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冷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05113发布日期:2019-08-10 00:17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制冷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冰箱、冰柜等制冷设备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比较重要的家用电器,其可以储存食物,使得食物在一定时间内不发生变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图1和图2示出了一种冰柜的结构示意图。该冰柜包括箱体1和门体2,箱体1的外表面设有压线盒4;门体2包括门壳21和门胆22,门胆22上设有门灯200。如图3和图4所示,门壳21上开设限位通孔20,环状限位结构5’穿设于限位通孔20上,向如图2所示的门灯200供电的门灯线3’插接在环状限位结构5’中,并利用环状限位结构5’将门灯线3’从门壳21引出,使得门灯线3’接入压线盒4内的接线端子,以保证在用户打开冰柜时,门灯200可以向箱体1内提供照明光线,使得用户可以方便的取放食物。但是,由于门壳21内填充有保温材料(如聚氨酯泡沫,海绵等),而环状限位结构5’与限位通孔20之间具有一定的缝隙,使得门壳21内所填充的保温材料容易漏出;因此,如图3和图4所示,将门灯线3’插接在环状限位结构5’时,需要先在门灯线3’上缠绕泡棉胶,然后将门灯线3’从环状限位结构5’引出,接着将门灯线3’上缠绕的泡棉胶与门壳21利用泡棉胶粘合在一起。

图5和图6示出了一种现有环状限位结构5’的示意图。该环状限位结构5’采用弹性材料制作而成,环状限位结构5’上设有环状限位凹槽50’,使得环状限位结构5’为上下对称结构。如图3和图4所示,将环状限位结构5’装配在限位通孔20时,可将环状限位结构5’捏扁沿着图3中a所示出的箭头从门壳21的内侧挤入限位通孔20内,使得环状限位凹槽50’的槽底与限位通孔20的内壁接触,该过程参见图3中a到图3中b。在门灯线3’从环状限位结构5’穿过前,需要在门灯线3’上缠绕泡棉胶(将该泡棉胶定义为第一泡棉胶a1),然后将门灯线3’沿着图3中c所示出的箭头穿过环状限位结构5’,该过程参见图3中c到图3中d。将门灯线3’上缠绕的泡棉胶与门壳21的内侧利用泡棉胶(将该泡棉胶定义为第二泡棉胶a2)粘合在一起,该过程参见图3中e。但这种采用泡面胶密封的方式效果不好,仍然有保温材料泄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冷设备,以降低制冷设备外壳所填充的保温材料发生泄漏的可能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冷设备,该制冷设备包括发泡箱体以及发泡门体,所述发泡箱体及所述发泡门体均包括门壳以及门胆,所述发泡箱体的外壳和/或所述发泡门体的外壳上设有用于插接导线的导线导向装置,所述导线导向装置由弹性材料制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导向装置包括导向本体,所述导向本体穿设于所述外壳的限位通孔上,所述导向本体设有用于插接所述导线的导引孔,所述导向本体在外壳外侧设置第一限位部,所述导向本体在外壳内侧设置的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沿所述限位通孔的径向长度均大于所述限位通孔的直径,所述导引孔的内壁设有用于与所述导线过盈配合的第三限位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制冷设备中,导线导向装置所包括的导向本体穿设在外壳的限位通孔上,使得限位通孔与导向本体之间容易存在缝隙,而由于导向本体在外壳外侧设置第一限位部,导向本体在外壳内侧设置的第二限位部,且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沿限位通孔的径向长度均大于限位通孔的直径,使得限位通孔与导向本体之间存在缝隙时,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可密封限位通孔与导向本体之间所存在缝隙,从而降低聚氨酯泡沫、海绵等保温材料泄漏的可能性。同时,本发明提供的制冷设备中,导向本体设有的导引孔的内壁还设有第三限位部,第三限位部与导线过盈配合,使得第三限位部与导线紧密接触,从而密封导引孔与导线之间所存在的缝隙,因此,当导引孔的内壁设有第三限位部时,可避免泄漏在外壳内侧的保温材料进入导引孔,从而避免保温材料通过导引孔泄漏到外壳外侧。

另外,由于导线导向装置由弹性材料制成,使得将导线导向装置装配到限位通孔时,只需挤压导线导向装置,使得导线导向装置发生一定的变形,即可将导线导向装置装配至外壳上,这样就能够保证导线导向装置所包括的导向本体、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和第三限位部为一体结构的前提下,通过挤压第一限位部的方式,使得第一限位部从限位通孔穿出,从而将导线导向装置装配到限位通孔中,因此,本发明中的导线导向装置既能够方便快捷的完成装配,又能够保证确保外壳内填充的保温材料不发生泄漏。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冰柜处于关闭状态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冰柜处于打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环状限位结构、限位通孔和门灯线的装配流程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e的轴向剖视图;

