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75547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冰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冰箱。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第43M635号公报)记载的冰箱,从由绝热箱体构成的冰箱主体内部的贮藏空间的最上部依次独立地配置有冷藏室、蔬菜室、划分成左右并排配置的温度转换室和制冰储冰室,以及最下部的冷冻室。在温度转换室内设有对食品进行减压并容纳储藏的减压室,在减压室门的内面侧安装向里侧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支撑框,通过将食品容器放置并保持在该支撑框之间,从而可以将食品容器与门一起向冰箱外自由地拉出。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第2009-036453号公报)记载的冰箱公开了用强化玻璃增强了减压室的上面,用铁板增强了减压室的下面的结构。减压室盖是支撑在设置于减压室的左右外侧的导轨上而能前后往复运动的结构,通过设置于导轨上的齿条传动装置与齿条传动装置的啮合,以及利用所连接的具有左右小齿轮的同步机构采用左右同步,从而做成在水平面内不会左右倾斜,能顺利地进行往复直线运动的结构。在专利文献1中,减压室通过树脂一体成形来形成,为了从前面的开口拉出内侧的模具,减压室做成随着朝向深度方向设有逐渐变细的所谓脱模锥度的前端细的形状。因此,减压室随着进到里侧而变窄不能做成从开口到里侧面为相同剖面。若扩大减压室的宽度而使内容积大型化,则容易容纳各种食品,对使用者的好处大。但是,由于对内部进行减压时面积最宽的上下面向内侧的挠曲过大,需要进一步提高容器的刚性。为了提高刚性,可以考虑下述各种方法加大树脂的壁厚,增加树脂材料中的玻璃增强纤维等的含量而提高材料本身的刚性,以及设置多个加强肋,将表面做成向外侧凸出的穹顶状等。在此,因加大壁厚、增加玻璃增强纤维的含量会增加树脂的成本而不理想。 另外,若设置过多的加强肋,则对于成型用的模具需要加工多个与该加强肋相对应的槽,导致模具的强度降低,因而增加加强肋也存在一定限制。因此,最好是将构成减压室的各个面,尤其是面积大的上下面做成向外侧尽可能大地凸出的曲率半径小的穹顶状,并适当地设置加强肋的结构。但是,由于如上所述那样只要对减压室采用树脂一体成形而利用脱模锥度做成前端细的结构,因而不能做成向外侧凸出的穹顶状。另一方面,若要以前端细的形状使上下面的曲率半径减小,则随着靠近里侧急剧地变成前端细的形状,高度降低而内容积减小。即,出现了与采用使脂一体成形的结构来扩大内容积及提高刚性的目的相反的情况的问题。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用强化玻璃增强了减压室的上面,用弯曲的铁板增强了减压室的下面的结构。在该结构中,由于上面是平面,下面是沿铁板从开口到里侧基本上一样的形状,不像树脂一体成形那样为前端细。但是,若扩大宽度,则因强化玻璃、增强铁板都大型化而成本增加、重量增大。例如,采用专利文献2的结构尺寸宽度约为40mm的场合,重量约为Ag, 若其宽度扩大到1. 5倍,则重量也达大约10kg。因这样的重量增加也包含制造阶段,在制品的搬运及设置中也需要额外的成本及能量而不理想。若扩大减压室的宽度,则减压室的宽度变得比左右对开式的所谓法式门冰箱的一侧的冷藏室门的宽度大。该场合,由于同时打开左右的冷藏室门,因此将减压室跟前拉出进行打开操作。在关闭时按压减压室关闭后,关闭左右的冷藏室门。这时,若推压减压室的门的中央能马上关闭减压室的门,但当推压门的端部时,因门左右倾斜而不能顺利关闭。根据情况,还有门或容器被卡住而不能关闭的情况。再有,在减压室已打开的状态下冰箱主体的冷藏室门被关闭的情况下,设置在冷藏室门内侧的门兜碰到减压室的门的端部附近。这时在减压室的门左右倾斜而不能关闭的情况下,冷藏室门也未关闭。因此,在专利文献2中,虽然用齿条及小齿轮同步地连接设置在减压室的门的左右的导轨,但却是一种将滑轨设置在减压室的外侧两侧,在其左右滑轨上分别设置齿条,再用轴连接与各个齿条啮合的旋转自如的左右小齿轮而使其同步的复杂结构。

发明内容
鉴于存在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得到一种廉价的、重量轻的具有气体调节室等的贮藏室的冰箱。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得到一种开关动作顺畅、贮藏物的出入及为清洁食品盘容易拆卸的减压室。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冰箱具备具有使贮藏物出入的第一开口的贮藏室; 开闭上述第一开口的盖部件;以及设置在上述盖部件与上述盖部件抵接的上述第一开口之间且抑制上述盖部件与上述第一开口间的气体的移动的密封部件,其特征是,具有第一外轮廓部件和第二外轮廓部件,上述第一外轮廓部件具有上面、下面左右两侧面以及与上述第一开口相对的后面,而且在上部形成了第二开口 ;上述第二外轮廓部件封闭上述第二开口 ;上述第二开口以上述第一外轮廓部件的上述后面侧比上述第一开口侧变低的方式倾斜地形成。另外,冰箱的特征是,上述第二开口部分的剖面为倾斜面。另外,冰箱的特征是,上述第二开口的外周具有密封部件,以便抑制上述第一外轮廓部件与上述第二外轮廓部件之间的气体的移动。另外,冰箱的特征是,使上述第一外轮廓部件与上述第二外轮廓部件相接的部分以压力接触,以便抑制气体的移动。另外,冰箱的特征是,将上述第一外轮廓部件的上述上面、上述下面、上述左右两侧面以及上述后面分别做成向外侧凸出的穹顶状。本发明的效果如下。根据本发明,可以得到以简单的结构维持强度,具有廉价的、重量轻的气体调节室等的贮藏室的冰箱。另外,还能得到开关动作顺畅、容易放入或取出贮藏物、为了清洁食品盘容易拆卸的减压室。


图1是从前方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冰箱主体的图。图2是沿图1的A-A线的示意剖视图。图3是沿图1的B-B线剖视图。图4表示在图1的B-B线剖视图中冷藏室门和减压室门均打开的状态。图5是从斜前上方观察减压室的结构的立体图。图6是从前上方观察外轮廓部件的简略立体分解图。图7是从图6的C方向见到的主视图。图8是沿图6的K-K线剖视图。图9是沿图5的J-J线剖视图。图10是从C方向观察图5的向视图。图11是沿图10的D-D线剖视图。图12是沿图10的F-F线剖视图。图13是沿图11的E-E线剖视图。图14是表示盖部件与食品盘的结构的、从图5的A方向见到的立体图。图15是表示盖部件与食品盘的结构的、从图5的B方向见到的立体图。图16是表示小齿轮的结构的立体图。图17是沿图12的D-D线剖视图。图18是沿图12的D-D线剖视图,是表示减压室的盖部件的全开状态的图。图19是从斜前上方观察减压室的结构的立体图,是表示盖部件的全开状态的图。图20是沿图10的G-G线剖视图。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构成减压室的上下分开的外轮廓部件的接合部的一个例子的局部剖视图。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构成减压室的上下分开的外轮廓部件的接合部的另一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图23是是表示本发明的构成减压室的上下分开的外轮廓部件的接合部的再一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图对是表示图17所示的减压室的盖部件和开关手柄的支撑部及盖锁定引导槽构件周围的利用开关手柄的盖部件的解除锁定状态的图。图25是表示图17所示的减压室的盖部件和开关手柄的支撑部及盖锁定引导槽构件周围的要锁定之前状态的图。图沈是表示图17所示的减压室的盖部件和开关手柄的支撑部及盖锁定引导槽构件周围的利用开关手柄的盖部件的锁定状态的图。图27是表示从减压室拆下盖部件和食品盘的状态的图。图观是说明齿条与小齿轮的啮合以及外轮廓部件与食品盘的位置关系的概略俯视图。图四是表示盖部件和食品盘的开关过程中的状态的沿图10的D-D剖视图。图30是说明齿条与小齿轮的啮合的局部图。图31是说明齿条与小齿轮的啮合的局部图。
