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霜、开门时库温均不超限的医药冷冻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12655发布日期:2018-11-13 21:13阅读:60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药低温保存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药低温冷冻库。



背景技术:

医药低温冷冻库是指温度在-10℃以下的低温冷冻库,大多数冷冻药品要求储存温度始终在-18℃到-25℃之间,全程进行温湿度定时监测,药品储存对温度的要求非常严格。

目前医药冷库多建在现代化厂房或现代化仓库中,库体保温多采用隔热夹芯板进行拼装组合,便于施工。传统做法是根据用户使用面积需求设计成一间库房,在库房内划分若个使用功能区域;冷库的制冷系统多采用直接在库内安装空气冷却器(冷风机)的方式。如公布号为CN101776368A的中国专利所公开的一种医药冷库,其冷风机就设置在库房内。

传统做法存在的问题在于:

1、由于传统做法设计成一间库房,当开门进出货作业时,库外热气会流入冷库内,造成库内温度波动失控,对库内储存的冷冻医药造成质量影响;

2、冷库在制冷过程中,在冷风机附近的水汽由于低温,会在冷风机表面结霜,为了不影响冷风机的正常运转,需要每隔一段时间对冷风机表面进行化霜。目前冷库中冷风机的化霜一般都采用电热化霜的方法,即利用冷风机中排布的电加热管对翅片加热使霜融化。

然而在进行化霜时,温度会持续升温到20℃以上,根据结冰情况和定时化霜频率,每次需要持续30分钟到1小时不等,在进行化霜期间,热量随空气由热源(冷风机)逐渐向外扩散传递,库内药品储存区域温度会逐渐升高,尤其是较上层空间区域,温度会超出规定范围10℃以上,造成库内温度失控。而冷冻药品(尤其疫苗)对温度极为敏感,各国药监部门均要求全程冷链以保证质量,温度失控会使药品失效,一方面会对储存用户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另一方面失温药品若不慎流入市场,更会对使用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损害后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化霜、开门时库温均不超限的医药冷冻库,其优点是在化霜、开门作业时库内的温度均不波动,保持在药品冷冻所要求的温度内。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化霜、开门时库温均不超限的医药冷冻库,包括相邻并通过隔墙隔开的储存库和缓冲风房,在缓冲风房内设置有冷风机,缓冲风房通过送风部分向储存库内输送冷气,通过回风部分从储存库向外输送热风实现热交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冷风机在缓冲风房内通过送风部分向储存库间接制冷,而不是在储存库内直接制冷,因此冷风机在化霜时只会在缓冲风房内进行增温,而化霜时停止向储存库内输送冷气,热气不会进入储存库内;在开门时由于储存库只与缓冲风房连通,不与外界接触,因此外界的热气不会直接进入储存库内,从而在开门时储存库内的温度波动也会很小。从而在化霜和开门时都能使储存库保持在药品冷冻所需的温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送风部分包括送风管和开设在所述隔墙位于缓冲风房一侧的进风口,送风管包括与进风口连接的进风段和伸入储存库的出风段,进风段与出风段之间连接有第一换气风机。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换气风机主要为了增加出风段的风速、风压,使冷气通过出风孔向储存库内均匀送入冷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风段管体两侧均匀分布有出风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风口设置有固定下斜百叶,固定下斜百叶的叶片朝缓冲风房一侧向下倾斜。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缓冲风房内的冷气向下跑,而热气向上跑,倾斜的叶片可以对上方的热气进行一定的阻挡,让更多缓冲风房内低层的冷气进入进风口。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回风部分包括一端位于储存库内、一端通向回风出口的回风管和对回风管抽气的第二换气风机,回风出口开设在隔墙朝向缓冲风房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回风出口设置有自封闭百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自封闭百叶主要为了在冷风机进行融霜升温时,阻隔热气倒流进入回风管,从而影响库内温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储存库与所述缓冲风房的面积之比至少为2:1。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化霜和开门时都能防止外界热气对储存库库温的影响,防止储存库库温波动,使储存库保持在药品冷冻所需的温度;