图5为现有技术中环状限位结构的立体结构图;

图6为现有技术中环状限位结构的轴向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冰柜处于关闭状态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a的放大图;

图9为图7中a的轴向剖视图一;

图10为图9中导线导向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图11为图10的正视图;

图12为图11的a-a向剖视图;

图13为图7中a的轴向剖视图二;

图14为图13中导线导向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图15为图14的轴向剖视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导线导向装置、限位通孔与导线的装配流程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中导线导向装置与限位通孔的装配流程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发泡箱体,11-箱壳;

12-箱胆,2-发泡门体;

20-限位通孔,21-门壳;

211-门外壳,212-门端盖;

22-门胆,200-门灯;

3’-门灯线,3-导线;

4-压线盒,5’-环状限位结构;

50’-限位凹槽,5-导线导向装置;

50-导向本体,500-导引孔;

501-小孔段,502-大孔段;

503-变径段,51-第一限位部;

52-第二限位部,520-密闭空间;

521-环状承载套,522-喇叭状密封筋;

523-第一限位凸起,53-第三限位部;

54-倾斜过渡面,6-铰链;

a1-第一泡棉胶,a2-第二泡棉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该制冷设备包括发泡箱体1和发泡门体2,发泡箱体1及发泡门体2均包括外壳以及内胆,发泡箱体1的外壳和/或发泡门体2的外壳上设有如图10或图14所示的用于插接导线的导线导向装置5。具体而言,发泡箱体1包括作为发泡箱体1所包括的外壳的箱壳11和作为发泡箱体1所包括的内胆的箱胆12,发泡门体2包括作为发泡门体2所包括的外壳的门壳21和作为发泡门体2所包括的内胆的门胆22,箱壳11和门壳21通过铰链6连接在一起,箱壳11和门壳21内均填充有作为保温材料的聚氨酯泡沫、海绵等发泡料,具体结构可参照图2所示的现有冰柜处于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和图7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中冰柜处于关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下面以冰柜为例,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设备的具体结构,以下说明仅用于解释,不用作限定。

上述如图7所示的门壳21上设有如图10和图14所示的用于插接导线3的导线导向装置5,为了便于装配,上述导线导向装置5由弹性材料制成,使得在装配时可根据门壳21所设的限位通孔20的大小发生如图17中b所示的变形,从而顺利将导线导向装置5装配到门壳21上。应理解的是,导线导向装置5也可以设在箱壳11,图7仅仅是示例的给出了导线导向装置5设在门壳21的情况。

从图7可以看出,该门壳21包括门外壳211及门端盖212,如图10或图14所示的导线导向装置5装配在门端盖212上,至于导线导向装置5在门端盖212的具体装配位置,则根据实际情况。例如:如图10或图14所示的导线导向装置5装配在图7中所示的门端盖212的一端,至于左端还是右端,则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如图7所示,上述导线3可以为任何需要从箱壳11和/或门壳21引出的导线,该导线3可以为导电线缆,也可以为普通用于连接箱壳11或门壳21内外部件的线缆,不仅限于门灯线。

至于导线导向装置5在箱壳11和/或门壳21的具体装配位置,则由箱壳11或门壳21所开设的限位通孔20的位置决定。下文以导线导向装置5装配在门壳21为例,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导线导向装置5的结构。

如图16中a所示,上述门壳21上开设有限位通孔20,用于装配如图10和图14所示的导线导向装置5。如图10和图14所示,该导线导向装置5包括穿设于限位通孔20上的导向本体50,导向本体50设有插接导线3的导引孔500。如图11、图12和图15所示,导向本体50在门壳21外侧设置第一限位部51,导向本体50在门壳21内侧设置第二限位部52。其中,门壳21外侧是指门壳21远离门胆22的一端,其与外界直接接触,门壳21内侧是指门壳21靠近门胆22的一端。

如图9和图13所示,上述第一限位部51和第二限位部52沿限位通孔20的径向长度均大于限位通孔20的直径,上述导引孔500的内壁设有用于与导线3过盈配合的第三限位部53。其中,图9和图13所示出的图7中a的轴向剖视图是沿着限位通孔20的轴向方向的剖视图。

