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源系统、控制装置、控制方法以及程序与流程

文档序号:18218377发布日期:2019-07-19 22:48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热源系统、控制装置、控制方法以及程序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热源系统、控制装置、控制方法以及程序。

本申请基于于2016年12月7日向日本国提出了申请的特愿2016-237379号来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引用于此。



背景技术:

用于调节制冷机等热源机的运转负载的技术提出了几种。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以如下为目的的热源机系统:无论热负载侧的热量需求如何,始终在额定的运转区域运转热源机以使运转状态稳定。在该热源机系统中,冷却塔或者加热塔经由去路以及回路而与热源机连接。另外,热负载经由去路以及回路而与热源机连接。此外,来自冷却塔或者加热塔的回路和来自热负载的回路与热交换器连接。该热交换器在这些来自冷却塔或者加热塔的回路与来自热负载的回路之间进行热交换。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28038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热源机系统中,在来自冷却塔或者加热塔的冷却水通过热交换而温度变化这点上,供给到热源机的冷却水的温度控制变得复杂。若冷却水的温度控制的精度降低,则热源机系统供给的冷水的温度控制的精度有可能降低。此外,在对供给到热源机的冷却水的温度确定了下限值的情况下,存在冷却水的温度低于下限值而热源机停止的可能性。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在热负载所需求的冷能量较少的情况下也能够继续热源机的运转,并且能够比较简单地进行冷却水的温度控制的热源系统、控制装置、控制方法以及程序。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热源系统具备:热源机;冷却塔侧去路和冷却塔侧回路,它们与所述热源机连接;负载侧去路和负载侧回路,它们与所述热源机连接;热交换用路径,其设于所述负载侧回路和所述冷却塔侧去路中的任一方;热交换器,其使所述热交换用路径与所述负载侧回路和所述冷却塔侧去路中的另一方进行热交换;以及热交换用调节阀,其能够调节所述热交换用路径的流通量。

也可以是,所述热源系统还具备:冷却塔旁通路径,其将所述冷却塔侧去路与所述冷却塔侧回路连接;以及冷却塔旁通阀,其能够调节所述冷却塔旁通路径的流通量,所述热交换用路径设于所述负载侧回路,所述热交换器配置于所述冷却塔侧去路之中比所述冷却塔旁通路径靠所述热源机侧处。

也可以是,所述热源系统还具备:冷却塔旁通路径,其将所述冷却塔侧去路与所述冷却塔侧回路连接;以及冷却塔旁通阀,其能够调节所述冷却塔旁通路径的流通量,所述热交换用路径设于所述冷却塔侧去路之中比所述冷却塔旁通路径靠所述热源机侧处。

