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34254发布日期:2019-06-15 01:12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制冷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制冷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制冷设备,比如冰箱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图1所示,现有冰箱100’中冷藏室10’内的风道组件1一般由塑料件注塑成型,风道组件1’内形成冷藏风道,风道组件1’的外壳上开设有冷风出风孔11’。不同型号的冰箱100’由于箱体的高度不同,而需要制作不同的风道模具来完成风道组件1’的注塑,工艺复杂,成本高,通用性差。另外,风道组件1’一般设置在冰箱100’的内胆2’后壁21’的中间位置,占用体积较大,降低冰箱100’的容积利用率。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制冷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制冷设备中风道组件采用注塑件存在的成本高及通用性差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制冷设备,包括:制冷间室;设置在所述制冷间室内的风道壳体,所述风道壳体为中空的一体式挤塑制件,所述风道壳体内形成有风道,所述风道壳体设置有冷风入口,所述风道壳体的壳壁开设有冷风出风孔。优选地,所述风道壳体设置于所述制冷间室的内胆拐角处。优选地,所述制冷间室包括冷藏室和冷冻室,所述冷藏室和所述冷冻室之间设置有中隔板;所述风道壳体的两端呈敞口设置,所述风道壳体的第一端抵接所述冷藏室的内胆顶壁,所述风道壳体的第二端抵接所述中隔板。优选地,所述风道壳体的第二端的敞口形成所述冷风入口,所述中隔板开设有连通所述冷风入口与所述冷冻室的通孔。优选地,所述风道壳体包括风道盖板,所述风道盖板的一侧连接所述冷藏室的内胆侧壁,所述风道盖板的另一侧连接所述冷藏室的内胆后壁,所述风道盖板与所述冷藏室的内胆侧壁以及所述冷藏室的内胆后壁之间围设形成所述风道,所述冷风出风孔开设于所述风道盖板上。优选地,所述风道壳体包括风道盖板以及两根风道侧板,两根所述风道侧板分别对应连接在所述风道盖板的两侧,其中一根所述风道侧板与所述冷藏室的内胆的侧壁贴紧,另一根所述风道侧板与所述冷藏室的内胆的后壁贴紧,所述风道盖板以及两根所述风道侧板之间围设形成所述风道,所述冷风出风孔开设于所述风道盖板上。优选地,所述风道壳体内设置有至少一根隔板,至少一根所述隔板将所述风道分割为至少两个子风道,所述隔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风道盖板的延伸方向一致。优选地,所述风道盖板上开设有多列出风孔组,各所述子风道至少对应一列所述出风孔组,各列所述出风孔组包括多个所述出风孔,多个所述出风孔沿所述风道盖板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优选地,所述风道壳体与所述隔板一体挤塑成型设置。优选地,所述风道盖板呈弧形板。本发明制冷设备中风道壳体为中空的一体式挤塑制件,风道壳体内形成有风道,可以采用挤出工艺完成风道的制作,简化了制作工艺,降低了制作成本,且多种型号的制冷设备可共用一套挤出模具,只需根据制冷设备的箱体的高度不同来调整风道壳体的挤出长度即可,工艺简单,成本低,且通用性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制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制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制冷设备的截面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制冷设备中风道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制冷设备中风道壳体的截面示意图。