由上述制冷设备的结构可知,导线导向装置5所包括的导向本体50穿设在门壳21的限位通孔20上,使得限位通孔20与导向本体50之间容易存在缝隙,而由于导向本体50在门壳21外侧设置第一限位部51,导向本体50在门壳21内侧设置第二限位部52,且第一限位部51和第二限位部52沿限位通孔20的径向长度均大于限位通孔20的直径,使得限位通孔20与导向本体50之间存在缝隙时,第一限位部51和第二限位部52可密封限位通孔20与导向本体50之间所存在缝隙,从而降低聚氨酯泡沫、海绵等保温材料泄漏的可能性。同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冰柜、冰箱等制冷设备中,导向本体50所开设的导引孔500的内壁还设有第三限位部53,第三限位部53与导线3过盈配合,使得第三限位部53与导线3紧密接触,从而密封导引孔500与导线3之间所存在的缝隙,因此,当导引孔500的内壁设有第三限位部53时,可避免泄漏在门壳21内侧的保温材料进入导引孔500,从而避免保温材料通过导引孔500泄漏到外壳外侧,使得制冷设备的外观品质有了一定的提升(整洁性方面),这样就能提高了冰柜、冰箱等制冷设备的产品竞争力。应理解,在导线导向装置5装配到门壳上后,第三限位部53将导引孔500位于门壳内侧的一端密封,使得外界的灰尘无法通过导引孔500进入门壳内侧,因此,第三限位部53也在一定程度起到了防尘作用,避免外界灰尘进入门壳内侧。

同时,现有技术中使用泡棉胶密封时,容易出现密封位置不准确等问题,需要重新密封,甚至出现限位结构、导线等报废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中只需将导线导向装置5装配在门壳21所开设的限位通孔20中,然后将导线3穿过导线导向装置5即可实现密封功能,这种密封方式的密封效果好、成功性高,降低了产品报废率。

当上述第一限位部51和第二限位部52为刚性结构时,由于第一限位部51和第二限位部52沿限位通孔20的径向长度均大于限位通孔20的直径,使得导线导向装置5只能采用分体装配的形式装配到门壳21上,导致导线导向装置5容易出现缝隙,不利于密封。为了提高密封效果,上述导线导向装置5为弹性材料制成的弹性导线导向装置,使得将导线导向装置5装配至门壳21的过程中,只要挤压导线导向装置5,使得导线导向装置5发生如图17中b所示的变形,即可导线导向装置5装配至门壳21所开设的限位通孔20上,这样就能够保证导线导向装置5所包括的导向本体50、第一限位部51、第二限位部52和第三限位部53为一体结构的前提下,通过挤压第一限位部51的方式,使得第一限位部51从限位通孔20穿出,从而将导线导向装置5装配到门壳21上,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导线导向装置5既能够方便快捷的完成装配,又能够保证确保门壳21内填充的保温材料不发生泄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上述导线导向装置5、门壳21以及导线3的装配过程。

首先,按照如图16中a和图17中a所示的箭头方向,将第一限位部51伸入门壳21所开设的限位通孔20内;此时,由于第一限位部51沿限位通孔20的径向长度均大于限位通孔20的直径,使得第一限位部51伸入门壳21所开设的限位通孔20时,第一限位部51和导向本体50对应限位通孔20的部分受到限位通孔20的挤压而发生一定变形,具体参见图17中b;可以理解的是,图17中b的只是示意的表示形变形态,并不代表变形的真实形态。当第一限位部51完全从限位通孔20穿过时,第一限位部51与门壳21外侧表面相抵,第二限位部52与门壳21内侧表面相抵,从而将导线导向装置5装配在门壳21上,具体参见图16中b和图17中c。

然后,按照如图16中b的箭头方向将导线3从导向本体50所开设的导引孔500中引出门壳21,并在门壳21外侧留出额定长度的导线,这样就完成了导线导向装置5、门壳21以及导线3的装配,具体参见图8和图16中的c。

如图7所示,若上述导线3用于传输门灯用电,在完成上述导线导向装置5、上述导线3和上述门壳21装配后,可参照图1和图2将导线3位于门壳21内侧一端连接至门灯的电源接口,将导线3位于门壳21外侧的一端连接压线盒4的接线端子。

