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膨胀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66454发布日期:2020-12-29 12:51阅读:88来源:国知局
电子膨胀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制冷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电子膨胀阀。



背景技术:

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节流元件、两个换热器以及其它零部件,节流元件可以采用电子膨胀阀,用于冷媒的节流调节,使用电子膨胀阀可实现相对精确控制而提高系统能效。当冷媒经过电子膨胀阀时,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噪音。改善冷媒通过电子膨胀阀的噪音,是长期以来电子膨胀阀及制冷系统的相关技术人员一直在研究的一个技术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膨胀阀,用于改善冷媒流经电子膨胀阀的噪音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电子膨胀阀,包括阀座、阀体部件、阀芯,所述阀体部件包括阀体,所述阀体与所述阀座固定连接;所述阀座包括阀口部,所述电子膨胀阀包括第一阀腔(a)以及第二阀腔(b),所述第一阀腔(a)位于阀口部相对上方一侧,所述第二阀腔(b)位于阀口部相对下方一侧;所述电子膨胀阀在所述阀口部设置有阀口,所述阀口能够连通所述第一阀腔(a)以及第二阀腔(b);所述电子膨胀阀具有第一接口以及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一阀腔(a)连通,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二阀腔(b)连通;所述阀芯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阀腔(a),所述阀芯与所述阀口配合用于调节所述电子膨胀阀的流量;所述阀口的通径小于所述第二接口的通径,所述第二接口的通径小于所述第二阀腔(b)的通径;所述电子膨胀阀还包括凸部,所述凸部位于所述阀口部的相对下方,所述凸部对向所述阀芯设置或所述凸部对向所述阀口设置。

通过在电子膨胀阀阀口部两侧设置第一阀腔和第二阀腔,阀芯的至少部分在第一阀腔,在阀口部下方或第二阀腔,设置与阀芯相对的凸部,使冷媒在由第一阀腔通过阀口进入第二阀腔时,经凸部的设置,使冷媒在这个方向通过阀口时会改善节流后的流动方式,改善冷媒流体在中部的压力,从而改善冷媒电子膨胀阀的噪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第一种实施例电子膨胀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电子膨胀阀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电子膨胀阀包括阀座与阀体部件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4-图6为图1所示挡流件的示意图,图4为剖视示意图,图5为俯视示意图,图6为立体示意图;

图7-图9为电子膨胀阀的局部剖视示意图,主要针对阀口部结构;

图10为第二种实施例的电子膨胀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所示电子膨胀阀包括阀座与阀体部件的局部示意图;、

图12为上述电子膨胀阀又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3为第三种实施例的电子膨胀阀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4为第四种实施例的电子膨胀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15又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膨胀阀局部示意图;

图16为第五种实施例的电子膨胀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又一电子膨胀阀的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1、11a、11b、11c、11’阀座,1110渐扩区,112、112’、112a、112b、112c、112d阀口部,1121阀口,1122下壁,112c1、11221第一部分,112c2、11222第二部分

121第一接管,122第二接管,

130挡流件,1301配合部,1302凸部,1303连接部,1304通孔,

131滤网组件,1310凸部,1311滤网层,1312异型滤网层

132挡流件,1321凸部,1322连接部

135多孔烧结件,1351凸部,

14、14’阀体部件,140凸部,141阀体,1411侧壁部,1412翻边部,1413底壁部,

15连接件,16套管

17磁转子组件,171磁转子,172连接板

18丝杆阀芯组件,丝杆181,182阀芯,183套筒部,184套筒盖,185固定件,186弹簧,187支撑部件,

19螺母组件,191螺母,192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照图1-图6,图1是电子膨胀阀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是图1电子膨胀阀的局部的剖视示意图,主要包括阀座与阀体部件部分,这样可以清楚阀口部的结构;图4-图6为图1电子膨胀阀中挡流件的示意图,其中图4为剖视示意图,图5为俯视示意图,图6为立体示意图。

