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氧膜组件和冷藏冷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60773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富氧膜组件和冷藏冷冻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分离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富氧膜组件和具有其的冷藏冷冻装置。



背景技术:

冰箱是保持恒定低温的一种制冷设备,也是一种使食物或其他物品保持恒定低温冷态的民用产品。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消费者对储存食品的保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对食物的色泽、口感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储存的食物也应当保证在储存期间,食物的色泽、口感、新鲜程度等尽可能的保持不变。

在冰箱的保鲜技术中,氧与冰箱中食品的氧化作用、呼吸作用都密切相关。食品的呼吸越慢,食品的氧化作用越低,保鲜时间也就越长。降低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对食品保鲜具有明显的作用。

目前,为了降低冰箱中氧气的含量,现有技术中通常利用真空保鲜或者额外设置脱氧装置进行低氧保鲜。然而,真空保鲜的操作通常较为繁琐,使用十分不便;而脱氧装置通常利用电解质等进行除氧,装置较为复杂且除氧效果并不明显。

气调保鲜技术一般性地是指通过调节储存物所处封闭空间的气体氛围(气体成分比例或气体压力)的方式来来延长食品贮藏寿命的技术,其基本原理为:在一定的封闭空间内,通过各种调节方式得到不同于正常空气成分的气体氛围,以抑制导致储存物(通常为食材)腐败变质的生理生化过程及微生物的活动。特别地,在本申请中,所讨论的气调保鲜将专门针对于对气体成分比例进行调节的气调保鲜技术。

本领域技术人员均知晓,正常空气成分包括(按体积百分比计,下文同):约78%的氮气,约21%的氧气,约0.939%的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氡)、0.031%的二氧化碳,以及0.03%的其他气体和杂质(例如,臭氧、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水蒸气等)。在气调保鲜领域,通常采用向封闭空间充入富氮气体来降低氧气含量的方式来获得富氮贫氧的保鲜气体氛围。这里,本领域技术人员均知晓,富氮气体是指氮气含量超过上述正常空气中氮气含量的气体,例如其中的氮气含量可为95%~99%,甚至更高;而富氮贫氧的保鲜气体氛围是指氮气含量超过上述正常空气中氮气含量、氧气含量低于上述正常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气体氛围。

气调保鲜技术的历史虽然可追溯到1821年德国生物学家发现水果蔬菜在低氧水平时能减少代谢作用开始。但直到目前为止,由于传统上用于气调保鲜的制氮设备体积庞大、成本高昂,导致该技术基本上还是局限于使用在各种大型的专业贮藏库上(储藏容量一般至少30吨以上)。可以说,采用何种适当的气体调节技术和相应装置才可能经济地将气调系统小型化、静音化,使其适用于家庭或个人用户,是气调保鲜领域技术人员一直渴望解决但始终未能成功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一个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富氧膜组件,其适于应用在冷藏冷冻装置内部,以降低冷藏冷冻装置储物空间中的氧气含量。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体积小、强度高、且除氧效果明显的富氧膜组件。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一个目的旨在克服现有冰箱的至少一个缺陷,提供一种冷藏冷冻装置,其创造性地提出了利用富氧膜组件将一空间内空气中的氧气排出该空间,从而在该空间内获得富氮贫氧以利于食物保鲜的气体氛围,该气体氛围通过降低果蔬保存空间内氧气的含量,降低果蔬有氧呼吸的强度,同时保证基础的呼吸作用,防止果蔬进行无氧呼吸,从而达到果蔬长期保鲜的目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富氧膜组件,其包括:

支撑框架,其具有相互平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且形成有分别在所述第一表面上延伸、在所述第二表面上延伸,以及贯穿所述支撑框架以连通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的多个气流通道,所述多个气流通道共同形成富氧气体收集腔;和

两个富氧膜层,分别铺设在所述支撑框架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上,每个所述富氧膜层配置成使得所述富氧膜组件周围空间气流中的氧气相对于其中的氮气更多地透过所述富氧膜层进入所述富氧气体收集腔。

可选地,所述支撑框架包括与所述多个气流通道连通的抽气孔,以允许所述富氧气体收集腔中的富氧气体被输出。

可选地,所述支撑框架还包括:

边框;

