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藏与冷冻用多循环复合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09934发布日期:2019-02-19 18:34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藏与冷冻用多循环复合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冷藏与冷冻用多循环复合系统,该复合系统可根据库房冷藏与冷冻运行的实际需要,实现冷库冷藏制冷循环、冷藏制热循环、冷冻制冷循环、库房内复合换热器快速融霜自循环、库房外复合换热器快速融霜自循环等多种热力循环工作模式。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及药物的冷藏与冷冻备受关注。因此,能否设计出合理的高效实用、经济可行的冷藏与冷冻用多循环复合系统,已成为当前行业的研究方向。由于库内或库外温度低, 其蒸发器表面会逐渐结霜, 随着霜层的加厚,循环系统系能降低,此时应针对上述问题进行除霜,本发明根据汽车运行的实际需要设计的四循环系统,可实现库房冷藏制冷循环、冷藏制热循环、冷冻制冷循环、库房内复合换热器快速融霜自循环、库房外复合换热器快速融霜自循环,并较好地解决上述突出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正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冷藏与冷冻用多循环复合系统,以解决目前冷藏与冷冻温度过低时蒸发器表面结霜严重,导致换热性能降低,达不到冷冻、冷藏的温度要求等突出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述技术措施来实现:

本发明的冷藏与冷冻用多循环复合系统包括由冷藏与冷冻多循环共用复合动力分系统1、第一电动三通阀F11、第八电动三通阀F12组成的多循环共用复合动力模块Ⅰ;由冷藏与冷冻多循环共用复合辅助设备分系统2、第四电动三通阀F22、第五电动三通阀F21组成的多循环共用复合辅助设备模块Ⅱ;由库外分系统3、第二电动三通阀F31、第三电动三通阀F33、第九电动三通阀F32、第十电动三通阀F34组成的库外多功能复合模块Ⅲ,所述库外分系统3包括前置多功能复合换热器3-1、后置多功能复合换热器3-2、库外侧风机3-3;由库内分系统4、第六电动三通阀F43、第七电动三通阀F41、第十一电动三通阀F44、第十二电动三通阀F42组成的库内多功能复合模块Ⅳ,所述库内分系统4包括前置多功能复合换热器4-1、后置多功能复合换热器4-2、库内侧风机4-3以及PTC电加热;其中所述冷藏与冷冻多循环共用复合动力分系统1的出口与第一电动三通阀F11的第一个接口相连接,第一电动三通阀F11的第二个接口通过相应管路分别与第七电动三通阀F41、第十二电动三通阀F42的一个接口相连,第一电动三通阀F11的第三个接口通过相应管路分别与第二电动三通阀F31、第九电动三通阀F32的一个接口相连;所述第七电动三通阀F41、第十二电动三通阀F42的另外两个接口通过相应管路分别与前置多功能复合换热器4-1和后置多功能复合换热器4-2的进口、以及冷藏与冷冻多循环共用复合动力分系统1的进口相连接的第八电动三通阀F12相连接,所述第二电动三通阀F31、第九电动三通阀F32的的另外两个接口通过相应管路分别与前置多功能复合换热器3-1和后置多功能复合换热器3-2的进口、以及冷藏与冷冻多循环共用复合动力分系统1的进口相连接的第八电动三通阀F12相连接;所述冷藏与冷冻多循环共用复合动力分系统1的补气口通过管路与冷藏与冷冻多循环共用复合辅助设备分系统2的第二出口相连接;所述前置多功能复合换热器4-1的出口通过第六电动三通阀F43以及相应管路分别与第四电动三通阀F22、第五电动三通阀F21的第一个接口相连接,所述后置多功能复合换热器4-2的出口通过第十一电动三通阀F44以及相应管路分别与第四电动三通阀F22、第五电动三通阀F21的第一个接口相连接;所述第四电动三通阀F22的第二个接口通过相应管路与冷冻多循环共用复合辅助设备分系统2的进口连接,所述第四电动三通阀F22的第三个接口分别通过相应管路与第三电动三通阀F33、第十电动三通阀F34第一个接口相连接,所述第五电动三通阀F21的第二个接口通过相应管路与冷冻多循环共用复合辅助设备分系统2的第一出口连接,所述第五电动三通阀F21的第三个接口分别通过相应管路与第三电动三通阀F33、第十电动三通阀F34第二个接口相连接,所述第三电动三通阀F33、第十电动三通阀F34第三个接口分别与前置多功能复合换热器3-1、后置多功能复合换热器3-2的出口连接。

