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双压缩机冷藏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93876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车用双压缩机冷藏机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载冷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用双压缩机冷藏机组。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冷藏车用机组通常采用两种方案一、使用汽车发动机驱动压缩机及汽车电源的非独立式冷藏机组;二、使用柴油发动机驱动压缩机的独立式冷藏机组。第一种车载非独立式冷藏机组,无需电源系统,使用汽车发动机驱动放置于汽车 底盘的开放式压缩机,使用汽车电池作为机组其他部分工作的必要电源,这样该冷藏系统在工作时完全依靠汽车发动机的过盈能力驱动压缩机工作,并且该冷藏系统中的所有直流电均来自于汽车发动机发出的直流电,这种设计虽然成本较低,且比较节能,但存在极大的局限,当汽车在停止时,机组将无法独立工作。另外,在利用汽车发动机带动压缩机工作时,压缩机转速需要跟随发动机的转速被动调整,工作性能不稳定,可靠性差。虽然有些非独立式机组带有备电制冷系统,即在汽车停止的情况下,使用市电或工业用电为安装于机组上的备用压缩机提供电源,使机组工作,但是这种备用电制冷系统只能在汽车停下来的时候,并且有其他电源的基础上才能使用,除了汽车底盘的压缩机之外,该系统还要配备一个备用压缩机及附属系统在机组内。而由于受到汽车本身动力、结构空间等方面的制约,非独立式机组只能在较小的冷藏车上使用,并且其可运转时间、工作性能等受到汽车本身的状况制约。第二种车载独立式机组可以不依靠汽车发动机和汽车电源独立工作,避免了非独立式机组的制约因素。其采用柴油发动机皮带驱动压缩机运转,柴油发电机组发出直流电,为系统风机、控制器等其他部分工作提供电源;一些带备电方案的独立式机组在备电工作时会采用备电电机来驱动压缩机工作,同时带动直流发电机为其他部分提供工作电源。这种独立式机组由于主要工作时间都使用自带的柴油机组,考虑到压缩机启动及高负荷运行,柴油机的功率选择时又需要较大的余量,导致机组工作时柴油机耗油量非常大,效率低下;并且机组工作时不管负荷大小,柴油机组都需要启动维持供电或驱动动力,有效燃油消耗率低下,无效燃油消耗量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用双压缩机冷藏机组,以解决现有的冷藏车用机组存在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车用双压缩机冷藏机组,包括车用独立式冷藏机组系统和开放式压缩机,其中所述独立式冷减机组系统包括动力系统、控制系统和制冷系统,其中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动力系统、制冷系统相连接,且用于控制所述动力系统、制冷系统运转;
所述制冷系统包括
独立式机组压缩机和制冷冷媒回路,所述动力系统与所述制冷系统相连接,并且所述动力系统受所述控制系统的控制,用于向所述制冷系统提供动力;所述开放式压缩机与汽车发动机、所述控制系统相连接,所述开放式压缩机受所述汽车发动机驱动,且受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开放式压缩机通过冷媒管路与所述独立式机组压缩机共用同一制冷系统冷媒回路且相并联,用于驱动机组制冷系统中的制冷剂的循环流动。优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车用双压缩机冷藏机组中所述开放式压缩机安装在汽车底盘上,并且通过传动系统与所述汽车发动机相连接;所述开放式压缩机通过离合器与所述控制系统相连接,并且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离合器的吸合或断开来控制所述开放式压缩机运行或停止。优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车用双压缩机冷藏机组中所述传动系统包括传动皮带、皮带轮。优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车用双压缩机冷藏机组中所述独立式机组压缩机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所述开放式压缩机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其中所述第一单向阀的入口与所述独立式机组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所述第二单向阀的入口与开放式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并且所述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的出口通过三通阀并联后接入到所述制冷系统的制冷冷媒回路中。优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车用双压缩机冷藏机组中所述独立式机组压缩机与开放式压缩机的吸气管路相并联;在所述并联吸气管路的进气管路上设置有吸气压力调节阀,所述吸气压力调节阀用于控制所述独立式机组压缩机或开放式压缩机工作时的吸气压力。优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车用双压缩机冷藏机组中所述独立式机组压缩机与开放式压缩机的吸气管路相并联;所述开放式压缩机的吸气口上单独设置有一吸气压力调节阀,用于控制所述开放式压缩机工作时的吸气压力;所述独立式机组压缩机的吸气口上单独设置有一吸气压力调节阀,用于控制所述独立式机组压缩机工作时的吸气压力。