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能量转换器的制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08970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能量转换器的制冷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能量转换器的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当今制冷业、冷库、速冻加工、低温冷藏等等,在实际使用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随着库温的逐步下降。降温速度越来越慢,有时机器昼夜不停也难以再降一度,特别是高温天,库温往往持高不下。所以当今冷库一般都设定在-18℃,就当今的制冷工艺,要保持更低的库温就必须增加数以倍数的能耗,有时也难以实现。

长期以来人类停留在这种难堪的境地,全世界有多少研究制冷的科学家及研究人员,在超低温领域已经到达了几K的程度,但就是民用的、商用的用量最大,最普遍的制冷技术仍然停留在原始的起跑线上,或许是个笑话,或许是人类的一个悲哀。

那么到底有没有一种技术来打破现状,达到快速降温,深度制冷呢?答案是肯定有的,比如煮东西,人类在高压锅出现以前,很多东西要煮烂煮透,你得花很多时间,花很多柴火也难以做到满意的程度,而高压锅的发明就轻而易举地解决了这样一个难题。

本发明犹如煮东西用高压锅一样的原理,轻而易举的解决了人类长期以来梦寐以求的制冷效果,为人类快速制冷、廉价制冷开辟了一条康庄大道。凭此技术,拿个诺贝尔奖也不过分。

本发明从冷媒的固有物理特性,解密了一个制冷的最大的核心技术,开创了一个制冷新时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的制冷系统。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具有能量转换器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能量转换器,其具有内管及外管,所述外管环绕于所述内管外,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间形成有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内分布有翅片,所述内管内形成有第二通道;

蒸发器,其进口端通过膨胀阀与所述第二通道的出口端相连通,所述蒸发器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一通道的进口端相连通;

压缩机,其进口端与所述第一通道的出口端相连通,所述压缩机的出口端接所述冷凝器的进口端;以及,

储液筒,其进口端接所述冷凝器的出口端,所述储液筒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二通道的进口端相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装了能量转换器(制冷加速器)后,冷媒再蒸发器内吸收的热量将比以前提高了数倍之多,降温速度以前的与现在的不能相提并论,降温的范围也比原来下降了几十度,因此在大大提高了系统的能效比的同时,得到了一个超低的库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能量转换器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见图1,图中所示的是一种具有能量转换器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能量转换器1,其具有内管11及外管12,所述外管环绕于所述内管外,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间形成有第一通道102,所述第一通道内分布有翅片,所述内管内形成有第二通道101;

蒸发器2,其进口端通过膨胀阀与所述第二通道的出口端相连通,所述蒸发器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一通道的进口端相连通;

压缩机3,其进口端与所述第一通道的出口端相连通,所述压缩机的出口端接所述冷凝器4的进口端;以及,

储液筒5,其进口端接所述冷凝器的出口端,所述储液筒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二通道的进口端相连通。

1.管可以做成圆盘管,正方形、长方形材质可以用钢管,铜管,铝管、不锈钢管等,盘管内的供液管可以用外螺级。多翅铝管。铜管等等。

2、整个转换器可以加装各种辅助设备,如喷液装置。膨胀阀,电碰阀,温控等等,用来辅助压缩机的正常运转。

工作原理:在制冷系统中冷媒从膨胀阀,流经蒸发器,从液态变成气态,从高压变成低压,从常温变成低温,最后从蒸发器流出进入压缩机。

本发明利用 一、能量守恒定律 二、流经膨胀阀的液态量与出口气态质量相等的原理,让常温、高压液态冷媒经小管子从回气管中间流过,液态冷媒经于小管外的低温气体冷却后将不断降温,直至出口处,温度可望达到-10至-20℃,这样低温冷媒再在蒸发器内蒸发,将比以前多吸取成倍的热量,反之吸气口处将吸收到接近常温的气体也成倍的提高了压缩机的功率。

举例说明:1公斤40℃的液态冷媒变化成1公斤-20℃的气体。

一、1公斤冷媒在蒸发器内下降温度是60℃,在下降的过程中,冷媒必须放出热量Q1

二、1公斤液态冷媒蒸发成1公斤的气态冷媒,在状态变化中,冷媒是必须吸收热量Q2.

从物理特性(冷媒)Q1与Q2的关系 为什么库体不降温,系统不制冷?

因为有时Q1≥Q2

而本发明,利用系统剩余的大量冷量,充分彻底的把Q1变得最小,使得Q2-Q1得到最大值,从而从理论上确保能量转换器可以为系统提供比以前多几倍的制冷量。

效果:装了能量转换器(制冷加速器)后,冷媒再蒸发器内吸收的热量将比以前提高了数倍乃至数十倍之多,降温速度不能相提并论,降温的范围也比原来下降了几十度,因此在大大提高了系统的能效比的同时,得到了一个超低的库温。

以上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