图1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制冷设备11’冷风出风孔10’冷藏室2’内胆1’风道组件21’后壁图2至图5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制冷设备31冷风出风孔10冷藏室32风道盖板20冷冻室33风道侧板30冷藏风道34隔板301子风道4内胆40过渡风道41顶壁1风机42侧壁2蒸发器42a左侧壁3风道壳体42b右侧壁3a左风道壳体43后壁3b右风道壳体5中隔板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中对“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的描述以图2和图3中所示的方位为为基准,仅用于解释在图2和图3所示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本发明提出一种制冷设备。如图2至图5所示,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制冷设备100可以是冰箱或冷柜等,本实施例制冷设备以冰箱为例进行说明。制冷设备100包括制冷间室,制冷设备100还包括设置于制冷间室内的风道壳体3,风道壳体3为中空的一体式挤塑制件,风道壳体3内形成有风道30,风道壳体3设置有冷风入口(图未示),风道壳体3的壳壁开设有冷风出风孔31。具体地,本实施例制冷设备的制冷间室包括冷藏室10和冷冻室20,本实施例的风道壳体3设置于冷藏室10内,风道壳体3内形成的风道30即为冷藏风道,冷风出风孔31连通风道30和冷藏室10。冷冻室20内设置有冷冻风道(图未示),制冷设备100包括用于将冷藏风道30和冷冻风道连通的过渡风道40,冷风入口与过渡风道40连通。冷冻风道内设置有风机1和蒸发器2,风机1位于蒸发器2和过渡风道40之间。本实施例的冷藏室10和冷冻室20的位置呈上下分布关系,冷藏室10位于冷冻室20的上方,为了结构紧凑以及不过多占用制冷设备100内的有效使用空间,风道30设置在冷藏室10内靠近内胆4后壁43的位置,冷冻风道设置在冷冻室20内靠近内胆4后壁43的位置,冷藏室10的下方和冷冻室20的上方通过过渡风道40连通。本实施例的蒸发器2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翅片式蒸发器,风机1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离心风机。本实施例制冷设备100在使用时,风机1启动后提供风压,使得冷冻室20内的空气进入到冷冻风道内并经过与蒸发器2换热后形成冷风,风机1的叶片在旋转的过程中,将冷风通过过渡风道40及冷风入口送入风道壳体3形成的风道30内,并通过风道壳体3上的冷风出风孔31送入冷藏室10内,以与冷藏室10内的空气进行换热,对冷藏室10进行制冷。由于本实施例制冷设备100中风道壳体3为中空的一体式挤塑制件,风道壳体3内形成有风道30,可以采用挤出工艺完成风道30的制作,简化了制作工艺,降低了制作成本,且多种型号的制冷设备100可共用一套挤出模具,只需根据制冷设备100的箱体的高度不同来调整风道壳体3的挤出长度即可,工艺简单,成本低,且通用性好。如图2和图3所示,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风道壳体3具体设置于冷藏室10的内胆4拐角处。可以理解地,本实施例的冷藏室10的内胆4呈长方体状,冷藏室10的内胆4具有顶壁41、后壁43和两个侧壁42,其中,冷藏室10的内胆4后壁43相对制冷设备100箱体的开口设置,制冷设备100箱体的开口即为置物口,方便人们从制冷设备100内拿取或向制冷设备100内存放物品。冷藏室10的内胆4顶壁41则背离冷冻室20设置,两个冷藏室10的内胆4侧壁42分别为内胆4左侧壁42a和内胆4右侧壁42b,内胆4左侧壁42a连接在冷藏室10的内胆4后壁43的左侧,内胆4左侧壁42a和内胆4后壁43的连接处形成冷藏室10的内胆4左拐角;内胆4右侧壁42b连接在冷藏室10的内胆4后壁43的右侧,内胆4右侧壁42b与内胆4后壁43的连接处形成冷藏室10的内胆4右拐角。本实施例制冷设备100中风道壳体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风道壳体3分别为左风道壳体3a和右风道壳体3b,其中,左风道壳体3a设置于冷藏室10的内胆4左拐角处,右风道壳体3b设置于冷藏室10的内胆4右拐角处,两个风道壳体3的设置不仅提高了对冷藏室10的制冷效率,满足冷藏室10的制作需求,而且有两个风道壳体3分别对应设置在冷藏室10的内胆4的两个拐角处,节省占用空间,提高制冷设备100的容积使用率,同时保持送风的均匀性,进而优化冷藏室10内温度的均匀性。本实施例中,冷藏室10和冷冻室20之间设置有中隔板5,冷藏室10的内胆4顶壁41和中隔板5之间形成冷藏室10;风道壳体3的两端呈敞口设置,风道壳体3的第一端,即风道壳体3的上端抵接冷藏室10的内胆4顶壁41,风道壳体3的第二端,即风道壳体3的下端抵接中隔板5。