也可以是,所述热源系统还具备:负载判定部,其判定来自所述热源机的冷能供给的负载是否小于负载下限值;以及运转控制部,在所述负载判定部判定为来自所述热源机的冷能供给的负载小于所述负载下限值的情况下,所述运转控制部对所述热交换用调节阀进行控制以使所述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控制装置对热源系统进行控制,所述热源系统具备:热源机;冷却塔侧去路和冷却塔侧回路,它们与所述热源机连接;负载侧去路和负载侧回路,它们与所述热源机连接;热交换用路径,其设于所述负载侧回路和所述冷却塔侧去路中的任一方;热交换器,其使所述热交换用路径与所述负载侧回路和所述冷却塔侧去路中的另一方进行热交换;以及热交换用调节阀,其能够调节所述热交换用路径的流通量,其中,所述控制装置具备:负载判定部,其判定所述热源机的负载是否小于负载下限值;以及运转控制部,在所述负载判定部判定为所述热源机的负载小于所述负载下限值的情况下,所述运转控制部对所述热交换用调节阀进行控制以使所述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式,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判定热源系统的热源机的负载是否小于负载下限值;以及在判定为所述热源机的负载小于所述负载下限值的情况下,对热交换用调节阀进行控制以使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所述热源系统具备:所述热源机;冷却塔侧去路和冷却塔侧回路,它们与所述热源机连接;负载侧去路和负载侧回路,它们与所述热源机连接;热交换用路径,其设于所述负载侧回路和所述冷却塔侧去路中的任一方;所述热交换器,其使所述热交换用路径与所述负载侧回路和所述冷却塔侧去路中的另一方进行热交换;以及所述热交换用调节阀,其能够调节所述热交换用路径的流通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式,程序用于使对热源系统的热源机的负载进行控制的计算机执行如下步骤:判定所述热源机的负载是否小于负载下限值;以及在判定为所述热源机的负载小于所述负载下限值的情况下,对热交换用调节阀进行控制以使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所述热源系统具备:所述热源机;冷却塔侧去路和冷却塔侧回路,它们与所述热源机连接;负载侧去路和负载侧回路,它们与所述热源机连接;热交换用路径,其设于所述负载侧回路和所述冷却塔侧去路中的任一方;所述热交换器,其使所述热交换用路径与所述负载侧回路和所述冷却塔侧去路中的另一方进行热交换;以及所述热交换用调节阀,其能够调节所述热交换用路径的流通量。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的热源系统、控制装置、控制方法以及程序,即使在热负载需求的冷能量较少的情况下也能够继续热源机的运转,并且,能够比较简单地进行冷却水的温度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热源系统的功能结构的概要框图。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制冷机设备主体200的装置结构的例子的概要结构图。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的涡轮制冷机300的运转范围的图表。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100对制冷机设备主体200进行控制的处理步骤的例子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制冷机设备主体200的装置结构的另一个例子的概要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以下的实施方式并非对权利要求书的技术方案进行限定。另外,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特征的组合的全部未必是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必需的。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热源系统的功能结构的概要框图。如图1所示,热源系统1具备控制装置100以及制冷机设备主体200。控制装置100具备通信部110、存储部180以及控制部190。控制部190具备负载判定部191以及运转控制部192。

热源系统1对热负载供给冷能。具体而言,热源系统对热负载供给冷水。即,热源系统1以水作为介质对热负载供给冷能。热源系统1对热负载供给的冷水相当于冷能的示例。

制冷机设备主体200所具备的制冷机在轻负载时停止,针对于此,在热源系统1中,即使在热负载需求的冷水量从较小的冷水量急增的情况下,也会稳定地供给冷水。若制冷机在轻负载时停止,则再启动需要时间,在热负载需求的冷水量急增了的情况下有可能可供给的冷能量不足、或者无法以热负载需求的温度供给冷水。为此,热源系统1具备即使在轻负载时也不会使制冷机停止的机制和模式。

控制装置100对制冷机设备主体200进行控制。控制装置100对制冷机设备主体200进行控制的运转模式具有通常模式以及模拟负载模式。将控制装置100对制冷机设备主体200进行控制的运转模式还称作制冷机设备主体200的运转模式。

在通常模式下,在轻负载时使制冷机设备主体200的制冷机停止,针对于此,在模拟负载模式下,在轻负载时也使制冷机的运转继续。控制装置100例如使用plc(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或者通用工作站(workstation)等计算机而构成。

通信部110与制冷机设备主体200进行通信。特别地,通信部110向制冷机设备主体200发送控制信号,另外,接收由制冷机设备主体200的各种传感器测定的测定值。

存储部180存储各种数据。存储部180使用控制装置100所具备的存储设备而构成。

控制部190对控制装置100的各部分进行控制来执行各种处理。控制部190例如通过由控制装置100所具备的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从存储部180读取程序并执行该程序而构成。

负载判定部191判定制冷机设备主体200的热源机的负载是否小于负载下限值。在此所指的负载下限值是成为通常模式下在轻负载时是否使制冷机的运转停止的判定基准的阈值。

运转控制部192进行用于控制制冷机设备主体200的各种运算。在制冷机设备主体200的运转模式为模拟负载模式、且负载判定部191判定为制冷机设备主体200的热源机的负载小于负载下限值的情况下,运转控制部192将制冷机设备主体200控制为使制冷机设备主体200的制冷机不停止。具体而言,制冷机设备主体200具备作为模拟的热负载的接受来自制冷机的热量的热交换器,运转控制部192对与该热交换器连接的热交换用调节阀进行控制以使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通过该热交换,制冷机供给冷水的负载上升,制冷机不执行轻负载停止而继续运转。