在所述边框内部沿纵向间隔设置且沿横向延伸的多个第一肋板,所述多个第一肋板的一侧表面形成所述第一表面;以及

在所述多个第一肋板的另一侧表面沿横向间隔设置且沿纵向延伸的多个第二肋板,所述多个第二肋板的远离所述第一肋板的一侧表面形成所述第二表面,

其中相邻的所述第一肋板之间、相邻的所述第二肋板之间、以及相邻的所述第一肋板与所述第二肋板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多个气流通道。

可选地,所述多个第一肋板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宽肋板,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宽肋板之间设置多个第一窄肋板;

所述多个第二肋板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宽肋板,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宽肋板之间设置多个第二窄肋板;其中

每个所述第一宽肋板自其形成所述第一表面的一侧表面向内凹陷形成第一沟槽;

每个所述第二宽肋板自其形成所述第二表面的一侧表面向内凹陷形成第二沟槽。

可选地,每个所述第一宽肋板的背离所述第一表面的部分表面朝所述第二肋板延伸至与所述第二表面平齐,且自与所述第二表面平齐的所述部分表面向内凹陷形成第三沟槽;其中所述第三沟槽与所述第二沟槽交叉的部位连通以形成十字沟槽;和/或

所述多个第二宽肋板中至少一个第二宽肋板的背离所述第二表面的部分表面朝所述第一肋板延伸至与所述第一表面平齐,且自与所述第一表面平齐的所述部分表面向内凹陷形成第四沟槽;其中所述第四沟槽与所述第一沟槽交叉的部位连通以形成十字沟槽。

可选地,所述第一宽肋板的数量为两个,其在纵向上将每个所述第二宽肋板分成三等分;

所述第二宽肋板的数量为四个以上,其等间隔地沿横向排列;

所述抽气孔在所述边框的纵向中部设置于所述边框的横向一侧。

可选地,邻近所述抽气孔的多个第二窄肋板的形成所述第二表面的一侧表面上形成有沿横向延伸且与所述抽气孔中心对准的凹槽,以扩大所述抽气孔的进气量。

可选地,所述边框周向内侧的两侧表面分别内陷与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平齐,以在所述边框的两侧表面分别形成安装凹槽,每个所述富氧膜层嵌入一个所述安装凹槽中;

所述边框的两侧表面分别在所述安装凹槽的周边内陷形成一圈环线槽,用于填充密封胶,以将每个所述富氧膜层密封地安装在一个所述安装凹槽中。

可选地,所述第一肋板形成所述第一表面的一侧表面的边缘形成倒角;

所述第二肋板形成所述第二表面的一侧表面的边缘形成倒角。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冷藏冷冻装置,其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内限定有储物空间,所述储物空间内设置有气调保鲜空间;

前述任一项所述的富氧膜组件;和

抽气泵,其进口端经由管路与所述富氧膜组件的所述富氧气体收集腔连通,以将透入所述富氧气体收集腔内的气体抽排到所述气调保鲜空间外部。

本实用新型的富氧膜组件通过将支撑框架特别地设计为形成有分别在第一表面上延伸、在第二表面上延伸,以及贯穿支撑框架以连通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的多个气流通道,且使该多个气流通道共同形成富氧气体收集腔,并通过在支撑框架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设置富氧膜层,从而提供了一种具有多通道的富氧气体收集腔的平板型富氧膜组件。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框架通过在其边框内部设置沿纵向间隔且沿横向延伸的多个第一肋板和在多个第一肋板的一侧表面沿横向间隔且沿纵向延伸的多个第二肋板,从而一方面保证了气流通道的连贯性,另一方面大大缩小了支撑框架的体积,并且极大地增强了支撑框架的强度。此外,支撑框架的上述结构保证了富氧膜层能够获得足够的支撑,即使在富氧气体收集腔内部负压较大的情况下也能够始终保持较好的平整度,保证了富氧膜组件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多个第一宽肋板和多个第二宽肋板,进一步增强了支撑框架的强度,进一步保证富氧膜层获得足够的支撑。并且,本实用新型通过进一步在第一宽肋板和第二宽肋板的表面设置沟槽结构,以在富氧气体收集腔内部负压较大的情况下,防止气体阻断,增加导气率,从而提升了富氧膜组件的氧气分离效果。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邻近抽气孔的多个第二窄肋板的形成第二表面的一侧表面上形成有沿横向延伸且与抽气孔中心对准的凹槽,从而扩大了抽气孔的进气量,进一步增加了导气率,从而进一步提升富氧膜组件的氧气分离效果。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支撑框架的边框上形成安装凹槽和环线槽,从而可实现将富氧膜层方便、快捷、可靠地安装在框架上,并保证了富氧膜组件的气密性。

