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温储藏设备的冷凝组件及低温储藏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64445发布日期:2020-05-22 21:50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一种低温储藏设备的冷凝组件及低温储藏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温储藏设备的冷凝组件及一种低温储藏设备。



背景技术:

制冷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尤其是近十年的爆发式增长,行业已经很成熟,竞争趋白热化,成本成了各企业争夺市场的利器。换热器逐渐向低成本方向发展,一方面,对现有换热器进行改进优化;另一方面,改进原来的换热稍差,但成本低的换热器,用以取代现有的换热效率高,但成本也颇高的换热器,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目前的冷凝器主流是内藏冷凝器和钢丝冷凝器,其中,钢丝冷凝器是将钢丝按一定的间距焊接在钢管上,利用众多钢丝的外表面积进行散热,如图1所示。针对钢丝冷凝器,存在两种状态,一种是自然散热,如用于冰箱置于后背;一种是置于压缩机仓中,由于空间有限,钢丝冷凝器则需进行折叠,并用散热风机强制送风,由于增加了散热风机,噪声无形中就增加了。

如果产品容积增加,钢丝冷凝器的换热效率是一定的,则需将冷凝器尺寸加大,但都受结构尺寸影响,钢丝冷凝器尺寸被受限,因此,需想法设法提高换热效率。目前有一种绕片式冷凝器,即在管路上按一定的间距缠绕钢带或铝带,以加大换热效率,但由于铝带或钢带缠绕后,根部易积灰,导致换热效率下降,因此,不能得到很好的推广。另外,还有将钢丝冷凝器的钢丝间距减小,但效果不明显。因此,钢丝冷凝器很多年前就已经发挥到了极致,很难有大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出一种成本低、噪音小、换热效率高的低温储藏设备的冷凝组件。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出一种低温储藏设备的冷凝组件。

本实用新型另一目的是提出一种低温储藏设备。

本实用新型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低温储藏设备的冷凝组件,包括冷凝器本体和上接水盘,所述上接水盘位于冷凝器本体上方并用于储存所述低温储藏设备内产生的冷凝水;所述冷凝器本体包括冷凝水管和冷凝管,所述冷凝水管和冷凝管分别绕管后压焊在一起;所述冷凝水管的进水口连接上接水盘的排水口。

本技术方案中,将现有技术的钢丝冷凝器中的钢丝更换成冷凝水管,冷凝水管连通用于储存低温储藏设备内产生的冷凝水的上接水盘,低温的冷凝水通过压焊在冷凝管表面的冷凝水管,对高温的冷凝器起到快速降温作用,同时冷凝水经过换热后,温度升高,流出来后,可以加速其蒸发成水蒸汽,起到冷凝水自动处理的作用,减少或避免冷凝水需要人工倒水的问题。另外,相较于现有技术的钢丝冷凝器需要裁定好钢丝,再用工装人工排布钢丝后进行压焊,本实用新型的冷凝器本体只需用机器绕好管后,定好位置直接压焊,这样大大提高了制件自动化程度,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冷凝水管的进水口位于上侧,出水口位于下侧,绕管呈由上而下排布;所述出水口连接下接水盘,所述下接水盘位于冷凝器本体的底部。本技术方案的冷凝器本体安装方式,便于利用重力作用,水由高处往下自然流动,无需额外增加泵水装置,节约成本,降低能耗。

进一步的,所述冷凝水管共两个,绕管后分别压焊于冷凝管绕管平面的两侧,两个冷凝水管呈对称或错开分布。这样,流经两个冷凝水管的冷凝水与冷凝管两侧同时进行热交换,换热效率高;错开分布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尤其是在管间距偏大时。

进一步的,所述上接水盘底部开有两个排水口,所述两个排水口分别连接两个冷凝水管的进水口,便于冷凝水的快速流通。

优选的,所述冷凝水管的管内径为4.0~6.0mm。管径太小,会阻碍冷凝水在管内流动,易形成水封,水被堵住;管径太大,会影响压焊,管太大压焊需要的电阻流太大,易击穿管,导致漏水或管材报废,不利于降成本。

优选的,所述冷凝水管按管间距30~80mm进行绕管。管间距太小,绕管时的折弯半径就很小,冷凝水的流动阻力就大,从而影响冷凝水流动,不利于提高换热效率;管间距太大,会减少散热面积,影响整个冷凝器的散热效果。

优选的,所述冷凝水管和冷凝管均为金属管,金属管导热性能好,有利于提高换热效率。

优选的,所述金属管为钢管、铝管或铜管中的一种,可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进行选择,以满足不同市场需求。

进一步的,所述冷凝水管的管内表面浸有防腐漆层,以提高冷凝水管的耐腐蚀性,提升产品性能。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低温储藏设备,包括蒸发器及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凝组件,所述冷凝器本体设于低温储藏设备的后背,所述蒸发器位于上接水盘的上方。该低温储藏设备具有上述技术方案中提供的冷凝组件的全部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1)充分利用低温储藏设备内产生的温度较低的冷凝水冷却温度较高的冷凝器,冷凝水因受热而加快蒸发,冷凝器因冷却而降低冷凝温度,从而大大提高了冷凝器的换热效率;