图32是说明盖部件和食品盘的拆卸、安装的顺序的局部剖视图。图33是说明盖部件和食品盘的拆卸、安装的顺序的局部剖视图。图34是说明盖部件和食品盘的拆卸、安装的顺序的局部剖视图。图35是说明盖部件和食品盘的拆卸、安装的顺序的局部剖视图。图36是说明盖部件和食品盘的拆卸、安装的顺序的局部剖视图。图37是说明盖部件和食品盘的拆卸、安装的顺序的局部剖视图。图38是说明盖部件和食品盘的拆卸、安装的顺序的局部剖视图。图39是说明盖部件和食品盘的拆卸、安装的顺序的局部剖视图。图40是说明盖部件和食品盘的拆卸、安装的顺序的局部剖视图。图41是说明盖部件和食品盘的拆卸、安装的顺序的局部剖视图。图中1-冰箱,2-冷藏室,3-制冰室,4-速冻冷冻室,5-冷冻室,6_蔬菜室,12-真空泵, 13-减压室(储藏室、气体调节室),14-外轮廓部件,15-小齿轮机构,16-减压室盖(盖部件),17-食品盘,140-下壳体,141-上壳体。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采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冰箱主体1的主视图。图2是沿图1的A-A线的示意剖视图。首先,说明冰箱主体1的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采用了本发明的冰箱主体1分别配置为最上部是6°C左右的作为冷藏温度带的储藏室的冷藏室2、最下部是6°C左右的作为冷藏温度带的储藏室的蔬菜室6。 在冷藏室2及蔬菜室6之间配置有与这两个室绝热隔开的0°C以下的作为冷冻温度带(例如,约-20°C -18°C的温度带)的冷冻室的制冰室3、上层冷冻室4、以及下层冷冻室5。如图2所示,分别利用隔壁kl、k2、k3来划分配置各贮藏室。另外,在冷藏室2内设有减压室13。在本实施例中,减压室13是冷却室,是大概 rc的温度带的贮藏室。冷藏室2在前方侧具有左右分开的对开式(所谓法式)的冷藏室门h、2b。制冰室3、上层冷冻室4、下层冷冻室5及蔬菜室6分别具有抽屉式的制冰室门3a、上层冷冻室门如、下层冷冻室门fe及蔬菜室门6a。如图2所示,冰箱1的箱外和箱内利用通过将泡末绝热材料(泡末聚氨酯)填充到内箱IOa和外箱IOb之间而形成的绝热箱体10隔开。冰箱内利用上绝热隔壁31a将冷藏室2、上层冷冻室4和制冰室3 (参照图1,在图 2中制冰室3未图示)隔开,利用下绝热隔壁31b将下层冷冻室5及蔬菜室6隔开。在冷藏室门2a、2b的箱内侧具有多个门兜32 (参照图1、图2)。另外,冷藏室2设有多个搁板37。利用搁板37在纵向将冷藏室2划分成多个储藏空间,还在最下层的储藏空间中设有作为减压室的冷却室13。如图2所示,上层冷冻室4、下层冷冻室5及蔬菜室6分别设有与装在各自的贮藏室的前方的门为一体的容纳容器:3b、4bjb、6b。并且,就制冰室门3a、上层冷冻室门4a、下层冷冻室门fe及蔬菜室门6a而言,通过用手握住各自的门的未图示的把手部向面前一侧拉出而将容纳容器:3b、4bjb、6b拉出。另外,减压室13设有开关上方开口的减压室门16。并且,在打开了冷藏室门2a、2b的状态下,通过用手握住减压室门16的把手部27 而将盖部件16向面前一侧拉出,从而将减压室13的容纳容器拉出。其详细情况将于后述。在冰箱主体1中,按下述顺序连接有压缩机、冷凝器、毛细管、吸收制冷剂的气化热的作为冷却源的蒸发器、然后再连接到压缩机,以构成用于进行上述冷冻和冷藏的冷冻循环(未图示)。该作为冷冻源的蒸发器设置在制冰室3、上层冷冻室4、以及下层冷冻室5的后方, 利用送风扇将蒸发器的冷风送到制冰室3、上层冷冻室4、下层冷冻室5。另外,当冷风达到冷藏温度以下时,借助于关闭的能够开关的挡板装置将冷风向冷藏室2和蔬菜室6各储藏室吹送。此外,还具有冷风在吹送到各储藏室2 6之后,再由蒸发器冷却并进行送风的循环结构。各储藏室2 6通过利用了温度传感器的控制装置进行的温度控制而维持规定的温度。图3表示沿图1的B-B线的剖视图。冷藏室门加以支轴S 1为中心旋转自如地支撑着。在冷藏室门加上向内部侧突出地设有用于放入饮料等的半透明树脂成形的门兜 32。在冷藏室门加的背面设有利用受扭螺旋弹簧的弹力及导向件摆动自如地构成的旋转隔壁2a2。该旋转隔壁2a2在冷藏室门2a、2b关闭时(参照图1),在沿着左侧的冷藏室门加的位置防止冷气从冷藏室门2a、2b之间漏出。另一方面,其构成为,在冷藏室门加打开时, 向冷藏室门加的厚度方向(以双点划线表示)摆动而不妨碍使用者。另外,右侧的冷藏室门2b以支轴S2为中心摆动自如地支撑着,在其内部侧突出地设有用于放入饮料等的半透明树脂成形的门兜32。下面说明作为气体调节室的减压室13的结构。图3所示的减压室13是利用真空泵12抽吸内部的空气,将其减压到比大气压还低的气压,作为一例为0.8气压(SOkPa)等的气体调节室。即,减压室13为了防止食品的氧化、维持蔬菜类的新鲜度等而营造特别的空气环境。如图2所示,在减压室13的上表面设有作为突起的肋14s。由此,其构成为,减压室13与处于其之上搁板37之间以设有适当的间隙的状态予以支撑。在减压室13的后部设有冷藏室2的冷气吸气口 19,通过抽吸减压室13周围的空气而使冷气按箭头方向流动, 从而间接地冷却减压室13。如图3所示,其构成为,在关闭了冷藏室门2b的状态下,在冷藏室门2b的门兜32 与减压室13的盖部件16之间形成预定的空间,相互不会接触。图4表示在将冷藏室门2a、2b都打开之后再打开了减压室13的盖部件16的状态下,关闭左侧的冷藏室门2a,设置在左侧冷藏室门加上的门兜32与盖部件16的左端碰到, 盖部件16倾斜了的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由于盖部件16不能顺利地向里侧方向移动,因而冷藏室门加不能关闭。因此,希望在仅仅对盖部件16的端部加力的情况下也能不倾斜地保持平行地移动。图5是从斜前上方观察减压室13的结构的立体图。减压室13在前面具有开口 14r (参照图6),由外轮廓部件14和盖部件16形成外周壁,该外轮廓部件14是上下分开成两部分的为扁平的进深方向较长的大致长方体状,该盖部件16用于向前方和后方移动以开闭开口 14r。S卩,为了让贮藏物出入减压室13,设有进行开闭的盖部件16。再有,在外轮廓部件 14的外表面上,呈直线状或格子状地竖立设有用于增加剖面系数而实现强度的提高的加强肋。此外,加强肋的形状不限定于这些,只要是能增加外轮廓部件14的剖面系数而实现强度的提高者均可。下面,说明外轮廓部件14的概略形状。使用图6至图8对外轮廓部件14的结构进行说明。图6是从前上方观察外轮廓部件的简略立体图。外轮廓部件14为将下壳体140和上壳体141在接合部142保持气密性地相互接合的结构,为了便于理解,以上下分离的分解图表示。