本发明将独立式机组与开放式机组的设计结合融为一体,同时又对两种机组进行了改进,两个压缩机结合运用,分别在不同有利的条件下工作,使其既具有两种设计的优点,又同时避免了两种设计的缺陷,解决了一系列的技术问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同时拥有现有独立式机组与开放式机组的产品优势在汽车停止、发动机不工作的情况下,通过操作机组控制系统,依靠独立式冷藏机组系统的自带或备电电源及设备驱动系统,进行独立工作,此时独立式机组压缩机开启,机组完全全天候独立工作,不依靠汽车发动机及其电源,使其完全具有独立式机组的优点;并且在汽车运行期间,通过操作机组控制系统,使开放式压缩机的离合器吸合,利用汽车发动机的过盈负载能力驱动开放式压缩机工作,汽车电池作为机组电源,使整个机组进行制冷、制热、除霜等工作,其效果完全等同于其他非独立式机组,最大程度的提高有效燃油消耗率,节省油耗。本发明的设计,既具有开放式机组的最大节能效果,又具有独立式机组的独立工作能力,同时解决了上述两类机组的设计中难以克服的缺陷和问题。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用双压缩机冷藏机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用双压缩机冷藏机组中独立式冷藏机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用双压缩机冷藏机组的详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车用双压缩机冷藏机组的详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车用双压缩机冷藏机组的详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图I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用双压缩机冷藏机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I所示,该车用双压缩机冷藏机组包括车用独立式冷藏机组系统I和开放式压缩机2,其中车用独立式冷藏机组系统I与开放式压缩机2相结合,用于作为一个整体实现双压缩机冷藏机组进行工作。如图I所示,所述独立式冷藏机组系统I包括控制系统11、动力系统12和制冷系统13,其中控制系统11分别与动力系统12、制冷系统13相连接,控制系统11的作用是控制动力系统12、制冷系统13的工作和运转,包括控制动力系统12向制冷系统13提供动力,并且可以控制制冷系统13进行制冷或制热。独立式冷藏机组I的动力系统12可以为单独的燃油发动机,或者柴油发电机组,也可以为电池组等,动力系统12受控制系统11的控制,同时用于制冷系统13中相关负载(例如风扇等)提供动力,以驱动制冷系统13运转。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用双压缩机冷藏机组中独立式冷藏机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独立式冷藏机组制冷系统13包括独立式机组压缩机131、冷媒回路132和吸气压力调节阀133及风扇、电加热等其他制冷系统部件,其中
独立式机组压缩机131的吸气口与冷媒回路132的吸气低压管路相连接,独立式机组压缩机131的排气口与冷媒回路132的排气高压管路相连接,吸气压力调节阀133设置在与独立式机组压缩机131的吸气口相连接的吸气低压管路上。独立式机组压缩机131的作用是将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压缩后成为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与制冷冷媒回路132首尾相连接共同构成完整的冷媒循环流路。吸气压力调节阀133是用于控制独立式机组压缩机131工作时的吸气压力,以防止独立式机组压缩机过载,对制冷系统稳定运行起到保护作用。由于不同的独立式冷藏机组设计的有不同,在某些机组中不设置吸气压力调节阀133,也是可以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这里冷媒回路132的结构与现有的空调的制冷/制热循环回 路相同,可以包括蒸发器、冷凝器、节流部件、储液器、气液分离器、干燥过滤器等,在图示中不再列出。从上述描述可见,独立式机组压缩机131、冷媒回路132和吸气压力调节阀133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制冷/制热循环系统。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用双压缩机冷藏机组的详细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独立式机组压缩机131、冷媒回路132和吸气压力调节阀133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制冷/制热循环系统。如图3所示,该车用双压缩机冷藏机组还包括开放式压缩机21和吸气压力调节阀22,其中开放式压缩机21的吸气口与吸气压力调节阀22相连接,并与独立式机组压缩机131及吸气压力调节阀22相并联后,接入冷媒管路132的低压吸气管路;开放式压缩机21的排气管与独立式机组压缩机131的排气管相并联后,接入冷媒管路132的高压排气管路;这样,开放式压缩机21就可以与独立式机组压缩机131共用同一制冷系统冷媒回路132,并且开放式压缩机21与独立式机组压缩机131相并联,同样开放式压缩机21的作用也是驱动机组冷媒回路132的制冷剂的循环流动。由于不同的独立式冷藏机组设计的有不同,在某些机组中可以不设置吸气压力调节阀133。开放式压缩机21在使用时,通常安装在汽车底盘上,并且开放式压缩机21通过传动系统与汽车发动机相连接,在汽车发动机的驱动下进行转动,这里传动系统可以为传动皮带及皮带轮。