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33737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制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制冷(空调)机组正成为建筑环境设备以及工厂生产设备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制冷机组的耗电量很大,随着能源的日益短缺,对于制冷技术的制冷效果以及节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制冷机组普遍采用水冷式换热器。采用水冷式换热器的制冷机组,其制冷效果受环境影响小,回油的可靠稳定性以及设备投入成本相对于采用风冷式换热器的制冷机组具有很大优势,且具备结构简单紧凑、系统控制简单、后续维护成本低等特点,因此,水冷式制冷机组得到广泛的应用。

现有的制冷系统可以采用多组制冷机组并联连接的方式。图1是现有的采用并联连接的制冷机组的制冷系统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制冷机组1、制冷机组2和制冷机组3的各个冷冻水进口和冷冻水出口分别与冷冻水总进口和冷冻水总出口连接,制冷机组1、制冷机组2和制冷机组3的各个冷却水进口和冷却水出口分别与冷却水总进口和冷却水总出口连接,从而使制冷机组1、制冷机组2和制冷机组3的冷冻水和冷却水构成为并联结构。

为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目前也出现了制冷系统的多组制冷机组串联连接的方式。图2是现有的采用串联连接的制冷机组的制冷系统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制冷机组1、制冷机组2和制冷机组3的各个冷冻水进口和冷冻水出口依次与相邻机组的冷冻水出口和冷冻水进口连接,制冷机组1、制冷机组2和制冷机组3的各个冷却水进口和冷却水出口依次与相邻制冷机组的冷却水出口和冷却水进口连接,从而实现制冷机组1、制冷机组2和制冷机组3的冷冻水和冷却水构成为串联结构。

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实用新型的背景技术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发现,上述现有的串联结构的制冷系统,虽然相比于并联结构的制冷系统的能源利用率有所提高,但是,当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和实际需求发生变化时,例如,小温差运行,冷负荷需求减少,这时,不再适合多个压缩机同时低负荷运行,从而不适合采用串联结构,并且,如果一直使用串联结构,水压损失较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冷系统,部分制冷机组或全部制冷机组的冷冻水流路和/或冷却水流路能够在串联连接和并联连接之间切换,能够灵活应对不同的工作状态和实际需求,充分发挥这两种连接方式各自的优势,从而提高制冷系统的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制冷系统,所述制冷系统包括至少两组制冷机组,所述至少两组制冷机组中的部分制冷机组或全部制冷机组的冷冻水流路或冷却水流路能够在串联连接和并联连接之间切换,所述冷冻水流路是冷冻水进出所述制冷机组的流路,所述冷却水流路是冷却水进出所述制冷机组的流路。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方面,其中,所述制冷机组包括蒸发器、冷凝器、压缩机和节流元件,所述冷冻水流路包括冷冻水进入所述蒸发器的冷冻水进入流路和冷冻水从所述蒸发器排出的冷冻水排出流路,所述冷却水流路包括冷却水进入所述冷凝器的冷却水进入流路和冷却水从所述冷凝器排出的冷却水排出流路。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所述至少两组制冷机组中的部分制冷机组或全部制冷机组的冷冻水进入流路和冷冻水排出流路通过阀门分别与冷冻水总入口和冷冻水总出口连接,所述部分制冷机组或全部制冷机组的冷冻水进入流路或冷冻水排出流路通过阀门与相邻制冷机组的冷冻水排出流路或冷冻水进入流路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四方面,其中,所述至少两组制冷机组中的部分制冷机组或全部制冷机组的冷却水进入流路和冷却水排出流路通过阀门分别与冷却水总入口和冷却水总出口连接,所述部分制冷机组或全部制冷机组的冷却水进入流路或冷却水排出流路通过阀门与相邻制冷机组的冷却水排出流路或冷却水进入流路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五方面,其中,所述阀门是手动阀门或电动阀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六方面,其中,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多个可拆卸水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七方面,其中,在所述冷冻水流路为并联连接的情况下,所述多个可拆卸水管连接在所述部分制冷机组或全部制冷机组的冷冻水进入流路和冷冻水总入口之间以及冷冻水排出流路和冷冻水总出口之间;在所述冷冻水流路为串联连接的情况下,所述多个可拆卸水管连接在所述部分制冷机组或全部制冷机组的冷冻水进入流路或冷冻水排出流路与相邻制冷机组的冷冻水排出流路或冷冻水进入流路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八方面,其中,在所述冷却水流路为并联连接的情况下,所述多个可拆卸水管连接在所述部分制冷机组或全部制冷机组的冷却水进入流路和冷却水总入口之间以及冷却水排出流路和冷却水总出口之间;在所述冷却水流路为串联连接的情况下,所述多个可拆卸水管连接在所述部分制冷机组或全部制冷机组的冷却水进入流路或冷却水排出流路与相邻制冷机组的冷却水排出流路或冷却水进入流路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部分制冷机组或全部制冷机组的冷冻水流路和/或冷却水流路能够在串联连接和并联连接之间切换,能够灵活应对不同的工作状态和实际需求,充分发挥这两种连接方式各自的优势,从而提高制冷系统的性能。

