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制冷器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14701发布日期:2019-03-02 02:24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家用制冷器具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家用制冷器具装置,其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壳体元件并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壳体元件,第二壳体元件在至少一个组装状态下与第一壳体元件一起至少部分地限定至少一个隔热室,第二壳体元件包括至少一个接合区域,第一壳体元件在组装状态下至少部分地接合在所述接合区域中,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组装家用制冷器具装置的方法,所述家用制冷器具装置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壳体元件并且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壳体元件,所述第二壳体元件在至少一个组装状态下与第一壳体元件一起至少部分地限定隔热室,第二壳体元件包括至少一个接合区域,第一壳体元件在组装状态下至少部分地接合在所述接合区域中。



背景技术:

从现有技术已知一种家用制冷器具装置,所述家用制冷器具装置具有一起部分地限定隔热室的第一壳体元件和第二壳体元件。第二壳体元件具有接合区域,第一壳体元件在组装状态下接合在所述接合区域中。为了防止第二壳体元件相对于第一壳体元件倾斜,在组装状态下,第一壳体元件和第二壳体元件在预张紧的情况下连接在一起。在组装期间,该预张紧可能导致第一壳体元件和第二壳体元件扭曲,使得组装过程更加困难和/或产生额外的组装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尤其在于提供一种在易组装性方面具有改进的特性的通用装置。根据本发明,该目的通过下述家用制冷器具装置和用于组装家用制冷器具装置的方法来实现,而本发明的有利实施例和发展可从从属权利要求中得出。

本发明是基于一种家用制冷器具装置,所述家用制冷器具装置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壳体元件并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壳体元件,第二壳体元件在至少一个组装状态下与第一壳体元件一起至少部分地限定至少一个隔热室,第二壳体元件包括至少一个接合区域,第一壳体元件在组装状态下至少部分地接合在所述接合区域中。

本文提出家用制冷器具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组装辅助单元,所述组装辅助单元具有至少一个组装辅助元件,所述组装辅助元件在组装壳体元件期间、特别是在组装第一壳体元件和组装第二壳体元件期间并且有利地在将第一壳体元件接合在接合区域中之前,至少部分地将第二壳体元件特别地相对于第二壳体元件沿至少一个方向布置。

通过根据本发明的设计,特别地,可实现优化的易组装性。特别地,在组装期间,可防止第一壳体元件和第二壳体元件倾斜,从而特别地可使得能够实现快速的组装过程和/或低成本。特别地,在第一壳体元件与第二壳体元件之间可以以简单和/或快速的方式实现泡沫密封式连接,即有利地无需附加的密封元件。

“家用制冷器具装置”应特别地理解为家用制冷器具的至少一部分、特别是子组件。特别有利地,提供一种包括家用制冷器具装置的家用制冷器具,以在至少一个操作状态下冷藏冷却的物品、特别是食品,例如饮料、肉、鱼、牛奶和/或乳制品,特别是为了实现冷却的物品的更长的保质期。包括家用制冷器具装置的家用制冷器具特别地可以是制冷机、有利地是冰箱和/或冷冻机。

“壳体元件”应特别地理解为在至少一个组装状态下形成壳体、特别是家用制冷器具的壳体的至少一部分和/或特别地形成限定隔热室的壳体壁的至少一部分的元件。

家用制冷器具装置可仅包括例如第一壳体元件和第二壳体元件,第一壳体元件和第二壳体元件特别地可完全地限定隔热室。有利地,家用制冷器具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另外的壳体元件,所述另外的壳体元件特别地构造为壳体壁。所述另外的壳体元件可例如构造为后壁和/或侧壁和/或顶壁和/或底壁和/或前壁。

特别地,壳体元件中的至少一个、有利地第二壳体元件、例如附加地还有第一壳体元件至少在很大程度上由至少一种塑料构造。“至少在很大程度上”应特别地理解为至少70%、特别地至少80%、有利地至少90%、优选地至少95%的比例、特别是重量比和/或体积比。第一壳体元件特别地限定机械空间的至少一部分、特别地包括家用制冷器具装置的家用制冷器具至少一部分,并且特别地构造为机械空间的结构元件。

