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71360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低温余热利用与热泵/制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结构简单、性能指数高、能够满足需求和一机双用(或多用)是吸收式供热/制冷技 术发展的方向和要求。进行余热的热利用时,机组的工作参数与其性能指数之间有着相 互制约的关系单级机组中效数不同的机组之间相比较,单效机组的供热温度高但性能 指数低,双效机组的性能指数高但供热温度低;不同级数的机组之间相比较,级数低的 机组供热温度低但性能指数高,级数高的机组供热温度高但性能指数低。同时,对确定 的单一机组——如单级单效、单级双效或单级、两级机组等,由于受到机组自身条件(具 体流程、溶液性质等)和外部条件(如余热资源)的制约,单一结构的机组只能满足被 加热介质一定范围的需求。当被加热介质的初始温度较低、终了温度较高而跨越两个以 上供热范围的机组时,则需要采用多重复合机组以达到节能效益最大化、机组结构简单 化的目的。
在被加热介质的需求参数(尤其是温度)变化幅度较大的场合,机组应该依照性能 指数最大化的原则根据被加热介质的加热需求调整运行模式。另外,诸如冬季需要较高 温度的供热和夏季供冷的场合,机组在冬季作为热泵要按照多重复合模式运行以提供较 高温度的供热参数,而在夏季制冷时机组需要按照双效或多效流程运行以得到较高的性 能指数,这需要一套机组能够实现不同流程之间的转换。
为了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实现机组性能指数的尽可能最大化和实现不同流程之间 的转换,同时考虑到热泵/制冷系统的简单化,在同一机组中实现热泵/制冷流程有效、 合理的复合,实现多重复合吸收式热泵/制冷流程是很有意义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要提供多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其特征是在双效吸收式热 泵的基础上增加新增部件——新增冷凝器、新增节流阀、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蒸发器、 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第二节流阀、新增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或再加上新增第二溶 液热交换器,依次形成与双效流程相邻的单级高温供热端和与单级流程相邻的两级高温 供热端,组成单级双效、单级单效和两级三流程复合的三重复合吸收式热泵;在三效吸 收式热泵的基础上增加新增部件——新增冷凝器、新增节流阀、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蒸发器、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第二节流阀、新增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或再加上新 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再增冷凝器、再增节流阀,依次形成与三效热泵流程相邻的双效 供热端、与双效高温端相邻的单效供热端和与单效相邻的两级供热端,组成单级三效、
单级双效、单级单效和两级四流程复合的四重复合吸收式热泵。l.本发明中的溶液串联循环双效基础上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之一是这样实 现的在由高压发生器、低压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节流阀、第二节流阀、 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组成的溶液串联循环单级双效 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中,①或增加新增冷凝器、新增节流阀、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蒸发 器、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第二节流阀、新增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第二溶液 热交换器,由高压发生器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冷凝器,新增冷凝器或有冷剂液管 路经新增节流阀连通蒸发器、或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连通冷凝器,新增冷凝器还 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再自高压发生器增设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 器连通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吸收-蒸发 器,新增吸收-蒸发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第二溶液 热交换器连通高压发生器,由蒸发器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或由蒸发 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或由新增冷凝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 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后新增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 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与冷凝器为原有双效流程供热端,新增冷凝 器为新增单级流程供热端,新增吸收器为新增两级流程供热端,从而得到溶液串联循环 双效基础上包含双效流程、单效流程和两级流程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②或增 加新增冷凝器、新增节流阀、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蒸发器、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第二 节流阀、新增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由高压发生器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冷 凝器,新增冷凝器或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连通蒸发器、或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 流阀连通冷凝器,新增冷凝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再将吸收器有稀溶液管 路经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低压发生器改为吸收器有稀溶液管 路经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器再有稀溶 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后新增吸收-蒸发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 新增溶液泵与新增溶液热交换器连通低压发生器,由蒸发器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 吸收-蒸发器,或由蒸发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或由新增冷凝器增设冷剂液 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后新增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 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与冷凝器为原有双效 流程供热端,新增冷凝器为新增单级流程供热端,新增吸收器为新增两级流程供热端, 从而得到溶液串联循环双效基础上包含双效流程、单效流程和两级流程的三重复合第一 类吸收式热泵。2. 本发明中的溶液串联循环双效基础上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之二是这样实 现在由高压发生器、低压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节流阀、第二节流阀、 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组成的溶液串联循环单级双效第一类吸收式 热泵中,①或增加新增冷凝器、新增节流阀、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蒸发器、新增冷剂 液泵或新增第二节流阀、新增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由 高压发生器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冷凝器,新增冷凝器或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 阀连通蒸发器、或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连通冷凝器,新增冷凝器还有被加热介质 管路与外部连通;再自高压发生器增设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吸 收器,新增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新增吸收-蒸发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 高压发生器,由蒸发器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或由蒸发器增设冷剂液 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或由新增冷凝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后新增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 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与冷凝器为原有双效流程供热端,新增冷凝器为新增单级流 程供热端,新增吸收器为新增两级流程供热端,从而得到溶液串联循环双效基础上包含 双效流程、单效流程和两级流程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②或增加新增冷凝器、 新增节流阀、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蒸发器、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第二节流阀、新增溶 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由高压发生器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冷凝器,新增冷凝 器或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连通蒸发器、或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连通冷凝器, 新增冷凝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再将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溶液 热交换器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高压发生器改为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溶液 热交换器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 热交换器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后新增吸收-蒸发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与新增 溶液热交换器连通高压发生器,由蒸发器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或由 蒸发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或由新增冷凝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 流阀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后新增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新增 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与冷凝器为原有双效流程供热端,新增 冷凝器为新增单级流程供热端,新增吸收器为新增两级流程供热端,从而得到溶液串联 循环双效基础上包含双效流程、单效流程和两级流程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3. 本发明中的溶液并联循环双效基础上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在由高压发生器、低压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节流阀、第二节流阀、 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组成的溶液并联循环单级双效第一类吸收式 热泵中,①或增加新增冷凝器、新增节流阀、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蒸发器、新增冷剂 液泵或新增第二节流阀、新增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由 高压发生器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冷凝器,新增冷凝器或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 阀连通蒸发器、或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连通冷凝器,新增冷凝器还有被加热介质 管路与外部连通;再自高压发生器增设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吸 收器,新增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新增吸收-蒸发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 高压发生器,由蒸发器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或由蒸发器增设冷剂液 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或由新增冷凝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后新增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 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与冷凝器为原有双效流程供热端,新增冷凝器为新增单级流 程供热端,新增吸收器为新增两级流程供热端,从而得到溶液并联循环双效基础上包含 双效流程、单效流程和两级流程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②或增加新增冷凝器、 新增节流阀、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蒸发器、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第二节流阀、新增溶 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由高压发生器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冷凝器,新增冷凝 器或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连通蒸发器、或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连通冷凝器, 新增冷凝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再将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与溶液 热交换器连通高压发生器改为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与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吸 收器、新增吸收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后新增吸收 -蒸发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与新增溶液热交换器连通高压发生器,由蒸发器增 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或由蒸发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或 由新增冷凝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后新增吸收-蒸发 器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 收器与冷凝器为原有双效流程供热端,新增冷凝器为新增单级流程供热端,新增吸收器 为新增两级流程供热端,从而得到溶液并联循环双效基础上包含双效流程、单效流程和 两级流程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4.本发明中的溶液串联循环三效基础上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之一是这样实 现的在由高压发生器、中压发生器、低压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节流阀、
16第二节流阀、第三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第三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 液热交换器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组成的溶液串联循环单级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中,① 或增加新增冷凝器、新增节流阀、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蒸发器、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 第二节流阀、新增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由中压发生器 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冷凝器,将中压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连通冷凝 器改为中压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连通新增冷凝器,新增冷凝器或有冷剂液 管路经新增节流阔连通蒸发器、或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连通冷凝器,新增冷凝器 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再自中压发生器增设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 换器连通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吸收-蒸发 器,新增吸收-蒸发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第二溶液 热交换器连通中压发生器,由蒸发器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或由蒸发 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或由新增冷凝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 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后新增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 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与冷凝器为原有三效流程供热端,新增冷凝 器为新增双效流程供热端,新增吸收器为新增单效流程供热端,从而得到溶液串联循环 三效基础上包含三效流程、双效流程和单效流程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②或增 加新增冷凝器、新增节流阀、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蒸发器、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第二 节流阀、新增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由中压发生器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冷 凝器,将中压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连通冷凝器改为中压发生器有冷剂液管 路经第三节流阀连通新增冷凝器,新增冷凝器或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连通蒸发器、 或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连通冷凝器,新增冷凝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再将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溶液热交 换器连通低压发生器改为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 换器与第三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 换器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后新增吸收-蒸发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与新增溶液 热交换器连通低压发生器,由蒸发器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或由蒸发 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或由新增冷凝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 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后新增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 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与冷凝器为原有三效流程供热端,新增冷凝 器为新增双效流程供热端,新增吸收器为新增单效流程供热端,从而得到溶液串联循环三效基础上包含三效流程、双效流程和单效流程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5.本发明中的溶液串联循环三效基础上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之二是这样实