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条款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许多改变、修改和等同。

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

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

附图说明

所包括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的理解,其构成了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例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与文字描述一起来阐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的采用并联连接的制冷机组的制冷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现有的采用串联连接的制冷机组的制冷系统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制冷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本实用新型的前述以及其它特征将变得明显。在说明书和附图中,具体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实施方式,其表明了其中可以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原则的部分实施方式,应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本实用新型包括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全部修改、变型以及等同物。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等用于对不同元素从称谓上进行区分,但并不表示这些元素的空间排列或时间顺序等,这些元素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术语“和/或”包括相关联列出的术语的一种或多个中的任何一个和所有组合。术语“包含”、“包括”、“具有”等是指所陈述的特征、元素、元件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元素、元件或组件。“多个”或“多种”指的是至少两个或至少两种。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冷系统,该制冷系统包括至少两组制冷机组,该至少两组制冷机组中的部分制冷机组或全部制冷机组的冷冻水流路和/或冷却水流路能够在串联连接和并联连接之间切换,该冷冻水流路是冷冻水进出该制冷机组的流路,该冷却水流路是冷却水进出该制冷机组的流路。

在本实施例中,以制冷系统具有三组制冷机组为例进行说明。但是,也可以具有两组制冷机组,或三组以上的制冷机组,本实施例不对制冷机组的数量进行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部分制冷机组或全部制冷机组的冷冻水流路和/或冷却水流路能够在串联连接和并联连接之间切换,可以根据制冷系统的工作状态和实际需求,确定哪些制冷机组需要具有在串联连接和并联连接之间切换的能力,另外,还可以根据制冷系统的工作状态和实际需求,确定冷冻水流路还是冷却水流路,或者这两者都需要具有在串联连接和并联连接之间切换的能力。

下面,以全部制冷机组的冷冻水流路和冷却水流路都能够在串联连接和并联连接之间切换为例,对该制冷系统的结构进行示例性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限于这种结构。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制冷系统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制冷系统100包括第一制冷机组101、第二制冷机组102和第三制冷机组103,第一制冷机组101、第二制冷机组102和第三制冷机组103的冷冻水流路和冷却水流路能够在串联连接和并联连接之间切换,该冷冻水流路是冷冻水进出该制冷机组的流路,该冷却水流路是冷却水进出该制冷机组的流路。

在本实施例中,各个制冷机组可以使用现有结构,制冷机组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不再赘述。

如图3所示,第一制冷机组101包括第一蒸发器1011、第一冷凝器1012、第一压缩机1013和第一节流元件1014,第二制冷机组102包括第二蒸发器1021、第二冷凝器1022、第二压缩机1023和第二节流元件1024,第三制冷机组103包括第三蒸发器1031、第三冷凝器1032、第三压缩机1033和第四节流元件1034。

第一制冷机组101的冷冻水流路包括冷冻水进入第一蒸发器1011的第一冷冻水进入流路1015和冷冻水从第一蒸发器1011排出的第一冷冻水排出流路1016,其冷却水流路包括进入第一冷凝器1012的第一冷却水进入流路1017和冷却水从第一冷凝器1012排出的第一冷却水排出流路1018。

第二制冷机组102的冷冻水流路包括冷冻水进入第二蒸发器1021的第二冷冻水进入流路1025和冷冻水从第二蒸发器1021排出的第二冷冻水排出流路1026,其冷却水流路包括进入第二冷凝器1022的第二冷却水进入流路1027和冷却水从第二冷凝器1022排出的第二冷却水排出流路1028。