图7是图6的C方向的向视图。图8是沿图6的K-K线的剖视图。另外,图6、图7是为了便于理解外轮廓部件14的形状,删除了加强肋的假想的只表示外轮廓部件14的概略图。外轮廓部件14的下壳体140通过使用ABS(含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的树脂)、 AS(含丙烯腈、苯乙烯的树脂)等经树脂成形,从而构成两侧面壁140a、140b,底面壁140c, 后面壁140d和前面开口 14r,上面开口 140e,前面开口 14r的上边且上面开口 140e的前侧边,并形成为具有在连接左右的侧面壁140a、140b的连接部140f及上面开口 140e的全周范围内无接头地设置的接合部142的两面开口了的形状。外轮廓部件14的上壳体141通过使用ABS(含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的树脂)、 AS(含丙烯腈、苯乙烯的树脂)等经树脂成形,从而形成为具有上面壁141e,两侧面壁141a、 141b,后面壁141d及全周具有接合部142的形状,上壳体141以在整个面的范围内无间隙地覆盖下壳体140的上面开口 140e的方式形成。S卩,其构成为,侧面壁1 分为下壳体140的侧面壁140a和上壳体141的侧面壁 141a,侧面壁14b分为下壳体140的侧面壁140b和上壳体141的侧面壁141b,后面壁14D 分为下壳体140的后面壁140d和上壳体141的后面壁141d。并且,如图3 图4所示,在外轮廓部件14左侧面壁14a的外面后方设有作为与真空泵12的连接部的通孔的泵连接部14i。在用真空泵12对减压室13内进行了减压时,由于外部的大气压与内部的低压的压力差对外轮廓部件14的整个面上均勻地作用了来自大气的负荷。由于减压室13的内部为低压,因而该负荷从外侧向内侧对外轮廓部件14的整个面向压变形的方向加压,若设外轮廓部件14的平面尺寸为例如宽度450mm、进深为300mm、压力差为0. 2大气压,则负荷的大小为约270kgf (约2700N)这么大的负荷。因此,外轮廓部件14的两侧面壁14a、14b,底面壁14c,后面壁14d,上面壁He各自的外表面需要增加断面系数而实现强度的提高。因此,外轮廓部件14的各面不是平面, 而是呈向外侧突出地弯曲的穹顶状的大致曲面状。再有,如图6以虚线示意地所示,外轮廓部件14的外面壁最好是既在进深方向也在左右方向都向外侧弯曲的形状。外轮廓部件14是开口 14r在宽度方向比高度方向的尺寸长的形状。另外,是从两侧向中央具有高度的大致圆弧状。即,轮廓部件14呈扁平的进深方向长的大致长方体状。 由此,底面壁14c与上面壁14e的面积与其它的两侧面壁14a、14b,后面壁14d的面积相比更大。在对内部进行了减压时,由于与大气的压力差而产生的负荷与面积成比例,因而,尤
8其需要确保底面壁14c与上面壁He的强度。这时的负荷由于是从外侧压缩外轮廓部件14 并将其压扁方向的负荷,因而将承受负荷的面做成向外侧凸出的形状,例如呈球体的一部分的穹顶状的球壳提高了强度。图7是图6的C方向的向视图。如图7所示,开口 14ι 是其周围沿着两侧面壁14a、 14b,底面壁Hc及连接部140f的形状。外轮廓部件14任何壁面都由向外侧凸出的圆弧状构成,再有还为将各壁之间的角部以圆滑的圆弧连接的形状。另外,开口 14ι 的上下边的中央附近为朝向开口 14r的内侧凸出的上面开口支撑部14f,下面开口支撑部14g。在后述的盖部件16已关闭时,设置于盖部件16上的密封件16p便与沿开口 14r 的边缘设置的作为凸部的密封件接触面14k压力接触,以进行密闭密封。即,作为对盖部件 16与外轮廓部件14的开口 14r之间的抑制气体移动的密封部件,设有密封件16p。图8是沿图6的K-K线剖视图。即,表示外轮廓部件14的纵向剖面,对内表面的高度尺寸进行说明。外轮廓部件14的下壳体140和上壳体141为使用ABS、AS等经树脂成形的一体部件。成形用的模具大致分为形成下壳体140、上壳体141各自的外侧形状的外侧模具,以及形成内表面的内侧模具,当树脂注射到模具内并冷却之后,拔出内侧模具并将下壳体140、上壳体141分别从模具中取出。下面,说明模具的脱模方向和形状。在本实施例中,上壳体141的外侧模具若向箭头AA方向拔出,其内侧模具若向箭头AB方向拔出,则上面壁141e可以为比开口 14r的上端进一步向上侧凸出的形状,例如为穹顶状。下壳体140的外侧模具若向箭头BB方向拔出,其内侧模具若向箭头BC方向拔出, 还具有将开口 14r的内侧向开口 14ι 侧(箭头BD方向)拔出的侧面模具,则在不是由侧面模具而是由内侧模具成形的M的范围内,底面壁Hc可以为比开口 14ι 的下端进一步向下侧凸出的形状,例如为穹顶状,再有,还可以设置局部的凹部Hw及下导轨14y那样的突起。下壳体140的内侧模具还具有未图示的用于使支撑后述的容器17用的上导轨14s 向内侧凸出的滑动模具。这样,由于可以做成上面壁141e和底面壁14c向外侧凸出的穹顶状,并且外轮廓部件14的内表面高度ra比开口 14r的尺寸rh大,因而无需做成从开口起的前端细的形状, 外轮廓部件14的内容积扩大,而且刚性也提高,因而较为理想。由于在开口 14r与上面开口 140e之间设有与下壳体140为一体的连接部140f而无接头地构成开口 14r与上面开口 140e的周围,因而能够利用盖部件16乃至上壳体141 封闭各自的开口并保持气密性。接着,说明分割面的形状。下面,对上壳体141与下壳体140的接合部142的形状进行说明。上壳体141与下壳体140做成从开口 14r的上端附近的连接部140f朝向后面壁 14d的高度方向的中央附近向后下方倾斜的平面,并沿其分割面设有接合部142。上壳体 141构成包括呈穹顶状的上面壁141e,侧面壁141a、141b,后面壁141d的外轮廓部件14的一部分,该部分为从接合部142凸出高度为141t的形状,与设置于周围的肋协作得到支撑减压时的负荷的强度。
9
分割面如图8中以点划线142b所示,若倾斜很小而为接近于水平的面,则从接合部142的凸出量变小而上壳体141的形状近乎平面状,因而刚性变小而减压时的变形增大。作为另外的形态,分割面的形状如图8的以双点划线142c所示,可以是直线与圆弧组合的形状。就该形态而言,虽然上壳体141的凸出量增大而容易得到刚性,但另一方面,若形成上壳体141与下壳体140两者的接合部的圆弧半径R相互具有尺寸误差,则因圆弧不完全一致而容易产生间隙。另外,若上壳体141的位置向图8的图示右方向产生偏移, 则由于能在倾斜的分割面142d的部分生成间隙,上壳体141与下壳体140难以密合。艮口, 为了使接合部142密合而保持气密性,需要在接合部的面的形状、尺寸、上壳体141与下壳体140相互位置关系方面达到高精度,为难以保持气密性的结构。本发明如图8中以分割面14 所示,若将分割面从开口 1401 上面的后方附近,以朝向后方逐渐下降的方式倾斜而形成后面壁140d的连接外轮廓部件14的后面壁的大致中央部的平面,则上壳体141不会成为薄板状而能适当地确保厚度141t。由于分割面14 是倾斜的平面,因而即使其位置在上壳体141与下壳体140之间产生了偏移相互的密合状态也不会变化。即,由于接合部的面相互为平面,因而精度也容易达到,再有即使上壳体141 与下壳体140的位置关系的精度低也是容易保持气密性的结构。若采用上述结构,由于上壳体141、下壳体140都能用树脂成形,因而具有能廉价地构成外轮廓部件14之类的效果。接着,说明密封结构。下面,使用作为图8的Q部的放大图的图21至图M对在接合部142将上壳体141 与下壳体140保持气密性地接合的结构进行说明。