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96006发布日期:2021-07-23 21:10阅读:65来源:国知局
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热驱动压缩式热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冷需求、热需求和动力需求,为人类生活与生产当中所常见;为获得冷、热和动力需求,人们需要付出设备的代价。为了降低相应的代价,人们需要简单、直接的基本技术支撑;特别是在多温差利用或多能利用情况下,或是同时满足不同的供能需求情况下,根本性的技术将为实现简单、主动、高效的能源生产和利用体系提供保障。

针对供热需求和存在高温热源、中温热需求、低温热源和次低温冷源的条件,并遵循简单、主动和高效地实现温差利用的原则,本发明提出了由扩压管、喷管和和热交换器为基本构成部件的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目的,是要提供由扩压管实现升压升温过程、由喷管实现降压膨胀过程的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具体发明内容分项阐述如下:

1.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主要由扩压管、喷管、第二扩压管、第二喷管、供热器、低温热交换器、高温热交换器和冷却器所组成;扩压管有循环工质通道经供热器与喷管连通,喷管还有循环工质通道经低温热交换器与第二扩压管连通,第二扩压管还有循环工质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第二喷管连通,第二喷管还有循环工质通道经冷却器与扩压管连通;供热器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低温热交换器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高温热交换器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却器还有冷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2.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主要由扩压管、喷管、第二扩压管、第二喷管、供热器、低温热交换器和高温热交换器所组成;外部有冷源介质通道与扩压管连通,扩压管还有冷源介质通道经供热器与喷管连通,喷管还有冷源介质通道经低温热交换器与第二扩压管连通,第二扩压管还有冷源介质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第二喷管连通,第二喷管还有冷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供热器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低温热交换器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高温热交换器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3.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主要由扩压管、喷管、第二扩压管、第二喷管、供热器、低温热交换器和冷却器所组成;外部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第二喷管连通,第二喷管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经冷却器与扩压管连通,扩压管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经供热器与喷管连通,喷管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经低温热交换器与第二扩压管连通,第二扩压管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供热器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低温热交换器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却器还有冷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4.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主要由扩压管、喷管、第二扩压管、第二喷管、供热器、高温热交换器和冷却器所组成;外部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第二扩压管连通,第二扩压管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第二喷管连通,第二喷管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经冷却器与扩压管连通,扩压管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经供热器与喷管连通,喷管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供热器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高温热交换器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却器还有冷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5.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主要由扩压管、喷管、第二扩压管、第二喷管、低温热交换器、高温热交换器和冷却器所组成;外部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喷管连通,喷管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经低温热交换器与第二扩压管连通,第二扩压管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第二喷管连通,第二喷管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经冷却器与扩压管连通,扩压管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低温热交换器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高温热交换器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却器还有冷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6.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主要由扩压管、喷管、第二扩压管、第二喷管、供热器、低温热交换器、高温热交换器、冷却器和回热器所组成;扩压管有循环工质通道经供热器与喷管连通,喷管还有循环工质通道经回热器和低温热交换器与第二扩压管连通,第二扩压管还有循环工质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第二喷管连通,第二喷管还有循环工质通道经回热器和冷却器与扩压管连通;供热器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低温热交换器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高温热交换器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却器还有冷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7.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主要由扩压管、喷管、第二扩压管、第二喷管、供热器、低温热交换器、高温热交换器和回热器所组成;外部有冷源介质通道与扩压管连通,扩压管还有冷源介质通道经供热器与喷管连通,喷管还有冷源介质通道经回热器和低温热交换器与第二扩压管连通,第二扩压管还有冷源介质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第二喷管连通,第二喷管还有冷源介质通道经回热器与外部连通;供热器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低温热交换器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高温热交换器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8.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主要由扩压管、喷管、第二扩压管、第二喷管、供热器、低温热交换器、冷却器和回热器所组成;外部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第二喷管连通,第二喷管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经回热器和冷却器与扩压管连通,扩压管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经供热器与喷管连通,喷管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经回热器和低温热交换器与第二扩压管连通,第二扩压管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供热器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低温热交换器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却器还有冷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9.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主要由扩压管、喷管、第二扩压管、第二喷管、供热器、高温热交换器、冷却器和回热器所组成;外部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第二扩压管连通,第二扩压管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第二喷管连通,第二喷管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经回热器和冷却器与扩压管连通,扩压管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经供热器与喷管连通,喷管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经回热器与外部连通;供热器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高温热交换器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却器还有冷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10.