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路阀门组件以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45098发布日期:2018-10-12 22:29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管路阀门组件以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在制冷空调系统中经常需要利用各种阀门来控制和组织制冷剂的流向,这些阀门包括单向阀、三通阀、四通阀、角阀、截止阀、电磁阀等。

在实现一个制冷剂流路选通两个制冷剂流路(即一分二)的控制时,目前较常见的做法是采用一个三通阀。在实现一分二流路控制时,目前较常见的另一种做法是采用一个四通阀,将其中一个阀口封闭起来,这时四通阀即相当于一个三通阀,可以起到和上述三通阀相同的作用。

但是,无论是三通阀,还是四通阀,其成本均较高。当空调系统较复杂,制冷剂需要经过多个路径选择时,采用多个三通阀或四通阀会使系统的成本大大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管路阀门组件,该阀门组件可以取代三通阀,从而可以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三种具有上述管路阀门组件的空调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管路阀门组件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单向阀和开关阀,其中所述单向阀安装在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之间,所述开关阀安装在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三接口之间,所述开关阀用于可选择地将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三接口连通,在所述第一接口的压力大于所述第二接口的压力时,所述单向阀导通以将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路阀门组件,其利用一个单向阀和一个开关阀可以实现一个三通阀的功能,结构简单,功能明确,有利于降低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具有压缩机进气口和压缩机排气口,所述压缩机包括: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气缸具有第一吸气口和第一排气口,所述第二气缸具有第二吸气口和第二排气口;以及管路阀门组件;其中所述压缩机进气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吸气口和所述第二吸气口相连,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一排气口相连,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压缩机排气口相连,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二吸气口相连,所述第二排气口与所述压缩机排气口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具有压缩机进气口和压缩机排气口,所述压缩机包括:多个气缸,每个所述气缸具有吸气口和排气口;多个管路阀门组件,多个所述管路阀门组件与多个所述气缸一一对应;其中所述压缩机进气口分别与多个所述气缸的吸气口相连,每个所述第一接口与对应气缸的所述排气口相连,每个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压缩机排气口相连,每个所述第三接口与对应气缸的所述吸气口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方面实施例的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具有压缩机进气口和压缩机排气口,所述压缩机包括: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气缸具有第一吸气口和第一排气口,所述第二气缸具有第二吸气口和第二排气口;闪蒸器,所述闪蒸器具有第一至第三通口,所述第一通口与室内换热器相连,所述第二通口与室外换热器相连;以及管路阀门组件;其中所述压缩机进气口与所述第一吸气口相连,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一排气口相连,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压缩机排气口相连,所述第三接口和所述第三通口分别与所述第二吸气口相连,所述第二排气口与所述压缩机排气口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设置有第一节流元件,所述第二通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设置有第二节流元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四通阀,所述四通阀具有第一阀口、第二阀口、第三阀口、第四阀口,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压缩机排气口相连,所述第二阀口与室外换热器相连,所述第三阀口与所述压缩机进气口相连,所述第四阀口与室内换热器相连;其中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二阀口和所述第四阀口中的一个连通,所述第三阀口与所述第二阀口和所述第四阀口中的另一个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的进口与所述第三阀口相连,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进气口相连。

可选地,所述室外换热器与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设置有第三节流元件。

可选地,所述室外换热器处设置有室外风扇,所述室内换热器处设置有室内风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安装在同一根曲轴上,所述压缩机还包括:电机,所述电机带动所述曲轴转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管路阀门组件的示意图;

图2是可实现两缸二级变容量运行的空调系统示意图;

图3是可实现两缸三级变容量运行的空调系统示意图;

图4是可在独立压缩与两级压缩运行模式之间切换的空调系统示意图。

附图标记:

空调系统100、管路阀门组件10(10’)、第一接口1(1')、第二接口2(2')、第三接口3(3')、单向阀4(4')、开关阀5(5')、压缩机20、第一气缸21、第一吸气口211、第一排气口212、第二气缸22、第二吸气口221、第二排气口222、压缩机进气口23、压缩机排气口24、电机25、闪蒸器30、第一通口31、第二通口32、第三通口33、室内换热器40、室内风扇41、室外换热器50、室外风扇51、四通阀60、第一阀口61、第二阀口62、第三阀口63、第四阀口64、第一节流元件71、第二节流元件72、第三节流元件73、气液分离器80、进口81、出口8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图1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路阀门组件10。