本发明中所述冷藏与冷冻多循环共用复合动力分系统1包括压缩机1-1、气液分离器1-2、低压补气管路1-3、中压补气管路1-4、第一电动三通阀F11、第八电动三通阀F12、第十三电动三通阀F13;所述压缩机1-1为带压缩机补气接口的冷藏与冷冻用电动压缩机;所述压缩机1-1出口与第一电动三通阀F11相连接,压缩机1-1进口通过低压补气管路1-3分别与气液分离器1-2、第十三电动三通阀F13一个出口相连接,第十三电动三通阀F13另一个出口通过中压补气管路1-4与压缩机1-1的补气口相连接,第十三电动三通阀F13进口通过管路与冷藏与冷冻多循环共用复合辅助设备分系统2的第二出口相连接。

本发明中所述冷藏与冷冻多循环共用复合辅助设备分系统2包括中间换热器2-1、主路膨胀阀2-2、单向阀2-3、干燥过滤器2-4、辅路膨胀阀2-5、储液器2-6、第四电动三通阀F22、第五电动三通阀F21,所述中间换热器2-1的第一个出口通过主路膨胀阀2-2接入第五电动三通阀F21,中间换热器2-1的第二个出口通过单向阀2-3接入冷藏与冷冻多循环共用复合动力分系统1的补气口;所述中间换热器2-1的第一个进口与干燥过滤器2-4的出口相连,中间换热器2-1的第二个进口通过辅路膨胀阀2-5与干燥过滤器2-4的出口相连,干燥过滤器2-4的进口通过储液器2-6与第四电动三通阀F22相连。

本发明中所述多循环共用复合动力子模块Ⅰ和库外多功能复合模块Ⅲ由第一接口J1-3和第三接口J3-1连接;多循环共用复合动力子模块Ⅰ和库内多功能复合模块Ⅳ由第二接口J1-4和第四接口J4-1连接;多循环共用复合动力子模块Ⅰ和多循环共用复合辅助设备模块Ⅱ由第五接口J2-1连接;多循环共用复合辅助设备模块Ⅱ和库外多功能复合模块Ⅲ由第六接口J2-3和第八接口J3-2连接;多循环共用复合辅助设备模块Ⅱ和库内多功能复合模块Ⅳ由第七接口J2-4和第九接口J4-2连接。

本发明可根据实际需要实现冷库冷藏制冷循环、冷藏制热循环、冷冻制冷循环、库房内复合换热器快速融霜自循环、库房外复合换热器快速融霜自循环等多种热力循环工作模式。

所述的库外与库内多功能复合换热器,既可由一组进风侧前置换热盘管和一组出风侧后置换热盘管组装在同一组换热翅片内和换热器框架内并联复合而成,也可由进风侧前置独立换热器和出风侧后置独立换热器并联组合而成,或由两个独立换热器左右并联或上下并联组合而成,两组换热盘管或两组独立换热器的数量、结构和尺寸即可相同也可不同。该多功能复合换热器可实现双蒸发、双冷凝、前(上、左)蒸发与后(下、右)冷凝、前(上、左)冷凝与后(下、右)蒸发等多种换热功能组合模式,换热器形式可以是平行流换热器、管翅式换热器及其它形式的换热器。

所述的带压缩机补气接口的冷藏与冷冻用电动压缩机,压缩机可以是涡旋式、活塞式、转子式、螺杆式以及其他形式的压缩机,压缩机可以是变频式或非变频式;所述的压缩机补气接口可以是中压补气接口或低压补气接口;所述的低压补气接口可以是压缩机低压腔补气接口或压缩机吸气口处并联的补气接口。

