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安装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39785发布日期:2019-03-19 21:22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安装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安装系统。



背景技术:

空气源热泵是一种利用高位能使热量从低位热源空气流向高位热源的节能装置,可以把不能直接利用的低位热能(如空气、土壤、水中所含的热量)转换为可以利用的高位热能,从而达到节约部分高位能(如煤、燃气、油、电能等)的目的。空气作为热泵的低位热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处处都有,可以无偿地获取,而且,空气源热泵的安装和使用都比较方便。现有空气源热泵机组在正常使用环境下基本都能正常使用且保证其能效比。然而,当空气源热泵机组应用在极寒地区时,由于极寒地区的室外温度通常在-38℃至-40℃,而空气源热泵机组是低温增晗-25℃,导致空气源热泵机组在极寒地区无法正常使用,或者,在极寒地区使用时必须降低机组的能效比才能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安装系统,有利于提高安装在极寒环境下的空气源热泵机组的能效比,同时还能避免在该安装环境下的空气源热泵机组结霜,可确保空气源热泵机组在极寒环境下正常运行。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安装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保温消音板制成、用以安置所述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安装房,在该安装房上开设有进风口;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安装房内、与所述进风口相对准、由外向内依次相间隔设置的用以对空气进行加热的第一预热机构、挡风板以及用以对空气进行加热的第二预热机构。

采用这种方案,首先,通过所述安装房可以对所述空气源热泵机组进行保温消音处理,同时,还能使位于所述安装房内的预进入空气源热泵机组内的空气温度稍大于室外空气温度;第二、室外空气进入所述安装房内后会先后流经所述第一预热机构、所述挡风板、所述第二预热机构,通过两个预热机构可以对所述安装房内的空气进行加热,通过所述挡风板可以增加空气流通路径的曲折度,进而提高这两个预热机构对空气的加热效果;由上,可以使所述安装房内的预进入空气源热泵机组的空气温度相较于室外空气的温度提高,有利于提高空气源热泵机组的能效比,同时,还能避免空气源热泵机组结霜,确保空气源热泵机组在极寒环境下正常运行。

优选的,在所述安装房上于所述进风口处安装有百叶窗机构。

采用这种方案,通过调节所述百叶窗机构的窗叶的倾斜角度,可以对流入所述安装房内的空气进行均分和改变其流入方向,可避免极寒环境下空气从正面冲击所述空气源热泵机组,使室外空气更均匀地流入所述安装房内,还可降低室外空气进入所述安装房内时所产生的噪音。

优选的,所述空气源热泵机组的排风风管从所述安装房的顶部伸出,在所述安装房的顶部安装有位于所述安装房的外侧、与所述排风风管的出风口相对准设置、用以对从所述排风风管排出的空气进行降噪的降噪机构。

采用这种方案,利用所述降噪机构能够对由所述排风风管的排风口所排出的空气进行有效拦截,进而保证降噪效果。

优选的,所述降噪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安装房顶部、彼此相平行设置的多块降噪板,并且,这多块降噪板相对于竖直方向相倾斜设置。

采用这种方案,能够对由所述排风风管所排出的空气进行有效拦截,同时,通过相邻降噪板因相平行且倾斜设置所产生的倾斜设置的间隙可以对所排出的空气进行分割和改变空气的流向,进而能够降低空气从空气源热泵机组排出时所产生的噪音,能够保证降噪效果。

优选的,所述第一预热机构包括相平行设置并分别设有绝缘层的多根横梁、缠绕在这多根横梁上的多根伴热带,以及对这多根伴热带进行供电的供电模块。

采用这种方案,由所述多根横梁和多根伴热带构成网状结构,可以在确保空气正常流通的情况下保证对空气的加热效果。

优选的,所述供电模块与所述空气源热泵机组的控制系统信号连接。

采用这种方案,所述空气源热泵机组运行时,所述空气源热泵机组的控制系统可根据温度传感器所检测的室外温度值来控制所述伴热带的通断电状态,由此来智能控制第一预热机构是否对流经其的空气进行加热,可提高对第一预热机构的运行状态的控制精度。

优选的,所述多根横梁与所述多根伴热带所构成的整体在垂直于前后方向的平面内的投影面积大于所述挡风板在该平面内的投影面积,且前者覆盖后者。

采用这种方案,流经所述第一预热机构后的空气在流至所述挡风板处时,大部分空气会受到所述挡风板的阻挡而折回最后经由所述挡风板的四周继续朝内流动,可增加空气在所述伴热带附近的停留时间,如此,可以提高所述伴热带对空气的加热效果并使加热后的空气与未加热的空气混合均匀,使安装房内的预进入空气源热泵机组内的空气的温度相较于室外空气的温度提高,有利于提高空气源热泵机组的能效比。