图2是示出制冷机设备主体200的装置结构的例子的概要结构图。在图2的例子中,制冷机设备主体200具备涡轮制冷机300、冷却塔410、冷却水泵420、冷却塔侧三通阀430、热交换器500、冷水泵620、热负载侧三通阀630、去路侧温度传感器711、回路侧温度传感器712以及流量传感器721。涡轮制冷机300具备蒸发器310、蒸发器泵320、涡轮压缩机330、冷凝器340、制冷剂泵350以及膨胀阀360。制冷机设备主体200与热负载610连接。

制冷机设备主体200按照控制部190的控制进行动作,向热负载610供给冷水。

涡轮制冷机300相当于热源机的示例,根据来自热负载610的要求来向热负载610供给冷水。该涡轮制冷机300的机制为在轻负载时停止。在涡轮制冷机300的负载为负载下限值的情况下,涡轮制冷机300按照控制装置100的控制而停止。

然而,制冷机设备主体200所具备的热源机并不局限于涡轮制冷机,只要是在轻负载时停止的热源机即可。例如制冷机设备主体200也可以具备能够对热负载610供给温水以及冷水中的任一种的热源机以取代涡轮制冷机300。

在涡轮制冷机300中,蒸发器310在涡轮制冷机300的制冷剂与向热负载610供给的冷水之间进行热交换。蒸发器310使制冷剂蒸发,通过汽化热而使冷水的温度降低。

为了促进制冷剂的蒸发,则蒸发器310从设于供冷水流动的管路的上方的喷雾口朝向管路以喷雾形式喷出制冷剂。制冷剂第一路径w31是将蒸发器310的下部与喷雾口连接的路径。在制冷剂第一路径w31设有蒸发器泵320,蒸发器泵320使积存于蒸发器310的液体的制冷剂向喷雾口流动。

在蒸发器310成为气体的制冷剂经由制冷剂第二路径w32向涡轮压缩机330流入并被压缩。由于压缩而压力及温度上升了的气体的制冷剂经由制冷剂第三路径w33向冷凝器340流入。

冷凝器340通过在由涡轮压缩机330压缩了的气体的制冷剂与冷却水之间进行热交换而使制冷剂冷却并液化。

成为液体的制冷剂经由制冷剂第四路径w34向蒸发器310返回。在制冷剂第四路径w34设有制冷剂泵350和膨胀阀360,制冷剂泵350将液体的制冷剂从冷凝器340向蒸发器310输送。制冷剂在膨胀阀360被减压从而变得容易蒸发。

涡轮制冷机300因涡轮压缩机330的机制而在轻负载时停止。

图3是示出涡轮制冷机300的运转范围的图表。图3的图表的横轴表示涡轮制冷机300的负载率。纵轴表示涡轮制冷机300可否运转。如图3所示,涡轮制冷机300在30%以上的负载率时能够运转。即,涡轮制冷机300的运转范围为负载率30%以上。另一方面,在小于负载率30%时涡轮制冷机300停止。

为此,在模拟负载模式下,在涡轮制冷机300的轻负载时,热交换器500接受对涡轮制冷机300供给的冷水,从而提高涡轮制冷机300的负载。由此,涡轮制冷机300在轻负载时也继续运转,并且能够对热负载供给需求量的冷水。

涡轮制冷机300经由冷却塔侧去路w11以及冷却塔侧回路w12与冷却塔410连接。冷却塔410对在涡轮制冷机300的冷凝器340中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被加热了的冷却水进行冷却。冷却塔侧去路w11是由冷凝器340加热了的冷却水向冷却塔410流动的路径。冷却塔侧回路w12是由冷却塔410冷却了的冷却水向冷凝器340流动的路径。

冷却水泵420使冷却水在涡轮制冷机300与冷却塔410之间循环。在图2的例子中,冷却水泵420设于冷却塔侧回路w12,使冷却水从冷却塔410向涡轮制冷机300流动。

