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抛管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97522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抛管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热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安装于江、河、湖、海底的一种换热
o
背景技术
水源热泵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输入少量高品位能源(如电能),实现低温位热 能向高温位转移。水体分别作为冬季热泵供暖的热源和夏季空调的冷源,即在夏季将建筑 物中的热量“取”出来,释放到水体中去以达到夏季给建筑物室内制冷的目的;而冬季,则是 通过水源热泵机组,从水源中“提取”热能,送到建筑物中采暖。水源热泵分为闭式系统和开式系统。开式系统直接抽取自然界中的水进入热泵机 组进行换热,换热后将水排到自然界中,开式系统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闭式系统通过埋 管、抛管换热器间接提取自然界水中的热能,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但成本通常相对比开式 系统高。目前,尚未有专门的抛管换热器。传统的抛管换热方式如图1所示,它是将若干根 换热盘管1的两端分别焊接在进液集管3和出液集管4上。如图1所示,焊接点2的个数 是换热盘管1数量的2倍,各热盘管1呈螺旋状,将它们焊接到进液集管3和出液集管4上 时均需到工地现场水中去完成,焊接数量多,质量难以保证。由于换热盘管1在水中各自呈 螺旋状,各热盘管分布不均勻,总占水体面积大,通常用于建筑面积在400平方米以下的建 筑。现在大部分公用建筑面积都在1万平方米以上,根据空调要求,换热盘管数量在几百或 几千根数量级,由于每根换热盘管都有进口和出口,使得到工地现场的接口达到几千,且这 些连接要到水上去操作,给施工带来极为不便,质量难以保证,基本不可能完成。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以上缺陷而提供一种可在工厂模块化生产,安装、运输 方便的抛管换热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该抛管换热器包括进液集管 和出液集管,在所述进液集管和出液集管之间并排地焊接有可弯曲的换热管,所述各换热 管、进液集管和出液集管之间相互连通。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换热管之间相互平行。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有管卡,该管卡上间隔地开有卡槽,所述各换热管置 于管卡的对应卡槽内。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管卡的开有卡槽的一侧设有凸缘,管卡的另一侧设有 与所述凸缘相匹配的凹槽,该凹槽的开口处的内侧设有凸起。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换热管呈折叠状,所述换热管的位于不同层的部分分 别置于对应层的管卡的卡槽内,相邻层的对应两根管卡中的一根管卡的凸缘置于另一根管 卡的凹槽内。
3[0011]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进液集管和出液集管的两端分别设有法兰或螺纹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该抛管换热器克服了传统的螺旋状热盘 管安装不便、换热不均勻、换热效果差等缺陷,可在工厂实现模块化生产,而不必在工地现 场焊接,生产效率高且能保证换热器的质量;该换热管排列均勻,提高了换热效果;减少水 下工作量90%以上,大大减轻工作劳动强度,减少换热器安装工期;特别适用于空调使用 面积在2000平方米以上的场合,具有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

图1是传统抛管换热的工作原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抛管换热器的展开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抛管换热器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4是图3的仰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管卡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左视放大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上、下层管卡之间的安装关系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上、下层管卡之间的安装关系立体示意图;图9是将本实用新型抛管换热器卷成桶状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抛管换热器包括进液集管5和出液集管6,在进液集管5 和出液集管6之间并排地焊接有可弯曲的换热管7,各换热管7相互之间基本平行,各换热 管7、进液集管5和出液集管6之间相互连通,进液集管5和出液集管6的两端设有法兰或 螺纹接口 8。