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主要由扩压管、喷管、第二扩压管、第二喷管、低温热交换器、高温热交换器、冷却器和回热器所组成;外部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喷管连通,喷管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经回热器和低温热交换器与第二扩压管连通,第二扩压管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第二喷管连通,第二喷管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经回热器和冷却器与扩压管连通,扩压管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低温热交换器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高温热交换器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却器还有冷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11.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主要由扩压管、喷管、第二扩压管、第二喷管、供热器、低温热交换器、高温热交换器、冷却器和回热器所组成;扩压管有循环工质通道经供热器和回热器与喷管连通,喷管还有循环工质通道经低温热交换器和回热器与第二扩压管连通,第二扩压管还有循环工质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第二喷管连通,第二喷管还有循环工质通道经冷却器与扩压管连通;供热器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低温热交换器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高温热交换器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却器还有冷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12.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主要由扩压管、喷管、第二扩压管、第二喷管、供热器、低温热交换器、高温热交换器和回热器所组成;外部有冷源介质通道与扩压管连通,扩压管还有冷源介质通道经供热器和回热器与喷管连通,喷管还有冷源介质通道经低温热交换器和回热器与第二扩压管连通,第二扩压管还有冷源介质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第二喷管连通,第二喷管还有冷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供热器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低温热交换器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高温热交换器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13.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主要由扩压管、喷管、第二扩压管、第二喷管、供热器、低温热交换器、冷却器和回热器所组成;外部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第二喷管连通,第二喷管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经冷却器与扩压管连通,扩压管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经供热器和回热器与喷管连通,喷管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经低温热交换器和回热器与第二扩压管连通,第二扩压管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供热器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低温热交换器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却器还有冷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14.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主要由扩压管、喷管、第二扩压管、第二喷管、供热器、高温热交换器、冷却器和回热器所组成;外部有低温热介质通道经回热器与第二扩压管连通,第二扩压管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第二喷管连通,第二喷管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经冷却器与扩压管连通,扩压管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经供热器和回热器与喷管连通,喷管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供热器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高温热交换器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却器还有冷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15.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主要由扩压管、喷管、第二扩压管、第二喷管、低温热交换器、高温热交换器、冷却器和回热器所组成;外部有被加热介质通道经回热器与喷管连通,喷管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经低温热交换器和回热器与第二扩压管连通,第二扩压管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第二喷管连通,第二喷管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经冷却器与扩压管连通,扩压管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低温热交换器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高温热交换器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却器还有冷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16.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主要由扩压管、喷管、第二扩压管、第二喷管、供热器、低温热交换器、高温热交换器、冷却器和回热器所组成;扩压管有循环工质通道经回热器和供热器与喷管连通,喷管还有循环工质通道经低温热交换器与第二扩压管连通,第二扩压管还有循环工质通道经回热器和高温热交换器与第二喷管连通,第二喷管还有循环工质通道经冷却器与扩压管连通;供热器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低温热交换器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高温热交换器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却器还有冷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17.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主要由扩压管、喷管、第二扩压管、第二喷管、供热器、低温热交换器、高温热交换器和回热器所组成;外部有冷源介质通道与扩压管连通,扩压管还有冷源介质通道经回热器和供热器与喷管连通,喷管还有冷源介质通道经低温热交换器与第二扩压管连通,第二扩压管还有冷源介质通道经回热器和高温热交换器与第二喷管连通,第二喷管还有冷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供热器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低温热交换器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高温热交换器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18.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主要由扩压管、喷管、第二扩压管、第二喷管、供热器、低温热交换器、冷却器和回热器所组成;外部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第二喷管连通,第二喷管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经冷却器与扩压管连通,扩压管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经回热器和供热器与喷管连通,喷管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经低温热交换器与第二扩压管连通,第二扩压管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经回热器与外部连通;供热器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低温热交换器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却器还有冷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19.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主要由扩压管、喷管、第二扩压管、第二喷管、供热器、高温热交换器、冷却器和回热器所组成;外部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第二扩压管连通,第二扩压管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经回热器和高温热交换器与第二喷管连通,第二喷管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经冷却器与扩压管连通,扩压管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经回热器和供热器与喷管连通,喷管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供热器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高温热交换器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却器还有冷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20.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主要由扩压管、喷管、第二扩压管、第二喷管、低温热交换器、高温热交换器、冷却器和回热器所组成;外部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喷管连通,喷管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经低温热交换器与第二扩压管连通,第二扩压管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经回热器和高温热交换器与第二喷管连通,第二喷管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经冷却器与扩压管连通,扩压管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经回热器与外部连通;低温热交换器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高温热交换器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却器还有冷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附图说明:

图1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第1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2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第2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3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第3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4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第4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5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第5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6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第6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7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第7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8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第8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9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第9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10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第10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11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第11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12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第12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13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第13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14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第14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15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第15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16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第16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17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第17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18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第18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19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第19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20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第20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中,1-扩压管,2-喷管,3-第二扩压管,4-第二喷管,5-供热器,6-低温热交换器,7-高温热交换器,8-冷却器,9-回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要说明的是,在结构和流程的表述上,非必要情况下不重复进行;对显而易见的流程不作表述。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来详细描述本发明。

图1所示的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它主要由扩压管、喷管、第二扩压管、第二喷管、供热器、低温热交换器、高温热交换器和冷却器所组成;扩压管1有循环工质通道经供热器5与喷管2连通,喷管2还有循环工质通道经低温热交换器6与第二扩压管3连通,第二扩压管3还有循环工质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7与第二喷管4连通,第二喷管4还有循环工质通道经冷却器8与扩压管1连通;供热器5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低温热交换器6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高温热交换器7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却器8还有冷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

(2)流程上,扩压管1排放的循环工质流经供热器5并放热,流经喷管2降压增速,流经低温热交换器6并吸热,流经第二扩压管3升压升温并降速,流经高温热交换器7并吸热,流经第二喷管4降压增速,流经冷却器8并放热,之后进入扩压管1升压升温并降速;被加热介质通过供热器5获得中温热负荷,低温热介质通过低温热交换器6提供低温热负荷,高温热介质通过高温热交换器7提供高温热负荷,冷源介质通过冷却器8带走次低温热负荷,形成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图2所示的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它主要由扩压管、喷管、第二扩压管、第二喷管、供热器、低温热交换器和高温热交换器所组成;外部有冷源介质通道与扩压管1连通,扩压管1还有冷源介质通道经供热器5与喷管2连通,喷管2还有冷源介质通道经低温热交换器6与第二扩压管3连通,第二扩压管3还有冷源介质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7与第二喷管4连通,第二喷管4还有冷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供热器5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低温热交换器6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高温热交换器7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

(2)流程上,外部冷源介质流经扩压管1升压升温并降速,流经供热器5并放热,流经喷管2降压增速,流经低温热交换器6并吸热,流经第二扩压管3升压升温并降速,流经高温热交换器7并吸热,流经第二喷管4降压增速,之后对外排放;被加热介质通过供热器5获得中温热负荷,低温热介质通过低温热交换器6提供低温热负荷,高温热介质通过高温热交换器7提供高温热负荷,冷源介质通过进出流程带走次低温热负荷,形成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图3所示的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它主要由扩压管、喷管、第二扩压管、第二喷管、供热器、低温热交换器和冷却器所组成;外部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第二喷管4连通,第二喷管4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经冷却器8与扩压管1连通,扩压管1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经供热器5与喷管2连通,喷管2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经低温热交换器6与第二扩压管3连通,第二扩压管3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供热器5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低温热交换器6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却器8还有冷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

(2)流程上,外部高温热介质流经第二喷管4降压增速,流经冷却器8并放热,流经扩压管1升压升温并降速,流经供热器5并放热,流经喷管2降压增速,流经低温热交换器6并吸热,流经第二扩压管3升压升温并降速,之后对外排放;被加热介质通过供热器5获得中温热负荷,低温热介质通过低温热交换器6提供低温热负荷,高温热介质通过进出流程提供高温热负荷,冷源介质通过冷却器8带走次低温热负荷,形成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图4所示的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它主要由扩压管、喷管、第二扩压管、第二喷管、供热器、高温热交换器和冷却器所组成;外部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第二扩压管3连通,第二扩压管3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7与第二喷管4连通,第二喷管4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经冷却器8与扩压管1连通,扩压管1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经供热器5与喷管2连通,喷管2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供热器5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高温热交换器7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却器8还有冷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