另外,涡轮制冷机300经由负载侧去路w21以及负载侧回路w22与热负载610连接。负载侧去路w21是由涡轮制冷机300的蒸发器310冷却了的冷水向热负载610流动的路径。负载侧回路w22是被热负载610利用而温度上升了的冷水向蒸发器310流动的路径。

冷水泵620使冷水在涡轮制冷机300与热负载610之间循环。在图2的例子中,冷水泵620设于负载侧回路w22,使冷水从热负载610向涡轮制冷机300流动。

热负载610可以使从蒸发器310供给的冷水全部向蒸发器310返回。或者,热负载610也可以取入冷水的一部分或者全部而使其不向蒸发器310返回。在热负载610取入冷水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情况下,取代热负载610所取入的冷水,例如可以从自来水管等水供给源向蒸发器310水。在该情况下,所供给的水可以是常温的水。

另外,在冷却塔侧去路w11设有热交换器500。热交换器500经由热交换用路径w23与负载侧回路w22连接。热交换器500通过在冷却塔侧去路w11与热交换用路径w23之间进行热交换,从而在冷却塔侧去路w11与负载侧回路w22之间进行热交换。具体而言,从负载侧回路w22向热交换用路径w23分流的冷水从在冷却塔侧去路w11中流动的冷却水吸热。通过该吸热而向涡轮制冷机300返回的冷水的温度上升,涡轮制冷机300向热负载610供给冷水的负载上升。由此,即使在热负载610需求的冷水量较小的情况下,涡轮制冷机300的负载也会在负载下限值以上,涡轮制冷机300继续运转。

负载侧回路w22与热交换用路径w23经由热负载侧三通阀630连接。热负载侧三通阀630是相当于热交换用调节阀的示例的流量调节阀,对从负载侧回路w22向热交换用路径w23分支的冷水的量进行调节。热负载侧三通阀630还可以使从负载侧回路w22向热交换用路径w23的流量为0。由此,从负载侧回路w22向热交换用路径w23的冷水的分支被切断。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取代热负载侧三通阀630,使用两个二通阀来进行与三通阀相同的控制。对于其他三通阀也是同样的。

在冷却塔侧去路w11与冷却塔侧回路w12之间设有冷却塔旁通路径w13。冷却塔旁通路径w13使在冷却塔侧去路w11中流动的冷却水的一部分绕向冷却塔侧回路w12,从而能够调节向冷凝器340流动的冷却水的温度。冷却塔侧去路w11与冷却塔旁通路径w13经由冷却塔侧三通阀430连接。冷却塔侧三通阀430是相当于冷却塔旁通阀的示例的流量调节阀,对从冷却塔侧去路w11绕向冷却塔侧回路w12的冷却水的量进行调节。

冷却塔侧三通阀430还可以使从冷却塔侧去路w11向冷却塔旁通路径w13的冷却水的流量为0。由此,从冷却塔侧去路w11向冷却塔侧回路w12的冷却水的旁路被切断。

冷却塔侧三通阀43设于冷却塔侧去路w11之中比热交换器500靠下游侧处。冷却塔侧去路w11中的比热交换器500靠下游侧是从冷凝器340观察时靠近冷却塔410的一侧。

由此,冷却水在热交换器500中的热交换后流经冷却塔侧三通阀430。因此,通过了冷却塔侧三通阀430的冷却水在到达冷凝器340之前不会经由热交换器500而温度变化。因此,控制部190在基于冷却塔侧三通阀430中冷却水的温度对冷却水的旁通量进行计算时,无需考虑由热交换器500引起的冷却水的温度变化。在这点上,能够回避控制部190计算冷却水的旁通量的负载的增加。

去路侧温度传感器711设于负载侧去路w21,对在负载侧去路w21中流动的冷水的温度进行测定。回路侧温度传感器712设于负载侧回路w22,对在负载侧回路w22中流动的冷水的温度进行测定。流量传感器721设于负载侧去路w21,对在负载侧去路w21中流动的冷水的流量进行测定。

