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器具及其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03974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制冷器具及其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冷器具及其门。



背景技术:

传统制冷器具(如冰箱)的门一般通过发泡形成,用户不能从外面看到制冷器具内部。采用隔热玻璃模组的制冷器具则提供了用户不必开门即可观察制冷空间内部的可能性。然而,对于具有隔热玻璃模组的制冷器具的门而言,门框与隔热玻璃模组之间的连接结构将会对门的外观产生直接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一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用于制冷器具的门,以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制冷器具的门,包括:门框,所述门框包括若干沿门的周向连接的边框条;连接件,用以连接相邻边框条,所述边框条具有在长度方向的端部开口的容纳腔,所述连接件包括一对分别面向所述相邻边框条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插入对应的所述容纳腔内;固定元件,在门的前后方向上穿过所述边框条和所述连接部以固定所述连接件和所述边框条,所述固定元件包括暴露于所述边框条的前表面的头部;前门板,连接于所述边框条的前表面;所述边框条的前表面设有向门的后方凹陷的第一凹槽,所述头部容纳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前门板覆盖所述第一凹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在边框条的前表面开设第一凹槽以容纳固定元件,并通过覆盖在边框条上的前门板遮盖第一凹槽以将固定元件隐藏在门的内部,一方面保证门在前表面的平整度,另一方面避免固定元件暴露在外,从而提升了门的美观性。

可选的,所述边框条在所述第一凹槽的位置形成为凸向所述容纳腔的凸起;所述连接部上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凸起的第二凹槽。装配完成后,凸起基本卡持于第二凹槽中,使得连接部能够稳定地位于容纳腔,防止其在容纳腔内晃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沿所在边框条的长度方向延伸,并贯穿所在边框条的两端。同时,所述第二凹槽沿所在连接部的长度方向延伸并贯穿所在连接部的两端。这样可以在安装时避免凸起与第二凹槽之间的干涉。

可选的,所述固定元件为螺钉。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螺栓、销钉等。

可选的,所述前门板完全覆盖所述门框,以隐藏门框,提升门的外观美感。

可选的,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容纳腔之间过盈配合,保证相邻边框条之间相互连接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边框条为等截面的挤出件。需要注意,边框条中可以开设供固定元件穿过的安装孔,安装孔可以在挤出件挤出成型后开设。

可选的,所述连接件为注塑件。

可选的,还包括隔热玻璃模组,所述门框沿周向环绕所述隔热玻璃模组的边缘;所述前门板位于所述隔热玻璃模组的前方并与所述隔热玻璃模组之间具有间隔。该间隔可以形成为真空隔热层或者填充有惰性气体的隔热层。

可选的,所述隔热玻璃模组包括真空玻璃模组和/或中空玻璃模组。

可选的,所述隔热玻璃模组和所述前门板之间填充有惰性气体。

可选的,所述门还包括隔热玻璃模组,所述门框沿周向围绕所述隔热玻璃模组的边缘设置;所述边框条包括:位于所述隔热玻璃模组的外侧且位于所述前门板后方的侧框部,以及位于所述隔热玻璃模组的后方的后框部。

可选的,所述侧框部、后框部中分别设有隔热空腔;沿门的前后方向,所述侧框部的隔热空腔的厚度大于所述后框部的隔热空腔的厚度。

可选的,所述隔热玻璃模组的边缘和所述前门板之间设有密封部,所述后框部的后方设有门密封条,所述门密封条位于所述密封部的内侧。由此将门密封条与密封部在门的前后方向错开,由此可以防止冷气直接沿前后方向经由门密封条、密封部泄露,改善门主体在前侧表面发生凝露的问题。

可选的,所述后框部在所述密封部的内侧还设有独立封闭的隔热腔。隔热腔用于在密封部和制冷器具的制冷空间之间阻隔冷气,防止冷气从门密封条处泄露。

其中,所述隔热腔可以沿前后方向设于所述门密封条和所述隔热玻璃模组之间、以在制冷空间和隔热玻璃模组之间阻隔冷气,或者位于所述门密封条的内侧、以在门密封条和制冷空间之间阻隔冷气。

本发明另一方面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制冷器具,该制冷器具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器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门的门框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门在连接部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门的连接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门在连接部之外的部位的横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冷器具R及其门D,例如冰箱,但不限于冰箱,还可以是其他具有制冷空间的电器。

参照图2至图4所示,门D包括门主体10以及围绕门主体10的边框20。门框20包括多个沿门D的周向连接的边框条201,以及用于连接相邻边框条201的连接件202。边框条201具有在长度方向的端部开口的容纳腔V1。连接件202包括一对分别面向与其连接的两个边框条201的连接部P,连接部P插入对应边框条201的容纳腔V1内。如图3,两个连接部P之间呈直角。

对于同一边框条201来说,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需要通过连接件202来与相邻的其他边框条201连接,因此容纳腔V1可以是沿长度方向贯穿的通孔,或者是分别开设于两端的腔室。本实施例中,容纳腔V1沿长度方向的两端贯穿所在边框条202,以在两端分别容纳不同的连接件202,同时,容纳腔V1还可以作为门的隔热腔,提高隔热效果。其中,为了保证连接稳定性,连接件202的连接部P与边框条201之间过盈配合。