所述的压缩机吸排气换向装置可以是电动三通阀调节阀或四通换向阀或单向阀换向桥路构成。

所述的补气增效装置由补气节流装置、补气换热器以及子系统控制阀门和连接管道等组合而成。所述补气换热器可以是板式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壳管式换热器及其它形式的换热器。

所述的节流膨胀装置可以是电子膨胀阀、热力膨胀阀、节流短管、毛细管以及其他形式的节流装置。

所述的制冷剂进出流量分配与混合桥路控制阀可以是电动三通阀调节阀或电磁阀或单向阀以及其他形式的自动控制阀门。

本发明既可用于冷库的冷藏与冷冻,也可用于其他使用场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经初步实验研究表明:在库内低温环境下,冷藏与冷冻用多循环复合系统均能够稳定可靠运行,并可实现库房冷藏制冷循环、冷冻制冷循环、库房内复合换热器快速融霜自循环、库房外复合换热器快速融霜自循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原理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系统连接图。

图3是本发明的冷藏制冷循环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的冷藏制热循环流程图。

图5是多循环型复合系统冷冻制冷循环流程图。

图6是多循环共用复合动力子系统连接图。

图7是多循环共用复合辅助设备子系统连接图。

图8是冷藏与冷冻用库外多功能复合子系统系统连接图。

图9是冷藏与冷冻用库内多功能复合子系统连接图。

图中标号名称:Ⅰ、多循环共用复合动力模块,Ⅱ、多循环共用复合辅助设备模块,Ⅲ、库外多功能复合模块,Ⅳ、库内多功能复合模块, 1、压缩机分系统,1-1、车用变频压缩机,1-2、气液分离器,2、辅助设备分系统,2-1、补气换热器,2-2、主路节流膨胀机构,2-3、单向阀,2-4、干燥器,2-5、补气节流膨胀机构,2-6、储液器,3、库外多功能复合换热器分系统,3-1、库外进风侧前置换热器,3-2、库外出风侧后置换热器,4、库内多功能复合换热器分系统,4-1、库内进风侧前置换热器,4-2、库内出风侧后置换热器,4-3、库内双向变频风机,F11、第一电动三通阀,F12、第八电动三通阀,F13、第十三电动三通阀,F21、第五电动三通阀,F22、第四电动三通阀,F31、第二电动三通阀,F32、第九电动三通阀,F33、第三电动三通阀,F34、第四电动三通阀,F41、第七电动三通阀,F42、第十二电动三通阀,F43、第六电动三通阀,F44、第十一电动三通阀,J1-3、第一接口,J1-4、第二接口,J2-1、第五接口,J2-3、第六接口,J2-4、第七接口,J3-1、第三接口,J3-2、第八接口,J4-1、第四接口,J4-2第九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以下将结合实施例(附图)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2所示本发明的冷藏与冷冻用多循环复合系统包括由冷藏与冷冻多循环共用复合动力分系统1、第一电动三通阀F11、第八电动三通阀F12组成的多循环共用复合动力模块Ⅰ;由冷藏与冷冻多循环共用复合辅助设备分系统2、第四电动三通阀F22、第五电动三通阀F21组成的多循环共用复合辅助设备模块Ⅱ;由库外分系统3、第二电动三通阀F31、第三电动三通阀F33、第九电动三通阀F32、第十电动三通阀F34组成的库外多功能复合模块Ⅲ,所述库外分系统3包括前置多功能复合换热器3-1、后置多功能复合换热器3-2、库外侧风机3-3(参见图8);由库内分系统4、第六电动三通阀F43、第七电动三通阀F41、第十一电动三通阀F44、第十二电动三通阀F42组成的库内多功能复合模块Ⅳ,所述库内分系统4包括前置多功能复合换热器4-1、后置多功能复合换热器4-2、库内侧风机4-3以及PTC电加热(参见图9);其中所述冷藏与冷冻多循环共用复合动力分系统1的出口与第一电动三通阀F11的第一个接口相连接,第一电动三通阀F11的第二个接口通过相应管路分别与第七电动三通阀F41、第十二电动三通阀F42的一个接口相连,第一电动三通阀F11的第三个接口通过相应管路分别与第二电动三通阀F31、第九电动三通阀F32的一个接口相连;所述第七电动三通阀F41、第十二电动三通阀F42的另外两个接口通过相应管路分别与前置多功能复合换热器4-1和后置多功能复合换热器4-2的进口、以及冷藏与冷冻多循环共用复合动力分系统1的进口相连接的第八电动三通阀F12相连接,所述第二电动三通阀F31、第九电动三通阀F32的的另外两个接口通过相应管路分别与前置多功能复合换热器3-1和后置多功能复合换热器3-2的进口、以及冷藏与冷冻多循环共用复合动力分系统1的进口相连接的第八电动三通阀F12相连接;所述冷藏与冷冻多循环共用复合动力分系统1的补气口通过管路与冷藏与冷冻多循环共用复合辅助设备分系统2的第二出口相连接;所述前置多功能复合换热器4-1的出口通过第六电动三通阀F43以及相应管路分别与第四电动三通阀F22、第五电动三通阀F21的第一个接口相连接,所述后置多功能复合换热器4-2的出口通过第十一电动三通阀F44以及相应管路分别与第四电动三通阀F22、第五电动三通阀F21的第一个接口相连接;所述第四电动三通阀F22的第二个接口通过相应管路与冷冻多循环共用复合辅助设备分系统2的进口连接,所述第四电动三通阀F22的第三个接口分别通过相应管路与第三电动三通阀F33、第十电动三通阀F34第一个接口相连接,所述第五电动三通阀F21的第二个接口通过相应管路与冷冻多循环共用复合辅助设备分系统2的第一出口连接,所述第五电动三通阀F21的第三个接口分别通过相应管路与第三电动三通阀F33、第十电动三通阀F34第二个接口相连接,所述第三电动三通阀F33、第十电动三通阀F34第三个接口分别与前置多功能复合换热器3-1、后置多功能复合换热器3-2的出口连接。

