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流换热器和制冷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86264阅读:96来源:国知局
平行流换热器和制冷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平行流换热器和制冷设备。该平行流换热器包括多排平行设置的扁管、集流器和翅片,其中,沿翅片的长度方向,翅片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连接段、过渡段和第二连接段,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分别与相邻两排扁管相连接,过渡段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凹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平行流换热器,其翅片的过渡段上设置有凹槽,阻断了热量在翅片上的连续传导,可有效地防止前排扁管向后排扁管传热,这样,平行流换热器用作蒸发器时,既能保证制冷量,又能保证制热量,提高了平行流换热器的综合换热性能。
【专利说明】平行流换热器和制冷设备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平行流换热器和包括该平行流换热器的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0002]中国是铝资源丰富而铜资源缺乏的国家,随着空调能效标准的逐年提升,铜资源的消耗量逐渐增加,造成铜资源紧缺,铜价飞速上涨,因此,“铝取代铜”将成为今后空调换热器发展的必然趋势。
[0003]平行流换热器就是一种全铝换热器,它作为一种用于空调的新型换热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现有的双排平行流换热器作为蒸发器使用时,其两排扁管焊接到同一个翅片上,空调在制冷时,两排扁管间的温差较小,可以起到提高空调制冷效果的作用,但是空调在制热时,两排扁管间的温差较大,前排扁管的温度一般在80°C左右,而后排扁管的温度在25°C左右,导致前排扁管的热量通过两排扁管间的翅片传递到后排扁管,导致后排扁管非但不能散热,反而被加热,造成空调制热效果较差。
[0004]因此,如何保证双排平行流换热器既具有较好的制冷效果,又具有较好的制热效果,提高平行流换热器的综合换热性能,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6]为此,本实用新型一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具有较好的制冷效果,又具有较好的制热效果,综合换热性能优良的平行流换热器。
[0007]本实用新型另一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平行流换热器的制冷设备。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平行流换热器,包括:多排平行设置的扁管;集流器,每排所述扁管的两端均连接有所述集流器,且多排所述扁管通过所述集流器顺次相连通;和翅片,沿所述翅片的长度方向,所述翅片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连接段、过渡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分别与相邻两排所述扁管相连接,所述过渡段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凹槽。
[000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平行流换热器,包括多排扁管、集流器和翅片,且多排扁管通过集流器依次相连通,以便冷媒从多排扁管间依次通过;相邻两排扁管间设有翅片,且相邻两排扁管分别与翅片的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相连接,翅片的设置,增大了扁管的换热面积,使平行流换热器能够更好地与外界空气进行换热;翅片的过渡段上设有凹槽,在空调器制热时,凹槽可以有效地阻止相邻两排扁管中前排温度高的扁管向后排温度低的扁管导热,降低前排扁管对后排扁管的换热效果的干扰,使得前排扁管和后排扁管均能向空气散热,提高了平行流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0010]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平行流换热器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00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凹槽为通槽。
[00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过渡段上开设有多个所述通槽,且多个所述通槽规则排布。
[00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多个所述通槽沿菱形或矩形的周边均匀排布;或者,多个所述通槽呈直线排布。
[00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凹槽为设置在所述过渡段的上端和/或下端的缺口。
[00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过渡段的上端和下端均设有所述缺口,所述缺口呈弓形,两所述缺口的位置相对,且开口方向相反。
[00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弓形的弦长为2mm?4mm,和/或,两所述缺口间的最短距离为2mm?4mm。
[00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段通过焊接固定到所述扁管上,且所述第一连接段的长度和与其相连的所述扁管的宽度相同;和/或所述第二连接段通过焊接固定到所述扁管上,且所述第二连接段的长度和与其相连的所述扁管的宽度相同。
[001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翅片呈锯齿状。
[0019]本实用新型另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平行流换热器。
[0020]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的平行流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图1所述平行流换热器中翅片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图1所述平行流换热器中翅片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0025]图4是图1所述平行流换热器中翅片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0026]图5是图1所述平行流换热器中翅片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0027]图6是图1所述平行流换热器中翅片的第五种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0028]图7是图6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9]图1至图7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0030]I平行流换热器,10扁管,20集流器,30翅片,300第一连接段,
[0031]301过渡段,3010通槽,3011缺口,302第二连接段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0033]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34]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平行流换热器和制冷设备。
[0035]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平行流换热器1,包括多排平行设置的扁管10、翅片30和集流器20。
[0036]其中,如图1所示,每排所述扁管10的两端均连接有所述集流器20,且多排所述扁管10通过所述集流器20顺次相连通;
[0037]如图2所示,沿所述翅片30的长度方向,所述翅片30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连接段300、过渡段301和第二连接段302,所述第一连接段300和所述第二连接段302分别与相邻两排所述扁管相连接,所述过渡段301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凹槽。