特别地,第二壳体元件构造为横向件,并特别地在至少一个组装状态下将第一壳体元件连接至所述另外的壳体元件。第二壳体元件特别地设置成用于存储至少一个冷却剂回路的一个结构单元和/或至少一个加热单元。特别地,家用制冷器具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冷却剂回路,所述冷却剂回路特别地包括至少一个蒸发器和/或至少一个压缩机和/或至少一个冷凝器。特别地,家用制冷器具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加热单元,所述加热单元特别地可设置成用于加热至少一个壳体元件,以便特别地至少基本上、有利地完全地防止在壳体元件上形成冷凝物和/或以便特别地至少基本上、有利地完全地去除已经形成的冷凝物。

第一壳体元件和/或第二壳体元件例如可以是家用制冷器具装置的至少一个器具门的一部分。第一壳体元件和/或第二壳体元件特别地是家用制冷器具装置的至少一个器具主体的一部分。特别地,家用制冷器具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器具主体。器具主体特别地至少部分地限定至少一个制冷室。“器具主体”应特别地理解为下述单元,其在至少一个组装状态下形成外部边界的、特别地壳体的、有利地家用制冷器具壳体的一部分、特别是大部分,并且其在组装状态下限定至少一个制冷室的、特别是冷藏室的和/或冷冻室的外部边界的一部分、特别是大部分。特别地,家用制冷器具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器具门。“器具门”应特别地理解为下述单元,其在至少一个组装状态下以相对于器具主体可移动、特别是可枢转的方式连接至器具主体,所述单元特别地在组装状态下形成外部边界的、特别地壳体的、有利地家用制冷器具装置的一部分。有利地,器具主体和器具门在至少一个组装状态下一起形成外部边界、特别地壳体、有利地家用制冷器具壳体。特别地,器具主体包括在至少一个操作状态下与器具门一起包围制冷室的至少两个侧壁、至少一个后壁、优选地至少一个上表面和至少一个下表面。

“隔热室”应特别地理解为下述隔室,其在至少一个组装状态下至少部分地、有利地至少在很大程度上被至少一种隔热材料、有利地至少一种隔热泡沫填充,以便特别地确保制冷室和周围环境的热解耦。在至少一个组装状态下,第一壳体元件和/或第二壳体元件布置成至少部分地与隔热材料相接触。

第二壳体元件在至少一个组装状态下与第一壳体元件一起“至少部分地”限定至少一个隔热室的表述应特别地理解为第二壳体元件和第一壳体元件在组装状态下形成限定隔热室的壁的至少一部分。例如,第一壳体元件和第二壳体元件可至少基本上、有利地完全地限定隔热室,并且特别地形成限定隔热室的整个壁。替代地,第一壳体元件和第二壳体元件可与所述另外的壳体元件一起至少基本上、有利地完全地限定隔热室,特别地与所述另外的壳体元件一起形成限定隔热室的整个壁。

第二壳体元件的“接合区域”应特别地理解为至少部分地由第二壳体元件限定和/或限界的区域,第一壳体元件的至少一部分在至少一个组装状态下布置在所述区域中。“接合区域”至少部分地由第二壳体元件限定和/或限界的表述应特别地理解为当从接合区域内的至少一个点、特别地任何点观察时,第二壳体元件的接合区域被限定在至少90°、特别地至少180°、有利地至少270°、优选地至少300°的角度范围内,和/或当从接合区域内的至少一个点、特别地任何点观察时,第二壳体元件的接合区域由至少两个、特别地至少三个、有利地至少四个、优选地至少五个边限定,其中,特别地至少一个边是未限定的。

第一壳体元件在组装状态下“至少部分地”接合在接合区域中的表述应特别地理解为第一壳体元件具有在组装状态下接合在接合区域中的至少一个部分区域,并且特别地相对于所述部分区域附加地还可具有在组装状态下特别地布置在接合区域之外的至少一个另外的部分区域。