本发明中所述多循环共用复合动力子模块Ⅰ和库外多功能复合模块Ⅲ由第一接口J1-3和第三接口J3-1连接;多循环共用复合动力子模块Ⅰ和库内多功能复合模块Ⅳ由第二接口J1-4和第四接口J4-1连接;多循环共用复合动力子模块Ⅰ和多循环共用复合辅助设备模块Ⅱ由第五接口J2-1连接;多循环共用复合辅助设备模块Ⅱ和库外多功能复合模块Ⅲ由第六接口J2-3和第八接口J3-2连接;多循环共用复合辅助设备模块Ⅱ和库内多功能复合模块Ⅳ由第七接口J2-4和第九接口J4-2连接。

如图6所示,本发明中所述冷藏与冷冻多循环共用复合动力分系统1包括压缩机1-1、气液分离器1-2、低压补气管路1-3、中压补气管路1-4、第一电动三通阀F11、第八电动三通阀F12、第十三电动三通阀F13;所述压缩机1-1为带压缩机补气接口的冷藏与冷冻用电动压缩机;所述压缩机1-1出口与第一电动三通阀F11相连接,压缩机1-1进口通过低压补气管路1-3分别与气液分离器1-2、第十三电动三通阀F13一个出口相连接,第十三电动三通阀F13另一个出口通过中压补气管路1-4与压缩机1-1的补气口相连接,第十三电动三通阀F13进口通过管路与冷藏与冷冻多循环共用复合辅助设备分系统2的第二出口相连接。具体说,所述冷藏与冷冻多循环共用复合动力分系统1由第五接口J2-1连接第十三电动三通阀F13后分成两路,一路经过中压补气1-4进入压缩机,一路经过低压补气1-3与经过第八电动三通阀F12、气液分离器1-2的制冷剂混合进入压缩机。