本实用新型的冷藏冷冻装置因为具有富氧膜组件和抽气泵,抽气泵可使富氧膜内侧压力小于外侧压力,从而可使气调保鲜空间内形成富氮贫氧以利于食物保鲜的气体氛围,该气体氛围通过降低果蔬保存空间内氧气的含量,降低果蔬有氧呼吸的强度,同时保证基础的呼吸作用,防止果蔬进行无氧呼吸,从而达到果蔬长期保鲜的目的。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富氧膜组件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是图1所示富氧膜组件的示意性分解图;

图3是图2所示支撑框架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4是图3中的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从另一角度观察图2所示支撑框架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6是图5中的B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7是沿图5中的剖切线C-C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的示意性布局结构图;

图9是从另一角度观察图8所示冷藏冷冻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的示意性局部结构图;

图11是图10所示结构的示意性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富氧膜组件100的示意性结构图;图2是图1所示富氧膜组件100的示意性分解图。参见图1和图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富氧膜组件100一般性地可包括:支撑框架110和设置在支撑框架110上的富氧膜层12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富氧膜层120可以包括一层或多层的富氧膜。富氧膜对于所有气体都是可以渗透的,只是不同气体具有不同的渗透程度。气体透过富氧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透过机制一般是气体分子首先被吸附到富氧膜的表面溶解,然后在富氧膜中扩散,最后从富氧膜的另一侧解吸出来。富氧膜分离技术依靠不同气体在富氧膜中溶解和扩散系数的差异来实现气体的分离。当混合气体在一定的驱动力(富氧膜两侧的压力差或压力比)作用下,渗透速率相当快的气体如氧气、氢气、氦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等透过富氧膜后,在富氧膜的渗透侧被富集,而渗透速率相对慢的气体如氮气、一氧化碳等被滞留在富氧膜的滞留侧被富集从而达到混合气体分离的目的。

图3是图2所示支撑框架110的示意性结构图;图4是图3中的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图5是从另一角度观察图2所示支撑框架110的示意性结构图;图6是图5中的B区域的放大示意图;图7是沿图5中的剖切线C-C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参见图3至图7,支撑框架110具有相互平行的第一表面111和第二表面112。支撑框架110形成有分别在第一表面111上延伸、在第二表面112上延伸,以及贯穿支撑框架110以连通第一表面111和第二表面112的多个气流通道113。也就是说,该多个气流通道113包括在第一表面111上延伸的多个第一气流通道、在第二表面112上延伸的多个第二气流通道、以及贯穿支撑框架110以连通第一表面111和第二表面112的多个第三气流通道。或者也可以理解为,支撑框架110形成有在第一表面111上延伸的多个第一气流通道和在第二表面112上延伸的多个第二气流通道,且第一气流通道与第二气流通道之间通过第三气流通道连通。所有的气流通道113共同形成富氧气体收集腔。

富氧膜层12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富氧膜层120分别铺设在支撑框架110的第一表面111和第二表面112上。富氧膜层120配置成使得富氧膜组件100周围空间气流中的氧气相对于其中的氮气更多地透过富氧膜层120进入富氧气体收集腔。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框架110包括与前述多个气流通道113连通的抽气孔101,以允许富氧气体收集腔中的富氧气体被输出。随着富氧气体收集腔中的富氧气体被输出,富氧气体收集腔中处于负压状态,因此富氧膜组件100外侧空气中的氧气会持续透过富氧膜层120进入富氧气体收集腔中,从而使富氧膜组件100外侧空气形成富氮气氛。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框架110整体上可大致呈矩形框架。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框架110可包括:边框102,多个第一肋板1110以及多个第二肋板1120。前述多个第一肋板1110在边框102内部沿纵向间隔设置且沿横向延伸,且前述多个第一肋板1110的一侧表面形成第一表面111。多个第二肋板1120在前述多个第一肋板1110的另一侧表面沿横向间隔设置且沿纵向延伸,且前述多个第二肋板1120的远离第一肋板1110的一侧表面形成第二表面112。也就是说,前述多个第二肋板1120设置在前述多个第一肋板1110的一侧表面上。前述多个第一肋板1110和前述多个第二肋板1120相背的表面分别形成第一表面111和第二表面112;即,前述多个第一肋板1110和前述多个第二肋板1120相背的表面形成第一表面111;前述多个第二肋板1120和前述多个第一肋板1110相背的表面形成第二表面112。相邻的第一肋板1110之间、相邻的第二肋板1120之间、以及相邻的第一肋板1110与第二肋板1120之间的间隙形成前述多个气流通道113。其中,两个相邻的第一肋板1110之间的间隙形成在第一表面111上延伸的第一气流通道,两个相邻的第二肋板1120之间的间隙形成在第二表面112上延伸的第二气流通道,相邻的第一肋板1110与第二肋板1120之间的间隙形成贯穿支撑框架110连通第一表面111和第二表面112的第三气流通道。即,由所有第一肋板1110和所有第二肋板1120形成的交叉结构形成前述多个气流通道113。

