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或热泵系统及其冷媒循环量调节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72526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制冷或热泵系统,包含压缩机(10)、冷凝器(20、21、40)、第一冷媒流量调节装置(30、31)、蒸发器(40、20),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储液器(5),所述储液器(5)包含筒体(50)、冷媒进口管道(51、52)、液态冷媒出口管道(52、51)、气态冷媒出口管道(53);

设置有第二冷媒流量调节装置(31、30);

包含制冷或热泵回路,所述制冷或热泵回路至少由所述压缩机(10)、所述冷凝器(20、21、40)、所述第一冷媒流量调节装置(30、31)、所述储液器(5)、所述第二冷媒流量调节装置(31、30)、所述蒸发器(40、20)依次串联连通而成,其中,所述第一冷媒流量调节装置(30、31)设置在所述储液器(5)的冷媒进口管道(51、52)上或者与所述储液器(5)的冷媒进口管道(51、52)连通的管道上,所述第二冷媒流量调节装置(31、30)设置在所述储液器(5)的液态冷媒出口管道(52、51)上或者与所述储液器(5)的液态冷媒出口管道(52、51)连通的管道上,所述蒸发器(40、20)连通所述压缩机(10)的吸气口或补气口;

所述储液器(5)的气态冷媒出口管道(53)连通所述制冷或热泵回路中从所述第二冷媒流量调节装置(31、30)至所述压缩机(10)吸气口或补气口之间的冷媒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冷或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储液器(5)的气态冷媒出口管道(53)连通所述蒸发器(40、20)与所述压缩机(10)之间的冷媒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制冷或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冷媒流量调节装置(30、31)和所述第二冷媒流量调节装置(31、30)均是电子膨胀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制冷或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四通换向阀(81),所述四通换向阀(81)共有d口、e口、s口、c口四个连接口,所述四通换向阀(81)处于第一个操作位置时,其d口和c口连通且e口和s口连通,所述四通换向阀(81)处于第二个操作位置时,其d口和e口连通且c口和s口连通;

所述压缩机(10)的排气口连通所述四通换向阀(81)的d口;

所述压缩机(10)的吸气口连通所述四通换向阀(81)的s口;

所述储液器(5)的气态冷媒出口管道(53)连通所述四通换向阀(81)的s口与所述压缩机(10)吸气口之间的冷媒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制冷或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储液器(5)的液态冷媒出口管道(52、51)在所述筒体(50)内的冷媒进口(520、510)位于所述筒体(50)内空间的下半部分,所述储液器(5)的气态冷媒出口管道(53)在所述筒体(50)内的冷媒进口(530)位于所述筒体(50)内空间的上半部分。

6.一种基于上述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制冷或热泵系统的冷媒循环量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制冷或热泵系统沿所述制冷或热泵回路运行的过程中:

当需要增加所述制冷或热泵系统的冷媒循环量时,调整所述第一冷媒流量调节装置(30、31)和所述第二冷媒流量调节装置(31、30)至少其中之一,以使所述储液器(5)中的液位下降;

当需要减小所述制冷或热泵系统的冷媒循环量时,调整所述第一冷媒流量调节装置(30、31)和所述第二冷媒流量调节装置(31、30)至少其中之一,以使所述储液器(5)中的液位上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制冷或热泵系统的冷媒循环量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

至少根据以下7.1、7.2、7.3、7.4和7.5其中之一所述的参数来控制所述第一冷媒流量调节装置(30、31)和所述第二冷媒流量调节装置(31、30)中的一个:

7.1)所述制冷或热泵回路中所述冷凝器(20、21、40)至所述第一冷媒流量调节装置(30、31)之间某一处的过冷度;

7.2)所述制冷或热泵系统的冷凝压力或冷凝温度;

7.3)所述压缩机(10)的排气温度或壳体温度或内部温度;

7.4)为所述冷凝器(20、21、40)冷却的流体温度和所述冷凝器(20、21、40)的冷凝温度;

7.5)为所述冷凝器(20、21、40)冷却的流体温度和所述冷凝器(20、21、40)的出口温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制冷或热泵系统的冷媒循环量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

至少根据以下8.1、8.2、8.3、8.4、8.5和8.6其中之一所述的参数来控制所述第一冷媒流量调节装置(30、31)和所述第二冷媒流量调节装置(31、30)中的另一个:

8.1)所述制冷或热泵回路中所述蒸发器(40、20)出口至所述压缩机(10)之间某一处的过热度;

8.2)所述制冷或热泵系统的蒸发压力或蒸发温度;

8.3)为所述蒸发器(40、20)冷却的流体温度和所述蒸发器(40、20)的蒸发温度;

8.4)为所述蒸发器(40、20)冷却的流体温度和所述蒸发器(40、20)的出口温度;

8.5)所述压缩机(10)的排气温度或壳体温度或内部温度;

8.6)所述压缩机(10)的排气过热度。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制冷或热泵系统的冷媒循环量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冷凝器(20、21、40)出口冷媒的过冷度低于预先设定的目标值或目标区间的下限值时,减小所述第一冷媒流量调节装置(30、31)的开度,或者增加所述第二冷媒流量调节装置(31、30)的开度;

当所述冷凝器(20、21、40)出口冷媒的过冷度高于预先设定的目标值或目标区间的上限值时,增加所述第一冷媒流量调节装置(30、31)的开度,或者减小所述第二冷媒流量调节装置(31、30)的开度。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制冷或热泵系统的冷媒循环量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制冷或热泵系统沿所述制冷或热泵回路运行的过程中:

当需要减小所述冷凝器(20、21、40)中的冷媒循环量且需要增加所述蒸发器(40、20)中的冷媒循环量时,增加所述第一冷媒流量调节装置(30、31)的开度;

当需要减小所述冷凝器(20、21、40)中的冷媒循环量且需要减小所述蒸发器(40、20)中的冷媒循环量时,减小所述第二冷媒流量调节装置(31、30)的开度;

当需要增加所述冷凝器(20、21、40)中的冷媒循环量且需要减小所述蒸发器(40、20)中的冷媒循环量时,减小所述第一冷媒流量调节装置(30、31)的开度;

当需要增加所述冷凝器(20、21、40)中的冷媒循环量且需要增加所述蒸发器(40、20)中的冷媒循环量时,增加所述第二冷媒流量调节装置(31、30)的开度。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