现的在由高压发生器、中压发生器、低压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节流阀、 第二节流阀、第三节流阀、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三溶液热交 换器组成的溶液串联循环单级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中,①或增加新增冷凝器、新增节 流阀、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蒸发器、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第二节流阀、新增溶液泵、 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由中压发生器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 冷凝器,将中压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连通冷凝器改为中压发生器有冷剂液 管路经第三节流阀连通新增冷凝器,新增冷凝器或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连通蒸发 器、或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连通冷凝器,新增冷凝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 连通;再自中压发生器增设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吸收器,新增 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新增吸收-蒸发器还有 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中压发生器, 由蒸发器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或由蒸发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 剂液泵、或由新增冷凝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后新增 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 连通;吸收器与冷凝器为原有三效流程供热端,新增冷凝器为新增双效流程供热端,新 增吸收器为新增单效流程供热端,从而得到溶液串联循环三效基础上包含三效流程、双 效流程和单效流程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②或增加新增冷凝器、新增节流阀、 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蒸发器、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第二节流阀、新增溶液泵、新增溶 液热交换器,由中压发生器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冷凝器,将中压发生器有冷剂液 管路经第三节流阀连通冷凝器改为中压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连通新增冷凝 器,新增冷凝器或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连通蒸发器、或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 阀连通冷凝器,新增冷凝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再将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 经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溶液热交换器连通高压发生器改为 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连通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 后新增吸收-蒸发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与新增溶液热交换器连通高压发生器, 由蒸发器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或由蒸发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 剂液泵、或由新增冷凝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后新增
18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 连通;吸收器与冷凝器为原有三效流程供热端,新增冷凝器为新增双效流程供热端,新 增吸收器为新增单效流程供热端,从而得到溶液串联循环三效基础上包含三效流程、双 效流程和单效流程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6.本发明中的溶液并联循环三效基础上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 的在由高压发生器、中压发生器、低压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节流阀、 第二节流阀、第三节流阀、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三溶液热交 换器组成的溶液并联循环单级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中,①或增加新增冷凝器、新增节 流阀、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蒸发器、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第二节流阀、新增溶液泵、 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由中压发生器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 冷凝器,新增冷凝器或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连通蒸发器、或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 节流阀连通冷凝器,新增冷凝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再自中压发生器增设 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 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新增吸收-蒸发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 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中压发生器,由蒸发器增设冷剂蒸汽管 路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或由蒸发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或由新增冷凝器 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后新增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 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与冷凝器 为原有三效流程供热端,新增冷凝器为新增双效流程供热端,新增吸收器为新增单效流 程供热端,从而得到溶液并联循环三效基础上包含三效流程、双效流程和单效流程的三 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②或增加新增冷凝器、新增节流阀、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蒸发器、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第二节流阀、新增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由中压发 生器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冷凝器,新增冷凝器或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连通 蒸发器、或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连通冷凝器,新增冷凝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 外部连通;再将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中压发生器改为 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器再有稀 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后新增吸收-蒸发器再有稀溶液管路 经新增溶液泵与新增溶液热交换器连通中压发生器,由蒸发器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 增吸收-蒸发器,或由蒸发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或由新增冷凝器增设冷剂 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后新增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与冷凝器为原有三 效流程供热端,新增冷凝器为新增双效流程供热端,新增吸收器为新增单效流程供热端, 从而得到溶液并联循环三效基础上包含三效流程、双效流程和单效流程的三重复合第一 类吸收式热泵。
7.本发明中的溶液串联循环三效基础上的四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之一是这样实 现的在由高压发生器、中压发生器、低压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节流阀、 第二节流阀、第三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第三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 液热交换器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组成的溶液串联循环单级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中,① 或增加新增冷凝器、新增节流阀、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蒸发器、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 第二节流阀、新增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再增冷凝器和 再增节流阀,由中压发生器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冷凝器,将中压发生器有冷剂液 管路经第三节流阀连通冷凝器改为中压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连通新增冷凝 器,新增冷凝器或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连通蒸发器、或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 阀连通冷凝器,新增冷凝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再由高压发生器增设冷剂 蒸汽管路连通再增冷凝器,再增冷凝器或有冷剂液管路经再增节流阀连通蒸发器、或有 冷剂液管路经再增节流阀连通冷凝器或新增冷凝器,再增冷凝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 外部连通;再自高压发生器增设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吸收器, 新增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新增吸收-蒸发器 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高压发
生器,由蒸发器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或由蒸发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 新增冷剂液泵、或由再增冷凝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 后新增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 与外部连通;吸收器与冷凝器为原有三效流程供热端,新增冷凝器为新增双效流程供热 端,再增冷凝器为新增单效流程供热端,新增吸收器为新增两级流程供热端,从而得到 溶液串联循环三效基础上包含三效流程、双效流程、单效流程和两级流程的四重复合第 一类吸收式热泵;②或增加新增冷凝器、新增节流阀、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蒸发器、 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第二节流阀、新增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再增冷凝器和再增 节流阀,由中压发生器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冷凝器,将中压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 经第三节流阀连通冷凝器改为中压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连通新增冷凝器, 新增冷凝器或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连通蒸发器、或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连通冷凝器,新增冷凝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再由高压发生器增设冷剂蒸汽 管路连通再增冷凝器,再增冷凝器或有冷剂液管路经再增节流阔连通蒸发器、或有冷剂 液管路经再增节流阀连通冷凝器或新增冷凝器,再增冷凝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 连通;再将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溶 液热交换器连通低压发生器改为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 液热交换器与第三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 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后新增吸收-蒸发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与新 增溶液热交换器连通低压发生器,由蒸发器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或 由蒸发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或由再增冷凝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 节流阀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后新增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新 增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与冷凝器为原有三效流程供热端,新 增冷凝器为新增双效流程供热端,再增冷凝器为新增单效流程供热端,新增吸收器为新 增两级流程供热端,从而得到溶液串联循环三效基础上包含三效流程、双效流程、单效 流程和两级流程的四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8.本发明中的溶液串联循环三效基础上的四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之一是这样实
现的在由高压发生器、中压发生器、低压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节流阀、 第二节流阀、第三节流阀、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三溶液热交 换器组成的溶液串联循环单级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中,①或增加新增冷凝器、新增节 流阀、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蒸发器、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第二节流阀、新增溶液泵、 新增溶液热交换器、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再增冷凝器和再增节流阀,由中压发生器 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冷凝器,将中压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连通冷凝 器改为中压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连通新增冷凝器,新增冷凝器或有冷剂液 管路经新增节流阀连通蒸发器、或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连通冷凝器,新增冷凝器 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再由高压发生器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再增冷凝器, 再增冷凝器或有冷剂液管路经再增节流阀连通蒸发器、或有冷剂液管路经再增节流阀连 通冷凝器或新增冷凝器,再增冷凝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再自高压发生器 增设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 新增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新增吸收-蒸发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 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高压发生器,由蒸发器增设冷剂蒸 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或由蒸发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或由再增冷凝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后新增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与冷凝器为原有三效流程供热端,新增冷凝器为新增双效流程供热端,再增冷凝器为新增单效流程供热端,新增吸收器为新增两级流程供热端,从而得到溶液串联循环三效基础上包含三效流程、双效流程、单效流程和两级流程的四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②或增加新增冷凝器、新增节流阀、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蒸发器、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第二节流阔、新增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再增冷凝器和再增节流阀,由中压发生器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冷凝器,新增冷凝器或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连通蒸发器、或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连通冷凝器,新增冷凝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再由高压发生器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再增冷凝器,再增冷凝器或有冷剂液管路经再增节流阀连通蒸发器、或有冷剂液管路经再增节流阀连通冷凝器或新增冷凝器,再增冷凝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再将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溶液热交换器连通高压发生器改为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后新增吸收-蒸发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与新增溶液热交换器连通高压发生器,由蒸发器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或由蒸发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或由再增冷凝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阔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后新增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与冷凝器为原有三效流程供热端,新增冷凝器为新增双效流程供热端,再增冷凝器为新增单效流程供热端,新增吸收器为新增两级流程供热端,从而得到溶液串联循环三效基础上包含三效流程、双效流程、单效流程和两级流程的四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9.本发明中的溶液并联循环三效基础上的四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在由高压发生器、中压发生器、低压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节流阔、第二节流阀、第三节流阀、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组成的溶液并联循环单级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中,①或增加新增冷凝器、新增节流阀、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蒸发器、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第二节流阀、新增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再增冷凝器和再增节流阀,由中压发生器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冷凝器,新增冷凝器或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连通蒸发器、或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连通冷凝器,新增冷凝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再由高压发生器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再增冷凝器,再增冷凝器或有冷剂液管路经再增节流阀连通蒸发器、或有冷剂液管路经再增节流阀连通冷凝器或新增冷凝器,再增冷凝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再自高压发生器增设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新增吸收-蒸发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高压发生器,由蒸发器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或由蒸发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或由再增冷凝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后新增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