如图7所示,本发明中所述冷藏与冷冻多循环共用复合辅助设备分系统2包括中间换热器2-1、主路膨胀阀2-2、单向阀2-3、干燥过滤器2-4、辅路膨胀阀2-5、储液器2-6、第四电动三通阀F22、第五电动三通阀F21,所述中间换热器2-1的第一个出口通过主路膨胀阀2-2接入第五电动三通阀F21,中间换热器2-1的第二个出口通过单向阀2-3接入冷藏与冷冻多循环共用复合动力分系统1的补气口;所述中间换热器2-1的第一个进口与干燥过滤器2-4的出口相连,中间换热器2-1的第二个进口通过辅路膨胀阀2-5与干燥过滤器2-4的出口相连,干燥过滤器2-4的进口通过储液器2-6与第四电动三通阀F22相连。更具体说,所述冷藏与冷冻多循环共用复合辅助设备分系统2通过第四电动三通阀F22,依次经过气液分离器2-6、干燥过滤器2-4经过干燥过滤器2-4后分成两路,一路依次经过中间换热器2-1、主路膨胀阀2-2、第五电动三通阀F21,另一路依次经过补路膨胀阀2-5、补气换热器2-1、单向阀2-3、第五接口J2-1;

如图8所示,库外多功能复合模块Ⅲ的库外多功能复合换热器3-1第一接口与第二电动三通阀F31连接,其第二接口与第三电动三通阀F33连接,库外多功能复合换热器3-2第一接口与第九电动三通阀F32连接,其第二接口与第四电动三通阀F34连接,按空气流向依次通过库外侧风机5、库外多功能复合换热器3-1、库外多功能复合换热器3-2。

如图9所示,库内多功能复合模块Ⅳ的库内多功能复合换热器4-1第一接口与第七电动三通阀F41连接,其第二接口与第六电动三通阀F43连接,库内多功能复合换热器4-2第一接口与第十二电动三通阀F42连接,其第二接口与第十一电动三通阀F44连接,按空气流向依次通过第一道风量调节阀、库内侧风机4-3、库内多功能复合换热器4-1、库内多功能复合换热器4-2、PTC电加热、第二道风量调节阀。

所述的库外与库内多功能复合换热器,既可由一组进风侧前置换热盘管和一组出风侧后置换热盘管组装在同一组换热翅片内和换热器框架内并联复合而成,也可由进风侧前置独立换热器和出风侧后置独立换热器并联组合而成,或由两个独立换热器左右并联或上下并联组合而成,两组换热盘管或两组独立换热器的数量、结构和尺寸即可相同也可不同。该多功能复合换热器可实现双蒸发、双冷凝、前(上、左)蒸发与后(下、右)冷凝、前(上、左)冷凝与后(下、右)蒸发等多种换热功能组合模式,换热器形式可以是平行流换热器、管翅式换热器及其它形式的换热器。

所述的带压缩机补气接口的冷藏与冷冻用电动压缩机,压缩机可以是涡旋式、活塞式、转子式、螺杆式以及其他形式的压缩机,压缩机可以是变频式或非变频式;所述的压缩机补气接口可以是中压补气接口或低压补气接口;所述的低压补气接口可以是压缩机低压腔补气接口或压缩机吸气口处并联的补气接口。

所述的压缩机吸排气换向装置可以是电动三通阀调节阀或四通换向阀或单向阀换向桥路构成。

所述的补气增效装置由补气节流装置、补气换热器以及子系统控制阀门和连接管道等组合而成。所述补气换热器可以是板式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壳管式换热器及其它形式的换热器。

所述的节流膨胀装置可以是电子膨胀阀、热力膨胀阀、节流短管、毛细管以及其他形式的节流装置。

所述的制冷剂进出流量分配与混合桥路控制阀可以是电动三通阀调节阀或电磁阀或单向阀以及其他形式的自动控制阀门。

本发明既可用于冷库的冷藏与冷冻,也可用于其他使用场合。

本发明的具体工作方式及原理如下:

