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75228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冰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节能效果高的冰箱。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冰箱的耗电量在普通家庭的电器中居于高位。这是因为,冰箱与其他的电器不同,通常要M小时连续地通电。于是,为了普通家庭的省电(节能),要求冰箱省电。在冰箱中,作为耗电大的一个主要原因,考虑有外界空气的热量通过机壳的隔热壁侵入(以后,称作侵入热量),由此,箱内的温度升高,压缩机长时间运转,或者以高频驱动。因此,机壳的隔热性能越高,来自外界空气的侵入热量越少,能够抑制箱内的温度升高, 缩短压缩机的运转时间,或者,能够以低频驱动压缩机,因此,能够实现省电。一般情况下,机壳采用在内箱与外箱之间填充聚氨酯泡沫等隔热材料的结构。众所周知,单纯来讲隔热材料的厚度(隔热壁厚)越大隔热性能越高,为了减少侵入热量,要增大隔热壁厚。特别是对于机壳周围的温度与储藏室内的温度之差越大的部分,只要增大隔热壁厚,减少侵入热量的效果就越明显,能够实现省电。另一方面,普通住宅中的厨房本身的面积和厨房器具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规格,因此,设置冰箱的安装空间的大小也一定程度地受到限定。而且,因最近几年的饮食变化引起的冷藏、冷冻食品的增加、上班主妇的增加等, 普通的家庭用冰箱的收纳容量也趋于大型化。因此,单纯为了省电,而增大隔热壁厚的做法与顾客的需要背道而驰,必须在不增大冰箱的外形尺寸,且确保收纳容量的基础上,实现省电。图13是现有的与冰箱的机械室相邻的储藏室的基本结构的纵截面图。此外,省略了隔热门。如图13所示,隔热箱体2被隔热分隔壁1划分成多个储藏室,在各个储藏室内设置用来收纳食品的收纳盒3。另外,在隔热箱体2的下部的背面构成用来配置压缩机4等机器的机械室5,由于压缩机4等因运转而发热,因此,机械室5内与隔热箱体2的外部的其他部分相比变成高温。因此,覆盖与储藏室内的温差增大的机械室5的隔热壁厚6的隔热壁厚设定为最大。另一方面,相邻的储藏室间的温差比与隔热箱体2的外部的温差小,因此,隔热分隔壁1的隔热壁厚设定为最小。一般情况下,如上所述,以保持冰箱的外形尺寸与收纳容积作为前提,根据外部与储藏室的温差来分布隔热箱体的隔热壁厚,有效地减少侵入热量,实现省电(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但是,一般情况下,在由对相邻的储藏室间进行隔热的隔热分隔壁与储藏室的侧面隔热壁以及底面隔热壁所形成的前面开口与隔热门之间,设置用来防止冷气外漏的门密封垫。在形成这些开口部的隔热分隔壁的前面,以横跨储藏室内外的方式构成用来使门密封垫紧贴的金属支承部件,因此,因金属支承部件的热传导,外界空气的热量直接侵入储藏
4室内。由此,如果隔热分隔壁的壁厚小,那么,在贮藏室内循环的冷气的主流就会到达高温的金属支承部件的附近,因此,金属支承部件与冷气的热传导率增大,其结果是,侵入热量增大,耗电量大。因此,以保持冰箱的外形尺寸与收纳容积作为前提,必须不仅考虑通过隔热壁的热量侵入,即,不仅考虑与外界空气的温差,也考虑来自开口部的侵入热量,分布隔热壁厚, 以综合地实现省电化。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6-20077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冰箱包括隔热箱体;开闭隔热箱体的开口部前面的隔热门;具有隔热箱体与隔热门的储藏室;将储藏室划分成多个储藏室的隔热分隔壁;和收纳压缩机的设置于隔热箱体的下部的机械室。使隔热分隔壁的壁厚比设置于储藏室与机械室之间的隔热壁的壁厚大。由此,提供一种以保持冰箱的外形尺寸与收纳容积作为前提,减少来自外界空气的侵入热量,使冷却效率提高且省电的冰箱。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冰箱的纵截面图。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冰箱的与机械室相邻的储藏室的基本结构的纵截面图。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冰箱的与机械室相邻的储藏室的隔热门上部放大截面图。图4是一般的侵入热量与隔热壁厚的关系图。图5是向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冰箱的储藏室侵入的侵入热量与隔热壁厚之比的关系图。