将从回路侧温度传感器712测定出的温度减去去路侧温度传感器711测定出的温度后的温度差与流量传感器721测定出的流量相乘而得的值,能够表示热负载610所消耗的冷水热量。即,热负载610所消耗的冷水热量qi_ch如数学式(1)表示。

[数学式1]

qi_ch=ti_cho-ti_chi×fi_ch…(1)

在此,ti_cho表示冷水出口温度。作为冷水出口温度,能够使用去路侧温度传感器711测定的负载侧去路w21中冷水的温度。ti_chi表示出冷水入口温度。作为冷水入口温度,能够使用回路侧温度传感器712测定的负载侧回路w22中冷水的温度。fi_ch表示冷水流量。作为冷水流量,能够使用流量传感器721测定的负载侧去路w21中冷水的流量。

接下来,参照图4,对热源系统1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4是示出控制装置100对制冷机设备主体200进行控制的处理步骤的例子的流程图。在进行指示热源系统1的运转开始的用户操作即运转开始操作时,控制装置100进行图4的处理。

在图4的处理中,控制装置100的运转控制部192使涡轮制冷机300启动(步骤s101)。然后,运转控制部192从涡轮制冷机300的启动开始等待t2时间的经过(步骤s102),进一步等待t1时间的经过(步骤s103)。

t1时间是控制装置100中的控制判定周期。在此所指的控制判定周期是重复如下处理的周期:运转控制部192对制冷机设备主体200的运转模式进行判定从而对制冷机设备主体200进行控制。t2时间是涡轮制冷机300的启动时间。具体而言,t2时间是从涡轮制冷机300的启动开始至显现冷却的效果为止的效果等待时间。

然而,步骤s103不是必需的。因此,也可以是,运转控制部192在步骤s102中等待t2时间后,不进行在步骤s103中的时间等待而前进至步骤s104。

接下来,运转控制部192对制冷机设备主体200的运转模式进行判定(步骤s104)。例如,运转控制部192基于上述的数学式(1),计算热负载610所消耗的冷水热量qi_ch。然后,运转控制部192将所计算出的冷水热量qi_ch与热量下限值qmin进行比较来判定运转模式。在数学式(2)成立的情况下,运转控制部192将制冷机设备主体200的运转模式判定为通常模式。

[数学式2]

qi_ch≥qmin+h1…(2)

在此,h1表示用于防止波动的系数。

另一方面,在数学式(3)成立的情况下,运转控制部192将制冷机设备主体200的运转模式判定为模拟负载模式。

[数学式3]

qi_ch<qmin+h2…(3)

在此,h2表示用于防止波动的系数。

热量下限值qmin可以被预先确定为定值。或者,在根据冷水温度以及冷却水温度等运转条件而可运转的负载率的范围发生变动的情况下,也可以是,控制装置100与涡轮制冷机300进行通信来接收热量下限值qmin。

另外,也可以是,运转控制部192不基于冷水热量qi_ch以及热量下限值qmin而是基于冷水入口温度ti_chi以及温度下限值tmin来判定运转模式。例如,在数学式(4)成立的情况下,运转控制部192将制冷机设备主体200的运转模式判定为通常模式。

[数学式4]

ti_chi≥tmin+h3…(4)

在此,h3表示用于防止波动的系数。

另一方面,在数学式(5)成立的情况下,运转控制部192将制冷机设备主体200的运转模式判定为模拟负载模式。

[数学式5]

ti_chi<tmin+h4…(5)

在此,h4表示用于防止波动的系数。

在步骤s104中,在判定为运转模式为模拟负载模式的情况下(步骤s104:模拟负载模式),运转控制部192进行模拟负载运转控制(步骤s111)。在模拟负载运转控制中,运转控制部192通过控制热负载侧三通阀630来对在热交换器500中流动的冷水的流量进行调节,以使得根据数学式(1)求出的冷水热量qi_ch为热量下限值qmin以上。

然后,运转控制部192等待经过t2时间(步骤s112)。然后,运转控制部192判定是否进行了运转结束操作(步骤s131)。在此所指的运转结束操作是指示热源系统1的运转结束的用户操作。