参照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管路阀门组件10可以包括:第一接口1、第二接口2、第三接口3、单向阀4和开关阀5,其中单向阀4安装在第一接口1和第二接口2之间,开关阀5安装在第一接口1和第三接口3之间,开关阀5用于可选择地将第一接口1和第三接口3连通,在第一接口1的压力大于第二接口2的压力时,单向阀4导通以将第一接口1和第二接口2连通。

在将管路阀门组件10安装在空调系统100里时,第二接口2与空调系统100的高压连接,第三接口3和空调系统100的低压连接,这里所说的高压和低压是相对的。管路阀门组件10在空调系统100中可以起到制冷剂流路的选通作用。

具体而言,管路阀门组件10的工作特点是:当第一接口1处的压力大于第二接口2处的压力时,单向阀4导通,由于单向阀4的单向特性,制冷剂可以从第一接口1流向第二接口2,但不能从第二接口2流向第一接口1,当第一接口1处的压力小于第二接口2处的压力时,制冷剂既不能从第一接口1流向第二接口2,也不能从第二接口2流向第一接口1。

当开关阀5关闭时,第一接口1处的高压制冷剂克服单向阀4的阻力,制冷剂可以通过单向阀4流到第二接口2,当开关阀5打开时,第一接口1处的高压制冷剂将通过开关阀5流到第三接口3,如果此时第二接口2处的压力高于第一接口1处的压力,单向阀4将截止。由此可见,管路阀门组件10仅通过开关阀5状态的切换,便实现了常规需要三通阀才能实现的功能,即:当开关阀5打开时,第一接口1和第三接口3连通,当开关阀5关闭时,第一接口1和第二接口2连通。

由于单向阀4和开关阀5的成本都较低,由其构成的管路阀门组件10的成本低于单独一个三通阀或四通阀的成本,因此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管路阀门组件10,可以在实现制冷剂流路选择的同时,达到降低空调系统100成本的目的。

在具体实施例中,开关阀5可以是多种形式的阀门,如可以是球阀、角阀、针阀、电磁阀、电动阀等,优选地,开关阀5可以采用电磁阀,以方便实现自动控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路阀门组件10,其利用一个单向阀4和一个开关阀5可以实现一个三通阀的功能,结构简单,功能明确,有利于降低成本,并且管路阀门组件10可作为一个单独的零部件来应用在其它系统(例如空调系统)中。

通过将上述管路阀门组件10应用到不同的空调系统100中,可以分别实现空调系统100的两缸二级变容量运行控制、两缸三级变容量运行控制、独立压缩与两级压缩运行模式切换等功能。下面结合图2-4分别描述将上述管路阀门组件10应用到不同的空调系统100中以实现不同功能的具体实施例。

参照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系统100可以包括压缩机20以及管路阀门组件10,压缩机20具有压缩机进气口23和压缩机排气口24,压缩机20可以包括:第一气缸21和第二气缸22,第一气缸21具有第一吸气口211和第一排气口212,第二气缸22具有第二吸气口221和第二排气口222,其中压缩机进气口23分别与第一吸气口211和第二吸气口221相连,第一接口1与第一排气口212相连,第二接口2与压缩机排气口24相连,第三接口3与第二吸气口221相连(等效于第三接口3与第一吸气口211相连),第二排气口222与压缩机排气口24相连。

在图2中,第二接口2与压缩机20的壳体内部相连,第二排气口222设置在压缩机20的壳体内部,而压缩机20的壳体内部又与压缩机排气口24连通,由此实现第二接口2与压缩机排气口24的相连以及第二排气口222与压缩机排气口24的相连。

在管路阀门组件10的控制下,图2所示的空调系统100可以实现两缸二级变容量运行。术语“两缸二级变容量”是指压缩机20具有两个压缩气缸(即第一气缸21和第二气缸22),当压缩机20的全部气缸均参与压缩时为全容量,当压缩机20仅其中一个气缸参与压缩时为部分容量(例如仅第二气缸22参与压缩,第一气缸21不能单独工作),从而使得压缩机20具有两档可变的制冷能力。

参照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空调系统100可以包括压缩机20以及多个管路阀门组件10,压缩机20具有压缩机进气口23和压缩机排气口24,压缩机20包括:多个气缸,每个气缸具有吸气口和排气口,多个管路阀门组件10与多个气缸一一对应,其中压缩机进气口23分别与多个气缸的吸气口相连,每个第一接口1与对应气缸的排气口相连,每个第二接口2与压缩机排气口24相连,每个第三接口3与对应气缸的吸气口相连。