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冰箱的与机械室相邻的储藏室的隔热门上部放大截面图。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的冰箱的与机械室相邻的储藏室的基本结构的纵截面图。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的冰箱的与机械室相邻的储藏室的隔热门下部放大截面图。图9是向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的冰箱的储藏室侵入的侵入热量与隔热壁厚之比的关系图。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中的冰箱的与机械室相邻的储藏室的基本结构的平面截面图。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中的冰箱的与机械室相邻的储藏室的隔热门侧部放大截面图。图12是向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中的冰箱的储藏室侵入的侵入热量与隔热壁厚之比的关系图。图13是现有的冰箱的与机械室相邻的储藏室的基本结构的纵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对于与现有例子或者之前所说明的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此外,本发明并非限定于该实施方式。(实施方式1)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冰箱的纵截面图。如图1所示,冰箱100包括隔热箱体101 ;隔热门117、118、119 ;储藏室104、105、 106 ;隔热分隔壁120、121 ;和收纳压缩机108的机械室107。在隔热箱体101中主要包括使用了钢板的外箱102 ;和采用ABS等树脂成型的内箱103。在隔热箱体101的内部例如填充硬质发泡聚氨酯等发泡隔热材料,与周围进行隔热。而且,多个储藏室104、105、106被隔热分隔壁120、121划分。各个储藏室的前面开口部被以自由旋转的方式支承在冰箱主体上的隔热门117、118、119关闭。例如,在分别假定储藏室104、105、106为冷藏室、蔬菜室、冷冻室的情况下,冷藏室104为了冷藏保存而以不结冻的温度为下限通常设定在1°C 5°C。蔬菜室105设定在与冷藏室相等或者略高的温度2 °C 7 °C。冷冻室106设定在冷冻温度带,为了冷冻保存通常设定在-22 °C -15 °C,但为了提高冷冻保存状态,例如有时设定在_30°C或_25°C的低温。另外,机械室107形成于隔热箱体101的最下部的储藏室106的背面区域,收纳有压缩机108和除去水分的干燥机 (未图示)等构成冷冻循环的构成部件。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冰箱的与机械室相邻的储藏室的基本结构的纵截面图。如图2所示,在储藏室106的背面设置有生成冷气的冷却室109。在储藏室106与冷却室109之间构成有里面分隔壁110。里面分隔壁110具有隔热性,对储藏室106和冷却室109进行隔热。在冷却室109内设置有冷却器111。在冷却器111的上部空间配备有冷却风扇112,用以通过强制对流方式将在冷却器111中冷却的冷气向例如图1所示的储藏室 104、105、106送出。在冷却器111的下部空间配备有用于除去冷却时附着在冷却器111及其周边的霜和冰的玻璃管制成的辐射加热器113。在辐射加热器113的下部,用于接受除霜时产生的除霜水,并将其向箱外排出的排水盘114构成于贯通路115中,在贯通路115的下流侧的箱外构成有蒸发盘116。在里面分隔壁110上配备有冷气喷出口 IM与冷气吸入口 125。在冷却器111中生成的冷气通过冷却风扇112从冷气喷出口 IM供给到储藏室106。冷气吸入口 125配备于冷气喷出口 1 的下方,在储藏室106内循环的冷气从冷气吸入口 125返回冷却器111。另外,在储藏室106内配备有收纳盒。该收纳盒例如被滑轨这样的抽拉机构所保持而能够进行抽拉,用于储藏食品。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储藏室106内配备三个收纳盒。具体而言,为上层的收纳盒126、中层的收纳盒127和下层的收纳盒128。此外,a尺寸是设置于储藏室106与机械室107之间的隔热壁的壁厚的尺寸。另外,a尺寸是覆盖机械室107的隔热壁内最大的部分的尺寸。并且,a尺寸是储藏室106与机械室107在前后方向上相对的隔热壁的壁厚的尺寸。