图21表示第一实施例,图21 (a)表示减压室13内、即外轮廓部件14的内部为大气压的状态,图21(b)表示为已减压的状态。密封结构为,在上壳体141与下壳体140之间的接合部142夹着以剖面为圆形成形为环状的硅橡胶等柔软的材料形成的圆的密封件146,利用螺钉143将在下壳体140上设置的螺纹凸台140g与在上壳体141上设置的螺纹凸台141g之间连接起来的结构。在上壳体141的螺纹凸台141g与下壳体140的螺纹凸台140g之间设有间隙以较松的方式嵌合, 能够移动地支撑在螺钉143的轴向,即图示的上下方向。螺纹凸台140g、141g沿着分割面 142a大致以等间隔在全周设置例如10 15个左右。在图21 (a)所示的大气压的状态下,圆密封件146处于被夹在下壳体140与上壳体141之间,并因螺钉143的紧固力而使例如直径的5%左右变形的状态,在接合部142的全周范围内紧贴而保持气密性。若驱动真空泵12而对外轮廓部件14的内部进行减压,并在下壳体140与上壳体141中使内外的压力差为0. 2大气压,则如上所述对下壳体140与上壳体141施加了约 270kgf (约2700N)这么大的负荷进行压力接触。该负荷施加到被下壳体140与上壳体141 夹住的圆密封件146上而压扁到例如直径的15%左右,从而保持尽可能维持内外的压力差的高的气密性。与圆密封件146压扁变形的量相应,上壳体141与下壳体140接近而使间隙 144a减小并变成14 ',在螺钉143的头与上壳体141的凸台141g之间产生间隙141b。图22表示第二实施例,图21 (a)表示减压室13内、即外轮廓部件14的内部为大气压的状态,图21(b)表示为已减压的状态。
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如图22所示,代替圆密封件146的是将其横剖面的外周中央具有向内部侧凹进去的凹部147a的大致四边形剖面形状的成形为环状的密封件147挤压在与从下壳体140凸出的密封件抵接部140h之间。即使在下壳体140与上壳体141有所倾斜,或者抵接面的精度不良的情况下,由于柔软的密封件147在凹部147a内弹性变形而可以吸收其偏差,能够可靠地密封下壳体140与上壳体141之间。若驱动真空泵12而对外轮廓部件14的内部进行减压,则密封件147的凹部147a 被压扁,与圆密封件146同样地压扁例如厚度的15%左右,从而保持尽可能维持内外的压力差的气密性。图23表示第三实施例,其结构为,不是用如密封件那样的气密部件,而是在上壳体141的周围沿着接合部142设有在全周范围设置的作为肋的熔敷部148,通过在箭头方向使下壳体140与上壳体141压力接触并施加振动而以摩擦热使熔敷部148熔融,从而使下壳体140与上壳体141熔敷成一体而得到气密性。若采用这种结构,就不需要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那样的密封件及螺钉,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廉价地实现外轮廓部件14。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接合部142为倾斜的平面状,因而下壳体140与上壳体141压力接触时的接触压力的分布相同,进而由于施加振动时所产生的摩擦热也是相同的,因而能可靠地进行熔敷并密封。此外,熔敷部148也可以不是设置在上壳体141,而是设置在下壳体140上的结构。如图6所示,由于下壳体140的连接部140f是被开口 14r与上面开口 140e夹住的细的区域,因而强度较差。按照第三实施例,由于连接部140f借助于熔敷部148而与上壳体141熔敷而成为一体,与连接部140f本身相比强度提高,能防止减压时的变形而更佳。 或者,也可以利用粘结材料,例如硅橡胶系的粘结材料来粘结上壳体141与下壳体140之间而构成外轮廓部件14。下面,说明材料。另外,作为外轮廓部件14的材料,为了得到可承受在对内部进行减压时因压力差形成的负荷的强度,并且降低在减压时的挠曲量而不会压缩容纳在内部的食品,希望使用刚性高的材料。作为一个例子,作为纤维状的增强填充材料,可列举混入了玻璃纤维或碳纤维而增强的ABS材料等。由此,弯曲强度大,且杨氏模量(弹性系数)也大,能很好地适用于外轮廓部件14。如图6、图7、图8、图9、图11等所示,在外轮廓部件14的开口 14ι 的内侧,在前方的开口 14ι 的后面侧设有从上面侧He向内侧凸出的上面开口支撑部14f,从底面壁Hc向内侧凸出的下面开口支撑部14g。在开口 14ι 的边缘具有密封件抵接面14k,上面开口支撑部14f与斜面Hm连接,下面开口支撑部14g与斜面Hn连接。接着,说明盖部件16与开口 14r的关系。下面,对盖部件16与开口 14r的关系进行说明。图9、图11表示盖部件16被关闭,将设置于盖部件16上的后述的增强支撑部H(以点划线表示)插入到外轮廓部件14的上面开口支撑部14f、下面开口支撑部14g之间的状态。增强支撑部H与上面开口支撑部 14f、下面开口支撑部14g的间隔,即开口 14r的高度方向的尺寸比增强支撑部H的高度尺寸稍大。由此,增强支撑部H能顺利地插入。在此,若对减压室13内进行减压,对外轮廓部件14的外表面施加由大气压的压力差形成的负荷,则外轮廓部件14被压缩而上述间隙消失。这样一来,上面开口支撑部14f、 下面开口支撑部14g分别与增强支撑部H的上下抵接。由此,由于不会被压缩到超过这种程度,因而可以防止开口 14r的变形。另一方面,在抵接部,外轮廓部件14从外侧受到大气压的压缩而向内侧挠曲的同时与增强支撑部H接触。即,不会均勻地接触,而是在增强支撑部H左右端与外轮廓部件14 接触,在增强支撑部H与外轮廓部件14之间处于产生了反作用力Fl的状态。在此,上面开口支撑部14f的宽度约为L2,与开口支撑部相比,外侧的开口 14r的宽度约为Li。于是,LI与L2最好为大致相等的结构。通过这样作,使对上面开口支撑部 14f的范围与上面壁He的范围分别施加的压力差形成的负荷大致相等而变得均勻。因此, 不会对特定的部分集中地施加负荷,上面开口支撑部14f与其外侧的开口的范围产生的应力变得几乎相等,可防止反复施加的负荷引起的破损而实现长寿命化及高可靠性化。对于底壁面Hc及下面开口支撑部14g的宽度最好也为相同的尺寸形状。如上所述,除了上述外轮廓部件14的形状外,还在两侧面壁14a、14b,底面壁14c、 后面壁14d、上面壁14e、上面开口支撑部14f、下面开口支撑部14g各自的外表面上,以直线状、格子状等竖立设有增加断面系数而实现强度的提高的加强肋,从而抵抗由压力差引起的变形以进一步确保强度。在下壳体140的侧面壁140a、149b的内面侧设有沿着进深方向突起的导轨14s、 14s,借助于设置在后述的食品盘17上的一对突起17g、17g支撑食品盘17的后端侧。由于将外轮廓部件14做成如上所述的形状,并以接合部142接合用树脂成形的上壳体141与下壳体140的结构,因而可以构成为用树脂成形外轮廓部件14、而且结构简化、 重量轻并且廉价,可以达到同时实现内容积的扩大和刚性的增加。下面,说明减压室13的整体结构。下面,对具有以上已说明的外轮廓部件14的减压室13的结构及动作进行详细说明。图10是图5所示的减压室13的C方向的向视概念图。图11是沿图10的D-D线剖视图。图12是沿图10的F-F线剖视图。图13是沿图11的E-E线剖视图。图14是从外轮廓部件14拆下食品盘17和盖部件16、从图5的A方向见到的立体图。图15是从图5的B 方向见到的立体图,食品盘17以点划线表示并省略了一部分。图16是表示设置在外轮廓部件14内的小齿轮机构15的结构的立体图。下面,说明食品盘。设置在外轮廓部件14内的食品盘17是AS等透明树脂成形件。如图11至图17 所示,其具有两侧面壁17a、17b,底面壁17c,后面壁17d及前面壁17e。在食品盘17的前面壁17e上形成有用于配置后述的增强支撑部H凹部17f,以及沿增强支撑部H连接前面壁17e和凹部17f的中央侧壁部17h。另外,如图12和图14、 图15所示,在中央侧壁部17h以及侧面壁17a、17b上形成有用于将食品盘17安装到盖部件16上,并与盖部件16的开关动作联动的两对安装爪17tl、17t2,在侧面壁17a、17b的后面壁17d附近形成有左右一对突起17g、17g。在凹部17f的盖部件侧形成有作为凸部的挡块 17η。这两对安装爪17tl、17t2形成为下部开口而一边向下方延伸的半圆筒状,并与设置于盖部件16上的圆柱状突起16gl、16g2卡合。由此,将食品盘17固定在盖部件16上,