在图3中,每个第二接口2均与压缩机20的壳体内部相连,而压缩机20的壳体内部又与压缩机排气口24连通,由此实现每个第二接口2与压缩机排气口24的相连。

在图3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管路阀门组件10的数量为两个,压缩机20包括:第一气缸21和第二气缸22,第一气缸21具有第一吸气口211和第一排气口212,第二气缸22具有第二吸气口221和第二排气口222,管路阀门组件10与第一气缸21对应,管路阀门组件10’与第二气缸22对应,其中压缩机进气口23分别与第一吸气口211和第二吸气口221相连,第一接口1与第一排气口212相连,第一接口1’与第二排气口222相连,第二接口2、第二接口2’均与压缩机排气口24相连,第三接口3与第一吸气口211相连,第三接口3’与第二吸气口221相连。

在管路阀门组件10的控制下,图3所示的空调系统100可以实现两缸三级变容量运行。术语“两缸三级变容量”是指压缩机20有两个气缸(即第一气缸21和第二气缸22),当压缩机20仅第一个气缸(例如第一气缸21)单独工作时为第一档容量,当压缩机20仅第二个气缸(例如第二气缸22)单独工作时为第二档容量,压缩机20的全部气缸均工作时为第三档容量,从而使得压缩机20具有三档可变的制冷能力。

参照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方面实施例的空调系统100可以包括压缩机20、闪蒸器30以及管路阀门组件10,压缩机20具有压缩机进气口23和压缩机排气口24,压缩机20包括:第一气缸21和第二气缸22,第一气缸21具有第一吸气口211和第一排气口212,第二气缸22具有第二吸气口221和第二排气口222,闪蒸器30具有第一通口31、第二通口32以及第三通口33,第一通口31与室内换热器40相连,第二通口32与室外换热器50相连,其中压缩机进气口23与第一吸气口211相连,第一接口1与第一排气口212相连,第二接口2与压缩机排气口24相连,第三接口3和第三通口33分别与第二吸气口221相连,第二排气口222与压缩机排气口24相连。

在图4中,第二接口2与压缩机20的壳体内部相连,第二排气口222设置在与压缩机20的壳体内部,而压缩机20的壳体内部又与压缩机排气口24连通,由此实现第二接口2与压缩机排气口24的相连以及第二排气口222与压缩机排气口24的相连。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第一通口31与室内换热器40之间设置有第一节流元件71,第二通口32与室外换热器50之间设置有第二节流元件72。

在管路阀门组件10的控制下,图4所示的空调系统100可以实现独立压缩与两级压缩运行模式切换。术语“独立压缩”是指压缩机20具有两个气缸或两个压缩腔,其中第一个气缸或压缩腔从低压吸气,第二个气缸或压缩腔从某个中间压力吸气,两个压缩腔分别排气,排气在压缩机20壳体内混合后共同排出压缩机20壳体外。

术语“两级压缩”是指压缩机20具有两个气缸或两个压缩腔,其中第一个气缸或压缩腔从低压吸气,第一个气缸或压缩腔的排气和某个中间压力的气体混合后被第二个气缸或压缩腔吸入,在第二个气缸或压缩腔中进行二次压缩后排出压缩机20壳体外。

根据上面任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系统100还可以包括四通阀60,四通阀60具有第一阀口61、第二阀口62、第三阀口63、第四阀口64,第一阀口61与压缩机排气口24相连,第二阀口62与室外换热器50相连,第三阀口63与压缩机进气口23相连,第四阀口64与室内换热器40相连;其中第一阀口61与第二阀口62和第四阀口64中的一个连通,第三阀口63与第二阀口62和第四阀口64中的另一个连通。

进一步地,空调系统100还可以包括气液分离器80,如图2-图4所示,气液分离器80的进口81与第三阀口63相连,气液分离器80的出口82与压缩机进气口23相连。

可选地,室外换热器50与室内换热器40之间设置有第三节流元件73,如图2-图3所示。

可选地,室外换热器50处设置有室外风扇51,室内换热器40处设置有室内风扇41,如图2-图4所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气缸21和第二气缸22安装在同一根曲轴上,压缩机20还可以包括电机25,电机25带动曲轴转动。

下面结合图2详细描述可实现两缸二级变容量运行的空调系统100,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1)双缸运行