器,新增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与冷凝器为原有三效流程供热端,新增冷凝器为新增双效流程供热端,再增冷凝器为新增单效流程供热端,新增吸收器为新增两级流程供热端,从而得到溶液并联循环三效基础上包含三效流程、双效流程、单效流程和两级流程的四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②或增加新增冷凝器、新增节流阀、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蒸发器、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第二节流阀、新增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再增冷凝器和再增节流阀,由中压发生器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冷凝器,将中压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连通冷凝器改为中压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连通新增冷凝器,新增冷凝器或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连通蒸发器、或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连通冷凝器,新增冷凝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再由高压发生器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再增冷凝器,再增冷凝器或有冷剂液管路经再增节流阀连通蒸发器、或有冷剂液管路经再增节流阀连通冷凝器或新增冷凝器,再增冷凝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再将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与溶液热交换器连通高压发生器改为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与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后新增吸收-蒸发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与新增溶液热交换器连通高压发生器,由蒸发器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或由蒸发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或由再增冷凝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后新增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与冷凝器为原有三效流程供热端,新增冷凝器为新增双效流程供热端,再增冷凝器为新增单效流程供热端,新增吸收器为新增两级流程供热端,从而得到溶液并联循环三效基础上包含三效流程、双效流程、单效流程和两级流程的四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10.在前面述及的双效基础上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被加热介质分支管路和旁通管路,并在被加热介质管路和旁通管路上增加第一调节阀(fl)、第二调节阀、第三调节阀(f3)、第四调节阀(f4)、第五调节阀(f5)和第六调节阀(f6),在冷凝器(Cl)与新增冷凝器之间的被加热介质管路上增设其旁通管路、在冷凝器(Cl)出口增设其分支管路、在被加热介质管路上增加第一调节阀(fl)、在旁通管路上增加第二调节阀、在分支管路上增设第三调节阀(f3)和在新增冷凝器与新增吸收器之间的被加热介质管路上增设其旁通管路、在新增冷凝器出口增设其分支管路、在被加热介质管路上增加第五调节阀(f5)、在旁通管路上增加第六调节阀(f6)、在新增冷凝器出口分支管路上增设第四调节阀(f4),得到实现单效、双效与三效相互间的配合或转换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首先要说明的是,在下面的

中,相同名称的多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采用了数字上的不同编排,相同名称而不同数字编排的区别表现在三个方面①作为基础流程的已有热泵结构和具体流程不同;②新增溶液流程不同;③新增冷剂液的流程不同。它们之间的具体区别见具体实施方式
中的描述。
图1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在采用溶液串联循环的双效吸收式热泵基础上形成的第1个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2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在釆用溶液串联循环的双效吸收式热泵基础上形成的第2个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3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在采用溶液串联循环的双效吸收式热泵基础上形成的第3个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4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在采用溶液串联循环的双效吸收式热泵基础上形成的第4个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5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在采用溶液串联循环的双效吸收式热泵基础上形成的第5个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6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在采用溶液并联循环的双效吸收式热泵基础上形成的第1个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7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在采用溶液并联循环的双效吸收式热泵基础上形成的第2个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8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在釆用溶液串联循环的三效吸收式热泵基础上形成的第1个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9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在采用溶液串联循环的三效吸收式热泵基础上形成的第2个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10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在采用溶液串联循环的三效吸收式热泵基础上形成的第3个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11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在采用溶液串联循环的三效吸收式热泵基础上形成的第4个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12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在采用溶液并联循环的三效吸收式热泵基础上形成的第1个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13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在采用溶液并联循环的三效吸收式热泵基础上形成的第2个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14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在采用溶液串联循环的三效吸收式热泵基础上形成的第1个四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15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在采用溶液串联循环的三效吸收式热泵基础上形成的第2个四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16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在采用溶液串联循环的三效吸收式热泵基础上形成的第3个四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17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在采用溶液串联循环的三效吸收式热泵基础上形成的第4个四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18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在采用溶液串联循环的三效吸收式热泵基础上形成的第5个四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19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在采用溶液并联循环的三效吸收式热泵基础上形成的第1个四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20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在采用溶液并联循环的三效吸收式热泵基础上形成的第2个四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21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在采用溶液串联循环的三效吸收式热泵基础上形成、可实现单效、双效与三效相互间的配合或转换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中,1—新增冷凝器,2—新增节流阀,3—新增吸收器,4一新增吸收-蒸发器,5一新增冷剂液泵,6—新增第二节流阀,7—新增溶液泵,8—新增溶液热交换器,9_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IO—再增冷凝器,11—再增节流阀。
图1-图7、图21中,A1—高压发生器,B1—低压发生器,Cl一冷凝器,D1—蒸发器,El—吸收器,F1—节流阀,G1—第二节流阀,Hl—溶液泵,Il一第二溶液泵,Jl一溶液热交换器,K1—第二溶液热交换器;fl一第一调节阀,f2—第二调节阀,f3—第三调节阀,f4一第四调节阀,f5—第五调节阀,f6—第六调节阀。
图8-图20中,A2—高压发生器,B2—中压发生器,C2—低压发生器,D2—冷凝器,E2—蒸发器,F2—吸收器,G2—溶液泵,H2—第二溶液泵,12—第三溶液泵,J2—节流阀,K2—第二节流阀,L2—第三节流阀,M2—溶液热交换器,N2—第二溶液热交换器,02—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具体实施例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来详细描述本发明。
图1所示的在采用溶液串联循环的单级双效吸收式热泵基础上形成三重复合第一类 吸收式热泵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① 结构上,由高压发生器A1、低压发生器B1、冷凝器C1、蒸发器D1、吸收器E1、 溶液泵H1、第二溶液泵Il、节流阀F1、第二节流阀G1、溶液热交换器J1和第二溶液热 交换器K1组成、溶液串联循环的单级双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冷凝器l、新 增节流阀2、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蒸发器4、新增冷剂液泵5、新增溶液泵7、新增 溶液热交换器8和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由高压发生器Al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 增冷凝器l,新增冷凝器1还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2连通蒸发器D1,新增冷凝器 1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再由高压发生器Al增设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 热交换器9连通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器3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连 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新增吸收-蒸发器4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7、新增溶液热 交换器8、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连通高压发生器Al,由蒸发器Dl增设冷剂蒸汽管路 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蒸发器Dl还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5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后新增吸收-蒸发器4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器3还有 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 流程上,新增冷凝器1对被加热介质进行供热的新单级单效热泵流程是这样进行 的高压发生器A1、新增冷凝器l、新增节流阀2、蒸发器D1、吸收器E1、溶液泵H1 和溶液热交换器Jl并借道于低压发生器Bl、第二溶液热交换器Kl和第二溶液泵II构 成新的单级单效热泵流程——由低压发生器Bl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Kl和第二溶液泵II 进入高压发生器Al的溶液在外部驱动热的作用下释放出的冷剂蒸汽, 一部分冷剂蒸汽进 入低压发生器B1参与双效相应流程后进入蒸发器D1吸热成冷剂蒸汽,另一部分冷剂蒸 汽进入新增冷凝器1放热于流经其内的被加热介质后成为冷剂液从而使新增冷凝器1成 为单级双效流程的相邻高温供热端,新增冷凝器1内的冷剂液经新增节流阀2节流降压 降温进入蒸发器D1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吸收器E1内来自高压发生器A1的浓溶液吸收 上述两部分蒸汽成稀溶液并放热于流经其内的被加热介质,稀溶液经溶液泵Hl加压进入 低压发生器B1受热释放出参与双效流程的冷剂介质,浓度提高后的溶液进入高压发生器 Al并在外部驱动热的作用下释放出参与单效流程的冷剂介质;新增吸收器3对被加热介 质进行供热的新两级热泵流程是这样进行的高压发生器A1、新增冷凝器1、蒸发器D1、 新增冷剂液泵5、新增吸收-蒸发器4、新增吸收器3、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和新增第二 溶液热交换器9构成新的两级热泵流程——高压发生器A1浓溶液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 器9进入新增吸收器3、吸收来自新增吸收-蒸发器4的冷剂蒸汽后放热于被加热介质, 新增吸收器3内浓度降低后的溶液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进入新增吸收-蒸发器4、吸收 来自蒸发器D1的冷剂蒸汽后放热于流经其内的冷剂介质,新增吸收-蒸发器4内浓度进 一步降低后的溶液经新增溶液泵7、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进入高压发生器A1,进入高压发生器A1的稀溶液在外部驱动热的作用下释放冷剂蒸汽进入 新增冷凝器l、放热于被加热介质后成冷剂液,新增冷凝器l内的该部分冷剂液经新增 节流阀2节流进入蒸发器Dl后一部分吸热成冷剂蒸汽进入新增吸收-蒸发器4、另一部 分经新增冷剂液泵5打入新增吸收-蒸发器4吸热成冷剂蒸汽向新增吸收器3提供;单效、 双效流程共用吸收器E1,单级(也是单效)、两级流程共用新增冷凝器l,新增单级单效 流程、两级流程与原有单级双效流程组成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流程,复合流程的 吸收器El与冷凝器Cl、新增冷凝器1和新增吸收器3分别向被加热介质供热。
图2所示的在采用溶液串联循环的双效吸收式热泵中基础上形成的三重复合第一类 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① 结构上,由高压发生器A1、低压发生器B1、冷凝器C1、蒸发器D1、吸收器E1、 溶液泵H1、第二溶液泵Il、节流阀F1、第二节流阀G1、溶液热交换器J1和第二溶液热 交换器K1组成、溶液串联循环的单级双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冷凝器l、新 增节流阀2、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蒸发器4、新增第二节流阀6、新增溶液泵7、新 增溶液热交换器8和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由高压发生器Al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 新增冷凝器l,新增冷凝器1还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2连通冷凝器C1,新增冷凝 器1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再由高压发生器Al增设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 液热交换器9连通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器3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 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新增吸收-蒸发器4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7、新增溶液 热交换器8、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连通高压发生器A1,由蒸发器D1增设冷剂蒸汽管 路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新增冷凝器1还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6连通新增 吸收-蒸发器4后新增吸收-蒸发器4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器3 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 流程上,新增冷凝器1对被加热介质进行供热的新单级热泵流程是这样进行的 高压发生器A1、新增冷凝器l、新增节流阀2、蒸发器D1、吸收器E1、溶液泵H1和溶 液热交换器J1并借道于冷凝器C1与节流阀F1、低压发生器B1、第二溶液热交换器K1 与第二溶液泵II构成新的单级单效热泵流程——由低压发生器B1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 Kl和第二溶液泵II进入高压发生器Al的溶液在外部驱动热的作用下释放出的冷剂蒸 汽, 一部分冷剂蒸汽进入低压发生器Bl参与双效相应流程后进入蒸发器Dl吸热成冷剂 蒸汽,另一部分冷剂蒸汽进入新增冷凝器1放热于流经其内的被加热介质后成为冷剂液 从而使新增冷凝器1成为单级双效流程的相邻高温供热端,新增冷凝器1内的冷剂液经 新增节流阀2节流降压降温进入冷凝器Cl、再经节流阀Fl节流后进入蒸发器Dl吸收余 热成冷剂蒸汽,吸收器E1内来自高压发生器A1的浓溶液吸收上述两部分蒸汽成稀溶液 并放热于流经其内的被加热介质,稀溶液经溶液泵Hl加压进入低压发生器Bl受热释放 出参与双效流程的冷剂介质,浓度提高后的溶液进入高压发生器A1并在外部驱动热的作 用下释放出参与单效流程的冷剂介质;新增吸收器3对被加热介质进行供热的新两级热泵流程是这样进行的高压发生器A1、新增冷凝器l、蒸发器D1、新增第二节流阀6、 新增吸收-蒸发器4、新增吸收器3、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和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并 借道于新增节流阀2、冷凝器Cl和节流阀Fl构成新的两级热泵流程——高压发生器Al 的浓溶液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进入新增吸收器3、吸收来自新增吸收-蒸发器4的 冷剂蒸汽后放热于被加热介质,新增吸收器3内浓度降低后的溶液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 8进入新增吸收-蒸发器4、吸收来自蒸发器Dl的冷剂蒸汽后放热于流经其内的冷剂介质, 新增吸收-蒸发器4内浓度进一步降低后的溶液经新增溶液泵7、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 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进入高压发生器A1,进入高压发生器A1的稀溶液在外部驱动 热的作用下释放冷剂蒸汽进入新增冷凝器l、放热于被加热介质后成冷剂液,新增冷凝
器1内的冷剂液分为两部分--部分经新增第二节流阀6节流后进入新增吸收-蒸发器
4吸热成冷剂蒸汽向新增吸收器3提供、另一部分经新增节流阀2节流进入冷凝器Cl后 再经节流阀Fl节流进入蒸发器Dl吸热成冷剂蒸汽向新增吸收-蒸发器4提供;单效、 双效流程共用吸收器E1,单级、两级流程共用新增冷凝器l,新增单级单效流程、两级 流程与原有单级双效热泵流程组成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流程,吸收器El与冷凝器
Cl、新增冷凝器1和新增吸收器3分别向被加热介质供热。