如图9和图13所示,由于导引孔500的内壁设有第三限位部53,且第三限位部53可与导线3过盈配合,因此,当导线3从导向本体50所开设的导引孔500引出门壳21时,由于导线3经过第三限位部53时,导线3挤压第三限位部53,使得第三限位部53发生一定的弹性形变,这样第三限位部53就能够为导线3让出通道,确保导线3可以从导引孔500穿过;同时,第三限位部53还会对导线3施加一定的反作用力(因为第三限位部53带的弹性形变所产生的回弹力),用以挤压导线3,以使得第三限位部53夹紧导线3,这样当导线3穿过导引孔500时,第三限位部53就可以密封如图12和图15所示的导引孔500位于门壳21内侧的开口与导线3之间的缝隙,从而杜绝门壳21内侧有保温材料时,保温材料通过导引孔500从门壳21内侧泄漏至门壳21外侧。

上述导向本体50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可以控制导向本体50沿着限位通孔20的径向长度,使得导向本体50沿着限位通孔20的径向长度略大于限位通孔20的孔径。此时,当导向本体50伸入限位通孔20时,限位通孔20可将导向本体50(具体为第一限位部51)进行一定的压缩,使得导向本体50与限位通孔20的内壁之间结合紧密,从而保证导向本体50与限位通孔20的配合方式为过盈配合;当导向本体50与限位通孔20的配合方式为过盈配合时,导向本体50可以利用自身具有的弹性特性,减少对限位通孔孔壁的挤压,从而降低这种配合方式对限位通孔20的孔壁的损害。

为了保证上述第一限位部51和第二限位部52对导向本体50与限位通孔20之间所存在的缝隙的密封性,在上述导线导向装置5装配至门壳21上时,上述第一限位部51与第二限位部52在限位通孔20的轴向方向的最小距离等于门壳21厚度。如图12和图15所示,当第一限位部51和第二限位部52没有受到任何作用力的情况下(上述导线导向装置5还未装配至限位通孔20),可设定第一限位部51和第二限位部52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0小于等于门壳21的厚度,以使得门壳21可以嵌入第一限位部51和第二限位部52之间。尤其是当第一限位部51和第二限位部52没有受到任何作用力的情况下,第一限位部51和第二限位部52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0小于门壳21的厚度时,当第一限位部51完全穿过限位通孔20时,门壳21内侧表面会阻挡第二限位部52向门壳21外侧方向前进,使得第二限位部52向远离第一限位部51的方向发生一定的收缩,直到第一限位部51和第二限位部52之间的最小距离等于门壳厚度时,门壳21即可被嵌入第一限位部51和第二限位部52之间,这样不仅保证了导线导向装置5装配到门壳21上,还使得第二限位部52可以向门壳21内侧表面施加一定的反作用力,使得门壳21与第一限位部51和第二限位部52均紧密接触,从而提高第一限位部51和第二限位部52对导向本体50与限位通孔20之间的缝隙的密封性能。

在一种示例中,如图10和图12所示,第二限位部52包括环状承载套521和喇叭状密封筋522,环状承载套521套设在导向本体50上。如图9所示,喇叭状密封筋522的小口端设在环状承载套521的外侧喇叭状密封筋522的大口端与门壳21内侧表面相抵,此时喇叭状密封筋522的大口端可以作为相抵平面抵在门壳21内侧表面。由于上述导线导向装置5采用弹性材料制作,使得将导线导向装置5装配到门壳21时,喇叭状密封筋522具有吸盘的功能,以保证喇叭状密封筋522的密封效果比较好。其中,上述导线导向装置5没有装配到门壳上时,喇叭状密封筋522的大口端没有与任何部件发生接触和连接,处在自由状态,因此,喇叭状密封筋522的大口端又称为自由端部。

如图9所示,当上述导线导向装置5装配到门壳21上,导向本体50的一部分嵌入限位通孔20内。此时将上述导线导向装置5装配到门壳21的过程中,沿门壳21内侧向门壳21外侧的方向,对导线导向装置5所施加的作用力过大,那么导向本体50容易从限位通孔20过度伸出,导致第一限位部51无法与门壳21外侧紧密接触,这不仅对门体2的外观产生不利的影响,而且也无法利用第一限位部51密封限位通孔20的内壁与上述导向本体50之间的缝隙。基于此,上述第二限位部52还包括与门壳21内侧表面相抵(即贴合)的第一限位凸起523,第一限位凸起523设在喇叭状密封筋522朝向门壳21内侧表面,当然也可以设在环状承载套521朝向门壳21内侧表面。