需要指出的是,下面的技术方案针对具体的电子膨胀阀结构进行说明,本申请主要通过对冷媒流动的流道结构进行改进以改善冷媒流动噪音,具体是在阀口相对部位设置凸部。对于电子膨胀阀的其他部件,如磁转子组件、丝杆阀芯组件、螺母组件、止动装置等部件这里不作限制,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对上述部件的结构进行特别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文披露的技术方案,可以将其应用于所有类似的电子膨胀阀结构。本文关于上述磁转子组件、丝杆阀芯组件等其他部件的描述,仅是便于了解电子膨胀阀的基本工作原理,而并非进行结构上的限定。

电子膨胀阀包括阀座11、阀体部件14,另外还包括连接件15、套管16、磁转子组件17、丝杆阀芯组件18、螺母组件19,阀体部件14包括阀体141,阀座11与阀体141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同时固定连接有第一接管121和第二接管122。如图1所示的方向,在阀座11的上方一侧,设置有连接件15,连接件大致呈底部开口的杯型,其底部具有开口,连接件与阀座11固定连接,同时与套管16固定连接,即阀座通过连接件与套管连接。具体而言,可以在阀座11上侧设置台阶,并将连接件15的底部开口与该台阶配合,并将两者焊接进行固定,或采用其他形式将两者先相对固定如卡接再焊接固定等。

在连接件15的上侧,还设置有套管16,套管16与连接件15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这样,套管16、连接件15、阀座11三者固定连接,三者之内的空间,设置有磁转子组件17、丝杆阀芯组件18、螺母组件19。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结构中,连接件15并不是必须存在的,当不存在连接件15时,也可以采用套管16直接与阀座11固定连接的方式,或者采用其他部件固定的方式,比如,直接将阀座11的外缘部向上延伸后与套管16焊接固定的方式。

磁转子组件17能感应电磁线圈的电磁力而转动,磁转子组件17包括磁转子171以及与磁转子171固定连接或一体设置的连接板172,丝杆阀芯组件18包括丝杆181,丝杆181与连接板172固定连接,这样,丝杆181通过连接板172与磁转子组件17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具体的,丝杆181与连接板172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或者通过卡接、压接等其他固定连接或限位连接方式连接。

丝杆阀芯组件还包括阀芯182、套筒部183、套筒盖184、固定件185、弹簧186以及支撑部件187,丝杆181与阀芯182之间通过套筒实现浮动连接,套筒包括套筒部183与套筒盖184,套筒部183大体呈底部开口的杯形,其底部有开口,阀芯182穿过该开口并与套筒部183限位设置,阀芯182至少有部分位于第一阀腔a,在电子膨胀阀工作时,阀芯182能在带动下相对阀口动作一定行程从而与阀口1121配合用于调节节流。即,在电子膨胀阀工作过程中,阀芯182可以相对阀口部112在一定的行程内上下移动以调节阀口1121的开度,在阀芯与阀口部112抵接时,阀芯182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克服弹簧力相对套筒部183移动,但不会脱离套筒。在套筒部183的顶部设置有套筒盖184,套筒部183与套筒盖184相对固定或限位设置,套筒盖184设置有抵接部,丝杆181的下端部固定连接有固定件185,固定件185上设置翼部,在翼部朝向阀芯一侧,还设置有弹簧186,并由支撑件187进行支撑,弹簧186的一端与翼部朝向阀芯一侧相抵接,另一侧与支撑件187相抵接;在装配时,丝杆181穿过套筒盖184,将固定件185与丝杆181固定连接后再与套筒部183组装,将套筒盖184与套筒部183组装。这样,套筒盖184的抵接部与固定件185的翼部对向设置,形成限位结构,并且同时使套筒与丝杆181形成类似悬挂的浮动连接结构。套筒部183与丝杆181之间无法脱离,因弹簧的作用,在阀芯与阀口部112抵接时可以作一定行程的相对运动。本文所述的脱离,是指套筒部183与丝杆181之间分离成彼此没有任何限制的两个单独部件,而不仅仅指两者没有物理上的接触。

螺母组件19包括螺母191以及连接件192,螺母191与连接件192固定连接,连接件192可以由金属板冲压形成,螺母191通过金属制的连接件192与套管16和或连接件15固定设置,螺母191可以采用非金属材料以连接件192为嵌件经注塑成形,连接件192与连接件15可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当不设置连接件时,可以将连接件192与阀座11或套管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