如图2所示,风道壳体3沿上下方向延伸,风道壳体3的上端抵接冷藏室10的内胆4顶壁41,以将风道壳体3的上端敞口封闭,风道壳体3的下端抵接中隔板5,风道壳体3的第二端的敞口形成冷风入口,中隔板5开设有连通冷风入口与冷冻室20的通孔,具体地,冷风入口通过中隔板5的通孔与过渡风道40及冷冻室20的冷冻风道连通。本实施例风道壳体3的结构设计合理,并且可扩大对冷藏室10的制冷范围。在其他实施例中,风道壳体3可以是独立的壳体,风道壳体3的上端呈封闭设置,风道壳体3的下端开设有冷风入口。在一实施例中,风道壳体3包括风道盖板32,风道盖板32的一侧连接冷藏室10的内胆4侧壁42,风道盖板32的另一侧连接冷藏室10的内胆4后壁43,风道盖板32与冷藏室10的内胆4侧壁42以及冷藏室10的内胆4后壁43之间围设形成风道30,冷风出风孔31开设于风道盖板32上。以右风道壳体3b为例,其风道盖板32的左侧连接冷藏室10的内胆4后壁43,其风道盖板32的右侧连接冷藏室10的内胆4右侧壁42b,以使得风道盖板32与冷藏室10的内胆4右侧壁42b以及冷藏室10的内胆4后壁43之间围设形成风道30,冷风出风孔31开设有风道盖板32上,结构简单,易于制作。如图3至图5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风道壳体3包括风道盖板32以及两根风道侧板33,两根风道侧板33分别对应连接在风道盖板32的两侧,其中一根风道侧板33与冷藏室10的内胆4的侧壁42贴紧,另一根风道侧板33与冷藏室10的内胆4的后壁43贴紧,风道盖板32以及两根风道侧板33之间围设形成风道30,冷风出风孔31开设于风道盖板32上。以右风道为例,风道壳体3上沿与风道30的顶壁41平行的横截面呈闭合的环形结构,即风道盖板32以及两根风道侧板33首尾相连形成闭合的环形结构,使得风道盖板32以及两根风道侧板33之间围设形成风道30,冷风出风孔31开设有风道盖板32上。与上述实施例相比,该实施例风道壳体3增加了两根风道侧板33的设计,不仅便于风道壳体3与冷藏室10的内胆4装配,而且加强了风道壳体3的强度,风道壳体3不易变形。如图3至图5所示,风道壳体3内设置有至少一根隔板34,至少一根隔板34将风道30分割为至少两个子风道301,隔板34的延伸方向与风道盖板32的延伸方向一致。本实施例风道盖板32与隔板34均沿上下方向延伸,本实施例中,隔板34的数量为一根,一根隔板34将风道30分割为两个子风道301,增加了风道30内的风压,便于风道30内的冷风通过冷风出风孔31进入冷藏室10内,利于改善制冷设备100的制冷效果。另外,隔板34的设置,利于加强风道壳体3的强度。进一步地,风道盖板32上开设有多列冷风出风孔组,各子风道301至少对应一列冷风出风孔组,各列冷风出风孔组包括多个冷风出风孔31,多个冷风出风孔31沿风道盖板32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如图2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风道盖板32上,具有两列冷风出风孔组,两列冷风出风孔组与两个子风道301一一对应布置,便于提高送风效率,改善制冷设备100的制冷效果。各列冷风出风孔组包括多个沿上下方向间隔布置的冷风出风孔31,在提高送风效率的同时保持送风的均匀性,进而优化冷藏室10内温度的均匀性。如图2和图4所示,为了进一步优化冷藏室10内的温度均匀性,本实施例可使其中一列冷风出风孔组中的多个冷风出风孔31与另一列冷风出风孔组中的多个冷风出风孔31错位分布。更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风道壳体3与隔板34一体挤塑成型设置,不仅方便制作,而且省略了风道壳体3与隔板34的装配工序,避免了风道壳体3与隔板34的装配误差。本实施例的风道盖板32呈弧形板,优选地,风道盖板32呈圆弧板,在送风过程中减少风道30内的冷风的能量损失,利于送风。如图3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风道盖板32呈1/4圆弧板,既方便利用冷藏室10的内胆4的拐角空间,提高冷藏室10的使用率,从而提高制冷设备100的容积使用率。本实施例风道盖板32的半径以及厚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本实施例中,过渡风道40内设置有风门(图未示),风门用于阻断或连通冷藏室10和冷冻室20。本实施例的风门可采用现有技术,风门通过制冷设备100的控制系统控制,以按不同要求将风道30和冷冻风道阻断或者将风道30和冷冻风道连通,使用灵活、方便。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