连接部P插入边框条201后,通过固定元件203固定。如图4,固定元件203在门的前后方向X上穿过边框条201和连接部P以固定连接件202和边框条201,固定元件203包括暴露于边框条201的前表面的头部203a。其中边框条的前表面指的是边框条201面向门的前方的表面。

门主体10包括前门板11,前门板11连接于边框条201的前表面,用于遮盖部分门框20,并遮盖固定元件203的头部203a。其中,前门板11优选地,前门板11完全覆盖门框20。

具体地,边框条201的前表面设有向门的后方凹陷的第一凹槽201a,头部203a容纳在第一凹槽201a内,前门板11覆盖第一凹槽201a,以遮盖固定元件203。

需要注意:本申请中,如无特殊说明,“前后方向”指的是门的前后方向即门的厚度方向。“前方”为指向门的正面的方向,“后方”为指向门的背面的方向。“内侧”指的是在门主体所在平面中靠近门主体的中心的一侧,即远离门的边缘的一侧。

由此可见,本方案在边框条的前表面开设第一凹槽以容纳固定元件,并通过覆盖在边框条上的前门板遮盖第一凹槽以将固定元件隐藏在门的内部,一方面保证门在前表面的平整度,另一方面避免固定元件暴露在外,从而提升了门的美观性。

其中,固定元件203可以选用各种不同类型的固定件,例如螺栓、螺钉、销钉等。本实施例中采用自攻螺钉。从图3中可以看到,边框条201的前表面上设有若干安装孔,供自攻螺钉穿过。其中,连接件202优选为注塑件,因此不需要预先开设螺孔,而是通过自攻螺钉攻入。

如图4所示,边框条201在第一凹槽201a的位置形成为凸向容纳腔V1的凸起201b。凸起201b凸向位于容纳腔V1内的连接部P。相应地,结合图5所示,连接部P上设有用于容纳凸起201b的第二凹槽202a。优选地,第二凹槽202a的横截面形状与凸起201b的横截面形状基本一致,装配完成后,凸起201b基本卡持于第二凹槽202a中。

在装配时,连接部P沿边框条201的长度方向插入其容纳腔V1,因此为了避免在安装时连接部P与凸起201b之间发生干涉,本实施例中将第二凹槽202a设置为沿连接部P的长度方向延伸、并贯穿所在连接部P的通槽。

同时,第一凹槽201a也可以设置为沿所在边框条201的长度方向延伸、并贯穿边框条的两端的通槽,由此凸起201b则形成为沿所在边框条201的长度方向沿延伸的凸筋。这样,边框条可以通过挤出工艺成型。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凹槽和凸起也可以只设置于边框条在长度方向两端的端部,以与连接部配合。

连接件202则可以为注塑件。

结合图5、图6所示,门主体10还包括隔热玻璃模组12,门框20沿周向环绕隔热玻璃模组12的边缘。门框20呈环绕门主体10的环形,隔热玻璃模组12则设于门框20所形成的环形区域内。前门板11位于隔热玻璃模组12的前方并与隔热玻璃模组12之间具有间隔。该间隔可以作为门D的隔热层,隔热层可以是真空层或者惰性气体层。

其中,隔热玻璃模组12可以为有至少两层玻璃板组成的真空玻璃模组、中空玻璃模组,或者同时包含两者。本实施例中,隔热玻璃模组12为真空玻璃模组且包括两层间隔设置的玻璃板。由此,门主体10形成为多层结构。

如图6,门框20的各个边框条201可以分为侧框部21和后框部22,其中侧框部21位于隔热玻璃模组12的外周面外,后框部22则沿门的前后方向X位于隔热玻璃模组12的后方。容纳腔V1作为隔热腔,同时位于侧框部21、后框部22中。沿前后方向X,容纳腔V1在侧框部21中部分的厚度与侧框部21的厚度相适应,在后框部22中部分的厚度则与后框部22的厚度相适应。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侧框部21在后方的表面与后框部22在后方的表面基本平行,因此,沿门的前后方向X,容纳腔V1在侧框部21中部分的厚度可以设置为大于在后框部22中部分的厚度。

如前所述,门主体10形成为多层结构,相邻的两层之间在边缘分别设有密封部,以将两层之间的间隔形成为密封的隔热层。例如,隔热玻璃模组12的边缘与前门板12之间通过密封部S1密封,同时隔热玻璃模组12包括至少两层间隔设置的玻璃板,相邻玻璃板之间通过另一密封部S2密封。优选地,各个密封部S1、S2沿前后方向X的投影相互重叠。

后框部22还设有位于密封部S1、S2的内侧的门密封条30。由此门密封条30位于各个密封部S1、S2的内侧,将门密封条30与密封部S1、S2在门的前后方向X错开,由此可以防止冷气直接沿前后方向X经由门密封条30、密封部泄露,改善门主体在前侧表面发生凝露的问题。

后框部22在密封部S1、S2的内侧还设有独立封闭的隔热空腔V2。隔热空腔V2用于在密封部S1、S2和制冷器具的制冷空间之间阻隔冷气,防止冷气从门密封条30处泄露。

其中,隔热空腔V2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任意一个隔热空腔V2均可以沿前后方向X位于门密封条30和隔热玻璃模组12之间、以在制冷空间和隔热玻璃模组12之间阻隔冷气,或者位于门密封条30的内侧、以在门密封条30和制冷空间之间阻隔冷气。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