优选的,所述第二预热机构包括换热器,该换热器的进水口与所述空气源热泵机组的用户使用端设备的高温供水口连通,其出水口与所述空气源热泵机组的用户使用端设备的低温回水口连通。

采用这种方案,所述换热器所提供的用以对空气进行加热的热量为所述空气源热泵机组从所述室外空气中所提取的热量的一部分,与直接利用电加热来对空气进行加热相比,可节约能源,降低运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安装系统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安装系统的主视图;

图3为图1所示安装系统沿前后方向的纵截面示意图;

图4为安装在安装房的进风口上的百叶窗机构的示意图;

图5为安装在安装房内的第一预热机构的示意图;

图6为安装在安装房内的挡风板的示意图;

图7为安装在安装房内的第二预热机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图7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安装系统进行具体地描述。在下述描述中,所述前后上下左右是指操作者正对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安装系统正面时,相对于操作者来说所规定的前后上下左右,具体参见图1所标示。

本实施方式所述的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安装系统主要包括由保温消音板搭建来形成的安装房100,这里所述的保温消音板为现有技术中即市面上所售的保温消音板,该保温消音板通常具有位于外侧由彩钢所构成的外壳体、位于内侧亦由彩钢所构成的内壳体以及填充在内外壳体之间的岩棉、玻璃棉和聚氨酯泡沫等中的至少一种或多种混合。其中,为了增加消音效果,在保温消音板的内壳体表面形成若干凹凸不平的突起或小孔。具体地,本实施方式中,保温消音板搭建安装在利用槽钢、金属管件(铁管、铝管、不锈钢管等)等预先构建的支撑框架上。在安装房100的侧表面上开设有进风口(图1中113所标示),在其顶部开设有排风口。

参照图1所示,安装房100包括位于四周的多个侧板110和位于顶部的顶板120。在侧板110(本实施方式中主要指前侧板111和右侧板112)的上部开设有进风口113,在该进风口113处安装有百叶窗机构200。参照图4所示,百叶窗机构200主要包括用以将其安装固定在侧板110上的百叶窗安装支架210、安装在该百叶窗安装支架210上并相平行设置的多个窗叶220,以及用以调节窗叶220相对于安装面(本实施方式为侧板110)的设置角度的窗叶调节组件(图4未示出),作为举例而非限定,本实施方式中,在每个窗叶220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转轴,窗叶220利用该转轴与百叶窗安装支架210转动连接,还包括有将位于同侧的多个转轴连接在一起的连杆,使用者通过拉动该连杆可以对多个窗叶220的设置角度进行统一调整,由此,使得可以根据外部环境温度和风力对多个窗叶220相对于侧板110的设置角度进行调整,例如,当空气源热泵机组用于极寒环境(室外温度为-25°以下)时,在这种环境下风力极大,窗叶220朝下倾斜设置并与侧板110呈45°。

另外,不难理解,百叶窗机构200还可包括一驱动装置,例如,步进电机、液压缸、气缸等,空气源热泵机组的控制系统根据位于室外的传感器所检测的室外温度值来触发该驱动装置运行,经由该驱动装置带动多个窗叶220转动至所需的倾斜设置角度,由此实现百叶窗的智能控制,亦即百叶窗机构200为智能控制型百叶窗。

参照图3所示,在安装房100内还安装有用以对流经安装房100的进风口113的空气进行预热的第一预热机构300,参照图5所示,该第一预热机构300包括由金属管件(例如,铁管、不锈钢管)通过螺钉等连接或焊接方式搭建形成的第一预热支架310,在该第一预热支架310上安装有相平行设置、与前述百叶窗机构200的多个窗叶220相对置的多根横梁311,这多根横梁311亦由前述金属管件来构成,特别地,在这多根横梁311上分别包覆有由绝缘材料所制成的绝缘层(图5未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绝缘层优选为橡胶管。参照图5所示,第一预热机构300还包括多根伴热带320,这多根伴热带320缠绕在前述多根横梁311上,从前侧看去,伴热带320在横梁311上整体呈波浪形布置。另外,不难理解,还应设有与前述多根伴热带320电连接的供电模块,本实施方式中,该供电模块与空气源热泵机组600的供电系统为同一供电系统,该供电系统与空气源热泵机组的控制系统信号连接。在安装房100内还设置有用以检测室内温度的温度传感器,该温度传感器与空气源热泵机组的控制系统信号连接,空气源热泵机组运行时,空气源热泵机组的控制系统根据温度传感器所检测的室内温度值来控制伴热带320的通断电状态,由此来智能控制第一预热机构300(具体是伴热带320)的工作状态。