另外,控制系统11可以通过离合器控制开放式压缩机21的运转,在使用时,当控制系统11检测到汽车发动机运转时,可以通过控制离合器的吸合或断开来控制开放式压缩机21运行或停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同时拥有现有独立式机组与开放式机组的产品优势在汽车停止、发动机不工作的情况下,通过操作机组控制系统,依靠独立式冷藏机组系统的自带或备电电源及设备驱动系统,进行独立工作,此时独立式机组压缩机开启,机组完全全天候独立工作,不依靠汽车发动机及其电源,使其完全具有独立式机组的优点;在汽车运行期间,通过操作机组控制系统,使开放式压缩机的离合器吸合,利用汽车发动机的过盈负载能力驱动开放式压缩机工作,汽车电池作为机组电源,使整个机组进行制冷、制热、除霜等工作,其效果完全等同于其 他非独立式机组,最大程度的提高有效燃油消耗率,节省油耗。实施例二 从上述描述可知,开放式压缩机21与独立式机组压缩机131相并联,并且两者均与冷媒回路132相连接,这样就会出现当其中一个压缩机工作时,另一个压缩机仍与冷媒回路132相连接,进而会导致制冷系统无法正常工作,或者导致不工作的压缩机受到冲击而损坏。为了使得上述两个压缩机中单独一个压缩机工作时,整个机组制冷循环系统可以正常工作,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该车用双压缩机冷藏机组还可以包括第一单向阀23和第二单向阀24,其中第一单向阀23的入口与独立式机组压缩机131的排气口连接,第二单向阀24的入口与开放式压缩机21的排气口连接;并且第一单向阀23和第二单向阀24的出口通过一个三通阀(图中未示出)并联后接入到机组制冷系统的制冷冷媒回路132中。设置第一单向阀23和第二单向阀24的作用是当需要独立式机组压缩机131工作时,此时,第一单向阀23打开,并且第二单向阀24关闭,这样就使得独立式机组压缩机131与冷媒回路132形成一个循环回路,而开放式压缩机21与冷媒回路132之间将断开;另外,当需要开放式压缩机21工作时,此时,第一单向阀23关闭,并且第二单向阀24打开,这样就使得开放式压缩机21与冷媒回路132形成一个循环回路,而独立式机组压缩机131与冷媒回路132之间将断开。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控制第一单向阀23和第二单向阀24相配合,就可以使得独立式机组压缩机131或开放式压缩机21中的一个可以正常工作,并且不会影响制冷系统的正常工作。此外,由于开放式压缩机21需要并入机组的制冷系统中,所以,车用独立式冷藏机组系统I的制冷管路进行适当的设计变更,使开放式压缩机21能够接入管路与独立式机组压缩机131相并联;并且控制系统11也需要适当的设计变更,以使得控制系统11可以控制开放式压缩机21的运行。实施例三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用双压缩机冷藏机组的详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车用双压缩机冷藏机组的详细结构示意图。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3或图4所示,独立式机组压缩机131与开放式压缩机21可以分别采用不同的吸气压力调节阀,其中吸气压力调节阀133设置在独立式机组压缩机131的进气管路上,用于控制独立式机组压缩机131的进气压力;吸气压力调节阀22设置在开放式压缩机21的进气管路上,用于控制开放式压缩机21的进气压力。独立式压缩机131和开放式压缩机21分别设置不同的吸气压力调节阀,这样在每个压缩机独立工作时,可以通过调节其所在进气管路上的吸气压力调节阀来控制压缩机的吸气压力,进而对压缩机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
此外,在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中,独立式机组压缩机131与开放式压缩机21还可以共用同一个吸气压力调节阀,这样就可以在共用的吸气管路上设置一个吸气压力调节阀即可。实施了四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了独立式压缩机131和开放式压缩机21分别采用不同的吸 气压力调节阀来调节进气压力,而考虑到独立式压缩机131和开放式压缩机21在同一时间内,只会有一台工作,所以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使独立式机组压缩机131与开放式压缩机21还可以共用同一个吸气压力调节阀,即将独立式机组压缩机131与开放式压缩机21的进气管路合并,然后在进气管路上设置一个吸气压力调节阀。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车用双压缩机冷藏机组的详细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图中,独立式机组压缩机131与开放式压缩机21共用同一个吸气管路,即两者的吸气管路相并联,并且在共用的吸气管路上设置有吸气压力调节阀25。吸气压力调节阀25的作用是控制所述独立式机组压缩机或开放式压缩机工作时的吸气压力。在实际工作时,具体的控制过程可以为当独立式机组压缩机131工作时,第一单向阀23打开,第二单向阀24关闭,此时开放式压缩机21与冷媒回路132之间的连接断开,所以吸气压力调节阀25就可以控制独立式机组压缩机的进气压力;同样,当开放式压缩机工作时,第一单向阀24关闭,而当开放式压缩机工作时,第一单向阀23关闭,第二单向阀24打开,此时独立式机组压缩机131与冷媒回路132之间的连接断开,所以吸气压力调节阀25就可以控制开放式压缩机21的进气压力。由于不同的机组设计的特点,在某些双压缩机冷藏机组中可以不设置吸气压力调节阀25。