如图16中a和图17中b所示,初始位置时(在没有受到任何作用力的情况),上述导线导向装置5还没有装配到门壳21上,如图12所示的喇叭状密封筋522作为自由端部的大口端与第一限位部52之间的距离小于门壳21的厚度,第一限位凸起520与第一限位部51之间的间隙不小于门壳21的厚度。其中,第一限位凸起520与第一限位部51之间的间隙是指第一限位凸起520与第一限位部51之间的最小间隙。

如图9所示,当上述导线导向装置5装配到门壳21时,由于上述第一限位凸起520与第一限位部51之间的间隙不小于门壳21的厚度,使得第一限位凸起520不会限制上述喇叭状密封筋522发挥吸盘作用,从而保证喇叭状密封筋522与门壳21内侧表面相抵时比较容易的发生形变,以便充分发挥自身的吸盘作用,从而提高上述喇叭状密封筋522的密封效果。同时,如图9所示,当上述喇叭状密封筋522与门壳21内侧表面相抵时,上述喇叭状密封筋522、环状承载套521、门壳21内侧表面和导向本体50构成密闭空间520,使得第一限位凸起523位于该密闭空间520;而由于上述导线导向装置5采用弹性材料制作,使得在上述导线导向装置5装配到门壳21时,通过控制导向本体5伸出限位通孔20的程度,使得喇叭状密封筋522和第一限位凸起523均与门壳内侧表面紧密接触。

如图9和图10所示,为了保证第一限位凸起523的限位作用比较均匀,上述第一限位凸起523为环状限位凸起,以保证上述第一限位凸起523绕着限位通孔20的周围与门壳21内侧表面相抵。

如图9~图12所示,至于第一限位凸起523沿着限位通孔20的凸起高度,则可以根据门壳212所能承受的压力设定。当第一限位凸起523沿着限位通孔20的凸起高度比较大,第一限位凸起523与门壳21相抵时,第一限位凸起523向门壳212所施加的力比较大;当第一限位凸起523沿着限位通孔20的凸起高度比较小,第一限位凸起523与门壳21相抵时,第一限位凸起523向门壳21所施加的力比较小。

如图10所示,上述第一限位部51为环形限位套,上述第二限位部52的外径大于第一限位部51的外径,使得第二限位部52具有良好的限位功能,从而避免导向本体50通过限位通孔20过多的向门壳21外侧伸出;同时将导线导向装置5装配到门壳21的过程中,如果沿着从门壳内侧向门壳外侧给导线导向装置5所施加的作用力过大,第二限位部52可以比较好的阻止导向本体50沿着限位通孔20的轴向前进,从而确保第一限位部51与限位通孔20位于门壳外侧的一端之间紧密接触,避免第一限位部51密封不严问题,同时,也能够避免第一限位部51和第二限位部52同时挤压门壳同一位置所产生的应力分布不均问题,避免门壳21发生局部变形。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一限位部51的外径和第二限位部52的外径均是以导向本体的径向方向为基准的长度。

例如:如图9所示,上述第一限位凸起523在环状承载套521相对门壳21内侧表面的正投影与上述第一限位部51在环状承载套521相对门壳21内侧表面的正投影外,这样上述第一限位凸起523在环状承载套521相对门壳21内侧表面的正投影与上述第一限位部51在环状承载套521相对门壳21内侧表面的正投影相互独立,使得第一限位部51抵住门壳21的位置与第一限位凸起523抵住门壳21的位置完全没有重合,从而保证门壳21的各个部分受力均匀,不会因为长期受力不均匀导致门壳21局部变形。

在另一种示例中,如图13~图15所示,上述作为第二限位部52的密封件包括台状密封套,该台状密封件为圆台形密封套或棱台形密封套,圆台形密封套为广义的圆台形密封套,可以为规则的圆形密封套或椭圆密封套,棱台形密封套可以为规则的棱台形密封套,也可以为不规则的棱台形密封套。

