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通道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44193阅读:2234来源:国知局
微通道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空调领域,尤其涉及微通道换热器。



背景技术:

微通道换热器具有重量轻、结构紧凑、换热效率高、全铝材料、方便回收等优点;同时,微通道换热器内容积小,有利于大幅减少制冷剂的充注量,广泛应用于商用或家用空调领域。

为了在有限的机组空间中,获得相应的换热量和能效比,空调中的换热器往往需要弯折一定的角度来增加换热面积,从而达到空调设计时的性能要求,同时,目前市场上的空调机组多为兼顾制冷和制热的热泵型空调,为了满足空调机组在冬季运行时对排水性能的需求,微通道换热器一般设计成集流管水平布置,扁管和翅片垂直布置,因此微通道换热器需沿集流管长度方向进行折弯形成具有指定角度的结构。传统的微通道换热器在折弯过程中,折弯内侧的翅片会被挤压,出现倒翅、扭曲等变形,阻碍空气的流通;折弯外侧的翅片会被拉伸,出现拉伸变形、甚至被撕裂等情况,严重影响换热器外观,同时由于翅片被撕裂,换热器的换热性能会降低。

公布号为us7900689b2的美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换热器,该换热器中,折弯部分采用钣金件代替波纹翅片,虽然解决了倒翅、扭曲的问题,但是由于空气无法顺利通过折弯部分,同时钣金件表面积较比波纹翅片的表面积大幅减少,因此损失了换热器的换热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前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在保证换热器性能的前提下,良好的解决换热器沿集流管长度方向折弯引起的翅片变形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微通道换热器,包括至少两根集流管、若干第一扁管及翅片,所述第一扁管连接于相邻的所述集流管之间,所述翅片安装于相邻的所述第一扁管之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由所述集流管弯折形成的折弯区,在所述折弯区内设有第二扁管以及折弯组件,所述第二扁管连接于相邻的所述集流管之间,所述折弯组件分布于相邻的所述第二扁管之间,空气可穿过所述折弯组件流通。

进一步的,所述折弯组件为若干条形的折弯件,所述折弯件沿长度方向具有折痕。

进一步的,所述折弯件上设有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通孔位于所述折痕的左右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折弯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扁管侧面的第一基板,所述折弯件设于所述第一基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折弯件与所述第一基板通过钎焊固定;或,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扁管通过钎焊连接。

可选的,所述折弯组件包括第一肋片及第二肋片,所述第一肋片位于所述第二扁管的一侧,所述第二肋片位于设有所述第一肋片的相邻对侧,所述第一肋片与所述第二肋片交错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折弯组件还包括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基板分布于相邻的所述第二扁管之间,所述第二基板一侧连接所述第二扁管,另一侧连接所述第一肋片或第二肋片;或,所述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二扁管通过钎焊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折弯组件还包括支撑架,相邻的所述第二基板通过所述支撑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上设有通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折弯组件中采用多个折弯件或肋片,保证了换热面积不受到损失,同时,由于折弯件上设有通风孔或肋片结构本身的特点,使得空气可以顺利通过折弯部分,保证了换热器的换热性能;换热器沿集流管长度方向折弯时,由于折弯件或肋片的结构特点,避免了出现翅片变形、倒翅甚至被撕裂等情况,保证了换热器外观的良好。

本发明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整体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折弯区局部放大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折弯区局部的立体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折弯区在受到弯折时变形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整体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折弯区局部的立体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折弯组件组成结构的立体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折弯区局部放大的俯视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折弯区在受到弯折时变形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通道换热器。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实施例1中,微通道换热器采用两根集流管,分别为上集流管21和下集流管22,上集流管21和下集流管22平行设置,上集流管21和下集流管22中部弯折形成折弯区1,因此折弯区1位于整个微通道换热器的中部位置。在两侧未发生折弯的区域中,第一扁管3平行均布于上集流管21和下集流管22之间,相邻的第一扁管3之间设有翅片4,翅片4采用普通波纹翅片。在折弯区1中,第二扁管13平行均布于上集流管21和下集流管22之间,相邻的第二扁管13之间设有第一基板11,相邻的第一基板11之间通过折弯件12连接,连接方式为钎焊;折弯件12上设有供空气流过的通孔14,通孔14可以采用圆形或其他形状,实施例1中,通孔14采用圆形通孔,每个折弯件上的通孔14设有两列,两列通孔14交错布置,保证了空气的流通。