上述热泵流程也可以这样描述:新增冷凝器l的供热来源于高压发生器A1的冷剂蒸 汽,为单效供热热负荷;新增吸收器3的溶液来自高压发生器A1、冷剂蒸汽来自将余热 温度提升一次的新增吸收-蒸发器4——它对新增吸收器3的热力性能起决定性的作用, 为单发生器型两级热泵流程;这样则形成了包含原有双效流程、新增单效流程和新增两 级流程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流程,从而得到溶液串联循环双效基础上的三重复 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图3所示的在采用溶液串联循环的双效吸收式热泵中基础上形成的三重复合第一类 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①结构上,由高压发生器A1、低压发生器B1、冷凝器C1、蒸发器D1、吸收器E1、 溶液泵H1、节流阀F1、第二节流阀G1、溶液热交换器J1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K1组成、 溶液串联循环的单级双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冷凝器l、新增节流阀2、新增 吸收器3、新增吸收-蒸发器4、新增第二节流阔6、新增溶液泵7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 由高压发生器Al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冷凝器1,新增冷凝器1有冷剂液管路经新 增节流阀2连通蒸发器D1,新增冷凝器1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再将吸收器 El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H1、溶液热交换器J1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K1连通低压发生 器B1改为吸收器E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H1、溶液热交换器Jl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 Kl连通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器3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连通新增吸 收-蒸发器4后新增吸收-蒸发器4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7与新增溶液热交换器 8连通低压发生器B1,由蒸发器Dl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由新增 冷凝器1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6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后新增吸收-蒸发器4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器3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 通。
②流程上,新增冷凝器1的供热来源于高压发生器A1的冷剂蒸汽,为单效供热热负 荷;新增吸收器3的溶液来自吸收器E1、冷剂蒸汽来自将余热温度提升一次的新增吸收 -蒸发器4,为单发生器型两级热泵流程;这样则形成了包含原有双效流程、新增单效流 程和新增两级流程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流程,从而得到溶液串联循环双效基础 上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图4所示的在采用溶液串联循环的双效吸收式热泵中基础上形成的三重复合第一类 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① 结构上,由高压发生器A1、低压发生器B1、冷凝器C1、蒸发器D1、吸收器E1、 溶液泵H1、节流阀F1、第二节流阀G1、溶液热交换器J1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K1组成、 溶液串联循环的单级双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冷凝器l、新增节流阀2、新增 吸收器3、新增吸收-蒸发器4、新增冷剂液泵5、新增溶液泵7、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 和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由高压发生器A1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冷凝器1,新 增冷凝器1还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2连通冷凝器Cl,新增冷凝器1还有被加热介 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再由高压发生器Al增设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连通 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器3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连通新增吸收-蒸发 器4,新增吸收-蒸发器4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7、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新增 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连通高压发生器A1,由蒸发器D1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由蒸发器Dl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5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后新 增吸收-蒸发器4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器3还有被加热介质管 路与外部连通。
② 流程上,新增冷凝器l的供热来源于高压发生器A1的冷剂蒸汽,为单效供热热负 荷;新增吸收器3的溶液来自高压发生器A1、冷剂蒸汽来自将余热温度提升一次的新增 吸收-蒸发器4,为单发生器型两级热泵流程;这样则形成了包含原有双效流程、新增单 效流程和新增两级流程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流程,从而得到溶液串联循环双效 基础上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图5所示的在采用溶液串联循环的双效吸收式热泵中基础上形成的三重复合第一类 吸收式热泵,与图4所示相比,二者的差别在于——^(D图4中新增冷凝器1有冷剂液管 路经新增节流阀2连通冷凝器Cl,而图5中新增冷凝器1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2 连通蒸发器Dl;②图4中蒸发器Dl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5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后新增吸收-蒸发器4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3,而图5中则是新增 冷凝器1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6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后新增吸收-蒸发器 4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3;③图4中由高压发生器Al向新增吸收器3提供 溶液,而图5中则由吸收器E1向向新增吸收器3提供溶液。图6所示的在采用溶液并联循环的双效吸收式热泵中基础上形成的三重复合第一类 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① 结构上,在由高压发生器、低压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节流阀、第 二节流阀、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组成的溶液并联循环单级双效第 一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冷凝器l、新增节流阀2、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蒸发 器4、新增第二节流阀6、新增溶液泵7、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和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 9,由高压发生器A1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冷凝器1,新增冷凝器l还有冷剂液管 路经新增节流阀2连通冷凝器C1,新增冷凝器1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再自 高压发生器Al增设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连通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 器3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新增吸收-蒸发器4 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7、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与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连通 高压发生器A1,由蒸发器D1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由新增冷凝器 1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6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后新增吸收-蒸发器4再 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器3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 流程上,新增单效流程是这样进行的由吸收器E1经溶液泵H1、溶液热交换器 J1进入高压发生器A1的溶液在外部驱动热的作用下释放出的冷剂蒸汽, 一部分进入低 压发生器Bl参与双效相应流程后进入蒸发器Dl吸热成冷剂蒸汽,另一部分进入新增冷 凝器1放热于流经其内的被加热介质后成为冷剂液形成单级双效流程的相邻高温供热 端,新增冷凝器l内的冷剂液经新增节流阀2节流降压降温进入冷凝器C1、再经节流阀 Fl节流后进入蒸发器D1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吸收器E1内来自高压发生器A1的浓溶 液吸收上述两部分蒸汽成稀溶液并放热于流经其内的被加热介质,稀溶液经溶液泵Hl 加压进入高压发生器Al受热释放出参与双效流程的冷剂介质和参与单效流程的冷剂介 质;新增吸收器3的溶液来自高压发生器A1、冷剂蒸汽来自将余热温度提升一次的新增 吸收-蒸发器4,为单发生器型两级热泵流程,这样则形成了包含原有双效流程、新增单 效流程和新增两级流程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流程,得到溶液并联循环双效基础 上包含双效流程、单效流程和两级流程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图7所示的在采用溶液并联循环的双效吸收式热泵中基础上形成的三重复合第一类 吸收式热泵,与图6所示相比,二者的差别在于——①图7中蒸发器Dl增设冷剂液管 路经新增冷剂液泵5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后新增吸收-蒸发器4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 通新增吸收器3,而图6中则是新增冷凝器1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6连通新 增吸收-蒸发器4后新增吸收-蒸发器4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3;②图6中 由高压发生器A1向新增吸收器3提供溶液,而图7中则由吸收器E1向向新增吸收器3 提供溶液。
图8所示的在采用溶液串联循环的三效吸收式热泵中基础上形成的三重复合第一类 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① 结构上,在由高压发生器、中压发生器、低压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 节流阀、第二节流阀、第三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第三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 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组成的溶液串联循环单级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中,增加新增冷凝器l、新增节流阀2、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蒸发器4、新增冷剂液 泵5、新增溶液泵7、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和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由中压发生器B2 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冷凝器1,将中压发生器B2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L2 连通冷凝器D2改为中压发生器B2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L2连通新增冷凝器1,新 增冷凝器1还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2连通蒸发器E2,新增冷凝器1还有被加热介 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再自中压发生器B2增设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连 通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器3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连通新增吸收-蒸 发器4,新增吸收-蒸发器4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7、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与新 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连通中压发生器B2,由蒸发器E2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 收-蒸发器4,由蒸发器E2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5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后 新增吸收-蒸发器4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器3还有被加热介质 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 流程上,新增冷凝器1的供热来源于中压发生器B2的冷剂蒸汽,为双效流程热负 荷;新增吸收器3的溶液来自中压发生器B2、冷剂蒸汽来自将余热温度提升一次的新增 吸收-蒸发器4,其综合效果相当于为单级热泵流程;这样则形成了包含原有三效流程、 新增双效流程和新增单级流程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流程,从得到溶液串联循环 三效基础上包含三效流程、双效流程和单效流程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图9所示的在采用溶液串联循环的三效吸收式热泵中基础上形成的三重复合第一类 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在由高压发生器、中压发生器、低压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节流阀、 第二节流阀、第三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第三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 液热交换器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组成的溶液串联循环单级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中,增 加新增冷凝器l、新增节流阀2、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蒸发器4、新增冷剂液泵5、 新增溶液泵7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由中压发生器B2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冷凝 器1,将中压发生器B2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L2连通冷凝器D2改为中压发生器B2 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L2连通新增冷凝器1,新增冷凝器1还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 节流阀2连通冷凝器D2,新增冷凝器1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再将吸收器 F2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G2、溶液热交换器M2、第二溶液热交换器N2与第三溶液热 交换器02连通低压发生器C2改为吸收器F2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G2、溶液热交换器 M2、第二溶液热交换器N2与第三溶液热交换器02连通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器3 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后新增吸收-蒸发器4再 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7与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连通低压发生器C2,由蒸发器E2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由蒸发器E2再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 液泵5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后新增吸收-蒸发器4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 3,新增吸收器3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冷凝器1的供热来源于中压发生 器B2的冷剂蒸汽,为双效流程热负荷;新增吸收器3的溶液来自吸收器F2——它具有 部分单效热负荷、冷剂蒸汽来自将余热温度提升一次的新增吸收-蒸发器4,其综合效果 相当于为单级热泵流程,这样则形成了包含原有三效流程、新增双效流程和新增单级流 程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流程,从得到溶液串联循环的三效吸收式热泵中基础上 包含三效流程、双效流程和单效流程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图10所示的在采用溶液串联循环的三效吸收式热泵中基础上形成的三重复合第一 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在由高压发生器、中压发生器、低压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节流阀、 第二节流阀、第三节流阀、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三溶液热交 换器组成的溶液串联循环单级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冷凝器l、新增节流
阀2、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蒸发器4、新增冷剂液泵5、新增溶液泵7、新增溶液热 交换器8和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由中压发生器B2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冷凝 器1,将中压发生器B2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L2连通冷凝器D2改为中压发生器B2 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L2连通新增冷凝器1,新增冷凝器1还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 节流阀2连通蒸发器E2,新增冷凝器1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再自中压发生 器B2增设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连通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器3有稀 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新增吸收-蒸发器4还有稀溶 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7、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与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连通中压发生 器B2,由蒸发器E2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由蒸发器E2增设冷剂 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5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后新增吸收-蒸发器4再有冷剂蒸汽管 路连通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器3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冷凝器l的 供热来源于中压发生器B2的冷剂蒸汽,为双效流程热负荷;新增吸收器3的溶液来自中 压发生器B2、冷剂蒸汽来自将余热温度提升一次的新增吸收-蒸发器4,其综合效果相当 于为单级热泵流程;这样则形成了包含原有三效流程、新增双效流程和新增单级流程的 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流程,从得到溶液串联循环三效基础上包含三效流程、双效 流程和单效流程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图11所示的在采用溶液串联循环的三效吸收式热泵中基础上形成的三重复合第一 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在由高压发生器、中压发生器、低压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节流阀、 第二节流阀、第三节流阀、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三溶液热交 换器组成的溶液串联循环单级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冷凝器l、新增节流 阀2、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蒸发器4、新增节流阀6、新增溶液泵7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由中压发生器B2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冷凝器1,将中压发生器B2有冷剂 