在至少一个组装状态下,第一壳体元件和第二壳体元件特别地连接在一起、有利地固定至彼此。特别地,家用制冷器具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卡锁单元,所述卡锁单元在至少一个组装状态下将第一壳体元件和第二壳体元件卡锁在一起。卡锁单元特别地具有在至少一个组装状态下特别地相互配合的至少一个卡锁元件和至少一个相应的卡锁元件。卡锁元件可例如构造为凸起部,所述相应的卡锁元件构造为卡锁凹部,构成为凸出部的卡锁元件能够在组装状态下至少部分地接合在所述卡锁凹部中。特别地,卡锁元件构造为卡锁凹部,所述相应的卡锁元件构造为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在至少一个组装状态下特别地至少部分地接合在卡锁凹部中。特别地,卡锁元件中的至少一个、特别是卡锁元件和/或所述相应的卡锁元件布置在第二壳体元件上,卡锁元件中的至少一个、特别地所述相应的卡锁元件和/或卡锁元件布置在第一壳体元件上。

在至少一个组装状态下,第一壳体元件和第二壳体元件特别地以泡沫密封式方式连接在一起,其中,特别地防止隔热材料经由第一壳体元件和第二壳体元件的连接区域逸出。

“组装辅助单元”应特别地理解为具有至少一个组装辅助元件的单元,所述单元特别地与省去所述单元、即特别地组装辅助单元的设计相比至少借助于组装辅助元件辅助组装第一壳体元件和第二壳体元件。

在组装壳体元件时组装辅助元件“至少部分地”使第二壳体元件沿至少一个方向布置的表述应特别地理解为在组装壳体元件期间,组装辅助元件单独地或与组装辅助单元的至少一个另外的组装辅助元件一起使第二壳体元件沿所述方向布置。

组装辅助元件特别地构造为突起和/或凸出部,并且特别地在面向接合区域的区域中具有至少一个边缘,所述边缘相对于所述方向和/或相对于在组装状态下接合在接合区域中的第一壳体元件的部分区域的主尺度平面倾斜地布置。边缘相对于一方向“倾斜地”布置的表述应特别地理解为边缘与所述方向围出大于0°、特别地至少10°、有利地至少20°、特别有利地至少30°、优选地至少40°的最小角度和/或边缘与所述方向围出最大90°、特别地最大80°、有利地最大70°、特别有利的最大60°、优选地最大50°的最小角度。

“设置”应特别地理解为特定地设计和/或装备。设置成用于特定功能的物体应特别地理解为,物体在至少一个使用状态和/或操作状态下实现和/或实施该特定功能。

所述方向可定向成例如至少基本上平行于接合区域的纵向尺度方向。优选地,所述方向至少基本上垂直于接合区域的纵向尺度方向。“基本上平行”在此应特别地理解为,一方向特别地在一平面中相对于参考方向的下述定向,其中,所述方向相对于参考方向具有特别地小于8°、有利地小于5°、特别有利地小于2°的偏差。“基本上垂直”在此应特别地理解为,所述方向相对于参考方向的下述定向,其中,特别地在一个平面中观察,所述方向和参考方向围出90°的角度,并且所述角度有利地具有特别地小于8°、有利地小于5°、特别有利地小于2°的最大偏差。物体的“纵向尺度方向”应特别地理解为,与仅恰好完全包围物体的最小假想几何长方体的最长边平行地定向的方向。因此,特别地,可高效地防止第一壳体元件和第二壳体元件倾斜,从而可实现快速和/或无故障的组装过程。

特别地,组装辅助元件可布置在第一壳体元件上、特别地一体式地连接至第一壳体元件。优选地,组装辅助元件布置在第二壳体元件上、特别地一体式地连接至第二壳体元件。“一体式地”应特别地理解为通过至少材料连接、例如通过焊接工艺、粘合剂粘合工艺、注射成型工艺和/或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有利的其它工艺来连接,和/或有利地理解为成形为一体件,例如通过由铸造制品制造和/或通过以单组分或多组分注射成型方法并且有利地由单个坯件制造。因此,特别地可实现优化的布置。此外,可实现有利的简单结构。