12并使其与盖部件I6的开闭动作联动。因此,使用者能够辨认伴随着盖部件16的开闭动作而被拉出的食品盘17内的情况,很容易地将食品盘17内的食品取出。在食品盘17上还设有向上开口的引导爪17t3,在食品盘17上还设有与引导爪 17t3相对应地设置的圆柱状的突起16g3,这些部件协作做成能将食品盘17从盖部件16拆下或进行安装的结构。对于其详细动作将于后述。接着,说明导轨。如图14和图15所示,食品盘17和盖部件16做成相互为一体地进行开闭动作的结构。在食品盘17的底面壁17c上设有沿开闭方向设置的细而长的引导肋17j、17j,在外轮廓部件14的底面壁14c的开口 14r附近设有用于载置上述引导肋17j、17j的引导突起14t、14t。在食品盘17底面的后面侧设有作为台阶的挡块17m。挡块17m滑动自如地载置于外轮廓部件14底面上所设的下导轨14y上。在食品盘17接近开口 14r 一侧,也就是盖部件16 —侧,引导肋17 j载置在引导突起14t上,设置在食品盘17的后面附近的突起17g、17g的上表面由导轨14s、Hs的下侧边支撑。在下导轨14y上设有作为台阶的挡块14v。当将盖部件16和食品盘17作为一体并打开时,则挡块17m在全开位置与挡块14v碰上,对它们的位置进行限制使其不打开到超过该全开位置。由于采用上述结构而使食品盘17与盖部件16成为一体并将其向前后方向(图11 的纸面的左右方向,图13的纸面的铅直方向)引导。下面,说明底面的齿条小齿轮。在食品盘17的底面壁17c的下面,即在面对外轮廓部件14的底面壁14c 一侧,在上述前后方向上左右对称地相互保持距离设有两列作为直线齿轮的齿条17k。在外轮廓部件14的底面壁Hc上,在与开口 14r平行地设置的底面凹部1 中旋转自如地以轴支撑着图16所示的小齿轮机构15。小齿轮机构15相互利用连接轴1 连接而成为一体,并具有旋转的左右一对小齿轮1 和进一步突出于小齿轮1 外侧的支轴 15c0外轮廓部件14的底面凹部1 做成比上述小齿轮1 的直径大的大致半圆筒状, 底面凹部1 的左右两端成为旋转自如地嵌合有小齿轮机构15的支轴15c的支撑凹部 14x。由于小齿轮机构15仅仅从上方落入到底面凹部1 中,因而其为只要将食品盘17拉出后用手指捏住向上方抬起就能拆下的结构,例如,即使底面凹部Hw或小齿轮机构15弄脏时,也能简单的拆下进行扫除或清洗。当食品盘17配置在外轮廓部件14内时,其配置在设置于食品盘17上的齿条Hk 与设置于外轮廓部件14的底面凹部1 内部的小齿轮1 啮合的位置。但是,齿条Hk并不是在盖部件16与食品盘17开闭移动的全部范围内与小齿轮15a啮合的,在距盖部件16 与食品盘17完全关闭的位置的距离为Ll的范围内未设有齿条17k。对于该作用与效果将于后述。一对齿条Hk —体地成形于食品盘17上,一对小齿轮15a为一体旋转的结构,由于食品盘17在前后方向移动时齿条与小齿轮继续啮合并联动,因而其结构为盖部件16总是对开口 14r保持平行地进行移动。即,即使不是在盖部件16的中央部而是在端部施加力, 盖部件16乃至食品盘17都不会左右倾斜,而能保持平行的状态稳定地移动根据上述结构,为了使盖部件16与食品盘17前后开闭地移动而不需要特别设置导轨部件,能以简便的结构稳定地使盖部件16与食品盘17进行开闭动作。图17是表示使盖部件16为全开状态的过程的减压室13的剖视图。图18是表示盖部件16的全开状态的减压室13的剖视图。图19是表示与图18相同的盖部件16的全开状态的立体图。下面,说明盖部件16的结构。盖部件16如图5所示,开关手柄26绕盖部件16两侧边所设的支轴16s旋转自如地支撑。另外,在盖部件16上设有图14所示的压力差消除阀V。使用者把持该开关手柄26来进行盖部件16的开闭操作以及盖部件16在关闭时的锁定,并且进行压力差消除阀V的开闭。此外,在利用真空泵12对减压室13进行减压时,由减压室13的外部的大气压与减压室13的内部经减压后的压力之间的压力差对盖部件16施加的负荷增大,因此,为了直接打开盖部件16,使用者需要相当大的力。于是,通过打开压力差消除阀V而使盖部件16的内外空间连通,从而可消除内外压力之差而解除由压力差带来的负荷,能容易地打开盖部件16。盖部件16如图11所示,在已关闭时,在与外轮廓部件14抵接的内周边缘部设有弹性材料的密封件16p。该密封件16p进行外轮廓部件14与盖部件16之间的密封。密封件16p如图17所示,成形为具有其横截面的外周中央向内部侧凹进去的凹部16pl的环状。在盖部件16相对外轮廓部件14稍微倾斜地关闭时,密封件16p能在凹部 16pl内柔软地进行弹性变形,能够吸收该偏移而可靠地密封外轮廓部件14与盖部件16之间。此外,密封件16p也可以不设置在盖部件16上而设置在外轮廓部件14侧。如图5所示,盖部件16以不透明的ABS等树脂成形左右端部16h,以透明的AS等树脂成形中央部16c2,以便能辨认储藏在减压室13内的食品。盖部件16的中央部16c2的两侧边部16cl、16cl如图5所示,在将开关手柄26相对盖部件16转动时,开关手柄26与盖部件16之间的空间形成为基本上沿着开关手柄26 的棒体27移动的圆弧状的轨迹而向外侧突出的形状,从而使盖部件16的两侧边部16cl、 16cl与开关手柄26的棒体27的转动轨迹间的距离在规定值以下,例如为7mm以下。盖部件16的中央部a如图11所示,其外面侧进入使用者跟前,另外,为了使开关手柄26的把手操作部36具有占据的空间,形成为向内部侧凹进去的形状。另外,如图11所示,在盖部件16的中央部16c2的内部侧形成有向内侧突出的形状的作为前面开口的上下支撑部的增强支撑部H。图20是沿图10的G-G方向的水平剖视图。盖部件16的增强支撑部H如图14至图20所示,设置在盖部件16背面的靠中央位置。增强支撑部H连续地形成有竖立地设置于内部侧的外周上壁面HI、外周下壁面H2、两侧壁面H3,在外周上壁面HI、外周下壁面H2之间向上下方向延伸地形成有多个增强肋hr。另外,在盖部件16的增强支撑部H的两侧壁面H3的外表面上形成有用于固定盖部件16与食品盘17的圆柱状的突起部16gl、16g2、16g3。
