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98479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制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0002]氨制冷剂合成工艺成熟,制取容易,价格低廉。氨制冷剂在冷凝器和蒸发器中的压力适中(冷凝压力一般为0.981MPa,蒸发压力一般为0.098-0.49MPa);单位容积制冷量较CFC-12、HCFC-22大;制冷系数高,放热系数大,相同温度及相同制冷量时,氨压缩机尺寸最小。
[0003]在目前的冷库氨制冷系统中,一般利用氨作为制冷剂来对冷库进行降温制冷。用氨作为制冷剂,由于氨的易燃性和有毒性,一旦发生氨泄漏,就容易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能够提高氨作为制冷剂的安全性,降低发生泄漏事故的危害,同时可以保证中间换热装置的换热效率。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制冷系统,包括:氨制冷装置,氨制冷装置包括第一换热器;库间制冷装置,与氨制冷装置相互独立,库间制冷装置包括第二换热器;中间换热装置,设置在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之间,用于对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进行换热,中间换热装置包括第三换热器和第四换热器,第三换热器对应第一换热器设置,第四换热器对应第二换热器设置,第三换热器和第四换热器通过换热管路连接形成换热循环,换热管路上设置有第二液压栗,换热管路外套设有保温管。
[0006]进一步地,第三换热器内的冷媒流动方向与第一换热器内的冷媒流动方向相同,第四换热器内的冷媒流动方向与第二换热器内的冷媒流动方向相同。
[0007]进一步地,氨制冷装置还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和气液分离器,第一换热器设置在节流装置和气液分离器之间。
[0008]进一步地,压缩机与冷凝器之间还设置有油分离器。
[0009]进一步地,冷凝器与节流装置之间设置有氨贮液器。
[0010]进一步地,冷凝器内置有换热管,换热管连接至冷却塔。
[0011]进一步地,第一换热器和第三换热器之间、以及第二换热器和第四换热器之间均通过板式换热器换热连接。
[0012]进一步地,库间制冷装置还包括第一液压栗和库间蒸发器。
[0013]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4]本实用新型的制冷系统,将制冷源和制冷末端分成两个相互独立的部分,并通过中间换热装置进行热交换,可以提高热交换效率,并使得采用氨作为制冷剂的制冷源保持在机房内,从而最大程度低减少了用氨量,降低了氨发生泄漏时的危害,并将制冷系统由原来的氨制冷的重大危险源变为非重大危险源,提高了制冷系统的安全性。中间换热装置的换热管路外套设有保温管,可以避免中冷液在流动过程中与外界进行热交换,保证中间换热装置对制冷源和制冷末端之间的热交换效率,避免热交换损失。
【附图说明】

[0015]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制冷系统的结构原理图。
[0017]附图标记说明:1、氨制冷装置;2、第一换热器;3、库间制冷装置;4、第二换热器;5、压缩机;6、冷凝器;7、节流装置;8、气液分离器;9、油分离器;10、氨贮液器;11、第一液压栗;12、库间蒸发器;13、中间换热装置;14、第三换热器;15、第四换热器;16、第二液压栗;17、冷却塔。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19]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包括氨制冷装置1、库间制冷装置3和中间换热装置13,氨制冷装置I包括第一换热器2;库间制冷装置3与氨制冷装置I相互独立,库间制冷装置3包括第二换热器4;中间换热装置13设置在第一换热器2和第二换热器4之间,用于对第一换热器2和第二换热器4进行换热。
[0020]本实用新型的制冷系统,将作为制冷源的氨制冷装置I和作为制冷末端的库间制冷装置3分成两个相互独立的部分,使得采用氨作为制冷剂的制冷源保持在机房内,从而最大程度低减少了用氨量,降低了氨发生泄漏时的危害,并将制冷系统由原来的氨制冷的重大危险源变为非重大危险源,提高了制冷系统的安全性。
[0021]氨制冷装置I和库间制冷装置3之间通过中间换热装置13进行换热,可以更好地将氨制冷装置I和库间制冷装置3隔离,减少氨制冷装置I和库间制冷装置3的冷媒管路长度,并降低氨制冷装置I和库间制冷装置3在工作过程中冷媒发生泄漏的可能,提高氨制冷装置I和库间制冷装置3工作时的安全性。
[0022]该制冷系统中,仅需要将氨制冷装置I和库间制冷装置3独立,并通过中间换热装置13对第一换热器2和第二换热器4进行换热,对于与氨制冷系统中的其他结构,无需做出重大改变,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就有机组和设备,大大的降低了工程改造成本。
[0023]此外,由于氨制冷装置I和库间制冷装置3相互独立,在氨制冷装置I发生故障时,也不需要停产或倒库,可以降低业主或者商户风险及损失。
[0024]中间换热装置13包括第三换热器14和第四换热器15,第三换热器14对应第一换热器2设置,第四换热器15对应第二换热器4设置,第三换热器14和第四换热器15通过换热管路连接形成换热循环。
[0025]第三换热器14与第一换热器2进行换热之后,通过冷媒将热量传递至第四换热器15处,然后第四换热器15与第二换热器4进行热交换,吸收第二换热器4处的热量,从而使第二换热器4放热,实现库间制冷装置3的制冷功能。
[0026]换热管路上设置有第二液压栗16,可以为换热管路内的冷媒流动提供动力,保证中间换热装置13内的冷媒能够具有足够的流动性,可以提高中间换热装置13与第一换热器2和第二换热器4之间的热交换,提高整个制冷系统的工作能效。
[0027]在换热管路外套设有保温管,能够避免中冷液流经换热管路时与外界环境发生热交换而影响中间换热装置的热交换,提高中间换热装置的热交换效率。
[0028]第三换热器H内的冷媒流动方向与第一换热器2内的冷媒流动方向相同,第四换热器15内的冷媒流动方向与第二换热器4内的冷媒流动方向相同,可以进一步提高中间换热装置13与第一换热器2和第二换热器4之间的热交换效率。