2、两台冷风机互为备用,提高了机组的使用效率,平衡两台机组的工作频率;

3、在储存库库温自然上升至药品储存温度上限值之前,冷风机重新制冷使储存库库温已经达到了上限值以下,因此储存库内的药品不会因为超温而失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体现送风部分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体现回风部分的示意图。

图中,1、储存库;11、库门;2、缓冲风房;21、外界连接门;22、隔墙;3、冷风机;31、室外制冷机组;4、送风部分;41、送风管;411、进风段;4111、进风口;412、出风段;4121、出风孔;42、第一换气风机;43、固定下斜百叶;5、回风部分;51、回风管;511、吸气段;5111、吸气孔;512、回风出口段;5121、回风出口;52、第二换气风机;53、自封闭百叶;6、化霜传感器;7、压力平衡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化霜、开门作业时库温均不超限的医药低温冷冻库,如图1所示,包括用于储存冷冻药品的储存库1和与储存库1通过库门11连接的缓冲风房2。库体的保温采用组合冷库用隔热夹芯板拼装组合,保温材料为聚氨酯,防火等级可达到B1级难燃级要求,可根据用户使用需求自由调整组合尺寸大小。库体上开设有用于平衡内外压力的压力平衡窗7。

缓冲风房2开有外界连接门21,储存库1与缓冲风房2的面积之比至少为2:1。在库门11内侧均加装耐低温PVC透明塑料软门帘,防止开门作业时冷气流失过快,造成库内温度不稳定。

储存库1内可以设置多个隔间,按照用户需求的面积大小及药品GMP\GSP等相关要求进行设计,设置有“合格品区、不合格品区、退货区”,缓冲风房2则划分有“药品待验区、发货区、包装材料预冷区”等缓冲功能分区。

在缓冲风房2内安装有两台相对设置的冷风机3,冷风机3对应的室外制冷机组31均安装在冷冻库之外。室外制冷机组31采用压缩机组与冷凝器一体的箱式冷凝机组,机组接线盒均采用防水设计,不需要加装雨棚,可直接安装在室外露天环境中。

结合图2和图3,在缓冲风房2与储存库1之间设有风管循环系统,包括送风部分4和回风部分5。

送风部分4由送风管41与第一换气风机42、固定下斜百叶43组成,送风管41分为进风段411和出风段412,缓冲风房2与储存库1之间的隔墙22上开设有进风口4111,进风口4111设置在隔墙22位于缓冲风房2一侧距地面高20~50cm的位置,进风段411安装在墙体内并与进风口4111连通,出风段412安装在储存库1上方库顶位置,出风段412末端封闭,管体两侧均匀分布出风孔4121。出风段412需尽可能保持直线,不可过大弯曲,目的在于减小风阻。

固定下斜百叶43安装在进风口4111靠缓冲风房2一侧,固定下斜百叶43的叶片朝缓冲风房2一侧向下倾斜,由于缓冲风房2内的冷气向下跑,而热气向上跑,倾斜的叶片可以对上方的热气进行一定的阻挡,让更多缓冲风房2内低层的冷气进入进风口4111。第一换气风机42安装在进风段411与出风段412之间,第一换气风机42主要为了增加出风段412的风速、风压,使冷气通过出风孔4121向储存库1内均匀送入冷气。

回风部分5由回风管51与第二换气风机52、自封闭百叶53组成,回风管51分为吸气段511和回风出口段512;回风管51按照“下吸气、上回风”的原则设计,吸气段511安装在距储存库1地面高10~40cm的位置,紧贴库墙安装,吸气段511靠近地面的水平段管体一侧均匀分布吸气孔5111,在缓冲风房2一侧距冷风机3后侧下沿以下位置开设回风出口5121;回风出口5121靠缓冲风房2一侧加装自封闭百叶53,自封闭百叶53主要为了在冷风机3进行融霜升温时,阻隔热气倒流进入回风管51,从而影响库内温度。