a尺寸是在覆盖储藏室106与机械室107的隔热壁内不具有贯通路115的隔热壁的壁厚的尺寸。a尺寸是储藏室106与机械室107相对的隔热面的壁厚的尺寸。b尺寸是隔热分隔壁121的壁厚的尺寸。使用图3对 b尺寸进行详细的说明。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与冰箱的与机械室相邻的储藏室的隔热门上部放大截面图。如图3所示,在隔热门119的内表面的端部在整周上设置有门密封垫122(在储藏室104、储藏室105中也同样)。在外周采用树脂部构成的隔热分隔壁121的前表面,按照横跨储藏室106的内外的方式配备有二型的金属支承部件123,金属支承部件123紧贴门密封垫122,以防止冷气跑到外面。金属支承部件123形成为具有水平部和垂直部的二型(希腊文字的η型),由此,水平部在隔热材料121的前表面部被适当地支承,并且垂直部保持与门密封垫122的紧贴状态。由此,抑制热量侵入储藏室105和储藏室106。另外,在金属支承部件123与储藏室106之间设置有热交换抑制部,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热量侵入。具体而言,隔热部件130设置于金属支承部件123的正下方。并且,使金属支承部件123的水平部位于隔热部件130的上部,形成为被隔热分隔壁121的前表面部与隔热材料130夹持的状态。由此,能够合理地抑制来自金属支承部件123的水平部的散热。此外, 该隔热部件130被构成隔热分隔壁121的外周的树脂部所保持。而且,在金属支承部件123中,为了防止在储藏室106的外侧表面结露,以紧贴金属支承部件123的储藏室内侧表面的方式配备有作为加热部的散热管131。该散热管131 利用冷冻循环(未图示)中的高温制冷剂管,并利用其热量来加热金属支承部件123。下面,对b尺寸进行说明。如使用上述图2所说明的那样,b尺寸是隔热分隔壁121 的壁厚尺寸。bl尺寸是包括金属支承部件123和金属支承部件123的保持部的高度尺寸、 b2尺寸是包括隔热部件130及其保持部的高度尺寸。此外,bl尺寸是固定尺寸。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使b尺寸(=bl+b2)比图2所示的a尺寸大。具体而言,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储藏室106与机械室107之间的隔热壁的壁厚的a尺寸是60mm,作为隔热分隔壁121的壁厚的b尺寸是70mm(bl尺寸是49mm,b2尺寸是21mm)。此处,对门密封垫122与隔热部件130的位置关系进行详细的说明。具体而言,门密封垫122配置于与隔热部件130的下表面(图3的C位置)相比更靠近上方的位置。由此,冷冻室106内的冷气难以流向门密封垫122的方向,不仅能够减少流向作为横跨箱内外的部件的门密封垫122的冷气气流,并且能够进一步抑制热交换。而且,通过金属支承部件123与冷气热交换,将金属支承部件123冷却,能够防止因超过现有的内外的剧烈的温差而引起的与金属支承部件123的箱外接触的表面的结露。下面,对金属支承部件123与隔热部件130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被散热管131加热的金属支承部件123具有下部凸缘123a。具体而言,下部凸缘 123a被隔热部件130覆盖即可,下部凸缘123a的长度(图3的尺寸A)与隔热部件130的横向的长度(尺寸B)的长度关系是A < B。由此,成为高温的下部凸缘123a被隔热部件 130覆盖,能够防止与冷气接触的表面的温度上升,能够抑制热交换。根据以上的结构,能够抑制冷气的加温,提高冷却效率,其结果,能够降低耗电量。
7
以下,使用图2对采用以上方式构成的冰箱的动作、作用进行说明。首先,对储藏室106内的冷气气流进行说明。被冷却器111冷却的冷气通过随着电机的旋转而旋转的冷却风扇112如箭头A所示被强制地从喷出口 IM分别向储藏室106 内的上层、中层、下层吹出。所吹出的冷气吹到收纳箱126、127以冷却所收纳的食品。接着,冷却过食品的冷气如箭头B所示,分别在上层通过收纳盒1 与隔热分隔壁 121之间,在中层通过收纳盒126与收纳盒127之间,在下层通过收纳盒127与收纳盒1 之间。从各个收纳盒126、127、1 流出后的冷气在各个收纳盒126、127、128与储藏室106 内的内壁面之间汇合。汇合后的冷气如箭头C所示,通过收纳盒1 与内箱103的底壁的空隙,再如箭头D所示,从吸入口 125被吸入,返回冷却器111。此时,压缩机108因来自在内部升压变成高温的制冷剂的热传导和电机损耗、机械损耗等其表面变成高温,受其影响, 机械室107的温度与周围的外界空气相比平均升高10°C左右。如上所述,冷气在储藏室106内循环时,通过与储藏室内表面进行热交换而被加温。