(2)流程上,外部低温热介质流经第二扩压管3升压升温并降速,流经高温热交换器7并吸热,流经第二喷管4降压增速,流经冷却器8并放热,流经扩压管1升压升温并降速,流经供热器5并放热,流经喷管2降压增速,之后对外排放;被加热介质通过供热器5获得中温热负荷,低温热介质通过进出流程提供低温热负荷,高温热介质通过高温热交换器7提供高温热负荷,冷源介质通过冷却器8带走次低温热负荷,形成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图5所示的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它主要由扩压管、喷管、第二扩压管、第二喷管、低温热交换器、高温热交换器和冷却器所组成;外部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喷管2连通,喷管2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经低温热交换器6与第二扩压管3连通,第二扩压管3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7与第二喷管4连通,第二喷管4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经冷却器8与扩压管1连通,扩压管1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低温热交换器6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高温热交换器7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却器8还有冷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

(2)流程上,外部被加热介质流经喷管2降压增速,流经低温热交换器6并吸热,流经第二扩压管3升压升温并降速,流经高温热交换器7并吸热,流经第二喷管4降压增速,流经冷却器8并放热,流经扩压管1升压升温并降速,之后对外排放;被加热介质通过进出流程获得中温热负荷,低温热介质通过低温热交换器6提供低温热负荷,高温热介质通过高温热交换器7提供高温热负荷,冷源介质通过冷却器8带走次低温热负荷,形成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图6所示的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它主要由扩压管、喷管、第二扩压管、第二喷管、供热器、低温热交换器、高温热交换器、冷却器和回热器所组成;扩压管1有循环工质通道经供热器5与喷管2连通,喷管2还有循环工质通道经回热器9和低温热交换器6与第二扩压管3连通,第二扩压管3还有循环工质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7与第二喷管4连通,第二喷管4还有循环工质通道经回热器9和冷却器8与扩压管1连通;供热器5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低温热交换器6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高温热交换器7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却器8还有冷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

(2)流程上,扩压管1排放的循环工质流经供热器5并放热,流经喷管2降压增速,流经回热器9和低温热交换器6并逐步吸热,流经第二扩压管3升压升温并降速,流经高温热交换器7并吸热,流经第二喷管4降压增速,流经回热器9和冷却器8并逐步放热,之后进入扩压管1升压升温并降速;被加热介质通过供热器5获得中温热负荷,低温热介质通过低温热交换器6提供低温热负荷,高温热介质通过高温热交换器7提供高温热负荷,冷源介质通过冷却器8带走次低温热负荷,形成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图7所示的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它主要由扩压管、喷管、第二扩压管、第二喷管、供热器、低温热交换器、高温热交换器和回热器所组成;外部有冷源介质通道与扩压管1连通,扩压管1还有冷源介质通道经供热器5与喷管2连通,喷管2还有冷源介质通道经回热器9和低温热交换器6与第二扩压管3连通,第二扩压管3还有冷源介质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7与第二喷管4连通,第二喷管4还有冷源介质通道经回热器9与外部连通;供热器5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低温热交换器6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高温热交换器7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

(2)流程上,外部冷源介质流经扩压管1升压升温并降速,流经供热器5并放热,流经喷管2降压增速,流经回热器9和低温热交换器6并逐步吸热,流经第二扩压管3升压升温并降速,流经高温热交换器7并吸热,流经第二喷管4降压增速,流经回热器9并放热,之后对外排放;被加热介质通过供热器5获得中温热负荷,低温热介质通过低温热交换器6提供低温热负荷,高温热介质通过高温热交换器7提供高温热负荷,冷源介质通过进出流程带走次低温热负荷,形成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图8所示的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它主要由扩压管、喷管、第二扩压管、第二喷管、供热器、低温热交换器、冷却器和回热器所组成;外部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第二喷管4连通,第二喷管4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经回热器9和冷却器8与扩压管1连通,扩压管1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经供热器5与喷管2连通,喷管2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经回热器9和低温热交换器6与第二扩压管3连通,第二扩压管3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供热器5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低温热交换器6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却器8还有冷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

(2)流程上,外部高温热介质流经第二喷管4降压增速,流经回热器9和冷却器8并逐步放热,流经扩压管1升压升温并降速,流经供热器5并放热,流经喷管2降压增速,流经回热器9和低温热交换器6并逐步吸热,流经第二扩压管3升压升温并降速,之后对外排放;被加热介质通过供热器5获得中温热负荷,低温热介质通过低温热交换器6提供低温热负荷,高温热介质通过进出流程提供高温热负荷,冷源介质通过冷却器8带走次低温热负荷,形成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图9所示的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它主要由扩压管、喷管、第二扩压管、第二喷管、供热器、高温热交换器、冷却器和回热器所组成;外部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第二扩压管3连通,第二扩压管3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7与第二喷管4连通,第二喷管4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经回热器9和冷却器8与扩压管1连通,扩压管1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经供热器5与喷管2连通,喷管2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经回热器9与外部连通;供热器5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高温热交换器7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却器8还有冷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