本文还提出,组装辅助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另外的组装辅助元件,所述另外的组装辅助元件在组装期间至少部分地使第二壳体元件沿特别地不同于所述方向的至少一个另外的方向布置,由此特别地可实现特别有利的布置。

本文还提出,组装辅助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相应的另外的组装辅助元件,所述相应的另外的组装辅助元件在组装期间与所述另外的组装辅助元件配合,特别地与所述另外的组装辅助元件一起在组装期间使第二壳体元件沿所述另外的方向布置。因此,第一壳体元件可精确地特别地沿所述另外的方向布置。

例如,所述相应的另外的组装辅助元件可至少部分地、有利地完全地限定可至少部分地接收所述另外的组装辅助元件的至少一个接收区域。优选地,所述另外的组装辅助元件至少部分地限定至少部分地接收所述相应的另外的组装辅助元件的至少一个接收区域。元件“至少部分地”限定接收区域的表述应特别地理解为,元件单独地或与至少一个另外的元件一起限定接收区域。接收区域“至少部分地”接收元件的表述应特别地理解为接收区域至少接收元件的部分区域,但是例如也可接收整个元件。特别是当从所述方向观察时,所述另外的组装辅助元件至少部分地围绕所述相应的另外的组装辅助元件、特别是所述相应的另外的组装辅助元件的部分区域。特别地,存在至少一条直线,所述直线延伸通过所述另外的组装辅助元件并通过所述相应的另外的组装辅助元件,并且特别地延伸通过所述另外的组装辅助元件的布置在所述相应的另外的组装辅助元件的不同侧上的至少两个部分区域。所述相应的另外的组装辅助元件特别地构造为凸出部和/或突起。特别地,在组装期间,所述相应的另外的组装辅助元件沿所述另外的组装辅助元件的限界接收区域的至少一个边缘滑动。因此,特别地以结构简单的方式可实现优化的布置,由此特别地可实现低成本的组装方法。特别地,在组装状态下可实现高度的稳定性。

所述另外的组装辅助元件例如可布置在第一壳体元件上,特别地一体式地连接至第一壳体元件。优选地,所述另外的组装辅助元件布置在第二壳体元件上,特别地一体式地连接至第二壳体元件,由此特别地可实现简单的结构。

所述相应的另外的组装辅助元件可布置在第二壳体元件上、特别地一体式地连接至第二壳体元件。优选地,所述相应的另外的组装辅助元件布置在第一壳体元件上、特别地一体式地连接至第一壳体元件,由此特别地可实现有利的稳定设计。

另外,本文提出所述另外的组装辅助元件在特别地在至少一个组装状态下面向接收区域的区域中包括至少一个边缘,所述边缘相对于所述另外的方向倾斜地布置。特别有利地,在面向接收区域的区域中,所述另外的组装辅助元件仅包括相对于所述另外的方向倾斜地布置的边缘。当沿所述方向观察所述另外的组装辅助元件时,所述另外的组装辅助元件特别地在面向接收区域的区域中包括锯齿形设计。特别地,当沿所述方向观察所述另外的组装辅助元件时,至少部分地由所述另外的组装辅助元件限定的接收区域具有三角形形状。因此,特别地,在组装期间可防止第一壳体元件和第二壳体元件倾斜,由此特别地可实现低成本和/或快速组装方法。

本文还提出所述另外的方向至少基本上垂直于所述方向定向。所述另外的方向特别地至少基本上平行于接合区域的纵向尺度方向定向。因此,在组装期间,可特别地沿多个方向、即特别地在单个组装步骤中实现壳体元件相对于彼此的定位,由此特别地可实现低成本的和/或快速的和/或能够容易地实现的组装方法。