螺母191具有沿其轴向贯通的通孔,螺母在设置该通孔的内侧壁设置内螺纹,与之相应的,丝杆181的外周面设置有相对应的外螺纹,这样当磁转子组件17转动时,丝杆181在螺纹副的作用下,在转动的同时,还相对螺母组件19作升降运动,从而带动阀芯182在一定范围内作升降运动。

电子膨胀阀包括阀座11、阀体部件14、第一接管121、第二接管122,阀座11、阀体部件14、第一接管121、第二接管122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具体地,阀座11与阀体141通过焊接固定连接,阀座11与第一接管121通过焊接固定连接,阀体141与第二接管122通过焊接固定连接。阀座11具有阀口部112,在阀口部112设置有阀口1121,电子膨胀阀具有第一阀腔a以及第二阀腔b,本申请中以阀口部112以上的阀腔、且与第一接管121的第一接口1211连通的部分为第一阀腔a,以阀座以下的阀腔、且与第二接管122的第二接口1221连通的部分为第二阀腔b,第一阀腔a与第二阀腔b能通过阀口1121连通,第一阀腔a位于阀口部112相对上方一侧,第二阀腔b位于阀口部112相对下方一侧,阀口1121的通径d小于第二接口1221的通径h2,第二接口1221的通径h2小于第二阀腔b的通径h1,第一接口1211的通径h3小于第二阀腔b的通径h1。本文中第二阀腔b不限于通径大小相同,如通径大小不同,第二阀腔b的通径h1指相对最大处的通径。

有的系统可能需要电子膨胀阀能双向流动,本文中冷媒从第一接口向第二接口方向流动定义为第一流动方向,冷媒从第二接口向第一接口方向流动定义为第二流动方向,或者说冷媒从第一接管经第一阀腔、阀口、第二阀腔向第二接管方向流动定义为第一流动方向,冷媒从第二接管经第二阀腔、阀口、第一阀腔向第一接管方向流动定义为第二流动方向。

本实施例的阀口部112的厚度,从阀口1121部位径向向外逐渐增大,即阀口部112在阀口处的壁厚h相对最薄,阀口部112在阀口处的壁厚h是阀口部相对最小的壁厚,换一种说法h是阀口的高度。阀口部112的壁厚径向向外厚度逐渐增大,阀口部112在阀口处的壁厚h小于阀口部112远离阀口处的壁厚h,这样可相应减小阀口部112在阀口处的壁厚h,使阀口部112在阀口处的壁厚h可以在0.25mm-0.45mm之间,甚至在0.25mm-0.4mm之间,从里向外阀口部的壁厚是增加的,或者说阀口部的下壁1122大致呈喇叭状,如,阀口部112的下壁1122,从经中心形成的截面看,下壁1122在截面的延长线大致呈一个α的角度,如图2,α如在100°-140°之间,或α在110°-130°之间。这样,冷媒在第一流动方向流动时,冷媒经过阀口1121,经喇叭状的渐扩区1110,有利于冷媒向周侧区域扩散,减少冷媒在中部的压力,从而改善冷媒第一流动方向流动的噪音。即电子膨胀阀在阀口部112的通道空间包括阀口1121与阀芯形成的空间及渐扩区1110与阀芯形成的空间,冷媒以第一流动方向流动时,先流经阀口1121,经渐扩区1110,再进入第二阀腔b。

