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换模块冷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02003阅读:80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压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板换模块冷干机。



背景技术:

空压机是将空气压缩成高压气体,由于空气压缩后会产生大量的热和会将空气中的水分压缩成液体;为了能将压缩后的气体能供气设备使用,因此需要对压缩后的空气进行冷却和干燥;通常给压缩后的空气冷却是通过换热器降温;然后与换热器连接的制冷机构中的气体是不断循环,由于冷却机构中冷气通过换热器换热后,会造成温度快速升高,温度升高后的气体再直接回到冷却装置中冷却,因此会增加制冷装置的能耗,同时降低冷却装置的使用寿命。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一种板换模块冷干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板换模块冷干机,来解决目前直接给压缩气体热交换会造成制冷装置能耗到,并降低使用寿命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板换模块冷干机,包括空压机;所述空压机压缩的后的气体输送到散热装置内冷却;所述散热装置分别与换热器和制冷装置管道连接;所述冷却装置与所述换热器管道连接;经所述散热装置冷却后的压缩气体输送到所述换热器内与所述冷却装置制冷后的冷气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后的冷气经所述制冷装置压缩后输入到所述散热装置内初步冷却后输送回冷却装置内再次冷却。

进一步,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冷媒压缩机和节流蒸发器;所述冷媒压缩机、所述节流蒸发器、所述散热装置和所述换热器通过管道连接形成一循环回路。

进一步,所述散热装置为水冷散热器或气冷散热器。

进一步,所述散热装置包括:水箱、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所述第一气管和所述第二气管均是连续呈“S”形折叠状设于所述水箱内;所述第一气管的一端与所述空压机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换热器连接;所述第二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冷媒压缩机连接,另一端与节流蒸发器连接。

进一步,所述换热器包括:密封缸体、第三气管、第四气管和第五气管;所述第三气管、所述第四气管和所述第五气管均呈折叠状分布于所述密封缸体内;所述第三气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气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气管连接;所示第四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密封缸体上的出气口连接;所述第五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冷媒压缩机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节流蒸发器连接;所述第三气管与所述第四气管之间还设有气液分离器。

进一步,所述气液分离器设于所述密封缸体上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板换模块冷干机,包括空压机;所述空压机压缩的后的气体输送到散热装置内冷却;所述散热装置分别与换热器和制冷装置管道连接;所述冷却装置与所述换热器管道连接;经所述散热装置冷却后的压缩气体输送到所述换热器内与所述冷却装置制冷后的冷气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后的冷气经所述制冷装置压缩后输入到所述散热装置内初步冷却后输送回冷却装置内再次冷却。因此,通过空压机压缩后的压缩气体通过散热装置初步冷却后,进入到换热器中,与制冷装置制冷后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然而制冷装置内中热交换后的气体再次压缩后进入到散热装置散热降温,再回到制冷装置中冷却;因此通过散热装置初步对压缩器冷却,因此可降低制冷装置的能耗,同时通过散热装置对制冷装置中的压缩气体起到冷却散热作用,从而再次降低制冷装置的能耗,提高了制冷装置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板换模块冷干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

在下文中,阐述了多种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构成所描述实施例基础的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况下来实践。在其他情况下,没有具体描述众所周知的处理步骤。

如图1示,一种板换模块冷干机,包括空压机;所述空压机压缩的后的气体输送到散热装置1内冷却;所述散热装置1分别与换热器2和制冷装置3管道连接;所述冷却装置3与所述换热器2管道连接;经所述散热装置1冷却后的压缩气体输送到所述换热器2内与所述冷却装置3制冷后的冷气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后的冷气经所述制冷装置3压缩后输入到所述散热装置1内初步冷却后输送回冷却装置3内再次冷却。因此,可降低能耗,提高了使用寿命。

进一步,所述冷却装置3包括冷媒压缩机30和节流蒸发器31;所述冷媒压缩机30、所述节流蒸发器31、所述散热装置1和所述换热器2通过管道连接形成一循环回路。因此,通冷媒压缩机30不断压缩冷媒气体,压缩后的冷媒气体经过散热装置1冷却后输送到节流蒸发器30内,由于节流蒸发器30对冷却气体快速冷却,并输送到换热器2内,与空压机压缩后的气体进行热置换。而通过散热装置1对冷媒压缩机32压缩后的冷媒冷却后,不仅能降低节流蒸发器31的能耗,并且增加了节流蒸发器31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所述散热装置1为水冷散热器或气冷散热器。

进一步,所述散热装置1包括:水箱10、第一气管11和第二气管12;所述第一气管11和所述第二气管12均是连续呈“S”形折叠状设于所述水箱10内;所述第一气管11的一端与所述空压机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换热器2连接;所述第二气管12的一端与所述冷媒压缩机30连接,另一端与节流蒸发器31连接。通过在水箱10中不断循环加热冷水,从而达到给空压机压缩的气体和冷媒压缩机30压缩的冷媒气体初步冷却。

进一步,所述换热器2包括:密封缸体20、第三气管21、第四气管22和第五气管23;所述第三气管21、所述第四气管22和所述第五气管23均呈折叠状分布于所述密封缸体20内;所述第三气管2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气管1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气管22连接;所示第四气管22的另一端与所述密封缸体20上的出气口连接;所述第五气管23的一端与所述冷媒压缩机3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节流蒸发器31连接;所述第三气管21与所述第四气管22之间还设有气液分离器23。因此,通过气液分离器23对冷却后的压缩气体进行气液分离,气液分离后;气体再次进入到换热器2内,从而给气体再次冷却。

进一步,所述气液分离器23设于所述密封缸体20上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板换模块冷干机,包括空压机;所述空压机压缩的后的气体输送到散热装置内冷却;所述散热装置分别与换热器和制冷装置管道连接;所述冷却装置与所述换热器管道连接;经所述散热装置冷却后的压缩气体输送到所述换热器内与所述冷却装置制冷后的冷气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后的冷气经所述制冷装置压缩后输入到所述散热装置内初步冷却后输送回冷却装置内再次冷却。因此,通过空压机压缩后的压缩气体通过散热装置初步冷却后,进入到换热器中,与制冷装置制冷后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然而制冷装置内中热交换后的气体再次压缩后进入到散热装置散热降温,再回到制冷装置中冷却;因此通过散热装置初步对压缩器冷却,因此可降低制冷装置的能耗,同时通过散热装置对制冷装置中的压缩气体起到冷却散热作用,从而再次降低制冷装置的能耗,提高了制冷装置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