在本文中,多个第一肋板1110的一侧表面和另一侧表面分别是指第一肋板1110的既不朝向横向也不朝向纵向的相背离的两个表面;也就是说,第一肋板1110的一侧表面和另一侧表面分别是指第一肋板1110的既不朝向其延伸方向也不朝向其排列方向的两个表面。相应地,多个第二肋板1120的一侧表面和另一侧表面分别是指第二肋板1120的既不朝向横向也不朝向纵向的相背离的两个表面;也就是说,第二肋板1120的一侧表面和另一侧表面分别是指第二肋板1120的既不朝向其延伸方向也不朝向其排列方向的两个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框架110通过在其边框102内部设置沿纵向间隔且沿横向延伸的多个第一肋板1110和在前述多个第一肋板1110的一侧表面沿横向间隔且沿纵向延伸的多个第二肋板1120,从而一方面保证了气流通道113的连贯性,另一方面大大缩小了支撑框架110的体积,并且极大地增强了支撑框架110的强度。此外,支撑框架110的上述结构保证了富氧膜层120能够获得足够的支撑,即使在富氧气体收集腔内部负压较大的情况下也能够始终保持较好的平整度,保证了富氧膜组件100的使用寿命。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前述多个第一肋板1110可包括:多个第一窄肋板1111和多个第一宽肋板1112。其中多个第一宽肋板1112间隔设置,相邻两个第一宽肋板1112之间设置多个第一窄肋板1111。前述多个第二肋板1120可包括:多个第二窄肋板1121和多个第二宽肋板1122,多个第二宽肋板1122间隔设置,相邻两个第二宽肋板1122之间设置多个第二窄肋板1121。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此处的“宽”“窄”是相对而言的,即第一宽肋板1112的宽度比第一窄肋板1111的宽度要宽,具体地,第一宽肋板1112的宽度可为第一窄肋板1111的宽度的2~3倍左右;第二宽肋板1122的宽度比第二窄肋板1121的宽度要宽,具体地,第二宽肋板1122的宽度可为第二窄肋板1121的宽度的2~3倍左右。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多个第一宽肋板1112和多个第二宽肋板1122,进一步增强了支撑框架110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第一宽肋板1112自其形成第一表面111的一侧表面向内凹陷以形成第一沟槽12;每个第二宽肋板1122自其形成第二表面112的一侧表面向内凹陷形成第二沟槽22。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这样的实施例中,第一沟槽12朝向第一表面111,第二沟槽22朝向第二表面112,第一沟槽12和第二沟槽22之间互不干涉。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宽肋板1112和第二宽肋板1122的表面设置沟槽结构,从而在保证支撑框架110的厚度很小(或者说体积很小)的前提下,提高了其内部网格结构的连通性。从而即使在富氧气体收集腔内部负压较大的情况下,也可防止气体阻断,增加导气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在第一宽肋板1112的整个长度上均形成第一沟槽12;在第二宽肋板1122的整个长度上均形成第二沟槽22。在替代性实施例中,也可仅在第一宽肋板1112的一个或多个区段上形成第一沟槽12;或在第二宽肋板1122的一个或多个区段上形成第二沟槽22。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每个第一宽肋板1112的背离第一表面111的部分表面朝第二肋板1120延伸至与第二表面112平齐,且自与第二表面112平齐的该部分表面向内凹陷形成第三沟槽14;第三沟槽14与第二沟槽22交叉的部位连通以形成十字沟槽23。前述多个第二宽肋板1122中至少一个第二宽肋板1122的背离第二表面112的部分表面朝第一肋板1110延伸至与第一表面111平齐,且自与第一表面111平齐的该部分表面向内凹陷形成第四沟槽25;其中第四沟槽25与第一沟槽12交叉的部位连通以形成十字沟槽13。在这样的实施例中,第一宽肋板1112的一侧表面形成第一表面111,另一侧的前述部分表面形成第二表面112;第二宽肋板1122的一侧表面形成第二表面112,另一侧的前述部分表面形成第一表面11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宽肋板1112和/或第二宽肋板1122的两侧表面均设置沟槽结构,且使第一宽肋板1112的一侧沟槽与第二沟槽22交叉的部位连通,使第二宽肋板1122的一侧沟槽与第一沟槽12交叉的部位连通,从而进一步提升了网格结构的连通性,更加有利于气体疏导,防止气体阻断。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宽肋板1112的数量可为两个,其在纵向上大致将每个第二宽肋板1122分成三等分。两个相邻的第一宽肋板1112之间可设置10个左右的第一窄肋板1111。第二宽肋板1122的数量为四个以上,其等间隔地沿横向排列。第二宽肋板1122的数量优选为十个,如图3所示。其中形成第四沟槽25的第二宽肋板1122的数量为四个,如图5所示,两个位于边框102的中部,两个分别位于边框102的横向两侧。两个相邻的第二宽肋板1122之间可设置4~6个左右的第二窄肋板1121。