[0029]氨制冷装置I还包括压缩机5、冷凝器6、节流装置7和气液分离器8,第一换热器2设置在节流装置7和气液分离器8之间。节流装置7可以为节流阀等具有节流性能的结构。
[0030]冷凝器6内置有换热管,换热管连接至冷却塔17,可以提高冷凝器6的冷凝效果。
[0031]压缩机5与冷凝器6之间还设置有油分离器9,可以对从压缩机5流出的润滑油进行分离,保证对制冷系统各部件的润滑效果。
[0032]冷凝器6与节流装置7之间设置有氨贮液器10,可以保证氨制冷装置I的循环系统中始终具有足量的氨参与制冷换热,保证氨制冷装置I的制冷效果和工作性能的稳定性。
[0033]第一换热器2和第三换热器14之间、以及第二换热器4和第四换热器15之间均通过板式换热器换热连接。板式换热器具有换热效率高,换热量大,结构紧凑,体积小等优点,组装灵活,拆卸清洗方便,并可以有效的避免两种介质的混合,提高制冷系统工作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当然,用其他的换热器实现第一换热器2和第二换热器4之间的换热也是可以的。
[0034]库间制冷装置3还包括第一液压栗11和库间蒸发器12。第一液压栗11可以为库间制冷装置3内的冷媒流动提供足够的动力,使得经第二换热器4换热之后的冷媒能够顺利进入库间蒸发器12内对冷库进行制冷。
[0035]压缩机5为单机双级压缩机。
[0036]制冷系统还包括对库间蒸发器12融霜的融霜装置。优选地,融霜装置包括电辅热冲霜装置,电辅热冲霜装置设置在第二换热器4处。电辅热冲霜或利用现有热源通过板式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4换热,将冷媒加热至10-25°C,然后冷媒通过第一液压栗11栗送至库间蒸发器12的排管进行融霜。
[0037]在制冷系统工作的过程中,氨从压缩机5流出后,经冷凝器冷凝换热,然后经节流装置7节流,在第一换热器2处进行吸热蒸发。在第一换热器2吸热的过程中,第三换热器14的热量通过板式换热器传输至第一换热器2处,第四换热器15处的冷媒热量传递至第三换热器14处,提供给第三换热器14足够的热量与第一换热器2之间进行换热,同时第四换热器15从第二换热器4处进行吸热,从而对位于第二换热器4内的冷媒进行降温。第二换热器4内经过降温的冷媒在第一液压栗11的栗送作用下,输送至库间蒸发器12处,对冷库进行吸热降温之后,循环流动至第二换热器4处,从而保持制冷系统对冷库的制冷效果。
[003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氨制冷装置(I),所述氨制冷装置(I)包括第一换热器(2); 库间制冷装置(3),与所述氨制冷装置(I)相互独立,所述库间制冷装置(3)包括第二换热器(4); 中间换热装置(13),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器(2)和所述第二换热器(4)之间,用于对所述第一换热器(2)和所述第二换热器(4)进行换热; 所述中间换热装置(13)包括第三换热器(14)和第四换热器(15),所述第三换热器(14)对应所述第一换热器(2)设置,所述第四换热器(15)对应所述第二换热器(4)设置,所述第三换热器(14)和所述第四换热器(15)通过换热管路连接形成换热循环; 所述换热管路上设置有第二液压栗(16),所述换热管路外套设有保温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换热器(14)内的冷媒流动方向与所述第一换热器(2)内的冷媒流动方向相同,所述第四换热器(15)内的冷媒流动方向与所述第二换热器(4)内的冷媒流动方向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氨制冷装置(I)还包括压缩机(5)、冷凝器(6)、节流装置(7)和气液分离器(8),所述第一换热器(2)设置在所述节流装置(7)和所述气液分离器(8)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5)与所述冷凝器(6)之间还设置有油分离器(9)。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6)与所述节流装置(7)之间设置有氨贮液器(10)。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6)内置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连接至冷却塔(17)。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2)和所述第三换热器(14)之间、以及所述第二换热器(4)和所述第四换热器(15)之间均通过板式换热器换热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库间制冷装置(3)还包括第一液压栗(11)和库间蒸发器(1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制冷系统。该制冷系统包括:氨制冷装置,氨制冷装置包括第一换热器;库间制冷装置,与氨制冷装置相互独立,库间制冷装置包括第二换热器;中间换热装置,设置在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之间,用于对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进行换热,中间换热装置包括第三换热器和第四换热器,第三换热器对应第一换热器设置,第四换热器对应第二换热器设置,第三换热器和第四换热器通过换热管路连接形成换热循环,换热管路上设置有第二液压泵,换热管路外套设有保温管。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制冷系统,能够提高氨作为制冷剂的安全性,降低发生泄漏事故的危害。提高中间换热装置的热交换效率。
【IPC分类】F25B15/04, F25B41/00, F25B43/00
【公开号】CN205383811
【申请号】CN201521140874
【发明人】陈红, 梁永伟, 马勇
【申请人】北京中冷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7月13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3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