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温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和空调器与流程

文档序号:22076000发布日期:2020-09-01 19:02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双温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1)、室外换热器(3)、第一室内换热器(51)和第二室内换热器(52),所述压缩机(1)包括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

所述第一气缸具有第一吸气口(101)和第一排气口(103),所述第二气缸具有第二吸气口(102)和第二排气口(104);所述室外换热器(3)能够同时连通至所述第一排气口(103)和所述第二排气口(104),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51)能够连通至所述第一吸气口(101),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52)能够连通至所述第二吸气口(102);或者,所述室外换热器(3)能够同时连通至所述第一吸气口(101)和所述第二吸气口(102),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51)能够连通至所述第一排气口(103),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52)能够连通至所述第二排气口(104);

或者,所述第一气缸具有第一吸气口(101),所述第二气缸具有第二吸气口(102),所述第一气缸排出的气体和所述第二气缸排出的气体在所述压缩机的壳体内部混合后通过第三排气口(106)排出:所述室外换热器(3)能够连通至所述第三排气口(106),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51)能够连通至所述第一吸气口(101),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52)能够连通至所述第二吸气口(102);或者,所述室外换热器(3)能够同时连通至所述第一吸气口(101)和所述第二吸气口(102),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51)能够连通至所述第三排气口(106),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52)也能够连通至所述第三排气口(106);

与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51)连通的第一管路(12)、和与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52)连通的第二管路(13)汇合后通过第三管路(14)连通至所述室外换热器(3),在所述第一管路(12)上或在所述第三管路(14)上设置有第一节流装置(41),所述第二管路(13)上设置有第二节流装置(42);

所述第一节流装置(41)的开度能够调节,所述第二节流装置(42)的开度能够调节,且所述第一节流装置(41)的开度能够根据所述第一吸气口的吸气过热度进行控制调节,所述第二节流装置(42)的开度能够根据所述第二吸气口的吸气过热度进行控制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温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制冷运行时,所述室外换热器(3)同时连通至所述第一排气口和所述第二排气口、或者所述室外换热器(3)连通至所述第三排气口,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51)连通至所述第一吸气口,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52)连通至所述第二吸气口;所述第一吸气口的吸气过热度为第一吸气过热度,所述第一吸气过热度=(第一吸气温度-第一室内换热器温度),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大小能够根据所述第一吸气过热度与第一预设值的差值大小进行调节,其中所述第一吸气温度为所述第一吸气口处的吸气温度;

所述第二吸气口的吸气过热度为第二吸气过热度,所述第二吸气过热度=(第二吸气温度-第二室内换热器温度),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大小能够根据所述第二吸气过热度与第二预设值的差值大小进行调节,其中所述第二吸气温度为所述第二吸气口处的吸气温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温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制热运行时,所述室外换热器(3)同时连通至所述第一吸气口和所述第二吸气口,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51)连通至所述第一排气口或所述第三排气口,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52)连通至所述第二排气口或所述第三排气口;所述第一吸气口的吸气过热度为第一吸气过热度,所述第一吸气过热度=(第一吸气温度-室外换热器温度),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大小能够根据所述第一吸气过热度与第三预设值的差值大小进行调节,其中所述第一吸气温度为所述第一吸气口处的吸气温度;

所述第二吸气口的吸气过热度为第二吸气过热度,所述第二吸气过热度=(第二吸气温度-室外换热器温度),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大小能够根据所述第二吸气过热度与第四预设值的差值大小进行调节,其中所述第二吸气温度为所述第二吸气口处的吸气温度。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双温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一四通阀(21)和第二四通阀(22),所述第一四通阀(21)的四个端口分别连通至所述第一吸气口、所述第一排气口、所述室外换热器(3)和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51),所述第二四通阀(22)的四个端口分别连通至所述第二吸气口、所述第二排气口、所述室外换热器(3)和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52);

或者当包括第三排气口时,所述第一四通阀(21)的四个端口分别连通至所述第一吸气口、所述第三排气口、所述室外换热器(3)和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51),所述第二四通阀(22)的四个端口分别连通至所述第二吸气口、所述第三排气口、所述室外换热器(3)和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52)。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双温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回油装置,所述回油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排气口处、以能够将所述第二排气口排出的气体中的油回流至所述压缩机(1)的内腔底部;