于是,只要减少侵入热量防止储藏室内表面温度上升就能够实现省电。下面,对侵入热量进行阐述。一般情况下,侵入热量Q(W)如下式所示。Q = Κ*Α* Δ TK = 1/(1/α o+L/λ +l/α i)此处,K是热通过率(W/m2K),A是热通过面积(m2),ΔΤ是储藏室内外温差(K),α ο 是储藏室外的对流热传导率(W/m2K),α i是储藏室内的对流热传导率(W/m2K),L是隔热距离(m),λ是隔热部的热传导率(W/mK)。由此式可知,通过增大隔热距离L能够减少侵入热量Q。特别是从开口部侵入的热量是由于金属支承部件123的热传导,使外界空气侵入储藏室106内而产生的。但是,在直到金属支承部件123横跨储藏室106内的部分,温度与外界空气基本相同,因此,由此可知,隔热距离L即图3的1^2尺寸的贡献度非常高(此时, 忽略αο项)。如现有的那样,没有隔热部件130,在1^2尺寸仅是构成隔热分隔壁121的外周的树脂零件的板厚的情况下,侵入热量非常多。下面,对侵入热量与隔热壁厚的关系进行说明。图4是一般的侵入热量与隔热壁厚的关系图。图5是向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侵入冰箱的储藏室的侵入热量与隔热壁厚比(b尺寸除以a尺寸的值)的关系图。此外,区域I表示a尺寸< b尺寸的区域。如图5所示,如果增大b尺寸(b2尺寸),即增大隔热分隔壁121的隔热壁厚(m), 则侵入热量(W)减少,但是,以某个值的最低点为界会再次增加。这是因为,在表示收纳空间与外形的体积比例的容积效率是30% 70%的情况下,合理地保持冰箱的外形尺寸与收纳容积是前提,因此,如果增大其中一个隔热壁厚,则另一个隔热壁厚变小。即,如图4所示,如果超过某个隔热壁厚比的值,则增大1^2尺寸而减少的来自开口部的侵入热量Δ Q2、 与缩小a尺寸而增加的通过隔热壁的侵入热量AQl的关系是AQl > AQ2。由以上可知, 在保持冰箱的外形尺寸与收纳容积的前提条件下,存在侵入热量为最小的隔热壁厚比。此时,a尺寸< b尺寸成立。因此,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使作为隔热分隔壁121的壁厚的b尺寸比作为设置于储藏室106与机械室107之间的隔热壁的壁厚的a尺寸大,由此,能够综合降低通过隔热壁侵入的侵入热量以及从开口部侵入的侵入热量。另外,由于能够减少侵入热量防止储藏室内的表面的温度上升,所以,冷气保持低的温度进行循环。由此,能够均一地保持整个储藏室106内的温度分布。另外,隔热分隔壁121的壁厚不必在储存室106的进深方向上保持固定。即,仅在作为开口部附近的抵接金属支承部件123的附近,使隔热分隔壁121的壁厚比a尺寸厚,使其他部分较薄,即使采用这种结构,也能获得同样的效果。此外,本实施方式中所示的隔热壁厚的尺寸是一个例子,本发明并非限于此。(实施方式2)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冰箱的结构的与机械室相邻的储藏室的隔热门上部放大截面图。对于图6,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分隔壁122的与储藏室 106接触的表面上配备有凸部150,使凸部150与储藏室106的上层的收纳盒1 抵接。以下,对于采用以上方式构成的冰箱,说明其动作、作用。此外,省略对于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动作、作用的说明。例如,当从图2所示的喷出口 124向冷冻室106吹出的冷气进行循环时,将分隔壁 122的与冷冻室106接触的壁面形成凸形状150并使其抵接收纳盒126,由此,阻挡流向被散热管131加温的金属支承部件123 —侧的冷气气流。由此,不会出现因追加零件而引起的成本增加,也不会增加组装工序,能够抑制金属支承部件123与冷气的热交换,提高冷却效率,其结果,能够降低耗电量。另外,例如,因常年使用而引起的收纳盒1 的变形等原因,与分隔壁122的与冷冻室106接触的壁面的凸形状150的抵接被解除,冷气有时会跑到金属支承部件123 —侧。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在金属支承部件123的正下方设置隔热部件130,能够减少从散热管 131向与冷气接触的表面的热移动,防止与冷气接触的表面的温度上升,抑制热交换。另外,控制冷气的加温,使冷气保持低的温度进行循环,因此,能够均一地保持整个冷冻室106内的温度分布。而且,通过金属支承部件123与冷气热交换,将金属支承部件123冷却,防止因内外的超过现有的剧烈的温差而引起的金属支承部件123的与箱外接触的表面结露。如以上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热交换抑制部是在分隔壁的下表面设置凸部,并使凸部与收纳盒抵接的构造。