第二换气风机52加装在回风管51出口前端位置,位于吸气段511和回风出口段512之间,主要为了加速抽走回风管51段的气体,增加换气循环风速,将储存库1与缓冲风房2冷气进行热交换。

使用时冷风机3在缓冲风房2内进行制冷,冷气从进风口4111进入送风管41内并从出风孔4121进入储存库1;储存库1内的热气则从吸气孔5111被抽走完成热交换。

本冷冻库采用温度自动控制系统,自控系统采用PLC可编程模块,设有多级帐户及密码管理功能,防止未授权人员非法操作影响冷库正常运行;可以全自动调控库内温度,无须人工值守。两台冷风机3分为两种启动控制方式(主、备用冷风机3自动切换控制):

a,时段启动模式:白天A机组运转,晚上B机组运转;

b,温度限值启动模式:当温度达到设定值A机组或B机组因故障无法启动时,自动切换到另一套备用机组工作运转(无须人工启动备用制冷机组)。

AB两台冷风机3互为备用,提高了机组的使用效率,平衡两台机组的工作频率,大大降低了单台机组长时间运转的磨损,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保持高效运转。

储存库1控温方法如下:当储存库1库内温度达到上限值(比药品储存温度上限低2℃)时自动启动送风部分4的第一换气风机42,将缓冲风房2内的冷气通过送风部分4送至储存库1内;当储存库1内温度达到下限值时第一换气风机42自动停机。

当缓冲风房2内温度低于上限值时,送风部分4的第一换气风机42以及第二换气风机52可正常启动对储存库1内进行送风制冷;当缓冲风房2内温度高于上限值(此时正在化霜)时,第一换气风机42以及第二换气风机52不可启动,但当化霜结束后(缓冲风房2内)温度恢复到上限值以下时,第一换气风机42以及第二换气风机52恢复启动。此控制方法主要为防止当储存库1需要启动制冷时,缓冲风房2内正在进行化霜,从而将热气带进库内。

冷风机3的化霜停止温度设置需与药品储存温度上限值相同,而储存库1自动启动第一换气风机42的温度上限值设置比药品储存温度上限值低2℃,是为了保证当冷风机3化霜超温后到重新恢复到正常温度时间段内的储存库1内温度不会超出温度上限。

在回风出口5121的同一水平面上安装有化霜传感器6,用于检测霜的厚度。

化霜结束后的滴水时间设置为3分钟,然后冷风机3重新制冷,避免刚化的水又重新凝结成霜,冷风机3重新制冷使储存库1库温到上限值以下所需时间在10分钟以内,而一般储存库1从-20℃至-18℃升高2℃的超温时效大于20分钟,因此可以保证在超温之前储存库1温度已经降为正常的范围。

本冷冻库还设有温湿度自动监测系统,由温湿度监测终端、温湿度记录仪管理主机、报警器与温湿度监测系统软件组成;温湿度监测终端为温湿度传感器,分布于冷库内药品储存区域的高温点和低温点位上,实时监测库内温度,并对高温、低温情况进行实时预警通知,防止库内温度出现过高或过低现象。

本实用新型采用二次冷却技术方案,冷风机3安装于缓冲风房2中,使缓冲风房2内始终保持温度在-25到-30℃(可按药品要求温度调整)之间,缓冲风房2的冷气同时作为储存冻库冷源,通过送风部分4将冷气送进库内,并用回风管51循环换热。当缓冲风房2的制冷机进行化霜时,送风部分4的第一换气风机42处于关闭状态,同时回风管51的自封闭百叶53将热气阻隔在缓冲风房2,使得化霜时不会影响储存库1内药品温度。

当进出货开门作业时,货物到缓冲风房2时关闭外界连接门21,待缓冲间温度恢复后,再开库门11,能有效防止储存库1内药品温度失控风险,从而实现使冷冻药品储存温度始终保持在要求的温度范围内。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