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干燥过滤器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083527发布日期:2019-03-09 00:34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干燥过滤器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制冷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新型干燥过滤器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空调器的应用已越来越普及,然而,制冷系统各部件在组装前一般会有不同含量的水分,并且在运行过程中会携带大量的杂质。因此,干燥过滤器作为一种常安装在制冷系统管路中的装置,在制冷系统中承担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能把制冷系统中原有的水分和运行时产生的杂质进行干燥和过滤,提高制冷效果以及压缩机的使用寿命。

如图1所示,现有干燥过滤器包括筒体、进气管、左端盖、出气管、右端盖等。其中左端盖包括端盖部分和沿着端盖部分向右的翻边,包覆筒体的左边缘。右端盖包括端盖部分和沿着端盖部分向左的翻边,包覆筒体的右边缘。组装时,将左端盖与进气管、右端盖与出气管之间均采用火焰钎焊,左端盖与筒体、右端盖与筒体之间均采用二氧化碳保护焊。这样的焊接方式导致整个干燥过滤器加工工艺复杂,焊接效率低,会出现一定比例的泄漏不良情况,大大提高了干燥过滤器的制造成本,且焊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污染工人的工作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型干燥过滤器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新型干燥过滤器,包括筒体、左端盖和右端盖,所述左端盖和右端盖分别设置在筒体的两侧,所述左端盖和右端盖的直径均略大于所述筒体的外径,所述左端盖的中心处设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的边缘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焊接有进气管,且进气管与进气孔同轴,所述右端盖的中心处设有出气孔,所述出气孔的边缘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焊接有出气管,且出气管与出气孔同轴,所述筒体内从左到右依次设有第一粗过滤网、弹簧、第二粗过滤网、干燥剂和细过滤网。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接部为进气孔边缘冲压成的第一凸环,第一凸环的外侧面与进气管焊接连接;或所述第一连接部为进气孔边缘90°向外翻边形成的第一翻边,第一翻边平整,第一翻边与进气管焊接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出气孔边缘冲压成的第二凸环,第二凸环的外侧面与出气管焊接连接;或出气孔边缘90°向外翻边形成的第二翻边,第二翻边平整,第二翻边与出气管焊接连接。

所述干燥过滤器的制备方法为:

步骤(1),将筒体、左端盖、进气管、右端盖以及出气管的待焊面机械加工至粗糙度ra≤3.2μm,并采用超声波清洗机清洗去除油污和杂质;

步骤(2),将左端盖和进气管装载于摩擦焊机进行摩擦焊接,制成左端盖组件,待用;在摩擦焊接过程中,左端盖保持静止状态,进气管的右侧端面与左端盖的第一连接部相接触后,进气管进行高速旋转,并压向第一连接部;

步骤(3),将右端盖和出气管装载于摩擦焊机进行摩擦焊接,制成右端盖组件,待用;在摩擦焊接过程中,右端盖保持静止状态,出气管的左侧端面与右端盖的第二连接部相接触后,出气管进行高速旋转,并压向第二连接部;

步骤(4),将左端盖组件和筒体装载于摩擦焊机进行摩擦焊接,制成筒体组件;在摩擦焊接过程中,左端盖组件保持静止状态,筒体的左侧端面与左端盖的内侧面相接触后,筒体进行高速旋转,并压向左端盖;

步骤(5),将第一粗过滤网、弹簧、第二粗过滤网、干燥剂和细过滤网依次从筒体的右侧装入,制成干燥过滤器半成品;

步骤(6),将干燥过滤器半成品和右端盖组件装载于摩擦焊机进行摩擦焊接,制成干燥过滤器成品;在摩擦焊接过程中,干燥过滤器半成品保持静止状态,筒体的右侧端面与右端盖的内侧面相接触后,右端盖组件进行高速旋转,并压向筒体。

在摩擦焊接过程中,所述进气管、出气管、筒体和右端盖组件均先以转速500rpm,压力25-35mpa初始摩擦焊接1-1.5秒,再以转速650rpm,压力45-60mpa进行稳定摩擦焊接2-3秒后刹车制动,刹车制动的同时加以75-80mpa的顶锻压力,并保持顶锻压力3-5秒。

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改进了左端盖与进气管、右端盖与出气管、筒体与左端盖、筒体与右端盖之间的焊接方式,将火焰钎焊、二氧化碳保护焊改为摩擦焊接,能极大的降低能耗,很大程度上降低焊接部位的泄漏率,大幅降低了产品的原材料成本,而且改善了因火焰钎焊导致焊接部位表面脏、带有残留物的现象,现焊接部位干净美观。同时,在整个制备过程中,所有的焊接均不产生烟雾和火苗,改善了工人的工作环境,符合环保和安全生产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干燥过滤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1、筒体;2、左端盖;3、右端盖;4、进气孔;5、进气管;6、出气孔;7、出气管;8、第一粗过滤网;9、弹簧;10、第二粗过滤网;11、干燥剂;12、细过滤网;13、第一连接部;14、第二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1:如图2所示,包括筒体、左端盖和右端盖,所述左端盖和右端盖分别设置在筒体的两侧,所述左端盖和右端盖的直径均略大于所述筒体的外径,所述左端盖的中心处设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的边缘设有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为进气孔边缘冲压成的第一凸环,所述第一凸环的外侧面焊接有进气管,且进气管与进气孔同轴,所述右端盖的中心处设有出气孔,所述出气孔的边缘设有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为出气孔边缘冲压成的第二凸环,所述第二凸环的外侧面部焊接有出气管,且出气管与出气孔同轴,所述筒体内从左到右依次设有第一粗过滤网、弹簧、第二粗过滤网、干燥剂和细过滤网。

