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45058发布日期:2018-10-12 22:29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泵系统,属于制冷制热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热泵技术是近年来在全世界倍受关注的新能源技术。人们所熟悉的泵是一种可以提高位能的机械设备,比如水泵主要是将水从低位抽到高位。而热泵是一种能从自然界的空气、水或土壤中获取低位热能,经过电能做功,提供可被人们所用的高位热能的装置。热泵的制冷系统通常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以及蒸发器,制冷剂(例如氟利昂)首先在蒸发器(例如空调室内机)里从高温热源(例如常温空气)吸热并气化成低压蒸气,然后制冷剂气体在压缩机内压缩成高温高压的蒸气,该高温高压气体在冷凝器内被低温热源(例如冷却水)冷却凝结成高压液体,再经节流元件(毛细管、热力膨胀阀、电子膨胀阀等)节流成低温低压液态制冷剂,如此就完成一个制冷循环。还有的热泵在制冷系统中设置有经济器进行喷液增焓,喷液支路节流后的制冷剂和主回路还没节流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通过制冷剂自身节流蒸发吸收热量从而使另一部分制冷剂得到过冷,增加制冷剂从环境的吸热量,使得制热量增加,达到节能的目的,但这种传统的喷液增焓的热泵管路较为复杂,尤其是在高温制冷循环与低温制热循环过程中均进行喷液增焓时使管路更加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喷液增焓以提高制热能力以及制冷能力,并且能够使用较为简化的管路的热泵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四通阀、第一换热器、单向阀组、经济器、主电子膨胀阀以及第二换热器;所述单向阀组包括四个单向阀,其中的第一单向阀入口端与第二单向阀的出口端连接有第一连通管,第二单向阀的入口端与第三单向阀的入口端连接有第二连通管,所述第三单向阀的出口端与第四单向阀的入口端连接有第三连通管,所述第四单向阀的出口端与第一单向阀的出口端连接有第四连通管;所述压缩机的出口连接于所述四通阀的第一接口,所述四通阀的第二接口连接于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通管,所述第四连通管连接于所述经济器的输入管,所述输入管上设置有辅助支管并且在所述辅助支管上设置有辅电子膨胀阀,所述经济器的补气管连接于所述压缩机的补气口,所述经济器的出液管连接于主电子膨胀阀,所述主电子膨胀阀连接于所述第二连通管所述第三连通管连接于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连接于所述四通阀的第三接口,所述四通阀的第四接口连接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

在所述四通阀的第四接口与所述压缩机之间还设置有气液分离器。

在所述第二连通管与所述经济器的输入管之间还设置有储液罐。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热泵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低温环境下制热时,喷液增焓,提高低温环境下制热能力及能效;在高温环境下制冷时,增加了喷液增焓,提高高温环境下制冷能力及能效;与含有制冷增焓功能的机型相比,输入管与辅助支管分离,在辅助支管上设置辅电子膨胀阀,极大降低管路压降损失,有效提升制冷、制热时的能力能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热泵系统在制冷和除湿时的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热泵系统在制热时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1、四通阀2、第一换热器3、单向阀组4、经济器5、主电子膨胀阀6以及第二换热器7;所述单向阀组4包括四个单向阀,其中的第一单向阀41入口端与第二单向阀42的出口端连接有第一连通管45,第二单向阀42的入口端与第三单向阀43的入口端连接有第二连通管46,所述第三单向阀43的出口端与第四单向阀44的入口端连接有第三连通管47,所述第四单向阀44的出口端与第一单向阀41的出口端连接有第四连通管48;所述压缩机1的出口连接于所述四通阀2的第一接口,所述四通阀2的第二接口连接于所述第一换热器3,所述第一换热器3连接于所述第一连通管45,所述第四连通管48连接于所述经济器5的输入管51,所述输入管51上设置有辅助支管52并且在所述辅助支管52上设置有辅电子膨胀阀8,所述经济器5的补气管53连接于所述压缩机1的补气口,所述经济器5的出液管54连接于主电子膨胀阀6,所述主电子膨胀阀6连接于所述第二连通管46所述第三连通管47连接于所述第二换热器7,所述第二换热器7连接于所述四通阀2的第三接口,所述四通阀2的第四接口连接于所述压缩机1的入口。

在所述四通阀2的第四接口与所述压缩机1之间还设置有气液分离器9。

在所述第二连通管46与所述经济器5的输入管51之间还设置有储液罐10。

如图1所示,在进行制冷和除湿时第一换热器3为蒸发器,第二换热器7为冷凝器,冷却剂循环方向:压缩机1→四通阀2→第二换热器7→单向阀组4→储液罐10→经济器5→主电子膨胀阀6→单向阀组4→第一换热器3→四通阀2→气液分离器9→压缩机1;冷却剂在流经储液罐10后部分经过辅助支管52经过辅电子膨胀阀8进入经济器5,并且经济器5中的气态冷却剂经补气管53进入压缩机1的补气口。

如图2所示,在进行制热时第一换热器3为冷凝器,第二换热器7为蒸发器,冷却剂循环方向:压缩机1→四通阀2→第一换热器3→单向阀组4→储液罐10→经济器5→主电子膨胀阀6→单向阀组4→第二换热器7→四通阀2→气液分离器9→压缩机1;冷却剂在流经储液罐10后部分经过辅助支管52经过辅电子膨胀阀8进入经济器5,并且经济器5中的气态冷却剂经补气管53进入压缩机1的补气口。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热泵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低温环境下制热时,喷液增焓,提高低温环境下制热能力及能效;在高温环境下制冷时,增加了喷液增焓,提高高温环境下制冷能力及能效;与含有制冷增焓功能的机型相比,输入管51与辅助支管52分离,在辅助支管52上设置辅电子膨胀阀8,极大降低管路压降损失,有效提升制冷、制热时的能力能效;通过单向阀组4能够简化管路的布置。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