本实施例的电子膨胀阀还包括挡流件130,具体地,阀体部件14包括阀体141与挡流件130,挡流件130包括配合部1301、凸部1302、连接部1303,另外挡流件130具有可供冷媒流通的通孔1304;配合部1301用于与阀体的内壁配合固定或限位安装,连接部1303连接凸部1302与配合部,通孔1304可以为一个或两个以上,供冷媒流通。本实施例的通孔1304为三个,相应地连接部1303为三个,凸部1302大致呈帽状,凸部为突出结构,从下方向阀口或阀芯方向突出设置,在阀芯位于阀口时,凸部对向阀芯,在阀芯没有位于阀口时,凸部朝向阀口。凸部可以使冷媒从阀口部流到第二阀腔b时,大部分冷媒向凸部的周侧区域导流,使中部相对减少,从而改善冷媒的噪音;即电子膨胀阀在第二阀腔b设置有凸部,或者电子膨胀阀具有凸部,凸部至少有部分在阀口部下方,凸部1302向阀口方向突出设置或者说凸部1302有突出部对向阀芯方向,本实施例的凸部1302靠近阀口1121的部位o处相对较小,而凸部1302相对远离阀口1121的部位m处相对较大,凸部1302的最大部位m可大于阀口的通径d,或凸部1302从相对靠近阀口1121的部位o处向远离阀口1121的部位m处逐渐增大。阀体141在其侧壁部1411处还具有凸部140,凸部可以是打点形成或刻槽形成向内的凹槽结构,对挡流件进行限位或固定,即挡流件是限位或固定于阀体的侧壁部1411;另外阀体141在其侧壁部1411还设置有向内的翻边部1412,以方便与第二接管122配合连接。凸部与阀芯相对设置,具体可以在正对的部位,以改善冷媒流体在中部的流动方式,以减小冷媒噪音,另外凸部可以大致呈流线形设计,以减小冷媒流动阻力。在阀芯与阀口部抵接时,凸部设置的位置使凸部与阀芯不会接触,但可以相对接近阀芯。凸部的结构并不限于本实施例上小下大的结构,也可以是上下大小大致相同的结构。挡流件可以是金属材料如不锈钢材料经冲压加工形成,或者可以是由塑料材料经注塑加工形成。

阀体141的材料可以采用不锈钢,如阀体由不锈钢板材或管材经拉伸或冲压或挤压加工形成;阀体的壁厚小于1mm;阀体的底壁部1413到阀口部121的距离l是第二接口1221的通径h2的两倍以上。

阀口部的结构还可以作一些改变,如图7所示的实施方式,该实施例的阀座11a与上述实施例有所区别,主要是阀口部112a的结构,阀口部112a的下壁,从经中心形成的截面看,下壁呈外凸的圆弧状。阀口部的下壁也大致呈喇叭状,阀口部112a的厚度,从阀口1121部位径向向外也呈现逐渐增加,只是增加的方式越靠近中部增加越快,阀口部112a在靠近阀口处的壁厚h相对最薄,而径向向外厚度逐渐增加,阀口部112a在阀口处的壁厚h明显小于阀口部112a远离阀口处的壁厚h,这样,可相应减小阀口部112a在阀口处的壁厚h,如,阀口部112a在阀口处的壁厚h,如h可以在0.25mm-0.45mm之间,甚至在0.25mm-0.4mm之间,从里向外阀口部的壁厚是逐渐增加的,即,电子膨胀阀在阀口部同样具有一个渐扩区1110,冷媒在经阀口1121后能向周侧扩散,可以有利于改善冷媒噪音。

如图8,电子膨胀阀还可以采用另一阀座11b,相应地,阀口部112b的下壁从截面看,下壁呈内凹的圆弧状;或者说阀口部的下壁也大致呈喇叭状,阀口部112b的厚度,从阀口1121部位径向向外也呈现逐渐增加的结构,阀口部112b在阀口处的壁厚h相对最薄,而径向向外厚度逐渐增加,阀口部112b在阀口处的壁厚h明显小于阀口部112b远离阀口处的壁厚h。

另外,阀口部的下壁部还可以是几种结构的组合,如图9,阀口部112c的下壁从截面看,下壁包括第一部分112c1与第二部分112c2,第一部分112c1在截面的形状呈外凸的弧状,第二部分112c2在截面的形状的延长线呈一个角度,这样阀口部的下壁也大致呈喇叭状,阀口部112c的厚度,从阀口1121部位径向向外也呈现逐渐增加的结构,阀口部112c在阀口处的壁厚h相对最薄,而径向向外厚度逐渐增加,阀口部112c在阀口处的壁厚h小于阀口部112c远离阀口处的壁厚h,即,电子膨胀阀在阀口部同样具有一个渐扩区1110,冷媒在经阀口1121后能向周侧扩散,有利于改善冷媒噪音。这里针对阀口部的形状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对技术方案的限制。

