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缸双储液器的压缩机以及多缸多储液器的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21420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缸双储液器的压缩机以及多缸多储液器的压缩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压缩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缸双储液器的压缩机以及多缸多储液器的压缩机。



背景技术:

现有双缸压缩机一般采用一个储液器型式。这种型式只能实现两个气缸并联运行,而且两个气缸的排量相等,才能保持吸气状态平稳,无脉动。

但是当两个气缸的排量不相同时,仅采用一个储液器,就会造成吸气脉动很大,造成压缩机吸气损失,降低压缩机效率。尤其当两个气缸串联运行时,一个储液器只能对应一个气缸,另一个气缸由于无储液器也会造成吸气脉动大的问题,从而影响压缩机性能及运转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缸双储液器的压缩机以及多缸多储液器的压缩机,保证各自气缸的吸气状态平稳有利,减少压缩机吸气损失,提高压缩机运行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双缸双储液器的压缩机,包括:

壳体,具有第一出气管和第二出气管;

电机、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容置于所述壳体内;

曲轴,将电机的旋转力分别传递给所述第一气缸内的上旋转活塞和第二气缸内的下旋转活塞,以压缩制冷剂;

第一轴承组件、第二轴承组件和第三轴承组件,其中第一轴承组件和第二轴承组件,与所述第一气缸共同限定第一压缩空间并支撑所述曲轴;第二轴承组件和第三轴承组件,与所述第二气缸共同限定第二压缩空间并支撑所述曲轴;

第一储液腔体,具有第一进气管,所述第一储液腔体通过第一进液管联 通所述壳体内的所述第一气缸,经过所述第一气缸压缩后,自所述第一出气管排出;以及

第二储液腔体,具有第二进气管,所述第二储液腔体通过第二进液管联通所述壳体内的所述第二气缸,经过所述第二气缸压缩后,自所述第二出气管排出。

优选地,所述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串联,所述第一出气管联通至所述第二进气管;或者,所述第一出气管经过换热器联通至所述第二进气管。

优选地,所述第一储液腔体为第一储液器,所述第二储液腔体为第二储液器。

优选地,所述第一储液器和所述第二储液器通过一卡箍共同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外壁。

优选地,所述第一储液器和所述第二储液器各自通过一卡箍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外壁。

优选地,所述第一储液器设置在所述壳体外壁的上部;所述第二储液器设置在所述壳体外壁的下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储液腔体和所述第二储液腔体分别为第三储液器中的两个分隔的独立内腔。

优选地,所述第三储液器内通过隔板分隔为所述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

优选地,所述隔板在所述第三储液器内移动,改变所述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的容积,以便适应两个气缸不同范围的排量比,或者是可变排量比的两个气缸。

优选地,所述第一储液腔体与所述第二储液腔体的容量比与所述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的排气量相当。

优选地,所述第一储液腔体与所述第二储液腔体的容量比的范围为1至1.6。

优选地,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并联,且所述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排量不同。

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外壳、上盖以及下盖,所述第一出气管设置于所述外壳,所述第二出气管设置于所述上盖。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多缸多储液器的压缩机,包括:

壳体,具有若干出气管;

电机、若干气缸分别容置于所述壳体内;

曲轴,将电机的旋转力分别传递给所述各个气缸内的旋转活塞,以压缩制冷剂;

若干轴承组件,分别限定各个压缩空间并支撑所述曲轴;以及

若干储液腔体,各具有一进气管,分别通过独立的进液管联通所述壳体内的各个气缸,经过所述气缸压缩后,自所述出气管排出。

由于使用了以上技术,本发明的双缸双储液器的压缩机/多缸多储液器的压缩机,能够采用双吸气双储液器/多气缸多储液器型式,每个储液器独立对一个气缸提供制冷液,这对保证各自气缸的吸气状态平稳有利,减少压缩机吸气损失,提高压缩机运行效率。尤其适用于两个气缸串联运行,或者两个气缸排量不一致时的并联运行,可以实现两个气缸不同吸气状态的稳定运行。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以使本发明的特性和优点更为明显。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双缸双储液器的压缩机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双缸双储液器的压缩机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双缸双储液器的压缩机的第一储液器和第二储液器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侧视图;以及