(2)作为冷凝器使用时,由于冷凝水的冷却效应,大大提高了冷凝器的换热量,一定程度上可以取消散热电机的使用,而取消电机,一方面可降低整个产品的噪声,另一方面可大大降低产品成本,大大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

(3)作为冷凝器使用时,在相同换热量的情况下,冷凝器整体可减小尺寸,节省了材料成本,提高了生产制造效率;

(4)利用重力作用,冷凝水由高处往下自然流动,无需额外增加泵水装置,节约成本,降低能耗;

(5)冷凝器本体只需用机器绕好管后,定好位置直接压焊,大大提高了制件自动化程度,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附图说明

图1现有技术的钢丝冷凝器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冷凝组件主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冷凝组件立体图

图4本实用新型的低温储藏设备内部冷凝组件设置位置示意图

图中:上接水盘1、冷凝水管2、冷凝管3、进水口4、排水口5、出水口6、下接水盘7、蒸发器8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说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4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低温储藏设备的冷凝组件,其包括冷凝器本体和上接水盘1。所述冷凝器本体包括冷凝水管2和冷凝管3,优选的,所述冷凝水管2和冷凝管3均为金属管,如钢管、铝管或铜管,金属管导热性能好,有利于提高换热效率,可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进行选择,以满足不同市场需求,本实施例中的冷凝水管2和冷凝管3均采用铜管。所述上接水盘1用于储存低温储藏设备内产生的冷凝水,一般选择abs或不锈钢材料制成。上接水盘1位于冷凝器本体上方,用于储存低温储藏设备内产生的冷凝水,冷凝水管2的进水口4连接上接水盘1的排水口5。

如图2中所示,冷凝水管2和冷凝管3分别绕管后压焊在一起,绕管是现有公知技术,在此不赘述。本实用新型中,冷凝水管2按管间距30~80mm进行绕管,本实施例中优选35mm。因为管间距太小,绕管时的折弯半径就很小,冷凝水的流动阻力就大,从而影响冷凝水流动,不利于提高换热效率;管间距太大,会减少散热面积,影响整个冷凝器的散热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冷凝器本体用机器绕管后,定好位置直接压焊,自动化程度高,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如图4中所示,冷凝水管2的进水口4位于上侧,出水口6位于下侧,绕管呈由上而下排布,出水口6连接下接水盘7,下接水盘7位于冷凝器本体的底部。这样安装冷凝器本体,便于利用重力作用,冷凝水由高处往下自然流动,无需额外增加泵水装置,节约成本,降低能耗。本实用新型中,冷凝水管2实现两个作用:一是具有翅片散热作用;二是起到低温储藏设备内产生的冷凝水排水管的作用。

如图3中所示,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冷凝水管2共两个,绕管后分别压焊于冷凝管3绕管平面的两侧,两个冷凝水管2关于冷凝管绕管平面呈对称分布。这样,流经两个冷凝水管2的冷凝水与冷凝管3两侧同时进行热交换,换热效率高。为了便于冷凝水的快速流通,上接水盘1底部开两个排水口5,两个排水口5分别连接两个冷凝水管2的进水口4。优选的,所述冷凝水管2的管内径为4.0~6.0mm,本实施例中更优选的为5.0mm。管径太小,会阻碍冷凝水在管内流动,易形成水封,水被堵住;管径太大,会影响压焊,管太大压焊需要的电阻流太大,易击穿管,导致漏水或管材报废,不利于降成本。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冷凝水管2的管内表面浸有防腐漆层(图中未示出),以提高冷凝水管2的耐腐蚀性,提升产品性能。

本实用新型将现有技术的钢丝冷凝器中的钢丝更换成冷凝水管,冷凝水管连通用于储存低温储藏设备内产生的冷凝水的上接水盘,利用水由高处往低处流的原理,低温的冷凝水流过具有翅片散热功能的冷凝水管,对高温的冷凝器起到快速降温作用,同时冷凝水经过换热后,温度升高,流出来后,可以加速蒸发成水蒸汽,起到冷凝水自动处理的作用,减少或避免冷凝水需要人工倒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冷凝组件结构简单,容易实现,换热效果好,性价比高。

实施例2(图中未示出):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两个冷凝水管2按管间距75mm进行绕管,且呈错开分布。错开分布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尤其是在管间距偏大时。

本实用新型的冷凝组件适用于各种制冷产品,如冰箱、冷柜以及其它制冷设备,根据制冷系统的可逆性,也可以用在热泵系统,如空气能热水器等。

实施例3: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低温储藏设备,包括蒸发器8及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凝组件,所述冷凝器本体设于低温储藏设备的后背,所述蒸发器8位于上接水盘1的上方。该低温储藏设备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提供的冷凝组件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