下面介绍另外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0、图11所示,电子膨胀阀包括阀座11、阀体部件14、第一接管121、第二接管122,阀体部件14包括阀体141与挡流件132,阀座11、阀体141、第一接管121、第二接管122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具体地,阀座11与阀体141、第一接管121通过焊接固定连接,阀体141与第二接管122通过焊接固定连接。阀座11具有阀口部112,在阀口部112设置有阀口1121,电子膨胀阀包括第一阀腔a以及第二阀腔b,定义阀口部112以上的阀腔、且与第一接管121的第一接口1211连通的部分为第一阀腔a,定义阀口部下方的阀腔、且与第二接管122的第二接口1221连通的部分为第二阀腔b,第一阀腔a与第二阀腔b能通过阀口1121连通,第一阀腔a位于阀口部112相对上方一侧,第二阀腔b位于阀口部112相对下方一侧。阀口1121的通径d小于第二接口1221的通径h2,第二接口1221的通径h2小于第二阀腔b的通径h1,第一接口1211的通径h3小于第二阀腔b的通径h1。阀芯至少有部分位于第一阀腔a,挡流件132与阀芯相对,至少有部分挡流件位于第二阀腔b。挡流件也可以采用管状结构,如经拉伸加工形成的管状件,与阀体的底壁部或侧壁部固定或限位,可减轻重量。

阀口部112其中有一段的厚度,从阀口1121部位径向向外逐渐增加,即阀口部112在阀口处的壁厚h相对最薄,而径向向外厚度逐渐增加如渐进式增加或线性增加或分段增加等,阀口部112靠近阀口处的壁厚h小于阀口部112远离阀口处的壁厚h,这样,可相应减小阀口部112在阀口处的壁厚h,阀口部112在阀口处的壁厚h可以在0.25mm-0.45mm之间,甚至在0.25mm-0.4mm之间,从里向外阀口部的壁厚是逐渐增加或渐进增加的。本实施例阀口部的下壁1122大致呈喇叭状,如,阀口部112的下壁1122,从经中心形成截面的看,下壁1122在截面的延长线大致呈一个α的角度,如:α在100°-140°之间,甚至α在110°-130°之间。这样,冷媒以第一流动方向流经电子膨胀阀时,冷媒经过阀口1121后,经渐扩区1110,即冷媒能向两侧扩散,与原有的直段式阀口部相比,改变了冷媒流动方式,使节流的阀口高度相对较短,从而改善冷媒这个方向流经时的噪音。阀口部112的空间包括阀口1121与渐扩区1110,冷媒从第一阀腔a向第二阀腔b方向流动时,先经阀口1121,再经渐扩区1110,后再进入第二阀腔b。

阀体部件14包括阀体141与挡流件132,挡流件132包括凸部1321、连接部1322,连接部1322用于与阀体配合固定或限位,具体地连接部1322与阀体的底壁部1413固定或限位,如可以通过焊接如点焊。本实施例的凸部1321大致呈锥状,与连接部可以为一体结构,另外也可以分体组合形成。凸部1321从下方向阀口方向突出设置或者说对向阀芯,呈突出结构,可以使冷媒从阀口部流到第二阀腔b时,改变冷媒的流动方式,使冷媒向侧向导流,改善中部的干涉,使电子膨胀阀冷媒的干扰噪音得以改善;即电子膨胀阀在第二阀腔b,或者在阀口部下方,还包括凸部,凸部1321向阀口方向突出设置或者说凸部1321呈突出部对向阀芯方向,凸部1321靠近阀口1121的部位o处可相对较小,而凸部1321相对远离阀口1121的部位m处可相对较大,可以大于阀口的通径d,或者说凸部1321从靠近阀口1121的部位o处向远离阀口1121的部位m处可逐渐增加。凸部与阀芯相对设置,具体可以在正对的方位,以阻挡冷媒流体在中部的流动方式,减小冷媒在这一位置的压力,以改善冷媒噪音。凸部可以大致呈流线形设计,以减小冷媒流动阻力。另外阀体141在其侧壁部1411还设置有一个向内的翻边部1412,以与第二接管122固定连接。