(2)流程上,外部低温热介质流经第二扩压管3升压升温并降速,流经高温热交换器7并吸热,流经第二喷管4降压增速,流经回热器9和冷却器8并逐步放热,流经扩压管1升压升温并降速,流经供热器5并放热,流经喷管2降压增速,流经回热器9并吸热,之后对外排放;被加热介质通过供热器5获得中温热负荷,低温热介质通过进出流程提供低温热负荷,高温热介质通过高温热交换器7提供高温热负荷,冷源介质通过冷却器8带走次低温热负荷,形成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图10所示的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它主要由扩压管、喷管、第二扩压管、第二喷管、低温热交换器、高温热交换器、冷却器和回热器所组成;外部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喷管2连通,喷管2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经回热器9和低温热交换器6与第二扩压管3连通,第二扩压管3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7与第二喷管4连通,第二喷管4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经回热器9和冷却器8与扩压管1连通,扩压管1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低温热交换器6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高温热交换器7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却器8还有冷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

(2)流程上,外部被加热介质流经喷管2降压增速,流经回热器9和低温热交换器6并逐步吸热,流经第二扩压管3升压升温并降速,流经高温热交换器7并吸热,流经第二喷管4降压增速,流经回热器9和冷却器8并逐步放热,流经扩压管1升压升温并降速,之后对外排放;被加热介质通过进出流程获得中温热负荷,低温热介质通过低温热交换器6提供低温热负荷,高温热介质通过高温热交换器7提供高温热负荷,冷源介质通过冷却器8带走次低温热负荷,形成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图11所示的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它主要由扩压管、喷管、第二扩压管、第二喷管、供热器、低温热交换器、高温热交换器、冷却器和回热器所组成;扩压管1有循环工质通道经供热器5和回热器9与喷管2连通,喷管2还有循环工质通道经低温热交换器6和回热器9与第二扩压管3连通,第二扩压管3还有循环工质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7与第二喷管4连通,第二喷管4还有循环工质通道经冷却器8与扩压管1连通;供热器5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低温热交换器6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高温热交换器7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却器8还有冷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

(2)流程上,扩压管1排放的循环工质,流经供热器5和回热器9并逐步放热,流经喷管2降压增速,流经低温热交换器6和回热器9并逐步吸热,流经第二扩压管3升压升温并降速,流经高温热交换器7并吸热,流经第二喷管4降压增速,流经冷却器8并放热,之后进入扩压管1升压升温并降速;被加热介质通过供热器5获得中温热负荷,低温热介质通过低温热交换器6提供低温热负荷,高温热介质通过高温热交换器7提供高温热负荷,冷源介质通过冷却器8带走次低温热负荷,形成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图12所示的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它主要由扩压管、喷管、第二扩压管、第二喷管、供热器、低温热交换器、高温热交换器和回热器所组成;外部有冷源介质通道与扩压管1连通,扩压管1还有冷源介质通道经供热器5和回热器9与喷管2连通,喷管2还有冷源介质通道经低温热交换器6和回热器9与第二扩压管3连通,第二扩压管3还有冷源介质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7与第二喷管4连通,第二喷管4还有冷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供热器5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低温热交换器6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高温热交换器7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

(2)流程上,外部冷源介质流经扩压管1升压升温并降速,流经供热器5和回热器9并逐步放热,流经喷管2降压增速,流经低温热交换器6和回热器9并逐步吸热,流经第二扩压管3升压升温并降速,流经高温热交换器7并吸热,流经第二喷管4降压增速,之后对外排放;被加热介质通过供热器5获得中温热负荷,低温热介质通过低温热交换器6提供低温热负荷,高温热介质通过高温热交换器7提供高温热负荷,冷源介质通过进出流程带走次低温热负荷,形成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图13所示的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它主要由扩压管、喷管、第二扩压管、第二喷管、供热器、低温热交换器、冷却器和回热器所组成;外部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第二喷管4连通,第二喷管4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经冷却器8与扩压管1连通,扩压管1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经供热器5和回热器9与喷管2连通,喷管2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经低温热交换器6和回热器9与第二扩压管3连通,第二扩压管3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供热器5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低温热交换器6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却器8还有冷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