[003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平行流换热器,包括多排扁管、集流器和翅片,且多排扁管通过集流器依次相连通,以便冷媒从多排扁管间依次通过;相邻两排扁管间设有翅片,且相邻两排扁管分别与翅片的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相连接,翅片的设置,增大了扁管的换热面积,使平行流换热器能够更好地与外界空气进行换热;翅片的过渡段上设有凹槽,在空调器制热时,凹槽可以有效地阻止前排(靠近迎风侧的扁管)的温度高的扁管向后排(远离迎风侧的扁管)的温度低的扁管导热,降低前排扁管对后排扁管的换热效果的干扰,使得前排扁管和后排扁管均能向空气散热,提高了平行流换热器的制热效果。
[0039]具体地,如图1所示,所述平行流换热器为包括两排平行设置的扁管10的双排平行流换热器,且所述双排平行流换热器为全铝换热器。
[004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5所示,所述凹槽为通槽3010。
[0041]空调制热时,通槽可更好地阻止前排温度高的扁管向后排温度低的扁管导热,降低前排扁管对后排扁管的换热效果的干扰,使得前排扁管和后排扁管均能向空气散热,提高了平行流换热器的制热效果。
[0042]当然,凹槽也可以不是通槽,同样可以阻止前后排扁管间的传热,只是效果较通槽差。
[004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5所示,所述过渡段301上开设有多个所述通槽3010,且多个所述通槽3010规则排布。
[0044]在第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多个所述通槽3010沿菱形的周边均匀排布。
[0045]在第二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多个所述通槽3010沿矩形的周边均匀排布。
[0046]在第三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多个所述通槽3010呈直线排布。
[0047]翅片的过渡段上的通槽呈“菱形”、“矩形”或者“直线”形状排布,这样能更有效地阻隔前排扁管的热量传递到后排扁管。
[0048]需要说明的是,通槽的排布方式还可以为其他方式,如图2所示,正方形的四个拐角处均设有一个所述通槽3010,且正方形的中心处还设有一所述通槽3010,通槽的其他排布方式在此不一一赘述。当然,通槽也可以不规则排布,同样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0049]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凹槽为设置在所述过渡段的上端和/或下端的缺口 3011。
[0050]具体地,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过渡段301的上端和下端均设有所述缺口 3011,且所述缺口 3011呈弓形,两所述缺口 3011的位置相对,且开口方向相反。
[0051]过渡段的上端和下端均设有缺口,缺口同样可有效地阻止前排扁管向后排扁管导热,降低空调器制热时前排扁管对后排扁管的换热效果的干扰,使得前排扁管和后排扁管均能向空气散热,提高了平行流换热器的制热效果。
[0052]当然,缺口的形状不仅可以为弓形,还可以为其他形状,在此不一一赘述。
[0053]进一步,如图7所示,所述弓形的弦长L为2mm?4mm,两所述缺口 3011间的最短距离H为2mm?4mm。
[0054]弓形的弦长L为2mm?4mm,两缺口间的最短距离H为2mm?4mm, L、H的设置,既能保证翅片的结构强度,同时保证缺口能有效地阻止前排扁管向后排扁管传热。
[005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段300通过焊接固定到所述扁管10上,且所述第一连接段300的长度和与其相连的所述扁管10的宽度相同;且所述第二连接段302通过焊接固定到所述扁管10上,且所述第二连接段302的长度和与其相连的所述扁管10的宽度相同。
[0056]第一连接段的长度和与其相连的扁管的宽度相同,且第二连接段的长度和与其相连的扁管的宽度相同,这样保证了翅片与扁管的接触面积,以便扁管内冷媒的热量能够通过扁管尽可能的传递到翅片上,以便翅片与外界空气进行换热,换言之,翅片上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的长度分别和与其相连的扁管的宽度相同,以便扁管内冷媒能够充分地与外界空气进行换热。
[0057]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翅片30呈锯齿状。
[0058]翅片呈锯齿状,与平板状的翅片相比,锯齿状的翅片的表面积大,因此,在翅片宽度一定的情况下,锯齿状的翅片的表面积更大,增大了翅片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强了翅片与空气的换热效果,即增强了平行流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0059]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图中未示出),包括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平行流换热器,并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有益效果。
[0060]具体地,所述制冷设备为冰箱或空调或其他制冷设备。
[006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平行流换热器,其翅片的过渡段上设置有凹槽,凹槽阻断了热量在翅片上的连续传导,有效地防止前排扁管向后排扁管传热,这样,平行流换热器用作蒸发器时,既能保证制冷量,又能保证制热量,提高了平行流换热器的综合换热性倉泛。
[006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63]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6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平行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排平行设置的扁管; 集流器,每排所述扁管的两端均连接有所述集流器,且多排所述扁管通过所述集流器顺次相连通;和 翅片,沿所述翅片的长度方向,所述翅片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连接段、过渡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分别与相邻两排所述扁管相连接,所述过渡段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行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槽为通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行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渡段上开设有多个所述通槽,且多个所述通槽规则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平行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通槽沿菱形或矩形的周边均匀排布;或者, 多个所述通槽呈直线排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行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槽为设置在所述过渡段的上端和/或下端的缺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平行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渡段的上端和下端均设有所述缺口,所述缺口呈弓形,两所述缺口的位置相对,且开口方向相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平行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弓形的弦长为2mm?4mm,和/或,两所述缺口间的最短距离为2mm?4mm。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平行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段通过焊接固定到所述扁管上,且所述第一连接段的长度和与其相连的所述扁管的宽度相同;和/或 所述第二连接段通过焊接固定到所述扁管上,且所述第二连接段的长度和与其相连的所述扁管的宽度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平行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翅片呈锯齿状。
10.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平行流换热器。
【文档编号】F25B39/02GK203810798SQ201420171939
【公开日】2014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9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9日
【发明者】李丰, 岑晓维, 汪先送 申请人: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