在判定为未进行运转结束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131:否),返回步骤s104。

另一方面,在判定为进行了运转结束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131:是),运转控制部192使涡轮制冷机300停止(步骤s141)。然后,运转控制部192结束对制冷机设备主体200的控制(步骤s142)。

步骤s142之后,结束图4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骤s104中,在判定为运转模式为通常模式的情况下(步骤s104:通常模式),运转控制部192进行通常运转控制(步骤s121)。在通常运转控制中,运转控制部192将热负载侧三通阀630控制为从负载侧回路w22向热交换用路径w23分支的冷水的流量为0,从而使热交换器500停止。

然后,运转控制部192等待经过t2时间(步骤s122)。在步骤s122之后,前进至步骤s131。

如以上那样,热交换用路径w23设于负载侧回路w22,热交换器500使热交换用路径w23与冷却塔侧去路w11进行热交换。另外,热负载侧三通阀630能够调节热交换用路径w23的流通量。

这样,在热源系统1中,热交换器500使热交换用路径w23与冷却塔侧去路w11进行热交换,因此冷却水不会在经由冷却塔410之后因热交换而温度变化。在这点上,在热源系统1中能够比较简单地进行冷却水的温度控制。因此,在热源系统1中,即使在热负载610需求的冷水量较少的情况下,也能够继续涡轮制冷机300的运转,并且,能够比较简单地进行冷却水的温度控制。

另外,冷却塔旁通路径w13将冷却塔侧去路w11与冷却塔侧回路w12连接,冷却塔侧三通阀430能够调节冷却塔旁通路径w13的流通量。热交换器500配置于冷却塔侧去路w11之中比冷却塔旁通路径w13靠涡轮制冷机300侧(冷却水的路径的上游侧)处。

由此,冷却水在热交换器500中的热交换后流经冷却塔侧三通阀430。因此,通过了冷却塔侧三通阀430的冷却水在到达冷凝器340之前不会经由热交换器500而温度变化。因此,控制部190在基于冷却塔侧三通阀430中的冷却水的温度来计算冷却水的旁通量时,无需考虑由热交换器500引起的冷却水的温度变化。在这点上,能够回避控制部190计算冷却水的旁通量的负载的增加。

另外,冷却水在热交换器500中与冷水进行热交换而被冷却,在这点上,能够有效活用冷水。

另外,负载判定部191判定向热负载610供给冷水的负载是否小于负载下限值。在负载判定部191判定为向热负载610供给冷水的负载小于负载下限值的情况下,运转控制部192对热负载侧三通阀630进行控制来使热交换器500进行热交换。

由此,即使在热负载610需求的冷水量较少的情况下,也能够继续涡轮制冷机300的运转。并且,在向热负载610供给冷水的负载为负载下限值以上的情况下,能够停止热交换,在这点上,能够高效地运转涡轮制冷机300。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的结构例中,为了调节向热交换器500的流量而在负载侧回路w22设有热负载侧三通阀630,但也可以将用于调节向热交换器500的流量的阀设于冷却塔侧去路w11侧。参照图5,对该点进行说明。

图5是示出制冷机设备主体200的装置结构的另一个例子的概要结构图。在图5的例子中,制冷机设备主体200具备热交换用三通阀240、涡轮制冷机300、冷却塔410、冷却水泵420、冷却塔侧三通阀430、热交换器500、冷水泵620、去路侧温度传感器711、回路侧温度传感器712以及流量传感器721。涡轮制冷机300具备蒸发器310、蒸发器泵320、涡轮压缩机330、冷凝器340、制冷剂泵350以及膨胀阀360。

另外,制冷机设备主体200与热负载610连接。

在图2的例子中,热交换器500设于冷却塔侧去路w11,与此相对,在图5的例子中,热交换器500设于负载侧回路w22。

另外,在图2的例子中,在负载侧回路w22设有热负载侧三通阀630,热负载侧三通阀630与热交换器500通过热交换用路径w23连接,与此相对,在5的例子中,在冷却塔侧去路w11设有热交换用三通阀240,热交换用三通阀240与热交换器500通过热交换用路径w14连接。除上述以外的点与图2的情况相同。

