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76118发布日期:2020-04-21 18:29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制冷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冷柜或冰箱的顶板和箱体侧板的安装,通常是由侧板直接插入顶板内的,这样装配后还需要利用胶带进行粘贴固定,来避免侧板与顶板之间发生脱落的现象。由于这种方案不仅需要使用胶带粘贴,而且在箱体侧板和内胆侧壁形成的发泡空间完成发泡填充后,还需将胶带撕下,从而造成工序复杂而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冷设备,其具有快速装配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制冷设备,包括内部中空一端开口的柜体,柜体开口端铰接固定有柜门,柜体包括外侧板、内胆和顶板,外侧板与内胆之间留有空腔,用于填充发泡的隔温材料,顶板分别与外侧板与内胆的顶端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顶板与外侧板相对的侧壁上且位于柜体顶端四个直角处设置有固定组件,在外侧板上与固定组件相对的位置分别开设有固定孔,顶板与内胆的顶端相对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卡接组件,内胆的顶端与卡接组件相对的位置设置有插槽,固定组件包括插头和连接柱,两个连接柱相对竖直设置且与顶板的底端固定连接,连接柱之间留有空隙,相对的连接柱的自由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插头,外侧板上与固定组件相对的位置分别开设有固定孔,固定孔的直径大于相对设置的插头之间的最小宽度且小于相对设置的插头之间的最大宽度,沿插头插入的方向在固定孔中相对的内侧壁上开设有凹槽,相对设置的凹槽之间的最大宽度大于相对设置的插头之间的最大宽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固定组件与卡接组件的配合设置,实现将顶板与外侧板与内胆快速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插头背离连接柱的方向呈锥形且插头沿远离连接柱的长度方向的横截面积逐渐变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插头呈锥形的设置,实现便于将插头插入至固定孔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相对设置的插头之间固定连接有弹性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弹性件的设置,实现相对设置的插头可灵活相对压缩或恢复自由状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凹槽呈矩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凹槽呈矩形的设置,实现在插头插入凹槽中时,不易取出,从而牢固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卡接组件包括卡接块和插接件,卡接块长度方向的一端与插接件滑动连接,插槽的长度方向与卡接块的长度方向一致,插槽的长小于卡接组件的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卡接块与插接件的配合设置,实现灵活将卡接组件卡入插槽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插接件包括支撑柱,支撑柱的长度方向与卡接块的长度方向一致,卡接块与支撑柱相对的侧壁上开设有凹孔,凹孔的长度方向沿卡接块的长度方向设置,支撑柱伸入至卡接块的凹孔中的部分固定连接有卡接片,卡接片套设在支撑柱上并与支撑柱焊接固定,卡接片的宽度大于凹孔的宽度,支撑柱位于凹孔外的部分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有凸块,支撑柱位于凹孔的外侧的部分套设有压簧,压簧位于凸块与凹孔之间,压簧的一端与凹孔的开口端的外侧壁固定连接,压簧的另一端与凸块相对的侧壁相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支撑柱与凸块的配合设置,实现灵活压缩卡入至插槽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插槽长度方向且与卡接组件的插接件上下相对的一端设置有凸楞,凸楞的长度方向沿插槽的宽度方向设置,凸楞与插槽的底端相对的侧壁之间的距离与插接件的高度相吻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凸楞的设置,实现进一步防止卡接组件从插槽中滑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凸块呈半圆形,凸块远离支撑柱的方向向外凸起呈圆弧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凸块呈圆形的设置,实现便于将凸块卡接入插槽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凸楞沿远离插槽侧壁的方向凸起呈圆弧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凸楞呈圆弧形的设置,实现便于将插接组件卡接入插槽中,实现将插接件灵活卡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固定组件的设置,实现将顶板与外侧板快速固定;

2.通过卡接组件的设置,实现将顶板与内胆快速固定。

附图说明

图1是制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制冷设备的剖面图;

图3是固定组件的爆炸图;

图4是固定组件的剖面图;

图5是卡接组件的剖面图。

图中,1、柜体;11、柜门;12、外侧板;121、固定孔;1211、凹槽;13、内胆;131、插槽;1311、凸楞;14、顶板;2、固定组件;21、插头;22、连接柱;23、弹簧;3、卡接组件;31、卡接块;311、凹孔;32、支撑柱;33、卡接片;34、凸块;35、压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制冷设备,包括内部中空一端开口的矩形柜体1,在柜体1开口端铰接固定有柜门11,柜体1包括外侧板12、内胆13和顶板14,顶板14分别与外侧板12与内胆13的顶端固定连接,顶板14与外侧板12相对的侧壁上且位于柜体1顶端四个直角处设置有固定组件2。参照图4,在外侧板12上与固定组件2相对的位置分别开设有固定孔121,通过固定组件2插入固定孔121中将顶板14与外侧板12固定连接。外侧板12与内胆13之间留有空腔,用于填充发泡的隔温材料。在顶板14与内胆13的顶端相对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卡接组件3。参照图5,内胆13的顶端与卡接组件3相对的位置设置有插槽131,通过卡接组件3卡入插槽131中将顶板14与内胆13固定连接。