使食品盘17的一对安装爪17tl、17t2(参照图14、图15)与该突起部16gl、16g2 卡合,使食品盘17与盖部件16的开关动作联动而向外部拉出,为使用者易于辨认食品盘17 内的食品,易于将其取出的结构。如先前已说明的那样,在用真空泵12进行减压时利用外部的大气压与内部的低压的压力差对外轮廓部件14施加负荷。如图11所示,在关闭了盖部件16时,其构成为,盖部件16的内部侧的增强支撑部 H与减压室13内的外轮廓部件14的上面开口支撑部14f以及下面开口支撑部14g抵接,以支撑由于减压室13外部的大气压与减压室13内的低压的压力差从上方对外轮廓部件14 的上面壁141e与上面开口支撑部14f施加负荷,以及从下方对外轮廓部件14的底面壁Hc 与下面开口支撑部14g施加的压力差形成的负荷,从而抑制因这些负荷引起的减压室13的变形。另外,如图10、图11所示,在盖部件16的中央部16c2设有压力差消除阀V的穿过减压室13内的压力差消除孔16a。并且,如图11所示,在盖部件16上绕支轴3 旋转自如地设有阀开关部件35,该阀开关部件35具有开闭压力差消除阀V的由具有弹性性质和柔软性的橡胶等构成的阀体 35t。在此,阀开关部件35转动的支轴3 与开关手柄沈转动的支轴16s (参照图5、图 11)同心地构成,其构成为使得开关手柄沈的开关操作借助于阀开关部件35与阀体35t的开关动作联动。下面,说明开关手柄沈的结构。如图5、图11、图17、图18等所示,开关手柄沈具有由铝棒构成的棒体27 ;在该棒体27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一个端部的金属制的支撑部观、29 ;以及棒体27穿过中央部用于手柄的操作的把手操作部36。开关手柄沈的左右支撑部观、四分别绕盖部件16的左右支轴16s、16s旋转自如地支撑中央部,在另一端部转自如地支撑导辊观rJ9r。如图11所示,开关手柄沈绕盖部件16的左右侧部的支轴16s、16s旋转自如地支撑,在使棒体27位于绕左右支轴16s、16s的转动轨迹的最下部的场合是用开关手柄沈关闭盖部件16而锁定的状态,另一方面,如图17所示,在使棒体27位于绕左右支轴16s、16s 的转动轨迹的上方的场合处于解除由开关手柄沈进行的盖部件16的锁定的状态。开关手柄沈的左右支撑部观、29的导辊^r、29r分别对应地嵌入到设置于减压室13两侧部的侧面壁14a、14b上的盖锁定引导槽构件30、30中,进行由开关手柄沈进行的盖部件16的锁定。图24、图25、图沈表示图17所示的减压室13的盖部件16和开关手柄沈的支撑部观及盖锁定引导槽构件30周围的锁定开关手柄沈的过程的放大图。另外,图M是表示利用开关手柄沈进行的盖部件16的解除锁定状态的图,图沈是表示利用开关手柄26进行的盖部件16的锁定状态的图,图25是图沈是表示将要锁定之前的状态的图。另外,由于左侧的盖锁定引导槽构件30与右侧的盖锁定引导槽构件30的结构相同,因而只对右侧的盖锁定引导槽构件30进行说明,而省略对左侧的盖锁定引导槽构件30的说明。如图24、图25、图沈所示,盖锁定引导槽构件30是例如树脂成形的构件,用于使导辊28r与侧面看为曲线状的内侧壁导轨30a接触并引导。盖锁定引导槽构件30的内侧壁导轨30a在侧面看形成为下述的形状。S卩,如图M所示,将利用开关手柄沈进行的盖部件16的解除锁定状态的与连接支轴16s和导辊^r的轴心的直线的内侧壁导轨30a的交点30al同支轴16s间的尺寸设为c。另外,如图25所示,将利用开关手柄沈进行的盖部件16的将要锁定之前的与连接支轴16s和导辊^r的轴心的直线的内侧壁导轨30a的交点30a2同支轴16s间的尺寸设为 b。并且,如图沈所示,将利用开关手柄沈进行的盖部件16的锁定状态的与连接支轴16s 和导辊^r的轴心的直线的内侧壁导轨30a的交点30a3同支轴16s间的尺寸设为a。将在侧面看图24、图25、图沈所示的内侧壁导轨30a的形状形成为,以在a、b、c 之间存在如下关系的曲线连接而成的形状,即b(将要锁定之前的状态(图25)) > a(锁定状态(图沈))>c(解除锁定状态 (图 M))。由于该盖锁定引导槽构件30的内侧壁导轨30a的形状,在图25所示的利用开关手柄26进行的盖部件16的将要锁定之前的状态下,与连接支轴16s和导辊的轴心的直线的内侧壁导轨30a的交点30a2同支轴16s间的尺寸b最大。由此,如图25所示,支撑部观的导辊28ι 产生与盖锁定引导槽构件30的内侧壁导轨30a较强的抵接或扭转。因此, 对由支撑部观支撑的开关手柄26进行开关操作的使用者给向予盖部件16被锁定的感觉。 即,以给予“咔嗒”感后锁定的方式来形成内侧壁导轨30a。即,其构成为,使用者把持开关手柄沈的把手操作部36,从图25的将要锁定之前的状态向下方按下开关手柄26的把手操作部36而至图沈所示的锁定状态的情况,根据b(将要锁定之前的状态(图25)) > a(锁定状态(图沈))的关系,则缓和了中立状态的支撑部观的导辊28r在盖锁定引导槽构件30的内侧壁导轨30a中扭转、即强力抵接的程度。由此,使用者在向开关手柄沈的锁定过渡的操作中,赋予开关手柄沈从将要锁定之前的状态进到锁定状态的感觉。然后,在打开盖部件16时,使用者把持开关手柄沈的把手操作部36,从图沈的锁定状态经由图25的将要锁定之前的状态,向上方抬起开关手柄沈棒体27,至图M所示的解除锁定状态。这种情况下,与连接支轴16s和导辊的轴心的直线的内侧壁导轨30a 的交点30al同支轴16s间的尺寸为c,与将要锁定之前的状态(参照图25)、锁定状态(参照图26)相比为最小。由此,内侧壁导轨30a形成为,虽然一旦通过将要锁定之前的重的感觉部分,但在从图25的状态至图M的打开状态之间支撑部观的导辊28r不会接触到盖锁定引导槽构件30的内侧壁导轨30a,而以较轻的感觉进行开关手柄沈的操作。开关手柄沈的把手操作部36 (参照图11、图17)具有使用者操作开关手柄沈时的把持部的功能、以及引导压力差消除阀V的开闭的功能。即,借助于阀开关部件35使通过开关手柄26的转动进行的开关操作与阀体35t的开闭阀的动作联动。如图11所示,当开关手柄沈关闭时则阀体35t关闭,当开关手柄沈如图17所示向上转动打开时则阀体35t 打开。在阀打开了的情况下,如图17的箭头所示,由于压力差外部的大气进入到被减压了的减压室13内而消除了压力差,在打开盖部件16时就没有由施加到盖部件16上的压力差所形成的负荷,能够顺利地打开盖部件16。在关闭该盖部件16之后,例如在使用者按压未图示的操作开关,或者关闭冷藏室门2a、2b而打开未图示的门开关等之后,再开始真空泵12的运转,开始对减压室13内的空气进行抽吸而减压。当开始减压时,由于大气压与内部的低压的压力差而从外侧按压盖部件16,密封件16p相对于外轮廓部件14受到超过利用手柄锁定的力的按压。密封件16p的凹部16pl 密合而处于图11所示的状态,由于大气压与内部的低压的压力差而形成的大的负荷而产生将密封件16p压扁的大的表面压力,因而密封性更好,可以维持内部的负压。根据以上结构,通过驱动真空泵12进行减压,使减压室13的内部为负压,并且能维持负压。在此,通过以塑料材料形成减压室13的外轮廓部件14而能做成廉价的结构。再有,通过将外轮廓部件14做成以相互保持气密性的方式结合的分成上下两部分的结构,从而既能扩大双位容积又能确保强度。另外,由于对前面的开口 14r以外的部分进行了密封, 因而通过利用密封件16p仅密封盖部件16与开口 14r之间,能够良好地保持整个减压室13 的密封性。下面,说明食品盘的拆卸。在食品盘17脏了时等要将盖部件16和食品盘17拆下进行清洗等。下面,使用图 27至图四对盖部件16和食品盘17的安装拆卸进行说明。图27是拆下食品盘17和盖部件16时的沿D-D线的剖视图,图28是说明齿条与小齿轮的啮合以及外轮廓部件与食品盘的位置关系的概略俯视图,图四是表示盖部件16 和食品盘17在开关过程中的状态的沿D-D线的剖视图。若使用图27说明拆下食品盘17和盖部件16时的动作,则如图18所示使食品盘 17和盖部件16为全开位置,在该状态下若将盖部件16的前端抬起而使其倾斜,则由于设置在食品盘17底面上的挡块17m从设置于外轮廓部件14底面上的挡块14v脱开,因而只要以该状态斜着向近前(图27中图示的左上方向)移动,食品盘17和盖部件16就能成为一体的拉出。只要进行与其相反的动作就能够安装,通过使齿条Hk与小齿轮1 啮合,并在该状态下将盖部件16向里侧方向一直推到底就能关闭。但是,在进行该动作时,由于存在齿条17k与小齿轮1 未能正确地啮合的情况, 因而使用图28对该问题进行说明。