参照图3所示,在安装房100内还安装有用以对流经第一预热机构300的空气进行阻挡的挡风板400,如图6所示,该挡风板400由一方形板件(例如,不锈钢板)来构成,在该方形板件上开设有供空气流通用的少量通孔410。特别地,本实施方式中,挡风板400与前述第一预热机构300的用以设置伴热带320的部位相对置设置,并且,挡风板400在垂直于前后方向的平面内的投影面积小于多根横梁311与多根伴热带320所构成的整体在该平面内的投影面积,并且,后者可覆盖前者,换句话说,即从前后方向看去,挡风板400的尺寸小于多个伴热带320经由排列布置所构成的整体结构的尺寸,如此,流经第一预热机构300后的空气在流至挡风板400处时,大部分空气会受到挡风板400的阻挡而折回,并经由挡风板400的四周继续朝向空气源热泵机组的进风口处流动,只有小部分空气会经由挡风板400上的通孔而继续朝向空气源热泵机组的进风口处流动。通过设置挡风板400可以对流经第一预热机构300特别是伴热带320的大部分空气进行有效拦截,使这部分空气折回以增加其在伴热带320附近的停留时间,如此,可以提高伴热带320对空气的加热效果并使加热后的空气与未加热的空气混合均匀,使安装房100内的预进入空气源热泵机组的进风口内的空气的温度相较于室外空气的温度提高,有利于提高空气源热泵机组的能效比。

参照图3所示,在安装房100内还安装有用以对流经挡风板400的空气进行预热的第二预热机构500,该第二预热机构500主要包括一整体呈方形的换热器510,该换热器510通过由槽钢或金属管件所构成的支架安装在安装房100的支撑框架上。本实施方式中,参照图3和图6所示,换热器1与前述挡风板400相对置设置,并且,换热器510的尺寸大于挡风板400的尺寸,如此可以使从挡风板400四周流过的空气能够完全流经换热器510,进而保证对流经挡风板400的大部分空气进行加热,使安装房100内的预进入空气源热泵机组的空气的温度相较于室外空气的温度提高,有利于提高空气源热泵机组的能效比。

具体地,换热器510可由现有技术中的板式换热器、U形管式换热器、固定板管式换热器中的任意一种来构成。参照图7所示,空气源热泵机组600通常具有依次连接形成供冷媒循环流通的通路的蒸发器610、压缩机620、冷凝器630、膨胀阀640等,其中,低温冷媒在流经蒸发器610时与从安装房100内进入机组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后变成高温低压冷媒,这部分高温低压冷媒经由压缩机620压缩后变成高温高压冷媒,该高温高压冷媒在流经冷凝器630时与空气源热泵机组600的用户使用端设备(本实施方式为供暖设备的储水箱,也可为热水器的水箱)进行热交换后变成低温冷媒,该低温冷媒再流入蒸发器610内进入下一个循环过程。

本实施方式中,用户使用端设备优选为供暖设备的储水箱700,它具有与储水箱700的供水口连接、供高温水流通用的供水管710和与储水箱700的回水口连接、供低温水流通用的回水管720,特别地,本实施方式中,增设连通储水箱700的供水口与前述第二预热机构500的换热器510的进水口的供水支管730、连通储水箱700的回水口与换热器510的出水口的回水支管740,这样,从供暖设备的储水箱700的供水口流出的热水的一部分可以依次流经供水支管730、换热器510,在流经换热器510时与安装房100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以对该空气进行加热;发生热交换后的低温水经由回水支管740返回至供暖设备的储水箱700内。

另外,在供暖设备的储水箱700与供水支管730的连接处,或者,供水支管730与换热器510的进水口的连接处,还设有控制前述两者连通状态的阀门,该阀门为电动阀门,它的控制模块与空气源热泵机组600的控制系统信号连接,空气源热泵机组运行时,空气源热泵机组的控制系统根据温度传感器所检测的室内温度值来控制阀门的通断电状态,由此来智能控制第二预热机构500(具体是换热器510)是否对流经其的空气进行加热。