上面实施方式中的凸部与阀体相对固定或限位,另外也可以与阀座固定或限位,只要凸部与阀芯对向设置,如凸部可以以悬挂的方式与阀座固定。

下面介绍另外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电子膨胀阀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是阀口部的结构,本实施例的阀口部没有设置渐扩区。凸部1302正对阀口1121或正对阀芯182,冷媒在第一流动方向经电子膨胀阀节流时,冷媒从阀口1121出来会由于凸部1302的存在向周侧导流,如果凸部1302是实体设置,中部就基本不会有冷媒流过;这样可以改善阀芯周侧的冷媒向中间汇流的干涉现象,从而改善冷媒流动噪音。

下面介绍另外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电子膨胀阀包括阀座11、阀体部件14、第一接管121、第二接管122,阀体部件14包括阀体141与滤网组件131,滤网组件131与阀体141过渡配合或过盈配合或小间隙配合,并通过限位凸部140限位。滤网组件131限位于第二阀腔,且相对靠近阀口部112。具体地,滤网组件131包括滤网层1311及异型滤网层1312,滤网层1311由多层过滤网组成,可以焊接形成或压接后局部焊接固定形成,如由3层以上、5层或7层的不锈钢滤网组成;异型滤网层1312也由多层不锈钢滤网组成,可以压接后局部焊接固定形成,异型滤网层1312的滤网包括3层以上,如5层、6层。异型滤网层1312具有向阀口方向突出的凸部1310,凸部1310作为凸部,对向阀口1121设置或对向阀芯182设置。另外还可以在异型滤网层1312的凸部1310套设一个外帽,使外帽对向阀芯,外帽的形状可以与凸部1310配合,外帽可以与滤网组件固定设置如经焊接固定,外帽与凸部一起阻挡冷媒的流动。另外也可以在异型滤网层1312与滤网层1311之间设置一个形状相配合的内帽,内帽与凸部一起阻挡冷媒的流动,这样可以相对减少冷媒从滤网组件的中部通过的比例,相对减少在中部的干涉。

下面介绍另外一种实施例,参图14,图14为电子膨胀阀的又一结构示意图。这一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电子膨胀阀在第二阀腔b还设置有滤网组件131,本实施例的滤网组件131位于挡流件132的相对下方,挡流件132与阀体过渡配合或过盈配合设置,滤网组件131与阀体过渡配合或过盈配合或小间隙配合,并通过在阀体的侧壁部设置的限位凸部140限位,这样在冷媒从第一接管121流入节流时,是先通过阀口1121、渐扩口1110,通过挡流件132的通孔、再流经滤网组件131。另外还可以将滤网组件与挡流件组合一起,再组装进阀体,如滤网组件可以带中部的通孔部,使滤网组件中部的通孔部套设在挡流件的凸部,并使滤网组件相对位于挡流件的通孔上方,如图15所示,在挡流件的通孔的上方还具有过滤组件,在冷媒从第一接管121流入节流时,是先通过阀口1121、渐扩口1110,通过滤网组件131,再流经挡流件132的通孔。

下面介绍另一实施例,参图16。电子膨胀阀在第二阀腔b设置有多孔烧结件135。多孔烧结件135作为过滤件,位于阀口部112的相对下方。多孔烧结件135大致为圆柱形,与第二阀腔的侧壁部的内壁配合,如多孔烧结件135与阀体过渡配合或间隙配合设置,并通过在阀体的侧壁部设置的限位凸部或凸点限位或其他限位结构限位或固定,也可以如图以翻边部1412限位。这样在冷媒以第一流动方向流过并节流时,是先通过阀口1121、渐扩口1110,通过多孔烧结件135、再经第二接口1221流出电子膨胀阀。多孔烧结件135具有凸部1351与基部1350,凸部1351与基部1350可以是一体的;凸部1351大致呈锥状或帽状,从靠近阀芯处相对较小、到与基部位置相对较大,凸部1351从基部1350向阀口方向突出,凸部1351位于阀口部下方并与阀芯相对设置,凸部1351大致是从下方向阀口方向突出设置的突出结构,可以使冷媒从阀口部流到第二阀腔b时,大部分向周侧导流,从中间流过的比例得以减少,改善了冷媒在第二阀腔的流动状态,可以改善冷媒噪音。另外还可以在第二阀腔配合增设挡流件,如在多孔烧结件135的凸部1351套设一帽状的结构。