如图2所示,当管路阀门组件10中的开关阀5关闭时,压缩机20工作于双缸运行状态。此时,在第一气缸21运行时产生的排气压力作用下单向阀4将导通,第一气缸21从第一吸气口211吸气,在第一气缸21内压缩升压后,经第一排气口212、单向阀4,排出到压缩机20的壳体内部。第二气缸22从第二吸气口221吸气,在第二气缸22内压缩升压后,经第二排气口222,排出到压缩机20的壳体内部。第一气缸21和第二气缸22的排气在压缩机20的壳体内混合,然后从压缩机排气口24排出压缩机20。

排出压缩机20的制冷剂依次经过四通阀60的第一阀口61、四通阀60的第二阀口62、室外换热器50、第三节流元件73、室内换热器40、四通阀60的第四阀口64、四通阀60的第三阀口63、气液分离器80,返回压缩机进气口23,再分别进入第一气缸21的第一吸气口211和第二气缸22的第二吸气口221,形成完整的制冷循环。

在制热循环时,制冷剂在压缩机20外的循环路径则是:压缩机排气口24→四通阀60的第一阀口61→四通阀60的第四阀口64→室内换热器40→第三节流元件73→室外换热器50→四通阀60的第二阀口62→四通阀60的第三阀口63→气液分离器80→压缩机进气口23→第一气缸21的第一吸气口211和第二气缸22的第二吸气口221。

(2)单缸运行(仅第二气缸22运行)

如图2所示,当管路阀门组件10中的开关阀5导通时,管路阀门组件10的第一接口1处的压力将约等于第二吸气口221处的吸气压力。由于吸气压力小于压缩机20壳体内的排气压力,即第一接口1处的压力小于第二接口2处的压力,单向阀4将截止。同时,由于开关阀5导通,第一气缸21的第一排气口212将和第二吸气口221以及第一吸气口211相连,第一气缸21的排气侧背压将等于压缩机20的吸气压力,第一气缸21将处于空转的状态,不能正常压缩气体。故此时压缩机20处于只有第二气缸22工作的单缸运行状态。在压缩机20内,制冷剂从第二吸气口221进入第二气缸22,在第二气缸22中压缩后,从第二排气口222排入压缩机20的壳体内部,进而从压缩机排气口24排出压缩机20。

排出压缩机20的制冷剂依次经过四通阀60的第一阀口61、四通阀60的第二阀口62、室外换热器50、第三节流元件73、室内换热器40、四通阀60的第四阀口64、四通阀60的第三阀口63、气液分离器80,返回压缩机进气口23,再进入第二气缸22的第二吸气口221,形成完整的制冷循环。

在制热循环时,制冷剂在压缩机20外的循环路径则是:压缩机排气口24→四通阀60的第一阀口61→四通阀60的第四阀口64→室内换热器40→第三节流元件73→室外换热器50→四通阀60的第二阀口62→四通阀60的第三阀口63→气液分离器80→压缩机进气口23→第二气缸22的第二吸气口221。

下面结合图3详细描述可实现两缸三级变容量运行的空调系统100,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1)第一档容量(仅第二气缸22运行)

如图3所示,管路阀门组件10’中的开关阀5’关闭、管路阀门组件10中的开关阀5导通时,压缩机20处于仅第二气缸22运行的运行状态,压缩机20工作于第一档制冷容量。

由于开关阀5导通,第一气缸21的第一排气口212将和第一吸气口211相连,第一气缸21的吸气压力小于压缩机20壳体内的排气压力,即管路阀门组件10的第一接口1处的压力小于第二接口2处的压力,单向阀4将截止。同时由于第一气缸21的排气侧背压等于压缩机20的吸气压力,第一气缸21空转,不能正常压缩气体。此时在压缩机20内,制冷剂从第二气缸22的第二吸气口221进入第二气缸22,在第二气缸22中压缩后,经第二排气口222、单向阀4’排入压缩机20的壳体内,进而从压缩机排气口24排出压缩机20。

排出压缩机20的制冷剂依次经过四通阀60的第一阀口61、四通阀60的第二阀口62、室外换热器50、第三节流元件73、室内换热器40、四通阀60的第四阀口64、四通阀60的第三阀口63、气液分离器80,返回压缩机进气口23,再进入第二气缸22的第二吸气口221,形成完整的制冷循环。

在制热循环时,制冷剂在压缩机20外的循环路径则是:压缩机排气口24→四通阀60的第一阀口61→四通阀60的第四阀口64→室内换热器40→第三节流元件73→室外换热器50→四通阀60的第二阀口62→四通阀60的第三阀口63→气液分离器80→压缩机进气口23→第二气缸22的第二吸气口221。