(2)流程上,外部高温热介质流经第二喷管4降压增速,流经冷却器8并放热,流经扩压管1升压升温并降速,流经供热器5和回热器9并逐步放热,流经喷管2降压增速,流经低温热交换器6和回热器9并逐步吸热,流经第二扩压管3升压升温并降速,之后对外排放;被加热介质通过供热器5获得中温热负荷,低温热介质通过低温热交换器6提供低温热负荷,高温热介质通过进出流程提供高温热负荷,冷源介质通过冷却器8带走次低温热负荷,形成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图14所示的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它主要由扩压管、喷管、第二扩压管、第二喷管、供热器、高温热交换器、冷却器和回热器所组成;外部有低温热介质通道经回热器9与第二扩压管3连通,第二扩压管3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7与第二喷管4连通,第二喷管4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经冷却器8与扩压管1连通,扩压管1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经供热器5和回热器9与喷管2连通,喷管2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供热器5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高温热交换器7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却器8还有冷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

(2)流程上,外部低温热介质流经回热器9并吸热,流经第二扩压管3升压升温并降速,流经高温热交换器7并吸热,流经第二喷管4降压增速,流经冷却器8并放热,流经扩压管1升压升温并降速,流经供热器5和回热器9并逐步放热,流经喷管2降压增速,之后对外排放;被加热介质通过供热器5获得中温热负荷,低温热介质通过进出流程提供低温热负荷,高温热介质通过高温热交换器7提供高温热负荷,冷源介质通过冷却器8带走次低温热负荷,形成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图15所示的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它主要由扩压管、喷管、第二扩压管、第二喷管、低温热交换器、高温热交换器、冷却器和回热器所组成;外部有被加热介质通道经回热器9与喷管2连通,喷管2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经低温热交换器6和回热器9与第二扩压管3连通,第二扩压管3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7与第二喷管4连通,第二喷管4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经冷却器8与扩压管1连通,扩压管1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低温热交换器6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高温热交换器7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却器8还有冷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

(2)流程上,外部被加热介质流经回热器9并放热,流经喷管2降压增速,流经低温热交换器6和回热器9并逐步吸热,流经第二扩压管3升压升温并降速,流经高温热交换器7并吸热,流经第二喷管4降压增速,流经冷却器8并放热,流经扩压管1升压升温并降速,之后对外排放;被加热介质通过进出流程获得中温热负荷,低温热介质通过低温热交换器6提供低温热负荷,高温热介质通过高温热交换器7提供高温热负荷,冷源介质通过冷却器8带走次低温热负荷,形成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图16所示的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它主要由扩压管、喷管、第二扩压管、第二喷管、供热器、低温热交换器、高温热交换器、冷却器和回热器所组成;扩压管1有循环工质通道经回热器9和供热器5与喷管2连通,喷管2还有循环工质通道经低温热交换器6与第二扩压管3连通,第二扩压管3还有循环工质通道经回热器9和高温热交换器7与第二喷管4连通,第二喷管4还有循环工质通道经冷却器8与扩压管1连通;供热器5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低温热交换器6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高温热交换器7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却器8还有冷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

(2)流程上,扩压管1排放的循环工质流经回热器9和供热器5并逐步放热,流经喷管2降压增速,流经低温热交换器6并吸热,流经第二扩压管3升压升温并降速,流经回热器9和高温热交换器7并逐步吸热,流经第二喷管4降压增速,流经冷却器8并放热,之后进入扩压管1升压升温并降速;被加热介质通过供热器5获得中温热负荷,低温热介质通过低温热交换器6提供低温热负荷,高温热介质通过高温热交换器7提供高温热负荷,冷源介质通过冷却器8带走次低温热负荷,形成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图17所示的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它主要由扩压管、喷管、第二扩压管、第二喷管、供热器、低温热交换器、高温热交换器和回热器所组成;外部有冷源介质通道与扩压管1连通,扩压管1还有冷源介质通道经回热器9和供热器5与喷管2连通,喷管2还有冷源介质通道经低温热交换器6与第二扩压管3连通,第二扩压管3还有冷源介质通道经回热器9和高温热交换器7与第二喷管4连通,第二喷管4还有冷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供热器5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低温热交换器6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高温热交换器7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