家用制冷器具装置例如可仅具有卡锁单元来防止第一壳体元件和第二壳体元件相对于彼此移动。优选地,家用制冷器具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固定单元,所述固定单元特别地在至少一个组装状态下至少基本上防止第一壳体元件和第二壳体元件沿至少基本上垂直于所述方向定向的至少一个固定方向相对于彼此运动。固定单元可特别地使得第一壳体元件和第二壳体元件沿至少一个固定方向相对于彼此运动最大20mm、特别地最大10mm、有利地最大5mm、特别有利地最大2mm、优选地最大1mm、特别优选地最大0.5mm的距离。固定单元可特别地使得第一壳体元件和第二壳体元件相对于彼此沿至少一个固定方向移动第一壳体元件和/或第二壳体元件的沿所述固定方向的最大尺度的最大10%、特别地最大5%、有利地最大2%、特别优选地最大1%、优选地最大0.5%、特别优选地最大0.1%的距离。物体的“尺度”应特别地理解为,物体在平面上的垂直投影的两个点的最大间距。特别地,固定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固定元件,所述固定元件特别地构造为凹部和/或开口。固定单元特别地具有至少一个另外的固定元件,所述另外的固定元件特别地在组装期间与固定元件配合,并且特别地构造为凸出部和/或突起。特别地,所述另外的固定元件在至少一个组装状态下至少部分地接合在的固定元件中。固定元件例如可布置在第一壳体元件上,所述另外的固定元件例如可布置在第二壳体元件上。特别地,固定元件布置在第二壳体元件上,所述另外的固定元件布置在第一壳体元件上。特别地,固定方向至少基本上平行于接合区域的纵向尺度方向和/或所述另外的方向定向。固定方向特别地至少基本垂直于所述方向定向。因此,特别地可实现高度的稳定性。

家用制冷器具装置特别地具有至少一个补偿单元,所述补偿单元在至少一个组装状态下特别地至少基本上、有利地完全地补偿可能存在的机械应力。特别地,补偿单元构造为材料弱化件。补偿单元例如可布置在第一壳体元件上。特别地,补偿单元布置在第二壳体元件上。补偿单元相对于所述另外的方向布置在固定单元、特别地固定单元的固定元件与卡锁单元、特别地卡锁单元的卡锁元件之间。因此,可有利地避免机械应力,从而可特别地实现耐用的设计。

特别地,容易组装的家用器具可通过具有至少一个家用制冷器具装置的家用制冷器具来实现。

特别地,通过用于组装下述家用制冷器具装置的方法,可实现特别简单的组装,所述家用制冷器具装置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壳体元件并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壳体元件,第二壳体元件在至少一个组装状态下与所述第一壳体元件至少部分地限定至少一个隔热室,第二壳体元件包括至少一个接合区域,第一壳体元件在组装状态下至少部分地接合在所述接合区域中,其中,第二壳体元件在组装壳体元件、特别是第一壳体元件和第二壳体元件期间有利地在将第一壳体元件接合在接合区域中之前至少部分地沿至少一个方向布置。

本文还提出,使第一壳体元件和第二壳体元件进行接触,然后至少部分地绕至少一个枢转轴线枢转,所述枢转轴线至少在很大程度上、特别地完全地由第一壳体元件与第二壳体元件的接触区域限定。第一壳体元件和第二壳体元件“至少部分地”绕至少一个枢转轴线枢转的表述应特别地理解为,第一壳体元件和第二个壳体元件在至少一个组装步骤中绕枢转轴线枢转,其中,特别地可实现至少一个另外的组装步骤,在所述另外的组装步骤中,第一壳体元件和第二壳体元件相对于彼此的运动不同于枢转运动,例如可以是平移运动。特别地,接触区域布置在第一壳体元件和/或第二壳体元件的侧区域中。特别地,第一壳体元件和/或第二壳体元件的所述侧区域相对于所述另外的方向布置在第一壳体元件和/或第二壳体元件的一侧上。因此,第一壳体元件和第二壳体元件特别地可以以简单的方式组装。

