开口4的处理,开口4的边缘形成向后延伸的翻边。翻边大致垂直 于门板5。 接着,以门板5为主体形成门盘。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把形成门3的周壁的上 下边盖36以及左右边盖分别连接到门板5的上下边缘和左右边缘来形成门盘。或者,门板 5的纵向两侧端向后弯折而形成门3的纵向侧壁37,另外以上下边盖36连接到门板5的上 下两端而形成门盘的上下边界。[0063] 然后,把事先准备好的分配器壳体7从门板5的后侧连接到门板5上。分配器壳 体7在腔壁14的前端形成了插槽13,插槽13的入口向前。在安装时,将分配器壳体7的插 槽13对准开口 4的翻边后,将分配器壳体7向前推而使翻边插入插槽13内。最后,腔缘9 顶在开口 4的边缘区域的后表面,从而分配器壳体7没有超出门板5的前表面,而是整体位 于门板5的后方。优选地,在将分配器壳体7连接于门板5之前,在门板5或者腔缘9分布 单面或者双面胶带。 在绝缘发泡剂注入已经完成组装的门盘内之后,将内衬23封闭门盘的开放端。在 发泡过程中,由于开口 4的边缘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翻边,且翻边插入至分配器壳体7 的插槽13内,因此发泡剂沿着腔缘9和门板5之间的缝隙溢出的可能性大大被降低。在发 泡完成之后,将控制面板17从门3的前侧安装在开口 4内。
权利要求一种制冷器具(1),包括门(3),所述门(3)包括具有开口(4)的门板(5);设置在所述门(3)上的分配器(6),所述分配器(6)包括分配器壳体(7),所述分配器壳体(7)连接于所述门板(4)并限定与所述开口(4)相应的凹腔(8),所述凹腔(8)的至少一部分被设置成适于收容一外部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板(5)包括从所述开口(4)的边缘向后延伸的延伸部(11),所述分配器壳体(7)包括用以与所述延伸部(11)连接的连接部(12)。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器具(l),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11)包括从所述开口(4) 的边缘向后弯折的翻边。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制冷器具(l),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11)沿着所述开口 (4) 的全部边缘设置。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器具(l),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11)大致垂直于所述 开口 (4)所在平面。
5.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制冷器具(l),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12)位于所述凹腔(8) 之外。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器具(l),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11)和连接部(12)形 成插接连接。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冷器具(l),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12)包括与延伸部 (11)对接的插槽(13)。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冷器具(l),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器壳体(7)包括限定所述 凹腔(8)的腔壁(14),所述插槽(13)形成在所述腔壁(14)上且与所述凹腔(8)隔离。
9.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冷器具(l),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13)的入口朝向所述开 口 (4)。
10.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冷器具(l),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13)的入口朝向所述开 口 (4)。
11. 如权利要求6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冷器具(l),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11) 包括钩部(33),所述连接部(12)包括用以与所述钩部(34)连接以防止所述分配器壳体 (7)从前后方向上脱离所述门板(5)的的锁止部(34)。
12. 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冷器具(1),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器壳体 (7)包括沿着所述凹腔(8)的前端设置的腔缘(9),所述腔缘(9)与所述门板(5)的后表面 连接。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冷器具(l),其特征在于,所述门(3)还包括位于所述门板(5) 的后表面和所述腔缘(9)之间的密封装置(10)。
14. 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冷器具(1),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器壳体 (7)整体不超出所述门板(5)的前表面。
15. 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冷器具(1),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板(5)构 成所述门(3)的前表面。
16. 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冷器具(l),其特征在于,所述门(3)还 包括前面板(15),所述前面板(15)紧邻所述门板(5)且具有对应于所述开口 (4)的前口(16),所述前面板(15)形成所述门(3)的前表面。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制冷器具(l),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沿着位于所述前面板(15) 和所述门板(5)之间、并沿着所述开口 (4)的边缘设置的密封条(3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制冷器具。制冷器具(1)包括门(3),所述门(3)包括具有开口(4)的门板(5);设置在所述门(3)上的分配器(6),所述分配器(6)包括分配器壳体(7),所述分配器壳体(7)连接于所述门板(4)并限定与所述开口(4)相应的凹腔(8),所述凹腔(8)的至少一部分被设置成适于收容一外部容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建议,所述门板(5)包括从所述开口(4)的边缘向后延伸的延伸部(11),所述分配器壳体(7)包括用以与所述延伸部(11)连接的连接部(12)。
文档编号F25D23/04GK201548012SQ20082016099
公开日2010年8月11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5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5日
发明者柏玉发, 鲁松涛 申请人:博西华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