在图5的例子中,热交换用三通阀240相当于热交换用三通阀的示例,对从冷却塔侧去路w11向热交换用路径w14分支的冷却水的量进行调节。

另外,热交换用三通阀240设于冷却塔侧去路w11之中比冷却塔侧三通阀430靠上游侧处。冷却塔侧去路w11之中比冷却塔侧三通阀430靠上游侧是从涡轮制冷机300观察时比冷却塔侧三通阀430靠近涡轮制冷机300的一侧。

如以上那样,热交换用路径w14设于冷却塔侧去路w11,热交换器500使热交换用路径w23与负载侧回路w22进行热交换。另外,热交换用三通阀240能够调节热交换用路径w14的流通量。

这样,在热源系统1中,热交换器500使热交换用路径w14与负载侧回路w22进行热交换,热交换用路径w14设于冷却塔侧去路w11,因此冷却水不会在经由冷却塔410之后因热交换而温度变化。在这点上,在热源系统1中能够比较简单地进行冷却水的温度控制。因此,在热源系统1中,即使在热负载610需求的冷水量较少的情况下,也能够继续涡轮制冷机300的运转,并且,能够比较简单地进行冷却水的温度控制。

另外,热交换用路径w14设于冷却塔侧去路w11之中比冷却塔旁通路径w13靠涡轮制冷机300侧(冷却水的路径的上游侧)处。

由此,向热交换用路径w14分支的冷却水在热交换器500中的热交换之后流经冷却塔侧三通阀430。因此,通过了冷却塔侧三通阀430的冷却水在到达冷凝器340之前不会经由热交换器500而温度变化。因此,控制部190在基于冷却塔侧三通阀430中的冷却水的温度计算冷却水的旁通量时,无需考虑由热交换器500引起的冷却水的温度变化。在这点上,能够回避控制部190计算冷却水的旁通量的负载的增加。

另外,冷却水在热交换器500与冷水进行热交换而被冷却,在这点上,能够有效活用冷水。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是,将用于实现控制部190的全部或者一部分功能的程序存储到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中,通过使计算机系统读取存储于该存储介质的程序并执行,从而进行各部分的处理。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计算机系统”是指包括os、周边设备等硬件的系统。

另外,“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是指软盘、磁光盘、rom、cd-rom等可移动介质、内置于计算机系统的硬盘等存储装置。另外,上述程序既可以是用于实现上述功能的一部分的程序员,此外也可以是能够与已存储于计算机系统的程序组合来实现上述功能的程序。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述,但具体结构并不局限于该实施方式,也包括不脱离该发明的主旨的范围的设计变更等。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热源系统,其具备:热源机;冷却塔侧去路及冷却塔侧回路,它们与所述热源机连接;负载侧去路及负载侧回路,它们与所述热源机连接;热交换用路径,其设于所述负载侧回路以及所述冷却塔侧去路中的任一方;热交换器,其使所述热交换用路径与所述负载侧回路以及所述冷却塔侧去路中的另一方进行热交换;以及热交换用调节阀,其能够调节所述热交换用路径的流通量。

根据该实施方式,即使在热负载需求的冷能量较少的情况下也能够继续热源机的运转,并且,能够比较简单地进行冷却水的温度控制。

附图标记说明:

1热源系统

100控制装置

110通信部

180存储部

190控制部

191负载判定部

192运转控制部

200制冷机设备主体

240热交换用三通阀

300涡轮制冷机

310蒸发器

320蒸发器泵

330涡轮压缩机

340冷凝器

350制冷剂泵

360膨胀阀

410冷却塔

420冷却水泵

430冷却塔侧三通阀

500热交换器

610热负载

620冷水泵

630热负载侧三通阀

711去路侧温度传感器

712回路侧温度传感器

721流量传感器

w11冷却塔侧去路

w12冷却塔侧回路

w13冷却塔旁通路径

w14、w23热交换用路径

w21负载侧去路

w22负载侧回路

w31制冷剂第一路径

w32制冷剂第二路径

w33制冷剂第三路径

w34制冷剂第四路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