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L2连通冷凝器D2改为中压发生器B2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 L2连通新增冷凝器l,新增冷凝器1还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2连通冷凝器D2,新 增冷凝器1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再将吸收器F2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G2、 溶液热交换器M2、第二溶液热交换器N2与第三溶液热交换器02连通高压发生器A2 改为吸收器F2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G2、溶液热交换器M2、第二溶液热交换器N2与 第三溶液热交换器02连通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器3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 换器8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后新增吸收-蒸发器4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7与 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连通高压发生器A2,由蒸发器E2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 -蒸发器4,由新增冷凝器1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6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 后新增吸收-蒸发器4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3;新增冷凝器l的供热来源于 中压发生器B2的冷剂蒸汽,为双效流程热负荷;新增吸收器3的溶液来自吸收器F2、 冷剂蒸汽来自将余热温度提升一次的新增吸收-蒸发器4,其综合效果相当于为单级热泵 流程;这样则形成了包含原有三效流程、新增双效流程和新增单级流程的三重复合第一 类吸收式热泵流程,从得到溶液串联循环三效基础上包含三效流程、双效流程和单效流 程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图12所示的在采用溶液并联循环的三效吸收式热泵中基础上形成的三重复合第一 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在由高压发生器、中压发生器、低压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节流阀、 第二节流阀、第三节流阀、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三溶液热交 换器组成的溶液并联循环单级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冷凝器l、新增节流 阀2、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蒸发器4、新增冷剂液泵5、新增溶液泵7和新增溶液热 交换器8,由中压发生器B2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冷凝器1,新增冷凝器l还有冷 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2连通冷凝器D2,新增冷凝器1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再将吸收器F2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G2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N2连通中压发生器B2 改为吸收器F2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G2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N2连通新增吸收器3、 新增吸收器3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后新增吸收 -蒸发器4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7与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连通中压发生器B2, 由蒸发器E2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由蒸发器E2增设冷剂液管路经 新增冷剂液泵5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后新增吸收-蒸发器4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 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器3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冷凝器l的供热来源 于中压发生器B2的冷剂蒸汽,为双效流程热负荷;新增吸收器3的溶液来自吸收器F2、 冷剂蒸汽来自将余热温度提升一次的新增吸收-蒸发器4,其综合效果相当于为单级热泵 流程;这样则形成了包含原有三效流程、新增双效流程和新增单级流程的三重复合第一 类吸收式热泵流程,从得到溶液并联循环三效基础上包含三效流程、双效流程和单效流程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图13所示的在采用溶液并联循环的三效吸收式热泵中基础上形成的三重复合第一 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在由高压发生器、中压发生器、低压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节流阀、 第二节流阀、第三节流阈、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三溶液热交 换器组成的溶液并联循环单级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冷凝器l、新增节流
阀2、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蒸发器4、新增第二节流阀6、新增溶液泵7、新增溶液 热交换器8和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由中压发生器B2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冷 凝器l,新增冷凝器1还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2连通蒸发器E2,新增冷凝器l还 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再自中压发生器B2增设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 交换器9连通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器3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连通新 增吸收-蒸发器4,新增吸收-蒸发器4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7、新增溶液热交换 器8与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连通中压发生器B2,由蒸发器E2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 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由新增冷凝器1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6连通新增吸 收-蒸发器4后新增吸收-蒸发器4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器3 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冷凝器1的供热来源于中压发生器B2的冷剂蒸汽, 为双效流程热负荷;新增吸收器3的溶液来自中压发生器B2、冷剂蒸汽来自将余热温度 提升一次的新增吸收-蒸发器4,为单级热泵流程;这样则形成了包含原有三效流程、新 增双效流程和新增单级流程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流程,从得到溶液并联循环三 效基础上包含三效流程、双效流程和单效流程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图14所示的在采用溶液串联循环的单级三效吸收式热泵基础上形成四重复合第一 类吸收式热泵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①结构上,在由高压发生器A2、中压发生器B2、低压发生器C2、冷凝器D2、蒸发 器E2、吸收器F2、溶液泵G2、第二溶液泵H2、第三溶液泵12、节流阀J2、第二节流阀 K2、第三节流阀L2、溶液热交换器M2、第二溶液热交换器N2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02 组成、溶液串联循环的三效吸收式热泵中,新增加冷凝器l、新增节流阀2、新增吸收器 3、新增吸收-蒸发器4、新增冷剂液泵5、新增溶液泵7、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新增第 二溶液热交换器9、再增冷凝器10和再增节流阀11,由中压发生器B2增设冷剂蒸汽管 路连通新增冷凝器1,将中压发生器B2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L2连通冷凝器D2改 为中压发生器B2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L2连通新增冷凝器1,新增冷凝器1还有 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2连通蒸发器E2,新增冷凝器1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 通;再由高压发生器A2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再增冷凝器10,再增冷凝器10还有冷剂 液管路经再增节流阀11连通蒸发器E2,再增冷凝器IO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由高压发生器A2增设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连通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器3还有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新增吸收-蒸发器4 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7、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连通高 压发生器A2,再由蒸发器E2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蒸发器E2还 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5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后新增吸收-蒸发器4再有冷 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器3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流程上,高压发生器A2、中压发生器B2、新增冷凝器l、蒸发器E2、吸收器F2、 第三节流阀L2、新增节流阀2、溶液泵G2、第二溶液泵H2、溶液热交换器M2和第二 溶液热交换器N2并借道于低压发生器C2、第三溶液热交换器02和第三溶液泵12组成 单级双效热泵流程,新增冷凝器l为单级三效热泵流程的相邻供热端;高压发生器A2、 再增冷凝器IO、蒸发器E2、吸收器F2、再增节流阀ll、溶液泵G2和溶液热交换器M2 并借道于低压发生器C2、第三溶液热交换器02、第三溶液泵I2、中压发生器B2、第二 溶液热交换器N2、第二溶液泵H2组成单级单效热泵流程,再增冷凝器10为新增单级 双效热泵流程的相邻供热端;高压发生器A2、再增冷凝器IO、蒸发器E2、新增冷剂液 泵5、新增吸收-蒸发器4、新增吸收器3、新增溶液泵7、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和新增第 二溶液热交换器9构成新的两级热泵流程,新增吸收器3为新增单级热泵流程的相邻供 热端;单级三效流程、新增单级双效流程、新增单级单效流程和新增两级流程组成四重 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流程,复合热泵流程分别在吸收器F2与冷凝器D2、新增冷凝器 1、再增冷凝器10和新增吸收器3向被加热介质供热。
图15所示,在采用溶液串联循环的单级三效吸收式热泵基础上形成四重复合第一类 吸收式热泵,与图14所示的相比二者的区别在于①图14中再增冷凝器IO经再增节流 阀U连通蒸发器E2,而图15中则是增冷凝器10经再增节流阀11连通新增冷凝器1; ②图14中蒸发器E2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5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后新增吸收 -蒸发器4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3,而图16中则是再增冷凝器10有冷剂液 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6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后新增吸收-蒸发器4再有冷剂蒸汽管 路连通新增吸收器3。
图16所示的在采用溶液串联循环的单级三效吸收式热泵基础上形成四重复合第一 类吸收式热泵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在由高压发生器A2、中压发生器B2、低压发生器C2、冷凝器D2、蒸发器E2、吸收 器F2、溶液泵G2、第二溶液泵H2、第三溶液泵I2、节流阀J2、第二节流阀K2、第三节 流阀L2、溶液热交换器M2、第二溶液热交换器N2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02组成、溶液串 联循环的三效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冷凝器l、新增节流阀2、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 收-蒸发器4、新增第二节流阀6、新增溶液泵7、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再增冷凝器IO 和再增节流阀ll,由中压发生器B2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冷凝器1,将中压发生器 B2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L2连通冷凝器D2改为中压发生器B2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L2连通新增冷凝器1,新增冷凝器1还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2连通蒸发 器E2,新增冷凝器1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再由高压发生器A2增设冷剂蒸 汽管路连通再增冷凝器10,再增冷凝器10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再增节流阀11连通蒸发器 E2,再增冷凝器10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再将吸收器F2有稀溶液管路经溶 液泵G2、溶液热交换器M2、第二溶液热交换器N2与第三溶液热交换器02连通低压 发生器C2改为吸收器F2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G2、溶液热交换器M2、第二溶液热交 换器N2与第三溶液热交换器02连通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器3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 增溶液热交换器8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后新增吸收-蒸发器4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 溶液泵7与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连通低压发生器C2,由蒸发器E2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 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由再增冷凝器10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6连通新增 吸收-蒸发器4后新增吸收-蒸发器4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器3 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冷凝器1的供热来源于中压发生器B2的冷剂蒸汽, 为双效流程热负荷;再增冷凝器10的供热来源于高压发生器A2的冷剂蒸汽,为单效流 程热负荷;新增吸收器3的溶液来自吸收器F2、冷剂蒸汽来自将余热温度提升一次的新 增吸收-蒸发器4,其供热温度要超过再增冷凝器10的供热温度,相当于两级流程热负 荷;这样则形成了包含原有三效流程、新增双效流程、新增单级流程的三重复合第一类 吸收式热泵流程,从得到溶液串联循环三效基础上包含三效流程、双效流程、单效流程 和两级流程的四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图17所示的在采用溶液串联循环的单级三效吸收式热泵基础上形成四重复合第一 类吸收式热泵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在由高压发生器A2、中压发生器B2、低压发生器C2、冷凝器D2、蒸发器E2、吸收 器F2、溶液泵G2、节流阀J2、第二节流阀K2、第三节流阀L2、溶液热交换器M2、第二 溶液热交换器N2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02组成、溶液串联循环的三效吸收式热泵中,增 加新增冷凝器l、新增节流阀2、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蒸发器4、新增冷剂液泵5、 新增溶液泵7、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再增冷凝器10和再增 节流阀ll,由中压发生器B2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冷凝器1,将中压发生器B2有 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L2连通冷凝器D2改为中压发生器B2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 阀L2连通新增冷凝器1,新增冷凝器1还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2连通蒸发器E2, 新增冷凝器1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再由高压发生器A2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 通再增冷凝器10,再增冷凝器10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再增节流阀11连通蒸发器E2,再增 冷凝器10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再自高压发生器A2增设浓溶液管路经新增 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连通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器3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 换器8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新增吸收-蒸发器4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7、新 增溶液热交换器8与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连通高压发生器A2,由蒸发器E2增设冷 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由蒸发器E2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5连
36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后新增吸收-蒸发器4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3,新增 吸收器3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冷凝器1的供热来源于中压发生器B2 的冷剂蒸汽,为双效流程热负荷;再增冷凝器10的供热来源于高压发生器A2的冷剂蒸 汽,为单效流程热负荷;新增吸收器3的溶液来自高压发生器A2、冷剂蒸汽来自将余热 温度提升一次的新增吸收-蒸发器4,可看作单发生器两级流程热负荷;这样则形成了包 含原有三效流程、新增双效流程、新增单级流程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流程,从 得到溶液串联循环三效基础上包含三效流程、双效流程、单效流程和两级流程的四重复 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图18所示的在采用溶液串联循环的单级三效吸收式热泵基础上形成四重复合第一
