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冰蓄冷能量转换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56987阅读:4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冰蓄冷能量转换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冰蓄冷能量转换设备。



背景技术:

冰蓄冷技术最初美国上世纪研制并应用,八十年代世界性能源危机后,才被世人所瞩目,而得到广泛推广使用。该项技术已经成为很多发达国家解决电网供电压力不平衡的重要强制手段。

该技术如能全球推广给人类所带来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是十分十分巨大的,之所以后来没有上升至国家战略地位,并非技术的战略意义不重要,关键所在是近百年来此技术推广存在很多技术障碍,使用范围局限,故实际使用情况并非如人所愿。一项伟大的技术发明,必能推动人类生产力巨大发展,乃至一场生产革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使用范围局限,仅高温库、空调领域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的冰蓄冷能量转换设备,在一切制冷领域。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冰蓄冷能量转换设备,包含有,

蓄冰总池,其内蓄有盐水溶液,所述蓄冰总池内具有制冷冰桶,所述制冷冰桶内有淡水冰块,所述制冷冰桶系用以提供所述盐水溶液的冷量,所述蓄冰总池具有总池进液口及总池出液口;以及,

制冷水塔,其具有水塔进液口及水塔出液口,所述水塔进液口与所述总池进液口相连通,所述水塔出液口与制冷机组相连通。

所述制冷冰桶对应有制冷机组,所述制冷机组系用以制得所述淡水冰块。

所述制冷冰桶对应有压缩机制冷系统,所述压缩机制冷系统系用以制得所述淡水冰块。

所述压缩机制冷系统由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及储液箱组成,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压缩机通过吸气管相连通,所述压缩机与所述冷凝器通过排气管相连通,所述冷凝器与所述储液箱通过储液管相连通,所述储液箱通过冷媒冷却管与所述蒸发器相连通,所述冷媒冷却管系以盘绕的方式设置于所述蓄水总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至少在于: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廉,制冷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蓄冰总池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见图1,图中所示的是一种冰蓄冷能量转换设备。该转换设备主要有蓄冰总池1及制冷水塔2组成。

所述蓄冰总池内蓄有盐水溶液。所述蓄冰总池内具有若干个制冷冰桶6。所述制冷冰桶内有淡水冰块。所述制冷冰桶系用以提供所述盐水溶液的冷量,由于有多个制冷冰桶,故,能量叠加,提高制冷效果。所述蓄冰总池具有总池进液口及总池出液口。

所述制冷水塔具有水塔进液口及水塔出液口。所述水塔进液口与所述总池进液口通过管路相连通,所述水塔出液口与若干个制冷机组3(冷热交换器4、压缩机5)通过管路相连通。所述管路都整体发泡保温。

当所述蓄冰总池为多台或大量机组提供蓄能时,可用水塔式供冷能。

使用过程:所述蓄冰总池内的低温盐水送至所述制冷水塔,再由所述制冷水塔送入各个所述制冷机组。这样,一个区域内,只要一台蓄冰总池,就可以解决多个制冷机组的工作。

所述制冷冰桶的制冰可以通过独立的制冷机组制冰,所述制冷冰桶对应有制冷机组,所述制冷机组系用以制得所述淡水冰块。也可以,利用如图2所示的压缩机制冷系统。所述制冷冰桶对应有压缩机制冷系统,所述压缩机制冷系统系用以制得所述淡水冰块。所述压缩机制冷系统由蒸发器7、压缩机8、冷凝器9及储液箱10组成,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压缩机通过吸气管11相连通,所述压缩机与所述冷凝器通过排气管12相连通,所述冷凝器与所述储液箱通过储液管13相连通,所述储液箱通过冷媒冷却管14与所述蒸发器相连通,所述冷媒冷却管系以盘绕的方式设置于所述蓄水总池。

原技术的能量转换率很低,一般平均20-30%,而本实施例的能量转换率大大提高。 并且,彻底改变了夏天的制冷模式,原本夏天制冷压缩机的高压高,电流超额定值、制冷量低、库温降不下,从而恶性循环。而本实施例,高压不高,制冷量比冬天都大,在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下,极大地保护并延长制冷压缩机的使用寿命,对国家电网的意义更是可想而知。

以上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