上述电子膨胀阀设置有阀口部两侧的两个阀腔,第二阀腔具有相对较大的空间,在第二阀腔或阀口部下方设置凸部,凸部结合在阀口部的渐扩区,使冷媒在第一流动方向节流时,改变冷媒节流后的流动方式,凸部与阀芯相对设置,可以阻挡冷媒流体在中部的汇流,有效改善冷媒的流动噪音。

下面介绍另外一个实施方式,参图17,图17所示实施例与图14所示的电子膨胀阀的主要区别在于阀口部结构,如图所示,电子膨胀阀包括阀座11’、阀体部件14、第一接管121、第二接管122,阀体部件14包括阀体141、挡流件130与滤网组件131,挡流件130包括配合部1301、凸部1302、连接部1303,另外挡流件130具有可供冷媒流通的通孔1304,挡流件130与滤网组件131位于第二阀腔b,凸部1302朝向阀口设置或对向阀芯设置;凸部1302最大处大于阀口1121的通径d。阀体141的材料可以采用不锈钢,如阀体由不锈钢板材或管材经拉伸或冲压或挤压加工形成,这样阀体的壁厚可小于1mm;阀体的底壁部1413到阀口部121的距离l是第二接管122的通径h2的两倍以上。第二接口的通径h2大于阀口的通径d,第二阀腔b的通径h1大于第二接管连通的第二接口的通径h2,第二阀腔b的通径h1大于第一接管用于连通的第一接口的通径h3,第二接管连通的第二接口的通径h2大于阀口1121的通径d。本实施例的滤网组件131位于挡流件130的相对下方,挡流件130与阀体过渡配合或过盈配合设置,滤网组件131与阀体过渡配合或过盈配合或小间隙配合,并通过在阀体的侧壁部设置的限位凸部140限位。在冷媒从第一接管121流入节流时,是先通过阀口1121,通过挡流件130的通孔、再流经滤网组件131。另外还可以将滤网组件与挡流件组合一起,再组装进阀体,如滤网组件可以带中部的通孔部,使滤网组件中部的通孔部套设在挡流件的凸部,并使滤网组件相对位于挡流件的通孔上方。

上述电子膨胀阀设置有两个阀腔,分别位于阀口部两侧,第一阀腔与第二阀腔能够通过阀口连通,且在第二阀腔或阀口部下方设置有凸部,凸部向阀口方向突出设置或者说凸部对向阀芯方向设置,使冷媒在第一流动方向节流时,冷媒节流后流出到第二阀腔,第二阀腔具有相对较大的空间,结合凸部的设置,改变冷媒中部的流动方式,凸部与阀芯相对设置或朝向阀口设置,可以阻挡冷媒流体在中部的汇流,改善冷媒的流动噪音。另外可使凸部的最大处大于阀口的通径,改善冷媒的流动噪音。在第二流动方向时,也能有效改善冷媒的流动噪音。

上述实施例的阀体,可以采用不锈钢材料经拉伸或挤压等加工形成,如采用板材或管材加工形成,这样可以使加工相对方便,并使阀体的壁厚小于1mm。本文中提及的通径,指其截面不限于是圆形的,如阀口的截面不限于圆形,还可以包括其他形状,如第二阀腔的通径,其截面也不限于圆形。第二接口的通径h2大于阀口1121的通径d,第二阀腔b的通径h1大于第二接管连通的第二接口的通径h2,第二阀腔b的通径h1大于第一接管用于连通的第一接口的通径h3,第二接管连通的第二接口的通径h2大于阀口1121的通径d。这里,通径相当于当量内径,即以该处的截面积转变为相同截面积的圆形时的内径值,或者说两者具有相同的截面积,这样具有相同的通流面积。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提及的上、下、左、右等方位名词,均是以说明书附图作为基准,为便于描述而引入的;以及部件名称中的“第一”、“第二”等序数词,也是为了便于描述而引入的,并不意味着对部件的任何次序作出任何的限定,另外,由于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各零部件之间的某些部位的功能相同,故本说明书对这些部位采用统一命名的方式。以上对相关技术方案所提供的电子膨胀阀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