第三制冷机组103的冷冻水流路包括冷冻水进入第三蒸发器1031的第三冷冻水进入流路1035和冷冻水从第三蒸发器1031排出的第三冷冻水排出流路1036,其冷却水流路包括进入第三冷凝器1032的第三冷却水进入流路1037和冷却水从第三冷凝器1032排出的第三冷却水排出流路1038;

如图3所示,第一冷冻水进入流路1015、第一冷冻水排出流路1016、第二冷冻水进入流路1025、第二冷冻水排出流路1026、第三冷冻水进入流路1035以及第三冷冻水排出流路1036通过阀门104-1~104-6分别与冷冻水总入口105和冷冻水总出口106连接,第一冷冻水排出流路1016通过阀门104-7与第二冷冻水进入流路1025连接,第二冷冻水排出流路1026通过阀门104-8与第三冷冻水进入流路1035连接。

第一冷却水进入流路1017、第一冷却水排出流路1018、第二冷却水进入流路1027、第二冷却水排出流路1028、第三冷却水进入流路1037以及第三冷却水排出流路1038通过阀门104-9~104-14分别与冷却水总入口107和冷却水总出口108连接,第一冷却水排出流路1018通过阀门104-15与第二冷却水进入流路1027连接,第二冷却水排出流路1028通过阀门104-16与第三冷却水进入流路1037连接。

以下对图3所示的制冷系统在并联连接和串联连接之间进行切换的过程进行说明。

在需要冷冻水流路为并联连接的情况下,打开阀门104-1~104-6,关闭阀门104-7、104-8,这时,各个制冷机组的冷冻水形成为并联连接;在需要冷却水流路为并联连接的情况下,打开阀门104-9~104-14,关闭阀门104-15、104-16,这时,各个制冷机组的冷却水形成为并联连接。

在需要冷冻水流路为串联连接的情况下,打开阀门104-1、104-6、104-7、104-8,关闭阀门104-2~104-5,这时,各个制冷机组的冷冻水形成为串联连接;在需要冷却水流路为串联连接的情况下,打开阀门104-9、104-14、104-15、104-16,关闭阀门104-10~104-13,这时,各个制冷机组的冷却水形成为串联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也可以采取其他连接方式,例如,将第一冷冻水进入流路1015通过阀门与第二冷冻水排出流路1026连接,第二冷冻水进入流路1025通过阀门与第三冷冻水排出流路1036连接,这样,在形成串联连接的情况下,冷冻水在各个制冷机组中经过的顺序相反。对于冷却水流路,也可以进行类似的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控制阀门使得部分制冷机组为并联连接,部分制冷机组为串联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各个阀门可以是手动阀门,操作人员根据运行状态和实际需求进行手动切换;也可以是电动阀门,制冷系统根据运行状态和实际需求进行自动切换。

在本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阀门。例如,该制冷系统还包括多个可拆卸水管。

在冷冻水流路为并联连接的情况下,多个可拆卸水管连接在部分制冷机组或全部制冷机组的冷冻水进入流路和冷冻水总入口之间以及冷冻水排出流路和冷冻水总出口之间;在冷冻水流路为串联连接的情况下,多个可拆卸水管连接在部分制冷机组或全部制冷机组的冷冻水进入流路或冷冻水排出流路与相邻制冷机组的冷冻水排出流路或冷冻水进入流路之间。

在冷却水流路为并联连接的情况下,多个可拆卸水管连接在部分制冷机组或全部制冷机组的冷却水进入流路和冷却水总入口之间以及冷却水排出流路和冷却水总出口之间;在冷却水流路为串联连接的情况下,多个可拆卸水管连接在部分制冷机组或全部制冷机组的冷却水进入流路或冷却水排出流路与相邻制冷机组的冷却水排出流路或冷却水进入流路之间。

这样,通过可拆卸水管的移动和更换,也能够实现制冷机组的并联连接和串联连接的切换。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部分制冷机组或全部制冷机组的冷冻水流路和/或冷却水流路能够在串联连接和并联连接之间切换,能够灵活应对不同的工作状态和实际需求,充分发挥这两种连接方式各自的优势,从而提高制冷系统的性能。

以上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这些描述都是示例性的,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也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