综上所述,本发明将独立式机组与开放式机组的设计结合融为一体,同时又对两种机组进行了改进,两个压缩机结合运用,分别在不同有利的条件下工作,使其既具有两种设计的优点,又同时避免了两种设计的缺陷,解决了一系列的技术问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同时拥有现有独立式机组与开放式机组的产品优势在汽车停止、发动机不工作的情况下,通过操作机组控制系统,依靠独立式冷藏机组系统的自带或备电电源及设备驱动系统,进行独立工作,此时独立式机组压缩机开启,机组完全全天候独立工作,不依靠汽车发动机及其电源,使其完全具有独立式机组的优点;在汽车运行期间,通过操作机组控制系统,使开放式压缩机的离合器吸合,利用汽车发动机的过盈负载能力驱动开放式压缩机工作,汽车电池作为机组电源,使整个机组进行制冷、制热、除霜等工作,其效果完全等同于其他非独立式机组,最大程度的提高有效燃油消耗率,节省油耗。本发明的设计,既具有开放式机组的最大节能效果,又具有独立式机组的独立工作能力,同时解决了上述两类机组的设计中难以克服的缺陷和问题。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车用双压缩机冷藏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用独立式冷藏机组系统和开放式压缩机,其中 所述独立式冷减机组系统包括动力系统、控制系统和制冷系统,其中 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动力系统、制冷系统相连接,且用于控制所述动力系统、制冷系统运转; 所述制冷系统包括 独立式机组压缩机和制冷冷媒回路,所述动力系统与所述制冷系统相连接,并且所述动力系统受所述控制系统的控制,用于向所述制冷系统提供动力; 所述开放式压缩机与汽车发动机、所述控制系统相连接,所述开放式压缩机受所述汽车发动机驱动,且受所述控制系统控制; 所述开放式压缩机通过冷媒管路与所述独立式机组压缩机共用同一制冷系统冷媒回路且相并联,用于驱动机组制冷系统中的制冷剂的循环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车用双压缩机冷藏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放式压缩机安装在汽车底盘上,并且通过传动系统与所述汽车发动机相连接; 所述开放式压缩机通过离合器与所述控制系统相连接,并且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离合器的吸合或断开来控制所述开放式压缩机运行或停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双压缩机冷藏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系统包括 传动皮带、皮带轮。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车用双压缩机冷藏机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独立式机组压缩机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所述开放式压缩机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其中 所述第一单向阀的入口与所述独立式机组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 所述第二单向阀的入口与开放式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 并且所述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的出口通过三通阀并联后接入到所述制冷系统的制冷冷媒回路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用双压缩机冷藏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独立式机组压缩机与开放式压缩机的吸气管路相并联; 在所述并联吸气管路的进气管路上设置有吸气压力调节阀,所述吸气压力调节阀用于控制所述独立式机组压缩机或开放式压缩机工作时的吸气压力。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用双压缩机冷藏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独立式机组压缩机与开放式压缩机的吸气管路相并联; 所述开放式压缩机的吸气口上单独设置有一吸气压力调节阀,用于控制所述开放式压缩机工作时的吸气压力; 所述独立式机组压缩机的吸气口上单独设置有一吸气压力调节阀,用于控制所述独立式机组压缩机工作时的吸气压力。
全文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车用双压缩机冷藏机组,包括车用独立式冷藏机组系统和开放式压缩机,独立式冷藏机组系统包括动力系统、控制系统和制冷系统,其中控制系统分别与动力系统、制冷系统相连接,且用于控制动力系统、制冷系统运转;制冷系统包括独立式机组压缩机和制冷冷媒回路;开放式压缩机受汽车发动机驱动,且受控制系统控制;开放式压缩机也与冷媒回路相连接。该方案在发动机不工作的情况下,可以依靠独立式冷藏机组系统的自带或备电电源及设备驱动系统,进行独立工作,而在汽车运行期间,可以利用汽车发动机的过盈负载能力驱动开放式压缩机工作,因此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有效燃油消耗率,节省油耗。
文档编号F25B31/00GK102632792SQ20121012095
公开日2012年8月15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3日
发明者崔付晓, 王军, 马庭林 申请人:崔付晓, 王军, 马庭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