参照图3和图7所示,在安装房100内安置有至少一台空气源热泵机组600,该空气源热泵机组600的顶部具有多个排风风管610(参照图1所示)。参照图1所示,每个排风风管610的顶端贯穿顶板120后而从顶板120的上表面伸出来,特别地,本实施方式所述的安装系统,在顶板120上安装有用以对从排风风管610内排出的空气进行降噪的降噪机构800。参照图2所示,降噪机构800包括安装在顶板120上、由槽钢或方管搭建而成的降噪安装支架810、安装在该降噪安装支架810上的多块降噪板820,本实施方式中,这多块降噪板820被划分成由多块降噪板820所组成的多组,每组降噪板820与沿前后方向相对准的两个排风风管610相对应,且处于同一组的多块降噪板820采用其长度方向沿前后方向设置、降噪板820所在平面相对于竖直方向(即上下方向)相倾斜设置、彼此相平行的方式安装在降噪安装支架810上,它们的倾斜角度和相邻降噪板之间的间距设置需满足:处于同一组的多块降噪板820在垂直于竖直方向的平面内的投影应完全覆盖排风风管610的排风口,如此,能够对由排风风管610所排出的空气进行有效拦截,进而保证降噪效果。

下面结合上述结构描述对空气源热泵机组600的工作原理进行简单地描述。

空气源热泵机组在运行前或运行过程中,空气源热泵机组的控制系统根据设置在安装房100室内的温度传感器所检测的室内温度值来控制第一预热机构300(具体为伴热带320)、第二预热机构500(具体指阀门)的运行状态,同时,还根据位于室外的传感器所检测的室外温度值来调整百叶窗机构200的多个窗叶220的倾斜角度。本实施方式中,空气源热泵机组安装在室外温度低于-25°以下的极寒环境中,故百叶窗机构200的窗叶220优选设置为向下倾斜45°,第一预热机构300和第二预热机构500均处于运行状态。

室外空气经由百叶窗机构200进入安装房100内,然后在流经第一预热机构300时被其上的伴热带320加热升温;流经第一预热机构300后的空气流至挡风板400处,大部分空气会受到挡风板400的阻挡而折回,并经由挡风板400的四周继续朝向空气源热泵机组600的进风口处流动,只有小部分空气会经由挡风板400上的通孔410而继续朝向空气源热泵机组600的进风口处流动;流经挡风板400后的空气继续流动至第二预热机构500,经由第二预热机构500的换热器510对流经其的空气和安装房100内的空气进行加热;流经第二预热机构500后的空气经由空气源热泵机组600的进风口113进入空气源热泵机组600内并与空气源热泵机组600的蒸发器610进行热交换,发生热交换后的空气变成低温空气,该低温空气经由空气源热泵机组600的排风风管610排至安装房100的外部。

采用本发明所述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安装系统主要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第一、通过在安装房100的进风口113处设置扇叶倾斜角度可调的百叶窗机构200,可以对流入安装房100内的空气进行均分和改变其流入方向,可避免极寒环境下空气从正面冲击空气源热泵机组,使室外空气更均匀地流入安装房100内,还可降低室外空气进入安装房100内时所产生的噪音;

第二、室外空气进入安装房100内后会先后流经第一预热机构300和第二预热机构500,经由这两个预热机构可以对安装房100内的空气进行加热,使安装房100内的预进入空气源热泵机组600的空气温度相较于室外空气的温度提高,有利于提高空气源热泵机组的能效比,同时,还避免空气源热泵机组600结霜,减小95%以上的除霜;

第三、由于在第一预热机构300与第二预热机构500之间设置有挡风板400,可以增加空气流通路径的曲折度,进而提高这两个预热机构对空气的加热效果,使进入空气源热泵机组600内的空气温度明显提高,进而有利于提高空气源热泵机组的能效比,充分保证-25℃空气源热泵,在-38℃环境温度下也能正常运行;

第四、通过在安装房100的顶部设置与排风风管610的出风口相对置设置的降噪机构800,能够对由排风风管610的排风口所排出的空气进行有效拦截,进而保证降噪效果。

第五、百叶窗机构200、第一预热机构300、第二预热机构500的控制模块均与空气源热泵机组600的控制系统信号连接,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室外温度、室外风力、室内温度等)来控制它们的运行状态实现智能控制,可以提高使用便利性,同时还可提高空气源热泵机组600对安装环境的适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