如图2及图3所示,相邻的两个第二扁管13之间设有两个第一基板11,第二扁管13和第一基板11通过钎焊连接。折弯组件由第一基板11和折弯件12构成,两个第一基板11之间的折弯件12沿宽度方向呈v形,也可以为w形等其他形状,实施例1中,折弯件12呈v形,设有五个,优选地,本实施例中五个折弯件12朝向同一方向,既保证了整体效果的美观,又增加了换热面积。

如图4所示,a侧为折弯区的内侧,b侧为折弯区的外侧,c方向为实施例1中折弯区1被弯折时的受挤压方向,d方向为实施例1中折弯区1被弯折时的受拉伸方向;e为被拉伸的折弯件12,f为被挤压的折弯件12。微通道换热器在被弯折时,折弯区1受力从平板状态弯折成一定弧度的曲面,此时折弯区1外侧的弧长要大于折弯区1内侧的弧长,此时折弯区1外侧受力被拉伸,折弯区1内侧受力被挤压,从而导致折弯区1中靠近外侧的折弯件12被拉伸,靠近内侧的折弯12件被挤压。由于预先在折弯件12上设置了折痕,因此被挤压的折弯件12折痕处的弯折角度减小,被拉伸的折弯件12折痕处的弯折角度增大,解决了普通翅片在被弯折时倒翅、变形等问题。

实施例2

如图5所示,实施例2中,微通道换热器采用两根集流管,分别为上集流管61和下集流管62,上集流管61和下集流管62平行设置,上集流管61和下集流管62中部弯折形成折弯区5,因此折弯区5位于整个微通道换热器的中部位置。在两侧未发生折弯的区域中,第一扁管7平行均布于上集流管61和下集流管62之间,相邻的第一扁管7之间设有翅片8,翅片8采用普通波纹翅片。

如图6所示,实施例2中,第二扁管54两侧分别设有第二基板51,第二扁管54和第一基板51通过钎焊连接。第一肋片52和第二肋片53分别设于相邻的第二基板51的相对面上,第一肋片52及第二肋片53交错布置并存在一定间距,第一肋片52插入相邻的第二肋片53之间;第二肋片53插入相邻的第一肋片52之间,在发生折弯时,交错布置的第一肋片52和第二肋片53有充分的活动空间,同时多个第一肋片52和第二肋片53保证了换热面积。

如图7及图8所示,折弯组件由第二基板51、第一肋片52、第二肋片53及支撑件55构成。支撑件55为正方形,在第二基板51上,第一肋片52和第二肋片53各设有两列,支撑件55连接相邻的第二基板51,在一侧第二基板51上,支撑件55位于两列第一肋片52之间,在其对侧的第二基板51上,支撑件55位于两列第二肋片53之间。支撑件55上设有供空气流过的通孔56。通孔56可以为圆形、多边形、椭圆形等任意形状,在本实施例中,通孔56采用圆形,由于第一肋片52和第二肋片53之间交错分布并存在一定间距,同时支撑件55上设有通孔56,保证了空气的流通。

如图9所示,g侧为折弯区的内侧,h侧为折弯区的外侧,i方向为实施例2中折弯区5被弯折时的受挤压方向,j方向为实施例2中折弯区5被弯折时的受拉伸方向;微通道换热器在被弯折时,折弯区5受力从平板状态弯折成一定弧度的曲面,此时折弯区5外侧的弧长要大于折弯区5内侧的弧长,在k侧,由于受到挤压,第一肋片52及第二肋片53相互插入间隔的缝隙之中;在l侧,由于受到拉伸,第一肋片52及第二肋片53相互远离,解决了普通翅片在被弯折时倒翅、变形等问题。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发明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发明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