图28是表示外轮廓部件14、食品盘17、盖部件16、齿条Hk与小齿轮15a的关系的简图,是与图20相同的俯视图。图观(幻表示将暂且拆下的食品盘17和盖部件16设置在外轮廓部件14上的状态,但表示的是有一对齿条Hk与小齿轮1 的啮合在例如左右偏移了一个齿的状态下啮合的状态。例如齿条及小齿轮的模数为 1. 5,则由于偏移量为齿的一个节距的量而约为4. 7mm。这样,如图^(b)那样若关闭暂且偏移啮合的状态下的盖部件16,则由于盖部件16相对于开口 14r以倾斜的状态移动,因而,如果直到完全关闭之前齿条Hk与小齿轮1 都处于啮合的状态,则盖部件16处于倾斜的状态而不能密闭开口 14r。因此,如图观(c)所示,如果做成不在开闭的整个范围内设置齿条17k,在将盖部件16完全关闭而使密封件16p与开口 14r抵接的状态下齿条Hk与小齿轮15a的啮合脱开,则与齿条17k与小齿轮15a的啮合无关,盖部件16的密封件16p在完全关闭时与开口14ι 相仿地接触而能可靠地封闭。换言之,在图^(c)中,只要将从外轮廓部件14的开口 14r到小齿轮的距离设为Lp,将从外轮廓部件14的开口 14r到齿条17k的距离设为Lr,并使(Lp < Lr)即可。下面,说明齿条的长度。进而,利用图四对设置齿条17k的范围及盖部件16与食品盘17的拆卸方法进行说明。小齿轮机构15设置在外轮廓部件14的下壳体140上所设的底面凹部1 上。在该底面凹部1 上存在例如在外轮廓部件14内壁凝结的水滴滞留并冻结的情况。由于冻结时小齿轮机构15不能旋转,因此产生齿条17k与小齿轮15a啮合则盖部件16与食品盘17 就处于关闭的状态而未打开的问题。利用图四对即使小齿轮机构15不旋转也能打开盖部件16与食品盘17的结构进行说明。与由图观已说明的相同,由于在盖部件16的完全关闭位置附近齿条17k不与小齿轮1 啮合,因而即使在小齿轮机构15不旋转的状态下直到齿条Hk的齿碰到小齿轮15a, 盖部件16与食品盘17也一体地打开。在该状态下,在增强支撑部H的外周上壁面Hl与外轮廓部件14的上面开口支撑部14f的斜面Hm之间形成间隙gap。于是,若该间隙gap比齿的啮合高度hg大(gap > hg),则即使小齿轮1 不旋转,由于能一边抬起盖部件16 —边向图示左方移动,因而仍能取出盖部件16与食品盘17。然后,使用者将已冻结的小齿轮15a从开口 14r取出,或者刮掉积存在底面凹部1 上的冰。在图四中,盖部件16打开的量根据图观((3)所示为(Lr-Lp),因而在该状态下,最好为产生如图四所示的间隙gap( > hg)的位置关系。下面,说明齿条啮合。如先前已说明的那样,盖部件16在关闭的位置齿条Hk不与小齿轮15a啮合,而为在打开的过程中进行啮合的结构。因此,在打开盖部件16时,需要齿条与小齿轮15a的齿不挂上而顺利地啮合。利用图30和图31对其结构进行说明。图30和图31是表示齿条Hk与小齿轮15a的啮合的简图。齿条Hk如箭头所示随着盖部件16和食品盘17的打开动作而从图示的右方向左方移动并与小齿轮15a啮合。 小齿轮15a的齿顶做成使齿形向正方向变位等而成为大致尖的形状。在图30的齿条、小齿轮都是一般使用的渐开线齿形的情况下,齿条的齿形为梯形。在图30中,表示了小齿轮15a的齿的角度为θ 1时齿条17k的前端与小齿轮15a的齿顶接触的情况。这种前端彼此的接触是不稳定的,既可能小齿轮被齿条Hk推压而向图示反时针方向旋转,有时也未啮合而被弹开并与邻接的齿啮合。由于齿条17k的齿形为梯形,因而齿条齿顶端面17kl为平面。因而,当啮合失败, 齿条齿顶端面17kl跨在小齿轮1 上时,则跨上量的最大值为到小齿轮1 的外周顶点的高度dl。图30(b)是小齿轮15a的齿的角度为Θ2(< θ 1)的情况,该情况为齿条17k与小齿轮15a在接触点15d2接触,小齿轮15a被齿条17k推压而旋转,小齿轮15a开始顺利地向反时针方向旋转。图30(c)是小齿轮15a的齿的角度为θ 3( > θ 1)的情况,该情况为齿条17k与小齿轮15a在接触点15d3接触,小齿轮15a被齿条17k推压而旋转,小齿轮15a开始顺利
18地向反时针方向旋转。图31是本发明具有的齿条形状的啮合情况,将齿条顶端的梯形齿形的一部分 17k0去除,将与小齿轮1 最初抵接的齿做成高度低的三角形状的齿17k2。在图31(a)中,在小齿轮15a的齿的角度为Θ1'时,齿条Hk的三角形状齿17k2 的前端与小齿轮15a的齿顶接触。虽然这时前端也彼此接触,但由于小齿轮15a的前端和三角形状齿17k2的前端都较尖,不容易跨上而容易相互避开并顺利啮合。由于三角形状齿17k2的高度低,若将图30(a)与图31(a)进行比较,即使三角形状齿17k2跨在小齿轮1 上,由于跨上量小到至小齿轮1 的外周顶点的高度d2 ( < dl), 因而顺利啮合。图31(b)是小齿轮15a的齿的角度为θ 2' (< θ 1')的情况,该情况为三角形状齿17k2与小齿轮1 在接触点15d2'接触,小齿轮1 被三角形状齿17k2推压而啮合, 小齿轮15a开始顺利地向反时针方向旋转。图31 (c)是小齿轮15a的齿的角度为θ 3' (> θ 1')的情况,该情况为三角形状齿17k2与小齿轮1 在接触点15d3'接触,小齿轮1 被三角形状齿17k2推压而啮合, 小齿轮15a开始顺利地向反时针方向旋转。如以上说明的那样,通过做成使设置在食品盘17的底面上的一对齿条Hk与设置在外轮廓部件14的底面上的一对小齿轮1 不是在完全关闭时啮合,而是从打开的过程中开始啮合的结构,由于在盖部件16关闭时,齿条与小齿轮不啮合,而盖部件16与开口 14r 相仿并予以密封,因而能可靠地密封开口 14ι 而保持气密性。在开关时盖部件16能保持平行地可靠移动。再有,通过将与小齿轮1 最初抵接的齿条17k的齿做成高度低的三角形状的齿17k2而具有能顺利地啮合、顺利地进行开关动作的效果。进而,还具有即使在小齿轮机构15冻结了的情况下,也能将食品盘17和盖部件16 拆卸的效果。如图14至图15所示,盖部件16与食品盘17为一体地开闭。另外如上所述,由于食品盘17是能从盖部件16拆卸的结构,因而使用图32至图41对构成该结构进行详细地说明。图32是表示将盖部件16安装在食品盘17上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图33至图35是表示从食品盘17拆卸盖部件16的动作的局部剖视图。图36至图40是表示将盖部件16安装在食品盘17上的动作的局部剖视图,图41是表示将盖部件安装在食品盘17上的状态。在图32中,如先前已说明的那样,在食品盘17的前面壁17e上形成有用于配置增强支撑部H凹部17f、以及沿增强支撑部H连接前面壁17e和凹部17f的中央侧壁部17h。 另外,如图12和图14、图15所示,在中央侧壁部Hh及侧面壁17a、17b上形成有用于将食品盘17安装到盖部件16上,并与盖部件16的开关动作联动的两对安装爪17tl、17t2。这两对安装爪17tl、17t2如先前已说明的那样,形成为下部开口了的半圆筒状而一边向下方延伸的形状,并与设置于盖部件16上的圆柱状突起16gl、16g2卡合而将食品盘 17固定在盖部件16上,并使其与盖部件16的开关动作联动。再有,在安装爪17t2的上部设有向上开口了安装爪17t3,圆柱状的突起16g3设置在距安装爪17t3的底面17t4预定距离U的量的上方。卡定肋16j从盖部件16的中央部16c2向食品盘17的凹部17f沿水平方向延伸, 挡块17η从食品盘17的凹部17f向盖部件16沿水平方向延伸,形成挡块17η的上表面与卡定肋16j的下表面嵌合的位置关系。由于通过卡定肋16j与挡块17η的嵌合而使盖部件 16相对于食品盘17被锁定而不能向下方移动,因而食品盘17与盖部件16如图14至图15 所示被固定。下面,对从食品盘17拆卸盖部件16的动作进行说明。