类吸收式热泵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在由高压发生器A2、中压发生器B2、低压发生器C2、冷凝器D2、蒸发器E2、吸收 器F2、溶液泵G2、节流阀J2、第二节流阀K2、第三节流阀L2、溶液热交换器M2、第二 溶液热交换器N2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02组成、溶液串联循环的三效吸收式热泵中,增 加新增冷凝器l、新增节流阀2、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蒸发器4、新增第二节流阀6、 新增溶液泵7、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再增冷凝器10和再增节流阀11,由中压发生器B2 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冷凝器1,将中压发生器B2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L2 连通冷凝器D2改为中压发生器B2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L2连通新增冷凝器1,新 增冷凝器1还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2连通冷凝器D2,新增冷凝器1还有被加热介 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再由高压发生器A2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再增冷凝器10,再增冷 凝器10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再增节流阀11连通新增冷凝器1,再增冷凝器10还有被加热 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再将吸收器F2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G2、溶液热交换器M2、 第二溶液热交换器N2与第三溶液热交换器02连通高压发生器A2改为吸收器F2有稀 溶液管路经溶液泵G2、溶液热交换器M2、第二溶液热交换器N2与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02连通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器3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连通新增吸 收-蒸发器4后新增吸收-蒸发器4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7与新增溶液热交换器 8连通高压发生器A2,由蒸发器E2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由再增 冷凝器10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6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后新增吸收-蒸发 器4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器3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 通;新增冷凝器l的供热来源于中压发生器B2的冷剂蒸汽,为双效流程热负荷;再增冷 凝器10的供热来源于高压发生器A2的冷剂蒸汽,为单效流程热负荷;新增吸收器3的 溶液来自吸收器F2、冷剂蒸汽来自将余热温度提升一次的新增吸收-蒸发器4,可看作单 发生器两级流程热负荷;从而得到溶液串联循环三效基础上包含三效流程、双效流程、 单效流程和两级流程的四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图19所示的在采用溶液并联循环的单级三效吸收式热泵基础上形成四重复合第一 类吸收式热泵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由高压发生器A2、中压发生器B2、低压发生器C2、冷凝器D2、蒸发器E2、吸收 器F2、溶液泵G2、节流阀J2、第二节流阀K2、第三节流阀L2、溶液热交换器M2、第二 溶液热交换器N2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02组成、溶液并联循环的三效吸收式热泵中,增 加新增冷凝器l、新增节流阀2、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蒸发器4、新增第二节流阀6、 新增溶液泵7、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再增冷凝器10和再增 节流阀11,由中压发生器B2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冷凝器1,新增冷凝器1还有冷 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2连通冷凝器D2,新增冷凝器1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再由高压发生器A2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再增冷凝器10,再增冷凝器10还有冷剂液管 路经再增节流阀11连通新增冷凝器1,再增冷凝器10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再自高压发生器A2增设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连通新增吸收器3,新增 吸收器3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新增吸收-蒸发 器4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7、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与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 连通高压发生器A2,由再增冷凝器10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6连通新增吸 收-蒸发器4后新增吸收-蒸发器4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器3 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冷凝器1的供热来源于中压发生器B2的冷剂蒸汽, 为双效流程热负荷;再增冷凝器10的供热来源于高压发生器A2的冷剂蒸汽,为单效流 程热负荷;新增吸收器3的溶液来自高压发生器A2、冷剂蒸汽来自将余热温度提升一次 的新增吸收-蒸发器4,可看作单发生器两级流程热负荷;从得到溶液并联循环三效基础 上包含三效流程、双效流程、单效流程和两级流程的四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图20所示的在采用溶液并联循环的单级三效吸收式热泵基础上形成四重复合第一 类吸收式热泵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在由高压发生器A2、中压发生器B2、低压发生器C2、冷凝器D2、蒸发器E2、吸收 器F2、溶液泵G2、节流阀J2、第二节流阀K2、第三节流阀L2、溶液热交换器M2、第二 溶液热交换器N2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02组成、溶液并联循环的三效吸收式热泵中,增 加新增冷凝器l、新增节流阀2、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蒸发器4、新增冷剂液泵5、 新增溶液泵7、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再增冷凝器10和再增节流阀11,由中压发生器B2 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冷凝器1,新增冷凝器1还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2连 通冷凝器D2,新增冷凝器1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再由高压发生器A2增设 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再增冷凝器10,再增冷凝器10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再增节流阀11连通 新增冷凝器l,再增冷凝器10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再将吸收器F2有稀溶 液管路经溶液泵G2与溶液热交换器M2连通高压发生器A2改为吸收器F2有稀溶液管 路经溶液泵G2与溶液热交换器M2连通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器3再有稀溶液管路经 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后新增吸收-蒸发器4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 增溶液泵7与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连通高压发生器A2,由蒸发器E2增设冷剂蒸汽管路 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再由蒸发器E2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5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后新增吸收-蒸发器4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器3 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冷凝器1的供热来源于中压发生器B2的冷剂蒸汽, 为双效流程热负荷;再增冷凝器10的供热来源于高压发生器A2的冷剂蒸汽,为单效流 程热负荷;新增吸收器3的溶液来自吸收器F2、冷剂蒸汽来自将余热温度提升一次的新 增吸收-蒸发器4,可看作单发生器两级流程热负荷;从得到溶液并联循环三效基础上包 含三效流程、双效流程、单效流程和两级流程的四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图21所示,实现单效、双效与三效相互间的配合或转换的多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 泵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① 结构上,在如图l所示的溶液串联循环基础上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中, 在冷凝器C1与新增冷凝器1)之间的被加热介质管路上增设其旁通管路、在冷凝器C1 出口增设其分支管路、在被加热介质管路上增加第一调节阀fl、在旁通管路上增加第二 调节阀f2、在分支管路上增设第三调节阀f3和在新增冷凝器1与新增吸收器3之间的 被加热介质管路上增设其旁通管路、在新增冷凝器l出口增设其分支管路、在被加热介 质管路上增加第五调节阀f5、在旁通管路上增加第六调节阀f6、在新增冷凝器出口分支 管路上增设第四调节阀f4。
② 流程上,第一调节阀fl、第二调节阀f2关闭而第三调节阀f3开启、新增节流阀 2关闭(如水封)时,新增冷凝器1没有被加热流体进入,高压发生器Al的冷剂蒸汽无 法在新增冷凝器l内冷凝,机组按照双效流程运行;第五调节阀f5、第六调节阀f6关 闭而第四调节阀f4开启时,新增冷剂液泵5停运,机组按照双效、单效复合流程运行; 溶液泵H1停运时,双效与单效流程不运转,机组按照两级流程运行;利用不同调节阀之
间的开启、关闭和不同的开启幅度,可实现不同流程间的相互配合,如适度部分开启第
六调节阀f6,则两级流程的负荷比例则会降低。
图21所示的是实现多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中不同流程间转换、配合的一个代表 性流程;结合具体的热泵结构与流程可得到相对应的可调节多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本发明技术可以实现的效果——本发明所提出的多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具有
如下的效果和优势
① 主要增加冷凝器、吸收-蒸发器、吸收器、节流阀和溶液泵等形成包含多个流程的 多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机组,结构简单。
② 一体式复合热泵流程,在应用于被加热介质温度需求范围较宽、适合跨越不同的 流程对其供热的场合时机组性能指数高,提高能源利用率。
③ 可实现多效、双效、单效、两级流程的转换或相互配合, 一机两用或多用,在实 现节能效益尽可能最大化的同时,提高设备利用率。
④ 可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机组负荷与供热参数的调节,在应用于负荷、供热温度变化 范围较大的场合,可充分发挥相关流程各自的优势,提高节能效益。
权利要求
1.溶液串联循环双效基础上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之一,是在由高压发生器、低压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节流阀、第二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组成的溶液串联循环单级双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中,①或增加新增冷凝器、新增节流阀、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蒸发器、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第二节流阀、新增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由高压发生器(A1)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冷凝器(1),新增冷凝器(1)或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2)连通蒸发器(D1)、或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2)连通冷凝器(C1),新增冷凝器(1)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再自高压发生器(A1)增设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连通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器(3)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新增吸收-蒸发器(4)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7)、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与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连通高压发生器(A1),由蒸发器(D1)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或由蒸发器(D1)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5)、或由新增冷凝器(1)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6)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后新增吸收-蒸发器(4)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器(3)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得到溶液串联循环双效基础上包含双效流程、单效流程和两级流程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②或增加新增冷凝器、新增节流阀、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蒸发器、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第二节流阀、新增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由高压发生器(A1)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冷凝器(1),新增冷凝器(1)或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2)连通蒸发器(D1)、或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2)连通冷凝器(C1),新增冷凝器(1)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再将吸收器(E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H1)、溶液热交换器(J1)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K1)连通低压发生器(B1)改为吸收器(E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H1)、溶液热交换器(J1)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K1)连通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器(3)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后新增吸收-蒸发器(4)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7)与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连通低压发生器(B1),由蒸发器(D1)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或由蒸发器(D1)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5)、或由新增冷凝器(1)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6)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后新增吸收-蒸发器(4)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器(3)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得到溶液串联循环双效基础上包含双效流程、单效流程和两级流程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2.溶液串联循环双效基础上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之二,是在由高压发生器、 低压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节流阀、第二节流阀、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 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组成的溶液串联循环单级双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中,①或增加新增冷凝器、新增节流阀、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蒸发器、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第二节流阀、 新增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由高压发生器(Al)增设冷 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冷凝器(1),新增冷凝器(1)或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2) 连通蒸发器(Dl)、或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2)连通冷凝器(Cl),新增冷凝器(1) 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再自高压发生器(Al)增设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 液热交换器(9)连通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器(3)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 换器(8)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新增吸收-蒸发器(4)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 液泵(7)、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与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连通高压发生器(Al), 由蒸发器(Dl)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或由蒸发器(Dl)增设 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5)、或由新增冷凝器(1)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 阀(6)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后新增吸收-蒸发器(4)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 吸收器(3),新增吸收器(3)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得到溶液串联循环双效 基础上包含双效流程、单效流程和两级流程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②或增加新 增冷凝器、新增节流阔、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蒸发器、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第二节流 阀、新增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由高压发生器(Al)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 冷凝器(1),新增冷凝器(1)或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2)连通蒸发器(Dl)、或 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2)连通冷凝器(Cl),新增冷凝器(1)还有被加热介质管 路与外部连通;再将吸收器(El)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Hl)、溶液热交换器(Jl) 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Kl)连通高压发生器(Al)改为吸收器(El)有稀溶液管路经溶 液泵(Hl)、溶液热交换器(Jl)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Kl)连通新增吸收器(3)、新 增吸收器(3)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后 新增吸收-蒸发器(4)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7)与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连 通高压发生器(Al),由蒸发器(Dl)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或 由蒸发器(Dl)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5)、或由新增冷凝器(1)增设冷剂 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6)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后新增吸收-蒸发器(4)再有 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器(3)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得到溶液串联循环双效基础上包含双效流程、单效流程和两级流程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 收式热泵。