例如:当台状密封套为圆台形密封套时,该圆台形密封套设置于导向本体50上。该圆台形密封套所具有的两侧台面中面积较大的一侧台面与门壳21内侧表面相抵,门壳21内侧表面与作为第二限位部52的圆台形密封套的接触面积比较大,这样一方面可提高密封件的密封功能,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得密封件具有一定的限位作用,防止导向本体50从限位通孔20位于门壳21外侧的一端伸出过大时,影响第一限位部51的密封性能。同时,圆台形密封套所具有的两侧台面中面积较大的一侧台面与门壳21内侧表面相抵,可以使得门壳21内侧表面与第二限位部52的接触积比较大,从而减少第二限位部52对门壳21内侧表面的压力,避免门壳21出现应力集中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和图15所示,为了进一步降低保温材料泄漏的可能性,沿着上述限位通孔20的轴向长度,上述导向本体50位于限位通孔内侧(门壳内侧)的长度大于导向本体位于限位通孔20外侧(门壳外侧)的长度,使得即使有保温材料突破第三限位部53的密封作用进入导引孔500中,也能够利用导向本体50位于限位通孔20内侧(门壳内侧)的部分延缓保温材料从导引孔500泄漏至门壳21外侧的时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和图13所示,上述第三限位部53包括环绕导引孔500内壁设置的第二限位凸起,该第二限位凸起设置于导引孔500的内壁位于限位通孔50内侧的一侧。当导线3穿设在导引孔500中,导线3与第二限位凸起处于过盈配合状态,即导线3在此处受到第二限位凸起的挤压,但由于第二限位凸起作为导线导向装置5的一部分,采用弹性材料制作,使得第二限位凸起挤压导线时,不仅会对导线3造成损害,而且还能够利用第二限位凸起密封导引孔500,使得门壳内侧有泄漏出的保温材料时,可以利用第二限位凸起阻挡其进入导引孔500,从而避免保温材料通过导引孔500进一步泄漏至门壳21外侧。

应理解的是,上述第二限位凸起环设在导引孔500的内壁时,第二限位凸起为环状限位凸起,此处环状限位凸起所构成的环形直径应当小于导线的直径,以使得导线3可以与第二限位凸起过盈配合。

如图9和图13所示,为了便于导线3穿设于导引孔50上,上述第二限位凸起的其中一侧与导引孔的内壁之间设有倾斜过渡面54,以利用倾斜过渡面54对导线3进行导引,从而方便导线3穿设在导引孔上。

例如:当上述第二限位凸起靠近导引孔内侧的一端与导引孔500的内壁之间设有倾斜过渡面54时,导线3在倾斜过渡面54的导向下,逐渐向空间比较窄小的位置移动,并最终在倾斜过渡面54的导向下从第二限位凸起穿过,然后再沿着导引孔500继续向门壳外侧方向前进。

为了减少第二限位凸起对于导线的磨损,上述第二限位凸起接触导线的表面为弧状面。例如:当第二限位凸起为圆环状限位凸起时,圆环状限位凸起与导线3接触的表面比较平滑,不会存在尖锐的棱角,避免了导线3在穿过圆环状限位凸起的环状区域磨损导线,当然也能够保证导线3与圆环状限位凸起过盈配合时,不会磨损导线3的表面,这样就能提高导线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和图14所示,上述导引孔500的形状多种多样,可以参考现有结构设计,也可以是重新设计的导引孔500的结构。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上述导引孔500的结构。

如图12所示,上述导引孔500包括小孔段501、大孔段502和变径段503,小孔段501和大孔段502通过变径段503过渡连通,使得沿着导引孔500的轴向方向,导引孔500逐渐从小孔径过渡到大孔径,这样导引孔500的内壁不会出现较为尖锐的棱角,使得导线3传过导引孔500的过程中,降低了导引孔500的内壁对导线3的磨损。

上述第三限位部53设在小孔段501的内壁。例如:当上述第三限位部53包括第二限位凸起时,第二限位凸起设在小孔段501的内壁,此时可保证第二限位凸起的凸起高度不是很大的前提下,使得第二限位凸起与导线3过盈配合。

考虑到上述导线导向装置5采用弹性材料制作,且第一限位部51沿着限位通孔20的径向方向的长度大于限位通孔的直径,使得在上述导线导向装置5装配到门壳21的过程中,需要使得第一限位部51发生一定的变形才能穿过限位通孔20;基于此,如图9和图13所示,上述导向本体50在限位通孔20内侧区域与上述导向本体50在限位通孔20外侧区域的外径相同,上述大孔段502位于导引孔500对应第一限位部51和第二限位部52的位置。此时,相对导向本体50对应小孔段501的位置的壁厚来说,导向本体50对应大孔段502的位置的壁厚比较薄,比较容易发生变形;而大孔段位于导引孔对应第一限位部51和第二限位部52的位置,因此,当挤压第一限位部51时,在导引孔对应第一限位部51的位置的辅助下,第一限位部51比较容易发生如图17中b所示的变形,这样就能够快速的传过限位通孔20,完成导线导向装置的装配工作。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