如图33所示,当用手指钩住食品盘17的凹部17f部分的中央上端而向箭头18的方向加力时,凹部17f部分变形,挡块17η与卡定肋16j的嵌合脱开。于是,盖部件16便没有支撑而圆柱状的突起16g3如箭头20所示下降距离U的量直到与安装爪17t3的底面 17t4抵接,圆柱状的突起16gl、16g2便从安装爪17tl、17t2脱开。在此,就盖部件16而言, 由于突起16g3被安装爪17t3的底面17t4支撑,因而盖部件16不会从食品盘17脱开而意料之外的落下。随后,如图34所示,若使盖部件16如箭头所示顺时针方向旋转,则盖部件16绕圆柱状的突起16g3旋转,接着如图35所示,通过向上方移动而可以将盖部件16从食品盘17 从拆下。下面,使用图36至图41对安装顺序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如图36所示,使盖部件16的装有密封件16p的面以向下的大致水平状态朝向食品盘17下降,如图37所示,将增强支撑部H的外周上壁面Hl钩挂在食品盘17的凹部17f 的上端17fl。在此,由于做成从上端17fl到突起16g3的距离rl与从安装爪17t3到上端 17fl的尺寸r2大致相等的结构,因而如图38所示,若接着以上端17fl为中心使盖部件16 沿箭头方向向反时针方向旋转,则如图39所示,将突起16g3导入安装爪17t3的槽中。若将安装爪17t3的上面附近的宽度预先做得较宽,则成为突起16g3被导入时的引导而使动作更顺利,是较为合适的。接着,图40表示的是使盖部件16绕突起16g3沿箭头方向绕反时针方向旋转直到盖部件16达到铅直方向的状态,是将盖部件16的突起16g3载置在安装爪17t3的底面17t4 上的状态。接着如图41所示,若从下方使盖部件16向箭头21移动,则突起16gl、16g2分别与安装爪17tl、17t2嵌合。当挡块斜面17p被卡定肋16j推压时,凹部17f暂且按虚线所示的17f'挠曲后,挡块17η的上表面通过弹性复位而处于与卡定肋16j的下表面嵌合的位置关系。该图41的状态与图32相同,为盖部件16与食品盘17相互固定的图14至图 15所示的状态。由于采用上述结构,能简单地只将食品盘17拆下、进行再安装,因而能提供例如能容易地只对食品盘17进行清洗的、使用方便性良好的冰箱。根据本发明,通过将外轮廓部件14做成分成上下两部分的树脂成形件且相互保持气密性的密封结构,从而具有外轮廓部件的内部可以不限定为从开口起尖细的形状而扩大了容积,进而通过做成向外侧凸出的穹顶状而能确保强度的效果。本发明如图8中以分割面14 所示,若将分割面从开口 1401 上面的后方附近,以朝向后方逐渐下降的方式倾斜而形成后面壁140d的连接外轮廓部件14的后面壁的大致中央部的平面,则上壳体141不会成为薄板状而能适当地确保厚度141t。由于分割面14 是倾斜的平面,因而即使上壳体141与下壳体140之间的位置产生了偏移,相互的密合状态也不会变化。即,由于接合部的面相互为平面,因而精度也容易达到,再有即使上壳体141与下壳体140的位置关系的精度低也是容易保持气密性的结构。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上壳体141、下壳体140都能用树脂成形,因而具有能廉价地构成外轮廓部件14的效果。再有,由于外轮廓部件14由树脂成形件构成,因而能廉价地构成减压室13,并使其结构简化且轻量化。尤其是在保持气密性而密封时通过对上壳体141与下壳体140的连接部进行熔敷,因而不需要橡胶密封件等密封部件,能提高可靠性并为更廉价的结构而较佳。由于将盖部件和食品盘做成相互固定地进行开关的结构,并做成使设置于食品盘的底面上的齿条与设置于外轮廓部件的内侧底面上的凹部嵌合的一对小齿轮啮合的结构, 因而为了使盖部件16和食品盘17前后开闭的移动而不需要特别设置密封部件等,再有,为了以轴支撑小齿轮也不需要设置支轴等零部件,具有能以简便的结构保持平行地使盖部件 16和食品盘17稳定地进行开关动作的效果。由于通过做成使设置于食品盘17的底面上的一对齿条17k与设置于外轮廓部件 14的底面上的一对小齿轮1 不在完全关闭时啮合,而从打开过程中啮合的结构,从而在完全关闭盖部件16时齿条与小齿轮不啮合,盖部件16与开口 14r相仿地密合,因而,能够使开口 14r可靠地密闭而保持气密性。另外,能够在开闭时使盖部件16保持平行而稳定地移动。再有,通过将与小齿轮1 最初抵接的齿条Hk的齿做成高度低的三角形状齿Hk2, 从而具有能顺利地啮合,且开关动作顺利的效果再有,由于做成在关闭了盖部件16和食品盘17时齿条与小齿轮不啮合的结构,因而即使在小齿轮机构15冻结的情况下,也可以拆卸食品盘17和盖部件16。再有,由于能简单地从盖部件只拆卸、安装食品盘,因而能提供例如容易用水只清洗食品盘、使用方便性良好的冰箱。
权利要求
1.一种冰箱,具备具有使贮藏物出入的第一开口的贮藏室;开闭上述第一开口的盖部件;以及设置在上述盖部件与该盖部件抵接的上述第一开口之间且抑制上述盖部件与上述第一开口间的气体的移动的密封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外轮廓部件和第二外轮廓部件,上述第一外轮廓部件具有上面、下面、左右两侧面以及与上述第一开口相对的后面,而且在上部形成了第二开口,上述第二外轮廓部件封闭上述第二开口,上述第二开口以上述第一外轮廓部件的上述后面侧比上述第一开口侧变低的方式倾斜地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开口部分的剖面为倾斜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开口的外周具有密封部件,以便抑制上述第一外轮廓部件与上述第二外轮廓部件之间的气体的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使上述第一外轮廓部件与上述第二外轮廓部件相接的部分以压力接触,以便抑制气体的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将上述第一外轮廓部件的上述上面、上述下面、上述左右两侧面以及上述后面分别做成向外侧凸出的穹顶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冰箱。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利用树脂成形减压室,并且提高其刚性且扩大其宽度而增加了内容积的冰箱。将外轮廓部件(14)做成分成上下两部分的树脂成形件且相互保持气密性的密封结构。外轮廓部件的内部可以不限定为从开口起尖细的形状而扩大了容积,进而通过做成向外侧凸出的穹顶状而能确保强度。通过使分割面(142a)从开口(140r)上面的后方附近,以朝向后方逐渐下降的方式倾斜而成为后面壁(140d)的连接外轮廓部件(14)的后面壁的大致中央部的平面,从而上壳体(141)不会成为薄板状而能确保厚度(141t)并确保强度。由于分割面(142a)是倾斜的平面,因而精度也容易达到,并容易保持气密性。
文档编号F25D23/00GK102235789SQ20111004183
公开日2011年11月9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18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28日
发明者别役健二, 山下太一郎, 石塚正展, 芦田诚 申请人: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