图5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双缸双储液器的压缩机的第三储液器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 上盖

2 外壳

3 曲轴

4 内转子

5 外定子

6 上缸盖

7 第一气缸

8 中央轴承

9 第二气缸

10 下缸盖

11 下盖

12 第一储液器

13 第二储液器

14 第一进液管

15 第二进液管

16 第一储液器

17 第二储液器

18 第一进液管

19 第二进液管

20 第三储液器

20a 第一内腔

20b 第二内腔

21 第一进气管

22 第二进气管

23 隔板

24 第一进液管

25 第二进液管

30 第一进气管

31 第二进气管

32 第一出气管

33 第二出气管

34 卡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给出详细的说明。尽管本发明将结合一些具体 实施方式进行阐述和说明,但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并不仅仅只局限于这些实施方式。相反,对本发明进行的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另外,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发明,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没有这些具体细节,本发明同样可以实施。在另外一些实例中,对于大家熟知的结构和部件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发明的主旨。

第一实施例

如图1和2所示,本发明的双缸双储液器的压缩机包括:壳体,电机、第一气缸7(本实施例中的上气缸)、第二气缸9(本实施例中的下气缸)容置于壳体内。壳体具有第一出气管32和第二出气管33。壳体包括外壳2、上盖1以及下盖11,第一出气管32连接上盖1,第二出气管33连接外壳2。

曲轴3,具有长轴部、偏心部和短轴部,曲轴3将电机的旋转力分别传递给第一气缸7内的上旋转活塞和第二气缸9内的下旋转活塞,以压缩制冷剂。例如,电机的外定子5固定于外壳2的内壁,电机的内转子4套设在曲轴3上,内转子4通过冷压抱紧并带动曲轴3,但不以此为限,内转子4也可以通过热套、粘结与曲轴3固定。内转子4相对于外定子5转动,以便将电机的旋转力传递给第一气缸7内的上旋转活塞和第二气缸9内的下旋转活塞,以压缩制冷剂。

本实施例的压缩机还包括第一轴承组件、第二轴承组件和第三轴承组件。其中,第一轴承组件至少包括上缸盖6。第二轴承组件包括:位于第一气缸7和第二气缸9之间的中央轴承8。第三轴承组件至少包括下缸盖10。上缸盖6和中央轴承8,与第一气缸7共同限定第一压缩空间并支撑曲轴3。中央轴承8和下缸盖10,与第二气缸9共同限定第二压缩空间并支撑曲轴3。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储液腔体为第一储液器12,第二储液腔体为第二储液器13,但不以此为限。第一储液器12的上部连接第一进气管30,第一储液器12的下部通过第一进液管14联通壳体内的第一气缸7,经过第一气缸7压缩后,自第一出气管32排出。第二储液器13的上部连接第二进气管31,第二储液器13的下部通过第二进液管15联通壳体内的第二气缸9,经过第 二气缸9压缩后,自第二出气管33排出。第一储液器12、第二储液器13的容量比与第一气缸7、第二气缸9的排气量比相当。本实施例中,第一气缸7的排气量小于第二气缸9的排气量,则第一储液器12的容量小于第二储液器13的容量。优选地,第一储液器12与第二储液器13的容量比的范围为1至1.6,以配合第一气缸7和第二气缸9的不同排量,减少压缩机吸气损失,提高压缩机运行效率。第一储液器12和第二储液器13可以通过一卡箍34共同固定于壳体的外壁,但不以此为限。或者,第一储液器12和第二储液器13也可以各自通过一卡箍固定于壳体的外壁。