3.溶液并联循环双效基础上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由高压发生器、低 压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节流阀、第二节流阀、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 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组成的溶液并联循环单级双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中,①或增加新增冷 凝器、新增节流阀、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蒸发器、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第二节流阀、 新增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由高压发生器(Al)增设冷 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冷凝器(1),新增冷凝器(1)或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2) 连通蒸发器(Dl)、或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2)连通冷凝器(Cl),新增冷凝器(1) 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再自高压发生器(Al)增设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 液热交换器(9)连通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器(3)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 换器(8)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新增吸收-蒸发器(4)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 液泵(7)、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与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连通高压发生器(Al), 由蒸发器(Dl)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或由蒸发器(Dl)增设 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5)、或由新增冷凝器(1)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 阀(6)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后新增吸收-蒸发器(4)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 吸收器(3),新增吸收器(3)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得到溶液并联循环双效 基础上包含双效流程、单效流程和两级流程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②或增加新 增冷凝器、新增节流阀、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蒸发器、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第二节流 阀、新增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由高压发生器(Al)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 冷凝器(1),新增冷凝器(1)或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2)连通蒸发器(Dl)、或 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2)连通冷凝器(Cl),新增冷凝器(1)还有被加热介质管 路与外部连通;再将吸收器(El)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Hl)与溶液热交换器(Jl) 连通高压发生器(Al)改为吸收器(El)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Hl)与溶液热交换器 (Jl)连通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器(3)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 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后新增吸收-蒸发器(4)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7) 与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连通高压发生器(Al),由蒸发器(Dl)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 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或由蒸发器(Dl)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5)、或 由新增冷凝器(1)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阔(6)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 后新增吸收-蒸发器(4)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器(3)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得到溶液并联循环双效基础上包含双效流程、单效流程和 两级流程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4.溶液串联循环三效基础上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之一,是在由高压发生器、 中压发生器、低压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节流阀、第二节流阀、第三节流 阔、溶液泵、第二溶液泵、第三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三溶液 热交换器组成的溶液串联循环单级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中,①或增加新增冷凝器、新 增节流阀、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蒸发器、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第二节流阀、新增溶液 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由中压发生器(B2)增设冷剂蒸汽管 路连通新增冷凝器(1),将中压发生器(B2)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L2)连通冷 凝器(D2)改为中压发生器(B2)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L2)连通新增冷凝器(1), 新增冷凝器(1)或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2)连通蒸发器(E2)、或有冷剂液管路 经新增节流阀(2)连通冷凝器(D2),新增冷凝器(1)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再自中压发生器(B2)增设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连通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器(3)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 新增吸收-蒸发器(4)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7)、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与新 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连通中压发生器(B2),由蒸发器(E2)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 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或由蒸发器(E2)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5)、或由 新增冷凝器(1)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6)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后 新增吸收-蒸发器(4)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器(3)还有被 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得到溶液串联循环三效基础上包含三效流程、双效流程和单 效流程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②或增加新增冷凝器、新增节流阀、新增吸收器、 新增吸收-蒸发器、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第二节流阀、新增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 由中压发生器(B2)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冷凝器(1),将中压发生器(B2)有冷 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L2)连通冷凝器(D2)改为中压发生器(B2)有冷剂液管路经 第三节流阀(L2)连通新增冷凝器(1),新增冷凝器(1)或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2)连通蒸发器(E2)、或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2)连通冷凝器(D2),新增冷 凝器(1)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再将吸收器(F2)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G2)、 溶液热交换器(M2)、第二溶液热交换器(N2)与第三溶液热交换器(02)连通低压发 生器(C2)改为吸收器(F2)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G2)、溶液热交换器(M2)、第 二溶液热交换器(N2)与第三溶液热交换器(02)连通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器(3)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后新增吸收-蒸发 器(4)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7)与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连通低压发生器(C2), 由蒸发器(E2)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或由蒸发器(E2)增设 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5)、或由新增冷凝器(1)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 阀(6)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后新增吸收-蒸发器(4)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 吸收器(3),新增吸收器(3)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得到溶液串联循环三效 基础上包含三效流程、双效流程和单效流程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5.溶液串联循环三效基础上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之二,是在由高压发生器、 中压发生器、低压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节流阀、第二节流阀、第三节流 阀、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组成的溶液串联循 环单级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中,①或增加新增冷凝器、新增节流阀、新增吸收器、新 增吸收-蒸发器、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第二节流阀、新增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和新 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由中压发生器(B2)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冷凝器(1),将 中压发生器(B2)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L2)连通冷凝器(D2)改为中压发生器 (B2)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L2)连通新增冷凝器(1),新增冷凝器(1)或有冷 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2)连通蒸发器(E2)、或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2)连通 冷凝器(D2),新增冷凝器(1)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再自中压发生器(B2) 增设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连通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器(3) 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新增吸收-蒸发器(4) 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7)、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与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 连通中压发生器(B2),由蒸发器(E2)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 或由蒸发器(E2)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5)、或由新增冷凝器(1)增设冷剂 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6)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后新增吸收-蒸发器(4)再有 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器(3)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得到溶液串联循环三效基础上包含三效流程、双效流程和单效流程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 收式热泵;②或增加新增冷凝器、新增节流阀、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蒸发器、新增冷 剂液泵或新增第二节流阀、新增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由中压发生器(B2)增设 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冷凝器(1),将中压发生器(B2)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L2) 连通冷凝器(D2)改为中压发生器(B2)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L2)连通新增冷 凝器(1),新增冷凝器(1)或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阔(2)连通蒸发器(E2)、或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2)连通冷凝器(D2),新增冷凝器(1)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 与外部连通;再将吸收器(F2)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G2)、溶液热交换器(M2)、 第二溶液热交换器(N2)与第三溶液热交换器(02)连通高压发生器(A2)改为吸收 器(F2)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G2)、溶液热交换器(M2)、第二溶液热交换器(N2) 与第三溶液热交换器(02)连通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器(3)再有稀溶液管路经 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后新增吸收-蒸发器(4)再有稀溶液 管路经新增溶液泵(7)与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连通高压发生器(A2),由蒸发器(E2) 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或由蒸发器(E2)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 冷剂液泵(5)、或由新增冷凝器(1)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6)连通新增 吸收-蒸发器(4)后新增吸收-蒸发器(4)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3),新 增吸收器(3)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得到溶液串联循环三效基础上包含三效 流程、双效流程和单效流程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6.溶液并联循环三效基础上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由高压发生器、中 压发生器、低压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节流阀、第二节流阀、第三节流阀、 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组成的溶液并联循环单 级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中,①或增加新增冷凝器、新增节流阔、新增吸收器、新增吸 收-蒸发器、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第二节流阀、新增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第 二溶液热交换器,由中压发生器(B2)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冷凝器(1),新增冷 凝器(1)或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2)连通蒸发器(E2)、或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 节流阀(2)连通冷凝器(D2),新增冷凝器(1)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再自 中压发生器(B2)增设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连通新增吸收器(3), 新增吸收器(3)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新 增吸收-蒸发器(4)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7)、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与新增 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连通中压发生器(B2),由蒸发器(E2)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 新增吸收-蒸发器(4),或由蒸发器(E2)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5)、或由新 增冷凝器(1)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6)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后新 增吸收-蒸发器(4)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器(3)还有被加 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得到溶液并联循环三效基础上包含三效流程、双效流程和单效 流程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②或增加新增冷凝器、新增节流阀、新增吸收器、 新增吸收-蒸发器、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第二节流阀、新增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由中压发生器(B2)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冷凝器(1),新增冷凝器(1)或有冷剂 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2)连通蒸发器(E2)、或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2)连通冷 凝器(D2),新增冷凝器(1)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再将吸收器(F2)有稀 溶液管路经溶液泵(G2)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N2)连通中压发生器(B2)改为吸收器 (F2)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G2)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N2)连通新增吸收器(3)、 新增吸收器(3)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 后新增吸收-蒸发器(4)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7)与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 连通中压发生器(B2),由蒸发器(E2)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 或由蒸发器(E2)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5)、或由新增冷凝器(1)增设冷剂 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6)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后新增吸收-蒸发器(4)再有 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器(3)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得到溶液并联循环三效基础上包含三效流程、双效流程和单效流程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 收式热泵。