所述回油装置包括油分离器(6)和回油组件,所述第二排气口通过排气管路与所述油分离器(6)连通,所述油分离器(6)的底部通过回油管路连通至所述压缩机(1)的内腔底部,所述回油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回油管路上的第一回油控制阀(7);或者,

所述回油装置包括油分离器(6)和回油组件,所述第二排气口通过排气管路与所述油分离器(6)连通,所述油分离器(6)的底部通过回油管路连通至所述压缩机(1)的内腔底部,所述回油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回油管路上的第二回油控制阀(10)、和与所述第二回油控制阀并联的并联管路,所述并联管路上设置有回油毛细管(11)。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双温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室内风机(8),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51)和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52)并排设置,所述室内风机(8)设置在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52)的一侧,以使得气流依次流经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51)、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52)和所述室内风机(8)。

7.一种适用于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双温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步骤,用于检测所述室外换热器的温度、检测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的温度、检测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的温度、检测所述压缩机的第一吸气口的第一吸气温度、和检测所述压缩机的第二吸气口的第二吸气温度;

计算步骤,用于根据检测所得的室外换热器的温度、第一室内换热器的温度、第二室内换热器的温度、第一吸气温度和第二吸气温度而计算获得第一吸气过热度和第二吸气过热度;

控制步骤,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吸气过热度对所述第一节流装置(41)的开度进行控制调节,同时根据所述第二吸气过热度对所述第二节流装置(42)的开度进行控制调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制冷运行时,所述计算步骤中:所述第一吸气过热度=(第一吸气温度-第一室内换热器温度),所述第二吸气过热度=第二吸气温度-第二室内换热器温度;所述控制步骤中:根据所述第一吸气过热度与第一预设值的差值大小调节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大小,其中所述第一吸气温度为所述第一吸气口处的吸气温度;根据所述第二吸气过热度与第二预设值的差值大小调节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大小,其中所述第二吸气温度为所述第二吸气口处的吸气温度;

制热运行时,所述计算步骤中:所述第一吸气过热度=(第一吸气温度-室外换热器温度),所述第二吸气过热度=(第二吸气温度-室外换热器温度);所述控制步骤中:根据所述第一吸气过热度与第三预设值的差值大小调节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大小,其中所述第一吸气温度为所述第一吸气口处的吸气温度;根据所述第二吸气过热度与第四预设值的差值大小调节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大小,其中所述第二吸气温度为所述第二吸气口处的吸气温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制冷运行时,当第一吸气过热度与第一预设值的差值大于0时,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增大;当第一吸气过热度与第一预设值的差值小于0时,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减小;当第二吸气过热度与第二预设值的差值大于0时,控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增大;当第二吸气过热度与第二预设值的差值小于0时,控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减小,其中所述第一预设值和第二预设值均为正数的范围区间;

制热运行时,当第一吸气过热度与第三预设值的差值大于0时,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增大;当第一吸气过热度与第三预设值的差值小于0时,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减小;当第二吸气过热度与第四预设值的差值大于0时,控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增大;当第二吸气过热度与第四预设值的差值小于0时,控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减小,其中所述第三预设值和第四预设值均为正数的范围区间。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双温空调系统。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温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和空调器,双温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第一室内换热器和第二室内换热器,压缩机包括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室外换热器通过第一管路与第一室内换热器连通,第一管路设置有第一节流装置,室外换热器还通过第二管路与第二室内换热器连通,且第二管路设置有第二节流装置;第一节流装置开度能够根据第一吸气口的吸气过热度控制调节,第二节流装置开度能够根据第二吸气口的吸气过热度控制调节。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双温空调系统中的两个节流装置的稳定控制,防止实际控制中、两个节流装置间的开度互相影响、存在耦合导致无法稳定控制的情况,保证双温空调系统稳定、可靠且高效地运行。

技术研发人员:郑波;吕如兵;黄健贵;梁祥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4.24
技术公布日:2020.09.0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