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取暖制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52009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取暖制冷系统,具体是指一种太阳能取暖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过去人们冬季取暖主要是烧煤取暖、集中供热取暖、电气取暖及中央空调取暖等,但无论是哪一种取暖方式,都避免不了使用暖气片、炉子等;而夏季制冷也要设置空调器。暖气片、炉子和空调器的使用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能源、还会造成污染环境。而且取暖装置和制冷装置的功能都是单一的,无法适应季节的更替,当季节更替时,都要收藏起来,换上另一种取暖或者制冷装置来达到日常生活的需求。虽然空调也有取暖和制冷双重功能的,但是空调的用电量较大,使用时室内过于干燥,易引起人体不适。因此,设计一款通过对可再生资源进行利用,降低环境破坏,结构简易,且具有取暖和制冷双重功能的太阳能取暖制冷系统是本实用新型的研究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取暖制冷系统,能够有效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太阳能取暖制冷系统,包括太阳能光伏板、太阳能集热器、水箱、热交换盘管和控制系统,所述水箱连接到所述太阳能集热器,水箱的两侧分别设有相应的第一流通口,所述热交换盘管的内侧设有相应的风机,热交换盘管的两端分别设有相应的第二流通口,所述热交换盘管两端设有的第二流通口分别连接有三通管,所述三通管的中间出口分别连接到相应的第二流通口,三通管的上端出口分别通过相应的热水循环管连接到第一流通口,所述热水循环管上均设有热水流通阀门,其中一个热水循环管上连接有热水循环泵,三通管的下端出口分别通过相应的冷水循环管连接到外界冷水槽,所述冷水循环管上均设有冷水流通阀门,其中一个冷水循环管上连接有冷水循环泵;所述太阳能光伏板通过相应的太阳能充放电控制器连接有蓄电池,所述热水循环泵和冷水循环泵均由所述蓄电池供电,所述热水循环泵、冷水循环泵、热水流通阀门和冷水流通阀门均连接到所述控制系统。

所述水箱上设有补水口,所述补水口通过相应的补水管连接到设有冷水循环泵的冷水循环管上,所述补水管连接到所述冷水循环泵与冷水流通阀门之间的冷水循环管上,所述补水管上设有补水阀门。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三通管的作用下,热交换盘管与热水循环管和水箱形成热水循环系统,冬天时,冷水流通阀门全部关闭,热水流通阀门全部打开,热水循环泵动作,使热水进行循环,在风机的作用下,有效起到取暖效果;热交换盘管与冷水循环管和冷水槽形成冷水循环系统,夏天时,热水流通阀门全部关闭,冷水流通阀门全部打开,冷水循环泵动作,使冷水进行循环,在风机的作用下,有效起到制冷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易,且具有取暖和制冷双重功能;在使用过程中,能源利用均为太阳能,对可再生资源进行利用,降低环境破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考图1,一种太阳能取暖制冷系统,包括太阳能光伏板1、太阳能集热器2、水箱3、热交换盘管4和控制系统5,所述水箱3连接到所述太阳能集热器2,水箱3的两侧分别设有相应的第一流通口,所述热交换盘管4的内侧设有相应的风机6,热交换盘管4的两端分别设有相应的第二流通口,所述热交换盘管4两端设有的第二流通口分别连接有三通管7,所述三通管7的中间出口分别连接到相应的第二流通口,三通管7的上端出口分别通过相应的热水循环管8连接到第一流通口,所述热水循环管8上均设有热水流通阀门9,其中一个热水循环管8上连接有热水循环泵10,三通管7的下端出口分别通过相应的冷水循环管11连接到外界冷水槽12,所述冷水循环管11上均设有冷水流通阀门13,其中一个冷水循环管11上连接有冷水循环泵14;所述太阳能光伏板1通过相应的太阳能充放电控制器15连接有蓄电池16,所述热水循环泵10和冷水循环泵14均由所述蓄电池16供电,所述热水循环泵10、冷水循环泵14、热水流通阀门9和冷水流通阀门13均连接到所述控制系统5。

所述水箱3上设有补水口,所述补水口通过相应的补水管17连接到设有冷水循环泵14的冷水循环管11上,所述补水管17连接到所述冷水循环泵14与冷水流通阀门13之间的冷水循环管11上,所述补水管17上设有补水阀门18。

在三通管7的作用下,热交换盘管4与热水循环管8和水箱3形成热水循环系统,冬天时,冷水流通阀门13全部关闭,热水流通阀门9全部打开,热水循环泵10动作,使热水进行循环,在风机6的作用下,有效起到取暖效果;热交换盘管4与冷水循环管11和冷水槽12形成冷水循环系统,夏天时,热水流通阀门9全部关闭,冷水流通阀门13全部打开,冷水循环泵14动作,使冷水进行循环,在风机6的作用下,有效起到制冷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