例如,在组装期间,第一壳体元件和第二壳体元件可仅绕枢转轴线枢转。优选地,第一壳体元件和第二壳体元件可至少部分地借助于至少一个平移运动连接在一起。例如,在组装期间,第一壳体元件和第二壳体元件可仅借助于至少一个平移运动而连接在一起。特别地,第一壳体元件和第二壳体元件在至少一个组装步骤中可借助于绕枢转轴线的枢转运动连接在一起,并且在不同于所述组装步骤的至少一个另外的组装步骤中,可通过至少一个平移运动连接在一起。特别地,所述组装步骤可按时间顺序在所述另外的组装步骤之前或之后进行。第一壳体元件和第二壳体元件“至少部分地”借助于至少一个平移运动连接在一起的表述应特别地理解为,第一壳体元件和第二壳体元件在至少一个组装步骤中借助于平移运动连接在一起,其中,特别地可实现至少一个另外的组装步骤,在所述另外的组装步骤中第一壳体元件和第二壳体元件相对于彼此的运动与平移运动不同,例如可以是枢转运动。因此,特别地可实现能够以简单的方式实施组装。

在这种情况下,家用制冷器具装置旨在不限于上述用途和实施例。特别地,为了实现本文所述的操作模式,家用制冷器具装置可具有与本文所述的数量不同的多个单独元件、部件和单元。

从以下附图说明中公开另外的优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说明书和权利要求包含组合的许多特征。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将方便地单独考虑这些特征并将它们组合以形成另外的有用的组合。

附图说明

在图中:

图1以从前方的示意性局部透视图示出了具有家用制冷器具装置的家用制冷器具,

图2以从后方的视图示出了具有家用制冷器具装置的家用制冷器具的放大细节,

图3以从前方的局部透视图示出了组装状态下的家用制冷器具装置的第一壳体元件和第二壳体元件,

图4以从后方的局部透视图示出了组装状态下的第一壳体元件和第二壳体元件的细节,

图5以从前方的视图示出了组装步骤中的第一壳体元件和第二壳体元件的组装步骤,

图6以从后方的局部透视图示出了组装步骤中的第一壳体元件和第二壳体元件,

图7以从侧面的局部透视图示出了组装步骤中的第一壳体元件和第二壳体元件,

图8以剖视图示出了组装状态下的第一壳体元件和第二壳体元件的细节,

图9以从后方的局部透视图示出了组装步骤中的替代性家用制冷器具装置的第一壳体元件和第二壳体元件,

图10以从前方的局部透视图示出了组装步骤中的图9的第一壳体元件和第二壳体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关闭状态下的家用制冷器具42a。家用制冷器具42a构造为制冷器具和冷冻器具、特别地构造为组合式冷藏-冷冻机。家用制冷器具42a具有家用制冷器具装置10a。家用制冷器具装置10a具有器具主体48a。

器具主体48a部分地限定制冷室(未示出)。制冷室构造为冷藏室。家用制冷器具装置10a具有器具门50a。器具门50a相对于器具主体48a可枢转地安装。在关闭状态下,器具门50a封闭制冷室。

器具主体48a部分地限定另外的制冷室(未示出)。所述另外的制冷室构造为冷冻室。家用制冷器具装置10a具有另外的器具门52a。所述另外的器具门52a相对于器具主体48a可枢转地安装。在关闭状态下,所述另外的器具门52a封闭所述另外的制冷室。所述另外的制冷室布置在位于所述制冷室下方的安装位置。

家用制冷器具装置10a具有第一壳体元件12a(参见图2至图8)。第一壳体元件12a是器具主体48a的一部分。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壳体元件12a构造为机械空间的结构元件。第一壳体元件12a限定机械空间的一部分。

家用制冷器具装置10a具有第二壳体元件14a(参见图2至图8)。第二壳体元件14a是器具主体48a的一部分。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壳体元件14a构造为横向件。组装状态下的第二壳体元件14a将第一壳体元件12a连接至所述另外的壳体元件54a(参见图2)。所述另外的壳体元件54a是器具主体48a的一部分。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另外的壳体元件54a构造为后壁。