库房冷藏制冷循环,其循环模式:(见图3)制冷剂依次经过压缩机1-1、第一电动三通阀F11、第一接口J1-3、第九电动三通阀F32、库外出风侧后置换热器3-2、第十电动三通阀F34、第八接口J3-2、第四电动三通阀F22、(见图7)储液器2-6、干燥器2-4,经过干燥器2-4后分为两路:一路依次经过补气换热器2-1、主路节流膨胀装置2-2、第五电动三通阀F21、第七接口J2-4、(见图3)第六电动三通阀F43、库内进风侧前置换热器4-1、第七电动三通阀F41、(见图6)第四接口J4-1、第八电动三通阀F12、气液分离器1-2、压缩机1-1;(见图7)另一路经过干燥器2-4、补气节流膨胀装置2-5、补气换热器2-1、单向阀2-3、(见图6)第五接口J2-1、第十三电动三通阀F13,经过、第十三电动三通阀F13后分为两路,根据冷库实际需要进行低压补气1-3或中压补气1-4。两路混合之后经过压缩机1-1的压缩进行下一循环,从而实现库房冷藏制冷循环。

库房冷藏制热循环,其循环模式:(见图4)制冷剂依次经过压缩机1-1、第一电动三通阀F11、第二接口J1-4、第七电动三通阀F41、库内出风侧前置换热器4-1、第六电动三通阀F43、第七接口J4-2、第四电动三通阀F22、(见图7)储液器2-6、干燥器2-4,经过干燥器2-4后分为两路:一路依次经过补气换热器2-1、主路节流膨胀装置2-2、第五电动三通阀F21、(见图4)第七接口J2-4、第六电动三通阀F34、库外进风侧前置换热器3-2、第九电动三通阀F32、(见图6)第三接口J3-1、第八电动三通阀F12、气液分离器1-2、压缩机1-1;(见图7)另一路经过干燥器2-4、补气节流膨胀装置2-5、补气换热器2-1、单向阀2-3、(见图6)第五接口J2-1、第十三电动三通阀F13,经过第十三电动三通阀F13后分为两路,根据汽车实际需要进行低压补气1-3或中压补气1-4。两路混合之后经过压缩机1-1的压缩进行下一循环,从而实现库房冷藏制热循环。

库房冷冻制冷循环,其循环模式:(见图5)制冷剂依次经过压缩机1-1、第一电动三通阀F11、第一分接口J1-3,经过第一分接口J1-3后分为两路,一路通过第二电动三通阀F31、库外进风侧前置换热器3-1、第三电动三通阀F33,另一路依次经过电动三通阀F32、库外出风侧后置换热器3-2、第十电动三通阀F34,两路汇合后通过J3-2进入第四电动三通阀F22,(见图7)依次经过储液器2-6、干燥器2-4后分为两路,一路通过补气换热器2-1、主路节流膨胀装置2-2、第五电动三通阀F21,(见图5)经过第七接口J2-4后又分为两路,一路依次经过第六电动三通阀F43、库内进风侧前置换热器4-1、第七电动三通阀F41,另一路依次经过第十一电动三通阀F44、库内出风侧后置换热器4-2、第十二电动三通阀F42,两路汇合后通过J4-1依次进入第八电动三通阀F12、(见图6)第八电动三通阀F12、气液分离器1-2、压缩机1-1;(见图7)经过干燥器2-4后的另一路依次经过补气节流膨胀装置2-5、补气换热器2-1、单向阀2-3、(见图6)第五接口J2-1、第十三电动三通阀F13,经过第十三电动三通阀F13后分为两路,根据冷冻冷藏实际需要进行低压补气或中压补气。两路混合之后经过压缩机1-1的压缩进行下一循环,从而实现库房冷冻制冷循环。