由此,能够提供一种在设置于分隔壁上的凸部与收纳盒处被密封,向被加热的金属支承部件一侧的冷气流减少,通过简单的结构,能够抑制冷气的加温, 提高冷却效率,降低耗电的冰箱。另外,通过在金属支承部件的正下方设置隔热部件,例如即使冷气向金属支承部件一侧泄漏,因此从散热管向与冷气接触的面的热移动因热传导率低的隔热部件介于其间而减少,防止与冷气接触的表面的温度上升,抑制热交换。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冷气的加温,提高冷却效率,其结果,能够进一步降低耗电。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金属支承部件123的正下方设置了隔热部件130,但也可以不设置隔热部件130。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凸形状150与分隔壁122—体地构成,但也可以单独构成。(实施方式3)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的冰箱的与机械室相邻的储藏室的基本结构的纵截面图。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的冰箱的与机械室相邻的储藏室的隔热门下部放大截面图。此外,对于构成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结构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进行说明,并省略详细的说明。如图7所示,c尺寸是储藏室106的底面隔热壁133的隔热壁厚的尺寸。如图8所示,在底面隔热壁133的前表面按照横跨储藏室内外的方式设置金属支承部件131,在隔热门119的内表面的端部设置有门密封垫122。金属支承部件131与门密封垫122紧贴,由此来防止冷气外漏。另外,金属支承部件131的折回凸缘部嵌入埋设置底面隔热壁133的内部。此处,cl尺寸是从外箱102的底面至金属支承部件131的折回凸缘顶端的高度尺寸,c2尺寸是金属支承部件131的折回凸缘顶端至储藏室106的高度尺寸,即隔热距离。此外,cl尺寸是固定的。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使图2所示的b尺寸( = bl+b2)比a尺寸大,且增大c尺寸 (=cl+c2)。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储藏室106与机械室107之间的隔热壁的壁厚的a尺寸是60mm,作为隔热分隔壁121的壁厚的b尺寸是70mm(bl尺寸是49mm,尺寸是21mm),作为底面隔热壁133的壁厚的c尺寸是71mm(cl尺寸是41mm,c2尺寸是30mm)。以下,对采用以上方式构成的冰箱,说明其动作、作用。此外,省略对于与实施方式 1相同的动作、作用的说明。因金属支承部件131的热传导,外界空气侵入储藏室106内,但是,在到达金属支承部件131的折回凸缘顶端之前温度与外界空气基本相同,因此,隔热距离,S卩,图8的c2 尺寸的贡献度非常高。如现有的那样,在仅按照储藏室内外的温差来设定的底面隔热壁133 的壁厚中,c2尺寸变小,S卩,隔热距离变小,侵入热量非常多。图9是侵入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的冰箱的储藏室的侵入热量与隔热壁厚比(b 尺寸与c尺寸的平均值除以a尺寸后的数值)的关系图。此外,区域I表示a尺寸<13尺寸,且a尺寸< c尺寸的区域。如图9所示,如果增大隔热壁厚,则热侵入量减少,但是,以某个值的最低点为界, 热侵入量再次增加。即,在表示收纳空间与外形的体积比例的容积效率是30% 70%的情况下,在合理地保持冰箱的外形尺寸与收纳容积的前提条件下,存在侵入热量变得最小的隔热壁厚比。此时,a尺寸<13尺寸,且a尺寸< c尺寸成立。因此,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与作为设置于储藏室106与机械室107之间的隔热壁的壁厚的a尺寸相比,增大作为隔热分隔壁121的壁厚的b尺寸,且与作为设置于储藏室106 与机械室107之间的隔热壁的壁厚的a尺寸相比,增大作为底面隔热壁133的壁厚的c尺寸。由此,能够总体降低通过隔热壁侵入的侵入热量以及从开口部侵入的侵入热量。另外,由于能够减少侵入热量防止储藏室内的表面的温度上升,所以,冷气保持低的温度进行循环,因此,能够均一地保持整个储藏室106内的温度分布。另外,隔热分隔壁121的壁厚不必在储存室106的进深方向上保持固定。即,仅在作为开口部附近的抵接金属支承部件123的附近,使隔热分隔壁121的壁厚比例如图2所示的a尺寸厚,其他部分变薄,即使采用这种结构,也能获得同样的效果。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示的隔热壁厚的尺寸是一个例子,本发明并非限于该尺寸。