7.溶液串联循环三效基础上的四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之一,是在由高压发生器、 中压发生器、低压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节流阀、第二节流阀、第三节流 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第三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三溶液 热交换器组成的溶液串联循环单级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中,①或增加新增冷凝器、新 增节流阀、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蒸发器、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第二节流阀、新增溶液 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再增冷凝器和再增节流阀,由中压发 生器(B2)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冷凝器(1),将中压发生器(B2)有冷剂液管路 经第三节流阀(L2)连通冷凝器(D2)改为中压发生器(B2)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 阀(L2)连通新增冷凝器(1),新增冷凝器(1)或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2)连 通蒸发器(E2)、或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2)连通冷凝器(D2),新增冷凝器(1) 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再由高压发生器(A2)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再增冷 凝器(10),再增冷凝器(10)或有冷剂液管路经再增节流阀(11)连通蒸发器(E2)、 或有冷剂液管路经再增节流阀(11)连通冷凝器(D2)或新增冷凝器(1),再增冷凝器 (10)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再自高压发生器(A2)增设浓溶液管路经新增 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连通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器(3)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 液热交换器(8)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新增吸收-蒸发器(4)还有稀溶液管路经 新增溶液泵(7)、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与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连通高压发生器(A2),由蒸发器(E2)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或由蒸发器(E2) 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5)、或由再增冷凝器(10)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 二节流阀(6)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后新增吸收-蒸发器(4)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 通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器(3)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得到溶液串联循 环三效基础上包含三效流程、双效流程、单效流程和两级流程的四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 热泵;②或增加新增冷凝器、新增节流阀、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蒸发器、新增冷剂液 泵或新增第二节流阀、新增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再增冷凝器和再增节流阀,由 中压发生器(B2)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冷凝器(1),将中压发生器(B2)有冷剂 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L2)连通冷凝器(D2)改为中压发生器(B2)有冷剂液管路经第 三节流阀(L2)连通新增冷凝器(1),新增冷凝器(1)或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2) 连通蒸发器(E2)、或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2)连通冷凝器(D2),新增冷凝器(1) 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再由高压发生器(A2)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再增冷 凝器(10),再增冷凝器(10)或有冷剂液管路经再增节流阀(11)连通蒸发器(E2)、 或有冷剂液管路经再增节流阀(11)连通冷凝器(D2)或新增冷凝器(1),再增冷凝器 (10)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再将吸收器(F2)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G2)、 溶液热交换器(M2)、第二溶液热交换器(N2)与第三溶液热交换器(02)连通低压发 生器(C2)改为吸收器(F2)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G2)、溶液热交换器(M2)、第 二溶液热交换器(N2)与第三溶液热交换器(02)连通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器(3) 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后新增吸收-蒸发 器(4)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7)与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连通低压发生器(C2), 由蒸发器(E2)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或由蒸发器(E2)增设 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5)、或由再增冷凝器(10)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 流阀(6)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后新增吸收-蒸发器(4)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 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器(3)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得到溶液串联循环三 效基础上包含三效流程、双效流程、单效流程和两级流程的四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8.溶液串联循环三效基础上的四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之二,是在由高压发生器、 中压发生器、低压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节流阀、第二节流阀、第三节流 阔、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组成的溶液串联循 环单级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中,①或增加新增冷凝器、新增节流阀、新增吸收器、新 增吸收-蒸发器、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第二节流阀、新增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再增冷凝器和再增节流阀,由中压发生器(B2)增设冷剂蒸汽管 路连通新增冷凝器(1),将中压发生器(B2)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阔(L2)连通冷 凝器(D2)改为中压发生器(B2)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L2)连通新增冷凝器(1), 新增冷凝器(1)或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2)连通蒸发器(E2)、或有冷剂液管路 经新增节流阀(2)连通冷凝器(D2),新增冷凝器(1)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再由高压发生器(A2)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再增冷凝器(10),再增冷凝器(10)或有 冷剂液管路经再增节流阀(11)连通蒸发器(E2)、或有冷剂液管路经再增节流阀(11) 连通冷凝器(D2)或新增冷凝器(1),再增冷凝器(10)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 通;再自高压发生器(A2)增设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连通新增吸 收器(3),新增吸收器(3)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连通新增吸收-蒸发 器(4),新增吸收-蒸发器(4)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7)、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与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连通高压发生器(A2),由蒸发器(E2)增设冷剂 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或由蒸发器(E2)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5)、或由再增冷凝器(10)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6)连通新增吸收-蒸 发器(4)后新增吸收-蒸发器(4)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器(3)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得到溶液串联循环三效基础上包含三效流程、双 效流程、单效流程和两级流程的四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②或增加新增冷凝器、新 增节流阀、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蒸发器、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第二节流阀、新增溶液 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再增冷凝器和再增节流阀,由中压发生器(B2)增设冷剂蒸汽 管路连通新增冷凝器(1),将中压发生器(B2)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L2)连通 冷凝器(D2)改为中压发生器(B2)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L2)连通新增冷凝器(1),新增冷凝器(1)或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2)连通蒸发器(E2)、或有冷剂 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2)连通冷凝器(D2),新增冷凝器(1)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 部连通;再由高压发生器(A2)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再增冷凝器(10),再增冷凝器(IO) 或有冷剂液管路经再增节流阀(11 )连通蒸发器(E2)、或有冷剂液管路经再增节流阀(11) 连通冷凝器(D2)或新增冷凝器(1),再增冷凝器(10)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 通;再将吸收器(F2)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G2)、溶液热交换器(M2)、第二溶液 热交换器(N2)与第三溶液热交换器(02)连通高压发生器(A2)改为吸收器(F2) 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G2)、溶液热交换器(M2)、第二溶液热交换器(N2)与第三 溶液热交换器(02)连通新增吸收器G)、新增吸收器(3)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后新增吸收-蒸发器(4)再有稀溶液管路经 新增溶液泵(7)与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连通高压发生器(A2),由蒸发器(E2)增 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或由蒸发器(E2)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 剂液泵(5)、或由再增冷凝器(10)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6)连通新增吸 收-蒸发器(4)后新增吸收-蒸发器(4)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3),新增 吸收器(3)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得到溶液串联循环三效基础上包含三效流 程、双效流程、单效流程和两级流程的四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9.溶液并联循环三效基础上的四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是在在由高压发生器、 中压发生器、低压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节流阀、第二节流阀、第三节流 阀、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组成的溶液并联循 环单级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中,①或增加新增冷凝器、新增节流阀、新增吸收器、新 增吸收-蒸发器、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第二节流阀、新增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新 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再增冷凝器和再增节流阀,由中压发生器(B2)增设冷剂蒸汽管 路连通新增冷凝器(1),新增冷凝器(1)或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2)连通蒸发 器(E2)、或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2)连通冷凝器(D2),新增冷凝器(1)还有 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再由高压发生器(A2)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再增冷凝器 (10),再增冷凝器(10)或有冷剂液管路经再增节流阀(11)连通蒸发器(E2)、或有 冷剂液管路经再增节流阀(11)连通冷凝器(D2)或新增冷凝器(1),再增冷凝器(10) 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再自高压发生器(A2)增设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 液热交换器(9)连通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器(3)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 换器(8)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新增吸收-蒸发器(4)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 液泵(7)、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与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连通高压发生器(A2), 由蒸发器(E2)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或由蒸发器(E2)增设 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5)、或由再增冷凝器(10)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 流阀(6)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后新增吸收-蒸发器(4)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 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器(3)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得到溶液并联循环三 效基础上包含三效流程、双效流程、单效流程和两级流程的四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②或增加新增冷凝器、新增节流阀、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蒸发器、新增冷剂液泵或新 增第二节流阀、新增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再增冷凝器和再增节流阀,由中压发 生器(B2)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冷凝器(1),新增冷凝器(1)或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2)连通蒸发器(E2)、或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2)连通冷凝器(D2), 新增冷凝器(1)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再由高压发生器(A2)增设冷剂蒸汽 管路连通再增冷凝器(10),再增冷凝器(10)或有冷剂液管路经再增节流阀(11)连通 蒸发器(E2)、或有冷剂液管路经再增节流阀(11)连通冷凝器(D2)或新增冷凝器(1), 再增冷凝器(10)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再将吸收器(F2)有稀溶液管路经 溶液泵(G2)与溶液热交换器(M2)连通高压发生器(A2)改为吸收器(F2)有稀溶 液管路经溶液泵(G2)与溶液热交换器(M2)连通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器(3) 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后新增吸收-蒸发 器(4)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7)与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连通高压发生器(A2), 由蒸发器(E2)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或由蒸发器(E2)增设 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5)、或由再增冷凝器(10)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 流阀(6)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4)后新增吸收-蒸发器(4)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 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器(3)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得到溶液并联循环三 效基础上包含三效流程、双效流程、单效流程和两级流程的四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10.在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3所述双效基础上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中,增 加被加热介质分支管路和旁通管路,并在被加热介质管路和旁通管路上增加第一调节阀(fl)、第二调节阀(f2)、第三调节阀(f3)、第四调节阀(f4)、第五调节阀(f5)和 第六调节阀(f6),在冷凝器(Cl)与新增冷凝器(1)之间的被加热介质管路上增设其 旁通管路、在冷凝器(Cl)出口增设其分支管路、在被加热介质管路上增加第一调节阀(fl)、在旁通管路上增加第二调节阀(f2)、在分支管路上增设第三调节阀(f3)和在 新增冷凝器(1)与新增吸收器(3)之间的被加热介质管路上增设其旁通管路、 在新增 冷凝器U)出口增设其分支管路、在被加热介质管路上增加第五调节阀(f5)、在旁通 管路上增加第六调节阀(f6)、在新增冷凝器(1)出口分支管路上增设第四调节阀(f4), 得到实现单效、双效与三效相互间的配合或转换的三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全文摘要
多重复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属于热泵/制冷技术领域。在由若干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节流阀、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所组成的双效吸收式热泵中,增加冷凝器、节流阀、吸收器、吸收-蒸发器、冷剂液泵或第二节流阀、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新增冷凝器和新节流阀与高压发生器、蒸发器、吸收器和第一溶液泵等构成单效流程从而形成单效流程供热端,新增吸收器、吸收-蒸发器、溶液泵、冷剂液泵或第二节流阀等与高压发生器、新增冷凝器、新增节流阀、蒸发器构成单效流程的相邻高温供热端,从而形成双效、单效与两级流程的多重复合;同理得到包含三效、双效、单效与两级流程的多重复合。它提高热泵在多重流程对应温度范围的性能指数,制冷时可深度利用余热;并可实现流程之间的转换或配合。
文档编号F25B15/02GK101666564SQ20091017196
公开日2010年3月10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17日
发明者李华玉 申请人:李华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