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抛管换热器还包括管卡9,各换热管7置于管 卡9的对应卡槽10内。管卡9使各换热管7相互间隔,以提高抛管换热器的换热效果。如图5所示,管卡9为长条形,沿长度方向开有多个卡槽10,卡槽10为U形,卡槽 的开口处略小于换热管7的外径,以使换热管7既方便卡入,卡入后又不易脱落。如图5所 示,卡槽10均勻地分布在管卡9的一侧,该侧的边缘设有凸缘11。如图6所示,管卡9的另 一侧设有与凸缘11相匹配的凹槽12,该凹槽12的开口处的内侧设有凸起13,以使凹槽12 的内部形成与凸缘11的形状大致相同的空间,用于方便地插入相邻层的管卡的凸缘11并 使其不脱落。由于换热管7可弯曲,为减少外部管的安装量及材料,到工地后可如图3和图4所 示将换热器对折,此时,进液集管5和出液集管6位于同一侧,从而减少外部管的安装量。 如图4所示,将换热管7折叠时,同一根换热管7分成上、下两层。将换热管7的下层部分 卡入管卡9的对应卡槽10内,卡完换热管7的下层部分后,用上一层管卡的凹槽12对准下 一层管卡的凸缘11,管卡的凸缘11从凹槽12的一端插入,上、下层管卡之间安装关系如图 7和图8所示,插好后将上一层换热管7卡入上一层管卡9的对应卡槽10内。由于凹槽12 的开口处的内侧设有凸起13,插入后两层管卡连接不会脱落。当换热需求较大时,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抛管换热器实现了模块化生产,因此可以
4将多组抛管换热器连接在一起使用。具体的连接方法为各组抛管换热器的进液集管5之 间通过法兰或螺纹连接口 8连接在一起,而各组抛管换热器的出液集管6之间通过法兰或 螺纹连接口 8连接在一起。进液集管5和出液集管6的两端分别设有法兰或螺纹连接口 8, 便于将该抛管换热器与外部管道连接。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各换热管7并排地焊接在与进液集管5和出液集管6之间,且 各换热管7可弯曲,使得本实用新型抛管换热器作为整体可折叠或卷曲成桶状,因此换热 管7与进液集管5和出液集管6之间的焊接均可在工厂完成,从而在工厂实现模块化生产, 而不必在工地现场焊接,生产效率显著提高且能保证换热器的质量;各换热管在进液集管 5和出液集管6之间并排分布,容易做到均勻排列,从而提高了换热效果。本实用新型换热 器减少水下工作量90%以上,大大减轻工作劳动强度、减少换热器安装工期,取得预料不到 的技术效果。特别地,可适用于空调使用面积在2000平方米以上的场合。由于换热管长度通常有50-300米,为便于运输,在工厂可将换热其绕成如图9形 式,到工地后再展开成如图2所示的形式。由于换热管7密度通常小于水的密度,尤其是在空管时不能沉入水底,有鉴于此, 可在装完管卡9后,将预制好的配重块装在管卡9上,连接好总进出水管后一起沉入水中即 完成所有安装工作。
权利要求一种抛管换热器,其特征是包括进液集管和出液集管,在所述进液集管和出液集管之间并排地焊接有可弯曲的换热管,所述各换热管、进液集管和出液集管之间相互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抛管换热器,其特征是所述换热管之间相互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抛管换热器,其特征是还包括有管卡,该管卡上间隔地 开有卡槽,所述各换热管置于管卡的对应卡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抛管换热器,其特征是所述管卡的开有卡槽的一侧设 有凸缘,管卡的另一侧设有与所述凸缘相匹配的凹槽,该凹槽的开口处的内侧设有凸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抛管换热器,其特征是所述换热管呈折叠状,所述换热 管的位于不同层的部分分别置于对应层的管卡的卡槽内,相邻层的对应两根管卡中的一根 管卡的凸缘置于另一根管卡的凹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抛管换热器,其特征是所述进液集管和 出液集管的两端分别设有法兰或螺纹连接口。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抛管换热器,包括进液集管和出液集管,在所述进液集管和出液集管之间并排地焊接有可弯曲的换热管,所述各换热管、进液集管和出液集管之间相互连通。进一步地,换热管之间相互平行;各换热管置于管卡间隔开设的对应卡槽内。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传统的螺旋状换热盘管安装不便、换热不均匀、换热效果差等缺陷,可在工厂实现模块化生产,不必在工地现场焊接,生产效率高且能保证换热器的质量;可使换热管排列均匀,提高换热效果;减少水下工作量90%以上,大大减轻工作劳动强度,减少换热器安装工期。特别适用于空调使用面积在2000平方米以上的场合,具有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
文档编号F25B30/06GK201653191SQ201020145220
公开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30日
发明者刘月琴, 曾淼, 董兴杰, 谷波, 郭盛桢, 陈永林 申请人:上海交通大学;杭州源牌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