(实施方式4)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中的冰箱的与机械室相邻的储藏室的基本结构的平面截面图。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中的冰箱的与机械室相邻的储藏室的隔热门侧部放大截面图。此外,对于构成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结构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进行说明,并省略详细的说明。如图10所示,d尺寸是储藏室106的侧面隔热壁134的隔热壁厚的尺寸。如图11 所示,在侧面隔热壁134的前表面按照横跨储藏室内外的方式设置有金属支承部件132,在外箱102的内表面的端部设置有门密封垫122。金属支承部件132与外箱102 —体地构成, 与门密封垫122紧贴,由此来防止冷气外漏。另外,金属支承部件132的折回凸缘部嵌入设置于侧面隔热壁134的内部。此处,dl尺寸是从外箱102的侧面至金属支承部件132的折回凸缘顶端的宽度尺寸,d2尺寸是金属支承部件132的折回凸缘顶端至储藏室106的宽度尺寸,即隔热距离。此外,dl尺寸是固定的。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与图2所示的a尺寸相比增大b尺寸( = bl+b2),且例如与图2所示的a尺寸相比增大c尺寸(=cl+c2),且例如与图2所示的a尺寸相比增大侧面隔热壁134的隔热壁厚尺寸d( = dl+d2)。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储藏室106与机械室107之间的隔热壁的壁厚的a尺寸是60mm,作为隔热分隔壁121的壁厚的b尺寸是 70mm(bl尺寸是49mm,尺寸是21mm),作为底面隔热壁133的壁厚的c尺寸是71mm(cl尺寸是41mm,c2尺寸是30mm),作为侧面隔热壁134的壁厚的d尺寸是65mm(dl尺寸是20mm, d2尺寸是45mm)。以下,对采用以上方式构成的冰箱,说明其动作、作用。此外,省略对于与实施方式 1或2相同的动作、作用的说明。因金属支承部件132的热传导,外界空气侵入储藏室106内,但是,在到达金属支承部件132的折回凸缘顶端之前温度与外界空气基本相同,因此,隔热距离,S卩,图11的d2 尺寸的贡献度非常高。如现有的那样,在仅按照储藏室内外的温差来设定的侧面隔热壁134 的壁厚中,d2尺寸变小,即,隔热距离变小,侵入热量非常多。图12分别表示侵入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中的冰箱的储藏室的侵入热量与隔热壁厚比(b尺寸、c尺寸、d尺寸的平均值除以a尺寸后的数值)的关系图。此外,区域I表示 a尺寸<13尺寸,且a尺寸< (尺寸,且a尺寸< d尺寸的区域。如图12所示,如果增大隔热壁厚则热侵入量减少,但是,以某个值的最低点为界, 热侵入量再次增加。即,在表示收纳空间与外形的体积比例的容积效率是30% 70%的情况下,在合理地保持冰箱的外形尺寸与收纳容积的前提条件下,存在侵入热量变得最小的隔热壁厚比。此时,a尺寸< b尺寸,且a尺寸< c尺寸,且a尺寸< d尺寸成立。因此,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与作为设置于储藏室106与机械室107之间的隔热壁的壁厚的a尺寸相比,增大作为隔热分隔壁121的壁厚的b尺寸,且与作为设置于储藏室106 与机械室107之间的隔热壁的壁厚的a尺寸相比,增大作为底面隔热壁133的壁厚的c尺寸,且与作为设置于储藏室106与机械室107之间的隔热壁的壁厚的a尺寸相比,增大作为侧面隔热壁134的壁厚的d尺寸。由此,能够总体降低通过隔热壁侵入的侵入热量以及从开口部侵入的侵入热量。
另外,由于能够减少侵入热量,防止储藏室内的表面的温度上升,所以,冷气保持低的温度进行循环,因此,能够均一地保持整个储藏室106内的温度分布。另外,侧面隔热壁134的壁厚不必在储存室106的进深方向上保持固定。即,即使仅在作为开口部附近的抵接金属支承部件132的附近,使侧面隔热壁134的壁厚比例如图 2所示的a尺寸厚,也能获得同样的效果。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示的隔热壁厚的尺寸是一个例子,本发明并非限于该尺寸。工业上的可利用性本发明的冰箱对于家庭用或企业用冰箱或者蔬菜专用冰箱有用。符号说明