(2)第二档容量(仅第一气缸21运行)

如图3所示,管路阀门组件10’中的开关阀5’导通、管路阀门组件10中的开关阀5关闭时,压缩机20处于仅第一气缸21运行的运行状态,压缩机20工作于第二档制冷容量。

由于开关阀5’导通,第二气缸22的第二排气口222将和第二吸气口221相连,第二气缸22的吸气压力小于压缩机20壳体内的排气压力,即管路阀门组件10’的第一接口1’处的压力小于第二接口2’处的压力,单向阀4’将截止。同时由于第二气缸22的排气侧背压等于压缩机20的吸气压力,第二气缸22空转,不能正常压缩气体。此时在压缩机20内,制冷剂从第一气缸21的第一吸气口211进入第一气缸21,在第一气缸21中压缩后,经第一排气口212、单向阀4排入压缩机20的壳体内,进而从压缩机排气口24排出压缩机20。

排出压缩机20的制冷剂依次经过四通阀60的第一阀口61、四通阀60的第二阀口62、室外换热器50、第三节流元件73、室内换热器40、四通阀60的第四阀口64、四通阀60的第三阀口63、气液分离器80,返回压缩机进气口23,再进入第一气缸21的第一吸气口211,形成完整的制冷循环。

在制热循环时,制冷剂在压缩机20外的循环路径则是:压缩机排气口24→四通阀60的第一阀口61→四通阀60的第四阀口64→室内换热器40→第三节流元件73→室外换热器50→四通阀60的第二阀口62→四通阀60的第三阀口63→气液分离器80→压缩机进气口23→第一气缸21的第一吸气口211。

(3)第三档容量(两个气缸均运行)

如图3所示,管路阀门组件10中的开关阀5、管路阀门组件10’中的开关阀5’均关闭时,压缩机20处于第一气缸21、第二气缸22同时运行的运行状态,压缩机20工作于第三档制冷能力。

此时在压缩机20内,第一路制冷剂从第一气缸21的第一吸气口211进入第一气缸21,在第一气缸21中压缩后,经第一排气口212、管路阀门组件10的单向阀4排入压缩机20的壳体内;第二路制冷剂从第二气缸22的第二吸气口221进入第二气缸22,在第二气缸22中压缩后,经第二排气口222、管路阀门组件10’的单向阀4’排入压缩机20的壳体内;两个气缸的排气在压缩机20的壳体内混合,最后从压缩机排气口24排出压缩机20。

排出压缩机20的制冷剂依次经过四通阀60的第一阀口61、四通阀60的第二阀口62、室外换热器50、第三节流元件73、室内换热器40、四通阀60的第四阀口64、四通阀60的第三阀口63、气液分离器80,返回压缩机进气口23,再分别进入第一气缸21的第一吸气口211和第二气缸22的第二吸气口221,形成完整的制冷循环。

在制热循环时,制冷剂在压缩机20外的循环路径则是:压缩机排气口24→四通阀60的第一阀口61→四通阀60的第四阀口64→室内换热器40→第三节流元件73→室外换热器50→四通阀60的第二阀口62→四通阀60的第三阀口63→气液分离器80→压缩机进气口23→第一气缸21的第一吸气口211和第二气缸22的第二吸气口221。

需要指出的是,图3中只示出了两个管路阀门组件10和两个气缸的实施例,在一些未示出的实施例中,还可以扩展到具有N个管路阀门组件10和N个气缸的情况,其中N≥2。其中每个气缸均具有与其对应的一个管路阀门组件10,管路阀门组件10的数量与气缸的数量相等,这样每个气缸都可以单独让其空转,从而可构成制冷容量多于三档的变容空调系统100。

下面结合图4详细描述可实现独立压缩与两级压缩运行模式切换的空调系统100,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1)独立压缩运行模式

如图4所示,当管路阀门组件10中的开关阀5关闭时,在第一气缸21运行时产生的排气压力作用下单向阀4将导通,第一气缸21从第一吸气口211吸气,在第一气缸21内压缩升压后,经第一排气口212、单向阀4,排入到压缩机20的壳体内。同时,由于第二气缸22的第二吸气口221和闪蒸器30的第三通口33相连,第二气缸22将从第二吸气口221吸入闪蒸器30上部的处于中间压力的气体,在第二气缸22内压缩升压后,经第二排气口222,排入到压缩机20的壳体内。两个气缸的排气在压缩机20壳体内混合,然后从压缩机排气口24排出压缩机20。由于在这种运行模式下,两个气缸分别吸入不同压力的气体,共同向高压侧排气,第一气缸21的增压比小于第二气缸22的增压比,因此这种运行模式属于独立压缩运行模式,且可以分别工作于制冷和制热两种状态。