所述干燥过滤器的制备方法为:

步骤(1),将筒体、左端盖、进气管、右端盖以及出气管的待焊面机械加工至粗糙度ra≤3.2μm,并采用超声波清洗机清洗去除油污和杂质;

步骤(2),将左端盖和进气管装载于摩擦焊机进行摩擦焊接,制成左端盖组件,待用;在摩擦焊接过程中,左端盖保持静止状态,进气管的右侧端面与左端盖的第一连接部相接触后,进气管进行高速旋转,并压向第一连接部;

步骤(3),将右端盖和出气管装载于摩擦焊机进行摩擦焊接,制成右端盖组件,待用;在摩擦焊接过程中,右端盖保持静止状态,出气管的左侧端面与右端盖的第二连接部相接触后,出气管进行高速旋转,并压向第二连接部;

步骤(4),将左端盖组件和筒体装载于摩擦焊机进行摩擦焊接,制成筒体组件;在摩擦焊接过程中,左端盖组件保持静止状态,筒体的左侧端面与左端盖的内侧面相接触后,筒体进行高速旋转,并压向左端盖;

步骤(5),将第一粗过滤网、弹簧、第二粗过滤网、干燥剂和细过滤网依次从筒体的右侧装入,制成干燥过滤器半成品;

步骤(6),将干燥过滤器半成品和右端盖组件装载于摩擦焊机进行摩擦焊接,制成干燥过滤器成品;在摩擦焊接过程中,干燥过滤器半成品保持静止状态,筒体的右侧端面与右端盖的内侧面相接触后,右端盖组件进行高速旋转,并压向筒体。

其中,进气管、出气管、筒体和右端盖组件在摩擦焊接过程中,均先以转速500rpm,压力30mpa初始摩擦焊接1.2秒,再以转速650rpm,压力50mpa进行稳定摩擦焊接2.5秒后刹车制动,刹车制动的同时加以75mpa的顶锻压力,并保持顶锻压力4秒。

实施例2,如图3所示,包括筒体、左端盖和右端盖,所述左端盖和右端盖分别设置在筒体的两侧,所述左端盖和右端盖的直径均略大于所述筒体的外径,所述左端盖的中心处设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的边缘设有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为进气孔边缘90°向外翻边形成的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焊接有进气管,且进气管与进气孔同轴,所述右端盖的中心处设有出气孔,所述出气孔的边缘设有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为出气孔边缘90°向外翻边形成的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焊接有出气管,且出气管与出气孔同轴,所述筒体内从左到右依次设有第一粗过滤网、弹簧、第二粗过滤网、干燥剂和细过滤网。

干燥过滤器的制备方法为:

步骤(1),将筒体、左端盖、进气管、右端盖以及出气管的待焊面机械加工至粗糙度ra≤3.2μm,并采用超声波清洗机清洗去除油污和杂质;

步骤(2),将左端盖和进气管装载于摩擦焊机进行摩擦焊接,制成左端盖组件,待用;在摩擦焊接过程中,左端盖保持静止状态,进气管的右侧端面与左端盖的第一连接部相接触后,进气管进行高速旋转,并压向第一连接部;

步骤(3),将右端盖和出气管装载于摩擦焊机进行摩擦焊接,制成右端盖组件,待用;在摩擦焊接过程中,右端盖保持静止状态,出气管的左侧端面与右端盖的第二连接部相接触后,出气管进行高速旋转,并压向第二连接部;

步骤(4),将左端盖组件和筒体装载于摩擦焊机进行摩擦焊接,制成筒体组件;在摩擦焊接过程中,左端盖组件保持静止状态,筒体的左侧端面与左端盖的内侧面相接触后,筒体进行高速旋转,并压向左端盖;

步骤(5),将第一粗过滤网、弹簧、第二粗过滤网、干燥剂和细过滤网依次从筒体的右侧装入,制成干燥过滤器半成品;

步骤(6),将干燥过滤器半成品和右端盖组件装载于摩擦焊机进行摩擦焊接,制成干燥过滤器成品;在摩擦焊接过程中,干燥过滤器半成品保持静止状态,筒体的右侧端面与右端盖的内侧面相接触后,右端盖组件进行高速旋转,并压向筒体。

在摩擦焊接过程中,进气管、出气管、筒体和右端盖组件均先以转速500rpm,压力32mpa初始摩擦焊接1秒,再以转速650rpm,压力53mpa进行稳定摩擦焊接2秒后刹车制动,刹车制动的同时加以77mpa的顶锻压力,并保持顶锻压力3秒。

最后,应当指出,以上实施例仅是本发明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应认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