100冰箱
101隔热箱体
102外箱
103内箱
104储藏室(冷藏室)
105储藏室(蔬菜室)
106储藏室(冷冻室)
107机械室
108压缩机
109冷却室
110里面分隔壁
111冷却器
112冷却风扇
113辐射加热器
114排水盘
115贯通路径
116蒸发盘
117,118,119 隔热门
120,121隔热分隔壁
122门密封垫
123,132金属支承部件
124冷气喷出口
125冷气吸入口
126,127,128 收纳盒
130隔热部件
131散热管
133底面隔热壁
134侧面隔热壁
150凸部
权利要求
1.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隔热箱体;开闭所述隔热箱体的开口部前面的隔热门; 具有所述隔热箱体和所述隔热门的储藏室; 将所述储藏室划分成多个储藏室的隔热分隔壁;和收纳压缩机的设置于所述隔热箱体的下部的机械室,使所述隔热分隔壁的壁厚比设置于所述储藏室与所述机械室之间的隔热壁的壁厚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设置于所述储藏室与所述机械室之间的隔热壁的壁厚是在覆盖所述机械室的隔热壁中最大的部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设置于所述储藏室与所述机械室之间的隔热壁是面对所述机械室的前后方向的隔热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设置于所述储藏室与所述机械室之间的隔热壁是在覆盖所述机械室的隔热壁中不具有贯通路径的隔热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设置于所述储藏室与所述机械室之间的隔热壁是所述机械室的与所述储藏室内侧相对的隔热壁。
6.如权利要求1 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使形成所述储藏室的底面隔热壁的壁厚比设置于所述储藏室与所述机械室之间的隔热壁的壁厚大。
7.如权利要求1 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使形成所述储藏室的侧面隔热壁的壁厚比设置于所述储藏室与所述机械室之间的隔热壁的壁厚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隔热分隔壁的前表面的金属支承部件;和按照紧贴所述金属支承部件的所述储藏室内侧面的方式配置的加热部, 在所述金属支承部件与所述储藏室之间,设置有抑制所述储藏室内的冷气与所述金属支承部件的热交换的热交换抑制部。
9.如权利要求1 8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储藏室是冷冻室。
10.如权利要求1 8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储藏室内具有能够抽拉的收纳盒。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仅在抵接所述金属支承部件的附近,使所述隔热分隔壁的壁厚比设置于所述储藏室与所述机械室之间的隔热壁的壁厚厚,其他部分比所述隔热壁的壁厚薄。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抑制部通过在所述金属支承部件与所述储藏室之间设置隔热部件而构成。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抑制部在所述隔热分隔壁的下表面设置有凸部,使所述凸部与所述收纳盒抵接。
全文摘要
一种冰箱,其包括隔热箱体;开闭隔热箱体的开口部前面的隔热门;具有隔热箱体与隔热门的储藏室;将储藏室划分成多个储藏室的隔热分隔壁;和收纳压缩机的设置于隔热箱体的下部的机械室。使隔热分隔壁的壁厚比设置于储藏室与机械室之间的隔热壁的壁厚大,由此,总体减少通过隔热壁侵入的侵入热量以及通过开口部侵入的侵入热量,从而提供一种冷却效率提高且省电的冰箱。
文档编号F25D23/06GK102510986SQ201080042520
公开日2012年6月20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22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24日
发明者堀井克则, 堀井慎一, 堀尾好正, 汤浅雅司, 田中正昭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