在组装状态下,第二壳体元件14a与第一壳体元件12a一起部分地限定隔热室16a(参见图4、6和7)。第一壳体元件12a和第二壳体元件14a与所述另外的壳体元件54a一起部分地限定隔热室16a。

第二壳体元件14a具有接合区域18a(参见图7和图8)。在组装状态下,第一壳体元件12a部分地接合在接合区域18a中。接合区域18a构造为凹槽。接合区域18a基本上平行于第二壳体元件14a的纵尺寸方向延伸。接合区域18a在很大程度上在第二壳体元件14a的整个尺度上沿第二壳体元件14a的纵尺寸方向延伸。

家用制冷器具装置10a具有组装辅助单元20a(参见图4和图6至图8)。组装辅助单元20a具有多个组装辅助元件22a。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组装辅助单元20a具有九个组装辅助元件22a。附图中,重复出现的物体中分别仅一个具有附图标记。下面仅描述组装辅助元件22a中的一个。

在组装壳体元件12a、14a期间,组装辅助元件22a部分地使第一壳体元件12a沿方向24a布置。方向24a基本上垂直于接合区域18a的纵向尺度方向26a定向。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组装辅助元件22a构造为突起。在面向接合区域18a的区域中,组装辅助元件22a包括相对于方向24a倾斜地布置的边缘。组装辅助元件22a的所述边缘相对于第一壳体元件12a的在组装状态下接合在接合区域18a中的部分区域的主尺度平面倾斜地布置。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组装辅助元件22a布置在第二壳体元件14a上。第二壳体元件14a一体式地构造。组装辅助元件22a一体式地连接至第二壳体元件14a。

组装辅助单元20a包括多个另外的组装辅助元件28a。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组装辅助元件22a和所述另外的组装辅助元件28a交替地布置。一个组装辅助元件22a分别布置在两个所述另外的组装辅助元件28a之间。一个所述另外的组装辅助元件28a分别布置在两个组装辅助元件22a之间。下面仅描述所述另外的组装辅助元件28a中的一个。

在组装壳体元件12a、14a期间,所述另外的组装辅助元件28a部分地使第一壳体元件12a沿另外的方向30a布置。所述另外的方向30a基本上平行于接合区域18a的纵向尺度方向26a定向。所述另外的方向30a基本上垂直于所述方向24a定向。

组装辅助单元20a具有多个相应的另外的组装辅助元件28a。对于每个组装辅助元件28a,组装辅助单元20a包括相应的另外的组装辅助元件32a。下面仅描述所述相应的另外的组装辅助元件32a中的一个。

所述另外的组装辅助元件28a与所述相应的另外的组装辅助元件32a一起使第一壳体元件12a沿所述另外的方向30a布置。在组装壳体元件12a、14a期间,所述相应的另外的组装辅助元件32a与所述另外的组装辅助元件28a配合。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相应的另外的组装辅助元件32a构造为突起。

所述另外的组装辅助元件28a部分地限定接收区域34a。在组装状态下,接收区域34a部分地接收所述相应的另外的组装辅助元件32a。所述相应的另外的组装辅助元件32a在组装状态下在至少一个平面中部分地被所述另外的组装辅助元件28a围绕。

当沿方向24a观察接收区域34a时,接收区域34a具有基本上三角形的形状。在面向接收区域34a的区域中,所述另外的组装辅助元件28a仅包括相对于所述另外的方向30a倾斜地布置的边缘36a(参见图4和图6)。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另外的组装辅助元件28a布置在第二壳体元件14a上。所述相应的另外的组装辅助元件32a布置在第一壳体元件12a上。