抽气孔101可设置成与在第一表面111上延伸的第一气流通道和在第二表面112上延伸的第二气流通道均连通。优选地,抽气孔101中心与第一肋板1110和第二肋板1120的交界面处于同一平面,以利于富氧气体收集腔内部气路的流通。

抽气孔101可在边框102的纵向中部设置于边框102的横向一侧。这样设置相当于从富氧膜组件100的中部抽气,有利于富氧膜层120均匀透气。抽气孔101可为台阶孔或者说阶梯孔,以在其通过软管与抽气泵连接时,保证连接部位的气密性。

参见图3,邻近抽气孔101的多个第二窄肋板1121的形成第二表面112的一侧表面上形成有沿横向延伸且与抽气孔101中心对准的凹槽21,以扩大抽气孔101的进气量,进一步增加了导气率,从而进一步提升富氧膜组件100的氧气分离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肋板1110形成第一表面111的一侧表面的边缘形成倒角;第二肋板1120形成第二表面112的一侧表面的边缘形成倒角,从而可缩小第一肋板1110和第二肋板1120与富氧膜层120之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增强富氧气体收集腔内部的气体流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边框102周向内侧的两侧表面分别内陷与第一表面111和第二表面112平齐,以在边框102的两侧表面分别形成一个安装凹槽114,每个富氧膜层120嵌入一个安装凹槽114中。边框102的两侧表面分别在安装凹槽114的周边内陷形成一圈环线槽115,用于填充密封胶130,以将富氧膜层120密封地安装在安装凹槽114中。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支撑框架110的边框102上形成安装凹槽114和环线槽115,从而可实现将富氧膜层120方便、快捷、可靠地安装在支撑框架110上,并保证了富氧膜组件100的气密性,使富氧膜层120内外可以形成足够的压力差。当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富氧膜组件100用于冰箱食品保鲜中时,密封胶要保证食品级标准,即保证密封胶不产生异味及有害挥发性物质。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为了进一步方便安装,可先用一圈双面胶140将富氧膜层120预固定在安装凹槽114中,之后在环线槽115中填充一圈密封胶130,以将富氧膜层120密封地安装在安装凹槽114中。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前述多个第一肋板1110和前述多个第二肋板1120可为一体件;在替代性实施例中,前述多个第二肋板1120可与前述多个第一肋板1110也可分别为单独的板件,前述多个第二肋板1120例如粘设在前述多个第一肋板1110的内侧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支撑框架110的特殊结构可保证其具有足够的强度,因此支撑框架110可由塑料制成。支撑框架110优选由塑料整体注塑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富氧膜组件100主要用于实现空气组分的分离,通过该组件可以调整空气中氧气或氮气或二氧化碳的含量,进而应用于不同的应用场合(例如;富氧环境;呼吸机或生鲜保活或富氧水等,低氧环境;气调保鲜或阻燃环境;富氮环境;富二氧化碳环境等)。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富氧膜组件100体积较小,故十分适合用于冰箱的食品保鲜。