参照图3、图4,固定组件2包括插头21和连接柱22,两个连接柱22相对竖直设置且与顶板14的底端固定连接,连接柱22之间留有空隙,连接柱22相对的侧壁为平面。相对的连接柱22的自由端分别设置有插头21,插头21与支撑柱32一体成型,插头21相对设置,插头21相对的侧壁为平面,在相对设置的插头21之间的固定连接有弹簧23,弹簧23的两端分别与插头21呈平面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插头21背离支撑柱32的方向呈锥形且插头21沿远离支撑柱32的长度方向的横截面积逐渐变小。两个相对的插头21之间最大的宽度大于两个相对的连接柱22之间的宽度。

固定孔121的直径大于相对设置的插头21之间的最小宽度且小于相对设置的插头21之间的最大宽度。沿插头21插入的方向在固定孔121的相对的内侧壁上开设有凹槽1211,凹槽1211呈矩形,相对设置的凹槽1211之间的最大宽度大于相对设置的插头21之间的最大宽度。固定孔121的整个深度大于固定组件2的长。在插头21从固定孔121的顶端伸入至固定孔121内部,相对设置的插头21分别卡在固定孔121开设的凹槽1211中,由于凹槽1211呈矩形,实现插头21卡至凹槽1211中不便从凹槽1211中脱离。

参照图5,卡接组件3包括卡接块31,卡接块31呈矩形,在卡接块31的长度方向的一端设置有支撑柱32,支撑柱32的长度方向与卡接块31的长度方向一致,且支撑柱32与卡接块31相对的一端插入至卡接块31内部,在卡接块31与支撑柱32相对的侧壁上开设有凹孔311,凹孔311的长度方向沿卡接块31的长度方向设置。支撑柱32伸入至卡接块31的凹孔311中的部分固定连接有卡接片33,卡接片33套设在支撑柱32上并与支撑柱32焊接固定,卡接片33的宽度大于凹孔311的宽度,故向外拉动支撑柱32,在卡接片33的侧壁与凹孔311的开口端的侧壁相贴时,支撑柱32不能再向外拉动。支撑柱32位于凹孔311外的部分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有凸块34,凸块34呈半圆形,凸块34远离支撑柱32的方向向外凸起呈圆弧形。在支撑柱32位于凹孔311的外侧的部分套设有压簧35,压簧35位于凸块34与凹孔311之间,压簧35的直径大于凹孔311的开口端的最大宽度且小于凸块34的直径,压簧35的一端与凹孔311的开口端的外侧壁固定连接,压簧35的另一端与凸块34相对的侧壁相贴。

插槽131的长度方向与卡接块31的长度方向一致,且插槽131的长小于卡接组件3的长,插槽131的深度与卡接块31的高相同。在插槽131长度方向且与卡接组件3的凸块34上下相对的一端设置有凸楞1311,凸楞1311的长度方向沿插槽131的宽度方向设置。且凸楞1311沿远离插槽131侧壁的方向凸起呈圆弧形。凸楞1311与插槽131的底端相对的侧壁之间的距离与凸块34的直径相吻合。

参照图4、图5,在装配顶板14与外侧板12和内胆13时,将顶板14上的固定组件2和卡接组件3分别与外侧板12顶端上的固定孔121和内胆13顶端上的插槽131上下相对放置。将顶板14落下与外侧板12顶端和内胆13顶端相贴。顶板14上的固定组件2的插头21插入至外侧板12顶端开设的固定孔121中,插头21在开始进入固定孔121中时,相对设置的插头21之间的弹簧23被压缩,在插头21进入至固定孔121中的凹槽1211中时,顶板14的底端与外侧板12的顶端侧壁相贴,且插头21卡接在固定孔121的凹槽1211中,实现顶板14与外侧板12的固定连接。

顶板14上的卡接组件3的卡接块31以及支撑柱32向下卡入至内胆13顶端开设的插槽131中,卡接块31首先卡入至插槽131中,由于卡接组件3整体在自由状态下的长大于插槽131的长,支撑柱32固定连接有凸块34的一端会卡在插槽131设置有凸楞1311的一端,由于凸块34与凸楞1311相贴的侧壁均呈圆弧形,故在卡接组件3卡入插槽131的过程中,凸块34与凸楞1311相贴时并压缩压簧35,使得支撑柱32向远离凸楞1311的方向运动,进而将凸块34卡接至插槽131的底端侧壁与凸楞1311相对的侧壁之间,从而实现将顶板14与内胆13固定连接。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