而且,第一储液器12和第二储液器13在壳体的外壁的布置不限于图1、2中的并排垂直排布,也可以第一储液器设置在壳体外壁的上部;第二储液器设置在壳体外壁的下部,且不以此为限。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气缸7和第二气缸9可以串联,例如:第一出气管联通至第二进气管,使得第一气缸排出的气体继续进入第二气缸再次进行压缩。或者,第一出气管经过换热器联通至第二进气管,再次进行压缩,但不以此为限。当然,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之间也可以是并联的,第一气缸与第二气缸独立工作,第一储液器12向第一气缸7提供制冷液,第二储液器13向第二气缸9提供制冷液。在并联情况下,第一气缸7与第二气缸9的排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则第一储液器12与第二储液腔体13的容量要求可以根据第一气缸7与第二气缸9的排量进行调整。

上盖1激光焊接于外壳2上沿,下盖11激光焊接于外壳2下沿。中央轴承8与外壳2通过激光焊接,这样使得电机安装位置更加灵活,不仅不会导致电机发热严重影响性能,而且使得部品间距小,压缩机结构更加紧凑。

第二实施例

如图3和4所示,在基于第一实施例的一个变化例中,第一储液腔体和第二储液腔体可以是并排排列的第一储液器16和第二储液器17。第一储液器16与第二储液器17的容积可以相同,第一储液器16的底部通过第一进液管18向第一气缸7(图中未示出)提供制冷液,第二储液器17的底部通过第二进液管19向第二气缸9(图中未示出)提供制冷液。这种结构尤其适用于第一气缸7和第二气缸9并联的双缸压缩机结构,或是第一气缸7和第二 气缸9的排气量相同的双缸压缩机结构。

第三实施例

如图5所示,在基于第一实施例的另一个变化例中,第一储液腔体和第二储液腔体还可以是第三储液器20中的两个分隔的独立内腔。第三储液器20内通过隔板23将内部分隔成两个相互独立的第一内腔20a和第二内腔20b,第三储液器20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分隔为两个独立内腔,不以此为限。

第一内腔20a的上部设有第一进气管21。第一内腔20a的下部设有第一进液管24,联通至第一气缸7(图中未示出)。第二内腔20b的上部设有第二进气管22。第二内腔20b的下部设有第二进液管25,联通至第二气缸9(图中未示出)。第一内腔20a和第二内腔20b的容量比与第一气缸7、第二气缸9的排气量比相当。第一内腔20a和第二内腔20b的容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实施例仅利用了一个储液器就能对第一气缸7和第二气缸9进行独立供液。

优选地,第三储液器20内的两个独立内腔可以进行变化,例如分隔第一内腔20a和第二内腔20b的隔板23可以在第三储液器20内进行移动,以改变第一内腔20a和第二内腔20b的容量,进一步配合第一气缸7、第二气缸9的不同工作状态。以便适应两个气缸不同范围的排量比,或者是可变排量比的两个气缸。

在本发明的技术上,对第三储液器20内的分隔方式的变化也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第四实施例

在另一个变化例中,本发明的多缸多储液器的压缩机,包括:壳体,具有若干出气管。电机、若干气缸分别容置于所述壳体内。曲轴将电机的旋转力分别传递给所述各个气缸内的旋转活塞,以压缩制冷剂。若干轴承组件分别限定各个压缩空间并支撑所述曲轴。若干储液腔体各具有一进气管,分别通过独立的进液管联通所述壳体内的各个气缸,经过所述气缸压缩后,自所述出气管排出。多个气缸之间可以并联或串联,不以此为限。可见,本发明的压缩机不限于双缸双储液器的结构,在本发明的基础上,增加多个储液器 来分别向压缩机中的多个储液器提供制冷液的方案,也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综上可知,本发明的双缸双储液器的压缩机以及多缸多储液器的压缩机,能够采用双吸气、双储液器型式,每个储液器独立对一个气缸提供制冷液,这对保证各自气缸的吸气状态平稳有利,减少压缩机吸气损失,提高压缩机运行效率。尤其适用于两个气缸串联运行,或者两个气缸排量不一致时的并联运行,可以实现两个气缸不同吸气状态的稳定运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