库房内复合换热器快速融霜自循环,将压缩机的高温排气直接引入库房内的换热器中,通过压缩机的高温排气的热量将换热器外部的霜层融化,这时库房内外的风机停止运转。库房内复合换热器快速融霜自循环模式包括库内进风侧前置换热器4-1除霜自循环模式、库内进风侧后置换热器4-2除霜自循环模式。①库内进风侧前置换热器4-1自循环模式如下:(见图2)制冷剂、经压缩机1-1、第一电动三通阀F11、第二接口J1-4、第七电动三通阀F41、库内进风侧前置换热器4-1、第六电动三通阀F43、第九接口J4-2、第四电动三通阀F22、(见图7)储液器2-6、干燥器2-4、补气换热器2-1、主路节流膨胀阀2-2、第五电动三通阀F21、(见图2)第七接口J2-4、第十一电动三通阀F44、库内进风侧后置换热器4-2、第十二电动三通阀F42、第四接口J4-1、(见图6)第八电动三通阀F12、气液分离器1-2、压缩机1-1。当库内进风侧前置换热器4-1除霜自循环模式除霜时,如图2所示,第二电动三通阀F31、第九电动三通阀F32、第三电动三通阀F33、第十电动三通阀F34、第十三电动三通阀F13均关闭;如图6、图7所示,车外侧前置换热器4-1除霜自循环流程未标注阀门均关闭。②库内进风侧后置换热器4-2自循环模式如下:(见图2)制冷剂依次经过压缩机1-1、第一电动三通阀F11、第二接口J1-4、第十二电动三通阀F42、库内进风侧后置换热器4-2、第十一电动三通阀F44、第九接口J4-2、第四电动三通阀F22、(见图7)储液器2-6、干燥器2-4、补气换热器2-1、主路节流膨胀阀2-2、第五电动三通阀F21、(见图2)第七接口J2-4、第六电动三通阀F43、库内进风侧前置换热器4-1、第七电动三通阀F41、第四接口J4-1、(见图6)第八电动三通阀F12、气液分离器1-2、压缩机1-1。当库内进风侧后置换热器4-2除霜自循环模式除霜时,如图2所示,第二电动三通阀F31、第九电动三通阀F32、第三电动三通阀F33、第十电动三通阀F34、第十三电动三通阀F13均关闭;如图6、图7所示,车外侧后置换热器4-2除霜自循环流程未标注阀门均关闭。

库房外复合换热器快速融霜自循环,将压缩机的高温排气直接引入库房内的换热器中,通过压缩机的高温排气的热量将换热器外部的霜层融化,这时库房内外的风机停止运转。库房外复合换热器快速融霜自循环模式包括库内进风侧前置换热器3-1除霜自循环模式、库外进风侧后置换热器3-2除霜自循环模式。①库外进风侧前置换热器33-1自循环模式如下:(见图2)制冷剂依次经过压缩机1-1、第一电动三通阀F11、第一接口J1-3、第二电动三通阀F31、库外进风侧前置换热器3-1、第三电动三通阀F33、第八接口J3-2、第四电动三通阀F22、(见图7)储液器2-6、干燥器2-4、补气换热器2-1、主路节流膨胀阀2-2、第五电动三通阀F21、(见图2)第六接口J2-3、第十电动三通阀F34、库外进风侧后置换热器3-2、第九电动三通阀F32、第三接口J3-1、(见图6)第八电动三通阀F12、气液分离器1-2、压缩机1-1。当库内进风侧前置换热器3-1除霜自循环模式除霜时,如图2所示,第七电动三通阀F41、第十二电动三通阀F42、第六电动三通阀F43、第十一电动三通阀F44均关闭;如图6、图7所示,车外侧前置换热器3-1除霜自循环流程未标注阀门均关闭。②库外进风侧后置换热器3-2自循环模式如下:(见图2)制冷剂依次经过压缩机1-1、第一电动三通阀F11第一接口J1-3、第九电动三通阀F32、库外进风侧后置换热器3-2、第十电动三通阀F34、第八接口J3-2、第四电动三通阀F22、(见图7)储液器2-6、干燥器2-4、补气换热器2-1、主路节流膨胀阀2-2、第五电动三通阀F21、(见图2)第六接口J2-3、第三电动三通阀F33、库外进风侧前置换热器3-1、第二电动三通阀F31、第三接口J3-1、(见图6)第八电动三通阀F12、气液分离器1-2、压缩机1-1。当库内进风侧后置换热器3-2除霜自循环模式除霜时,如图2所示,第七电动三通阀F41、,第十二电动三通阀F42、,第六电动三通阀F43、,第十一电动三通阀F44均关闭;如图6、图7所示,车外侧后置换热器3-2除霜自循环流程未标注阀门均关闭。

通过上述四种运行模式,实现库房冷藏制冷循环、冷冻制冷循环、库房内复合换热器快速融霜自循环、库房外复合换热器快速融霜自循环等四种独立循环形式。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述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本专利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代和改进等,其均应涵盖在本专利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