在独立压缩运行模式下,且处于制冷运行状态时,制冷剂的循环路径是:排出压缩机20的制冷剂依次经过四通阀60的第一阀口61、四通阀60的第二阀口62、室外换热器50、第二节流元件72,进入闪蒸器30。在闪蒸器30中,闪发出来的中间压力的制冷剂分为两相,其中液相经过第一节流元件71二次节流后,进入室内换热器40,在室内换热器40中完成蒸发制冷后,经四通阀60的第四阀口64、四通阀60的第三阀口63、气液分离器80,返回第一气缸21的第一吸气口211;气相则由闪蒸器30的第三通口33,返回第二气缸22的第二吸气口221。

在独立压缩运行模式下,且处于制热运行状态时,制冷剂的循环路径是:排出压缩机20的制冷剂依次经过四通阀60的第一阀口61、四通阀60的第四阀口64,进入室内换热器40,在室内换热器40中冷凝放热后,经第一节流元件71,进入闪蒸器30。在闪蒸器30中,闪发出来的中间压力的制冷剂分为两相,其中液相经过第二节流元件72二次节流后,依次经过室外换热器50、四通阀60的第二阀口62、四通阀60的第三阀口63、气液分离器80,返回第一气缸21的第一吸气口211;气相则由闪蒸器30的第三通口33,返回第二气缸22的第二吸气口221。

(2)两级压缩运行模式

如图4所示,当管路阀门组件10中的开关阀5导通时,管路阀门组件10的第一接口1处的压力等于闪蒸器30第三通口33上部气态空间处的中间压力,此中间压力小于压缩机20壳体内的排气压力,单向阀4将截止。此时,第一气缸21从第一吸气口211吸气,在第一气缸21内压缩,升压到中间压力后(第一气缸21的排气压力最大只能达到中间压力),经第一排气口212、开关阀5,到达第二气缸22的第二吸气口221,和来自闪蒸器30上部的处于中间压力的气体混合。此混合气体被第二气缸22吸入,在第二气缸22内压缩升压后,经第二排气口222,排入到压缩机20的壳体内,最后从压缩机排气口24排出压缩机20。由于在这种运行模式下,第一气缸21吸入的是低压气体,第二气缸22吸入的是第一气缸21排气和中间压力气体混合后的气体,气体先后经过两次升压,因此这种运行模式属于两级压缩(中间喷气)运行模式,且可以分别工作于制冷和制热两种状态。

在两级压缩运行模式下,且处于制冷运行状态时,制冷剂的循环路径是:排出压缩机20的制冷剂依次经过四通阀60的第一阀口61、四通阀60的第二阀口62、室外换热器50、第二节流元件72,进入闪蒸器30。在闪蒸器30中,闪发出来的中间压力的制冷剂分为两相,其中液相经过第一节流元件71二次节流后,进入室内换热器40,在室内换热器40中完成蒸发制冷后,经四通阀60的第四阀口64、四通阀60的第三阀口63、气液分离器80,返回第一气缸21的第一吸气口211;气相则由闪蒸器30的第三通口33,返回第二气缸22的第二吸气口221。

在两级压缩运行模式下,且处于制热运行状态时,制冷剂的循环路径是:排出压缩机20的制冷剂依次经过四通阀60的第一阀口61、四通阀60的第四阀口64,进入室内换热器40,在室内换热器40中冷凝放热后,经第一节流元件71,进入闪蒸器30。在闪蒸器30中,闪发出来的中间压力的制冷剂分为两相,其中液相经过第二节流元件72二次节流后,依次经过室外换热器50、四通阀60的第二阀口62、四通阀60的第三阀口63、气液分离器80,返回第一气缸21的第一吸气口211;气相则由闪蒸器30的第三通口33,返回第二气缸22的第二吸气口221。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管路阀门组件10具有结构紧凑、功能明确、成本低廉的特点,可作为一个单独的零部件提供,将其用在上述三种不同的空调系统100中以实现各自特定的功能时,管路阀门组件10的安装位置明确,管路连接方式固定,凡是采用类似连接方式的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