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冷储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51039发布日期:2020-06-09 21:14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一种过冷储液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空调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过冷储液器。



背景技术:

在制冷机系统的冷凝器后常加设一个过冷器,用于吸收水分,且实现二次过冷,提高空调的性能。传统的过冷储液器为横卧式,气液从进液管进入后,只要达到出液管口的最低高度即被排出,且气液无法很好的分离,二次过冷效果不佳,且横卧式的结构占用面积大,整体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出一种过冷储液器,该过冷储液器简单紧凑,节省了空间,出液管设在内腔的底部,有利于气体在液体进入储液器的过程中先排出,更好的实现了气液分离,出液管设置在上端盖上,液体充满内腔后再排出,二次过冷效果良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过冷储液器,其特征包括壳体、上端盖、下端盖、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壳体内设有内腔;所述进液管安装在壳体侧壁上;所述出液管设在上端盖上,且从上端盖伸入到内腔的底部;所述出液管底部呈倾斜状;所述上端盖与下端盖通过焊接固定在壳体上。

作为优选,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末端均设有螺母;所述螺母另一侧均设有o型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节省了空间,整体呈竖立状,避免了传统的横卧式过冷器中液体未充满整个过冷器而较快的排出的现象,出液管设在内腔的底部,冷凝器中的冷媒通过进液管进入内腔,逐渐充满内腔,在内腔中实现过冷,此过程中冷媒中的气体先因为压力而排出,由于出液管设置在上端盖上,液体充满内腔后再排出,实现了固液分离,且在此过程中,气液分别排出时均自上而下,使整个储液器均受到过冷,二次过冷效果良好,实用性强,效率高。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图例说明:1、壳体;11、内腔;2、上端盖;3、下端盖;4、进液管;5、出液管;6、螺母;7、o型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我们结合附图1-2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过冷储液器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2中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过冷储液器,其特征包括壳体1、上端盖2、下端盖3、进液管4和出液管5;所述壳体1内设有内腔11;所述进液管4安装在壳体1侧壁上;所述出液管5设在上端盖2上,且从上端盖2伸入到内腔11的底部;所述出液管5底部呈倾斜状;所述上端盖2与下端盖3通过焊接固定在壳体1上;所述进液管4和出液管5末端均设有螺母6;所述螺母6另一侧均设有o型圈7。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通过进液管4与出液管5末端的螺母6与冷凝器上的连接件连接,螺母6与连接件连接的一侧设有o型圈7,密封性好。工作过程中,冷凝器中的冷媒通过进液管4进入内腔11,逐渐充满内腔11,此过程中冷媒中的气体先因为压力而排出,当液体充满整个内腔11时,由于出液管5设置在上端盖2上,液体充满内腔11后再排出,实现了固液分离,二次过冷效果良好,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节省了空间,且实用性强,效果良好。

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对本实用新型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过冷储液器,其特征包括壳体(1)、上端盖(2)、下端盖(3)、进液管和出液管(5);所述壳体(1)内设有内腔(11);所述进液管安装在壳体(1)侧壁上;所述出液管(5)设在上端盖(2)上,且从上端盖(2)伸入到内腔(11)的底部;所述出液管(5)底部呈倾斜状;所述上端盖(2)与下端盖(3)通过焊接固定在壳体(1)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冷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5)末端均设有螺母(6);所述螺母(6)另一侧均设有o型圈(7)。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过冷储液器,其特征包括壳体、上端盖、下端盖、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壳体内设有内腔;所述进液管安装在壳体侧壁上;所述出液管设在上端盖上,且从上端盖伸入到内腔的底部。该过冷储液器结构简单紧凑,节省了空间,整体呈竖立状,避免了传统的横卧式过冷器中液体未充满整个过冷器而较快的排出的现象,出液管设在内腔的底部,冷凝器中的冷媒通过进液管进入内腔,逐渐充满内腔,在内腔中实现过冷,此过程中冷媒中的气体先因为压力而排出,由于出液管设置在上端盖上,液体充满内腔后再排出,实现了固液分离,且在此过程中,气液分别排出时均自上而下,使整个储液器均受到过冷,二次过冷效果良好,实用性强,效率高。

技术研发人员:徐小宁;夏国明;王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祥和实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30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