(2)流程上,外部冷源介质流经扩压管1升压升温并降速,流经回热器9和供热器5并逐步放热,流经喷管2降压增速,流经低温热交换器6并吸热,流经第二扩压管3升压升温并降速,流经回热器9和高温热交换器7并逐步吸热,流经第二喷管4降压增速,之后对外排放;被加热介质通过供热器5获得中温热负荷,低温热介质通过低温热交换器6提供低温热负荷,高温热介质通过高温热交换器7提供高温热负荷,冷源介质通过进出流程带走次低温热负荷,形成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图18所示的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它主要由扩压管、喷管、第二扩压管、第二喷管、供热器、低温热交换器、冷却器和回热器所组成;外部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第二喷管4连通,第二喷管4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经冷却器8与扩压管1连通,扩压管1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经回热器9和供热器5与喷管2连通,喷管2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经低温热交换器6与第二扩压管3连通,第二扩压管3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经回热器9与外部连通;供热器5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低温热交换器6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却器8还有冷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

(2)流程上,外部高温热介质流经第二喷管4降压增速,流经冷却器8并放热,流经扩压管1升压升温并降速,流经回热器9和供热器5并逐步放热,流经喷管2降压增速,流经低温热交换器6并吸热,流经第二扩压管3升压升温并降速,流经回热器9并吸热,之后对外排放;被加热介质通过供热器5获得中温热负荷,低温热介质通过低温热交换器6提供低温热负荷,高温热介质通过进出流程提供高温热负荷,冷源介质通过冷却器8带走次低温热负荷,形成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图19所示的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它主要由扩压管、喷管、第二扩压管、第二喷管、供热器、高温热交换器、冷却器和回热器所组成;外部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第二扩压管3连通,第二扩压管3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经回热器9和高温热交换器7与第二喷管4连通,第二喷管4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经冷却器8与扩压管1连通,扩压管1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经回热器9和供热器5与喷管2连通,喷管2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供热器5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高温热交换器7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却器8还有冷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

(2)流程上,外部低温热介质流经第二扩压管3升压升温并降速,流经回热器9和高温热交换器7并逐步吸热,流经第二喷管4降压增速,流经冷却器8并放热,流经扩压管1升压升温并降速,流经回热器9和供热器5并逐步放热,流经喷管2降压增速,之后对外排放;被加热介质通过供热器5获得中温热负荷,低温热介质通过进出流程提供低温热负荷,高温热介质通过高温热交换器7提供高温热负荷,冷源介质通过冷却器8带走次低温热负荷,形成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图20所示的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它主要由扩压管、喷管、第二扩压管、第二喷管、低温热交换器、高温热交换器、冷却器和回热器所组成;外部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喷管2连通,喷管2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经低温热交换器6与第二扩压管3连通,第二扩压管3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经回热器9和高温热交换器7与第二喷管4连通,第二喷管4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经冷却器8与扩压管1连通,扩压管1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经回热器9与外部连通;低温热交换器6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高温热交换器7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却器8还有冷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

(2)流程上,外部被加热介质流经喷管2降压增速,流经低温热交换器6并吸热,流经第二扩压管3升压升温并降速,流经回热器9和高温热交换器7并逐步吸热,流经第二喷管4降压增速,流经冷却器8并放热,流经扩压管1升压升温并降速,流经回热器9并放热,之后对外排放;被加热介质通过进出流程获得中温热负荷,低温热介质通过低温热交换器6提供低温热负荷,高温热介质通过高温热交换器7提供高温热负荷,冷源介质通过冷却器8带走次低温热负荷,形成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本发明技术可以实现的效果——本发明所提出的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具有如下效果和优势:

(1)新建热能(温差)利用基本技术。

(2)通过单一循环和单一工质,同时利用高温热资源、低温热资源和次低温冷资源,实现高效中温供热。

(3)流程合理,是实现两类温差有效利用的共性技术,适用性好。

(4)扩压管实现升压升温过程,大幅度降低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制造难度和成本。

(5)喷管实现降压膨胀过程,大幅度降低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的制造难度和成本。

(6)提供了简单、主动、高效的热能利用新技术,性能指数高。

(7)工质适用范围广,工质与工作参数之间匹配灵活,能够在较大范围内适应供能需求。

(8)扩展了热泵技术,丰富了压缩式热泵的类型,有利于更好地实现热能和机械能的高效利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