因此,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冷藏冷冻装置。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图9是从另一角度观察图8所示冷藏冷冻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的示意性局部结构图;图11是图10所示结构的示意性分解图。如图8至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可包括箱体200、门体(图中未示出)、富氧膜组件100、抽气泵41和制冷系统。

箱体200内限定有储物空间211和压缩机仓240。具体地,箱体200可包括内胆210,内胆210内限定出储物空间211。门体可转动安装于箱体200,配置成打开或关闭箱体200限定的储物空间211。进一步地,储物空间211内设置有储物容器,储物容器内具有气调保鲜空间。气调保鲜空间可为密闭型空间或近似密闭型空间。储物容器优选为抽屉组件。储物容器可包括抽屉筒体220和抽屉本体230。抽屉筒体220可具有前向开口,且设置于储物空间211内。抽屉本体230可滑动地设置于抽屉筒体220,以从抽屉筒体220的前向开口可操作地向外抽出和向内插入抽屉筒体220。

制冷系统可为由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和蒸发器等构成的制冷循环系统。压缩机可安装于压缩机仓240内。蒸发器配置成直接或间接地向储物空间211内提供冷量。

富氧膜组件100周围空间与气调保鲜空间连通。气调保鲜空间的空气中的氧气可相对于其中的氮气更多地透过富氧膜层120进入富氧气体收集腔。抽气泵41可设置于压缩机仓240内,以充分利用压缩机仓240空间。抽气泵41不额外占用其他地方,因此不会增大冷藏冷冻装置的额外体积,可使冷藏冷冻装置的结构紧凑。抽气泵41的进口端经由管路50与富氧膜组件100的富氧气体收集腔连通,以将透入富氧气体收集腔内的气体抽排到储物容器外。

在该实施例中,抽气泵41向外抽气,可使富氧气体收集腔的压力小于富氧膜组件100的周围空间的压力,进一步地,可使富氧膜组件100周围空间内的氧气进入富氧气体收集腔。由于气调保鲜空间与富氧膜组件100周围空间连通,气调保鲜空间内的空气会进入富氧膜组件100周围空间,因此也可使气调保鲜空间内的空气中的氧气进入富氧气体收集腔,从而在气调保鲜空间内获得富氮贫氧以利于食物保鲜的气体氛围。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富氧膜组件100可设置于抽屉筒体220的筒体壁上,优选地水平地设置于抽屉筒体220的顶壁。具体地,抽屉筒体220的顶壁内设置有容纳腔221,以容置富氧膜组件100。抽屉筒体220的容纳腔221与气调保鲜空间之间的壁面上开设有与容纳腔221连通的至少一个第一通气孔222和至少一个第二通气孔223。第一通气孔222与第二通气孔223间隔开,以分别在不同位置连通容纳腔211与气调保鲜空间。第一通气孔222和第二通气孔223均为小孔,且数量均可为多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促使气调保鲜空间与容纳腔221内的气体流动,冷藏冷冻装置还可包括风机60,设置于容纳腔221内,配置成促使气调保鲜空间的气体经由第一通气孔222进入容纳腔221,且使容纳腔221内的气体经由第二通气孔223进入气调保鲜空间。风机60优选为离心风机,设置于容纳腔221内第一通气孔222处。也就是说,离心风机位于至少一个第一通气孔222的上方,且进风口正对于第一通气孔222。离心风机的出气口可朝向富氧膜组件100。富氧膜组件100设置于至少一个第二通气孔223的上方且使得富氧膜组件100的每个富氧膜层120平行于筒体22的顶壁。第一通气孔222设置于顶壁前部,第二通气孔223设置于顶壁后部。即,离心风机设置于容纳腔221的前部,富氧膜组件100设置于容纳腔221的后部。

进一步地,抽屉筒体220的顶壁包括主板部224和盖板部225,主板部224的上表面形成凹陷槽,盖板部225盖设于凹陷槽,以形成容纳腔221。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称的“横向”、“纵向”等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用语是以图1至图6所示的富氧膜组件100或支撑框架110为基准而言的,这些用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