为了防止第一壳体元件12a和第二壳体元件14a相对于彼此移动,家用制冷器具装置10a包括固定单元38a(参见图2、3、5和6)。固定单元38a基本上防止第一壳体元件12a和第二壳体元件14a相对于彼此沿固定方向40a移动。固定方向40a基本上平行于所述另外的方向30a定向。固定方向40a基本上垂直于所述方向24a定向。

固定单元38a具有固定元件56a。固定元件56a构造为凹部和/或开口。固定单元具有另外的固定元件58a。在组装期间,所述另外的固定元件58a与固定元件56a配合。所述另外的固定元件58a构造为凸出部。

在组装状态下,所述另外的固定元件58a部分地接合在固定元件56a中。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固定元件56布置在第二壳体元件14a上。所述另外的固定元件58a布置在第一壳体元件12a上。

家用制冷器具装置10a具有补偿单元60a。组装状态下的补偿单元60基本上补偿可能存在的机械应力。补偿单元60a构造为材料弱化件。补偿单元60布置在第二壳体元件14a上。相对于所述另外的方向30a,补偿单元60a布置在固定单元38a的固定元件56a与卡锁单元62a的卡锁元件64a之间。

家用制冷器具装置10a具有卡锁单元62a。卡锁单元62在组装状态下将第一壳体元件12a和第二壳体元件14a卡锁在一起。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卡锁单元62a具有两个卡锁元件64a和两个相应的卡锁元件66a。下面分别仅描述卡锁元件64a中的一个和所述相应的卡锁元件66a中的一个。

卡锁元件64a和所述相应的卡锁元件66a在组装状态下配合。卡锁元件64a构造为卡锁凹部。所述相应的卡锁元件66a构造为凸出部。在组装状态下,所述相应的卡锁元件66a部分地接合在卡锁元件64a中。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卡锁元件64a布置在第二壳体元件14a上。所述相应的卡锁元件66a布置在第一壳体元件12a上。

在用于组装家用制冷器具装置10a的方法中,在组装壳体元件12a、14a期间,第二壳体元件14a部分地沿所述方向24a布置(见图5至7)。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使第一壳体元件12a与第二壳体元件14a进行接触。然后,第一壳体元件12a和第二壳体元件14a部分地绕着至少一个枢转轴线44a枢转,所述枢转轴线44a在很大程度上由第一壳体元件12a和第二壳体元件14a的接触区域46a限定。枢转轴线44a基本上平行于所述方向24a定向。枢转轴线44a基本上垂直于所述另外的方向30a定向。

图9和10中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以下描述基本上限于示例性实施例之间的差异,其中,相对于保持不变的部件、特征和功能,可参考图1至8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为了区分这些示例性实施例,图1至8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附图标记中的字母a被图9和10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附图标记中的字母b替代。对于相同地表示的部件、特别是对于具有相同附图标记的部件,原则上也可参考附图和/或对图1至8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

图9和10示出了组装程序中的替代性家用制冷器具装置10b的第一壳体元件12b和第二壳体元件14b。在用于家用制冷器具装置10b的组装方法中,在组装壳体元件12b、14b期间,第二壳体元件14b部分地沿方向24b布置。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壳体元件12a和第二壳体元件14a借助于至少一个平移运动而部分地连接在一起。

在所述方法中,第一壳体元件12a和第二壳体元件14a沿平移方向68b向彼此移动。平移方向68b的方向基本上垂直于方向24b定向。平移方向68b基本上垂直于另外的方向30b定向。平移方向68b基本上平行于重力方向定向。

附图标记列表

10家用制冷器具装置

12第一壳体元件

14第二壳体元件

16隔热室

18接合区域

20组装辅助单元

22组装辅助元件

24方向

26纵向尺度方向

28另外的组装辅助元件

30另外的方向

32相应的另外的组装辅助元件

34接收区域

36边缘

38固定单元

40固定方向

42家用制冷器具

44枢转轴线

46接触区域

48器具主体

50器具门

52另外的器具门

54另外的壳体元件

56固定元件

58另外的固定元件

60补偿单元

62卡锁单元

64卡锁元件

66相应的卡锁元件

68平移方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