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式制冷制热压缩机工况切换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70200发布日期:2021-12-08 14:09阅读:83来源:国知局
离心式制冷制热压缩机工况切换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离心式制冷制热压缩机工况切换系统。


背景技术:

2.对于既可以制热又可以制冷的离心式压缩机来说,其制冷工况和制热工况差别比较大,压缩机整个运行的范围比较宽,压缩机面临两个方面的困难,一个是压缩机的压比和流量范围调节比较大,二是在整个运行范围内高效率运行。特别是对于多联机而言,其制冷工况压比约为3,但是制热工况压比要达到10,因此制冷制热压缩机工况变化范围较大,相关技术中的压缩机难以满足该工况需求。
3.针对相关技术中压缩机因制冷制热工况变化范围大,而难以满足制冷和制热的工况需求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离心式制冷制热压缩机工况切换系统,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压缩机因制冷制热工况变化范围大,而难以满足制冷和制热的工况需求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离心式制冷制热压缩机工况切换系统,该离心式制冷制热压缩机工况切换系统,包括:主侧压缩级、辅侧压缩级、冷凝器、闪发器和蒸发器;其中,所述主侧压缩级的吸气端与所述蒸发器连接,排气端通过主排气管与所述冷凝器连接,所述冷凝器、闪发器和蒸发器依次连接;所述辅侧压缩级的吸气端通过辅吸气管与所述蒸发器连接,排气端通过辅排气管与所述主排气管连接;所述主排气管上设置有主侧排气阀,所述辅吸气管上设置有辅侧吸气阀,所述主排气管和所述辅吸气管通过级间管道连接,所述级间管道上设置有级间管阀;所述辅排气管与所述主排气管的连接处位于所述主侧排气阀的出口端,所述级间管道与所述主排气管的连接处位于所述主侧排气阀的进口端;所述级间管道与所述辅吸气管的连接处位于所述辅侧吸气阀的出口端。
6.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补气管路,所述第一补气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补气阀,所述第一补气管路的第一端与所述闪发器连接,第二端与所述辅吸气管连接,且第二端与所述辅吸气管的连接处位于辅侧吸气阀的出口端。
7.进一步的,还包括连接于所述闪发器和蒸发器之间的二级节流阀以及连接于所述闪发器和冷凝器之间的一级节流阀。
8.进一步的,主侧压缩级和辅侧压缩级的叶轮数量相等。
9.进一步的,主侧压缩级和辅侧压缩级的叶轮数量均为两个。
10.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补气管路,所述第二补气管路的第一端与所述闪发器连接,第二端连接于所述辅侧压缩级的两个叶轮之间,第二补气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补气阀。
11.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三补气管路,所述第三补气管路的第一端与所述闪发器连接,第二端连接于所述主侧压缩级的两个叶轮之间,第三补气管路上设置有第三补气阀。
1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主侧压缩级、辅侧压缩级、冷凝器、闪发器和蒸发器;其中,主侧压缩级的吸气端与蒸发器连接,排气端通过主排气管与冷凝器连接,冷凝器、闪发器和蒸发器依次连接;辅侧压缩级的吸气端通过辅吸气管与蒸发器连接,排气端通过辅排气管与主排气管连接;主排气管上设置有主侧排气阀,辅吸气管上设置有辅侧吸气阀,主排气管和辅吸气管通过级间管道连接,所述级间管道上设置有级间管阀;辅排气管与主排气管的连接处位于主侧排气阀的出口端,级间管道与主排气管的连接处位于主侧排气阀的进口端;级间管道与辅吸气管的连接处位于辅侧吸气阀的出口端。
13.制冷工况或低压比工况时,主侧排气阀和辅侧吸气阀打开,级间管阀门关闭,主侧压缩级和辅侧压缩级并联运行;制热工况或高压比工况时,主侧排气阀和辅侧吸气阀关闭,级间管阀打开,主侧压缩级和辅侧压缩级串联运行,从而实现了根据工况需求使压缩机在串联和并联之间进行切换,使得压缩机可满足制冷和制热的工况需求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压缩机因制冷制热工况变化范围大,而难以满足制冷和制热的工况需求的问题。
附图说明
14.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使得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变得更明显。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附图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5.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6.其中,1冷凝器,2辅排气管,3辅侧压缩级,4辅吸气管,5第二补气阀,6一级节流阀,7第二补气管路,8第一补气阀,9闪发器,10第一补气管路,11第三补气管路,12第三补气阀,13二级节流阀,14辅侧吸气阀,15级间管阀,16蒸发器,17级间管道,18主侧压缩级,19主排气管,20主侧排气阀。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18.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
19.在本技术中,术语“上”、“下”、“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技术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20.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1.此外,术语“设置”、“设有”、“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2.另外,术语“多个”的含义应为两个以及两个以上。
2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24.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离心式制冷制热压缩机工况切换系统,该离心式制冷制热压缩机工况切换系统,包括:主侧压缩级18、辅侧压缩级3、冷凝器1、闪发器9和蒸发器16;其中,主侧压缩级18的吸气端与蒸发器16连接,排气端通过主排气管19与冷凝器1连接,冷凝器1、闪发器9和蒸发器16依次连接;辅侧压缩级3的吸气端通过辅吸气管4与蒸发器16连接,排气端通过辅排气管2与主排气管19连接;主排气管19上设置有主侧排气阀20,辅吸气管4上设置有辅侧吸气阀14,主排气管19和辅吸气管4通过级间管道17连接,级间管道17上设置有级间管阀15;辅排气管2与主排气管19的连接处位于主侧排气阀20的出口端,级间管道17与主排气管19的连接处位于主侧排气阀20的进口端;级间管道17与辅吸气管4的连接处位于辅侧吸气阀14的出口端。
25.本实施例中,该系统还包括连接于闪发器9和蒸发器16之间的二级节流阀13以及连接于闪发器9和冷凝器1之间的一级节流阀6。主侧压缩级18、冷凝器1、闪发器9和蒸发器16组成一个闭环,辅侧压缩级3、冷凝器1、闪发器9和蒸发器16组成另一个闭环。当处于制冷工况或低压比工况时,主侧排气阀20和辅侧吸气阀14打开,级间管阀15关闭,主侧压缩级18和辅侧压缩级3并联运行;当处于制热工况或高压比工况时,主侧排气阀20和辅侧吸气阀14关闭,级间管阀15打开,主侧压缩级18和辅侧压缩级3串联运行,从而实现了根据工况需求使压缩机在串联和并联之间进行切换,使得压缩机可满足制冷和制热的工况需求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压缩机因制冷制热工况变化范围大,而难以满足制冷和制热的工况需求的问题。该系统中的该系统中的冷凝器1、闪发器9和蒸发器16的工作过程以及工作原理属于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26.如图1所示,为了进一步提高压缩机的能效,该系统中还包括第一补气管路10,第一补气管路10上设置有第一补气阀8,第一补气管路10的第一端与闪发器9连接,第二端与辅吸气管4连接,且第二端与辅吸气管4的连接处位于辅侧吸气阀14的出口端。
27.当处于制冷工况或低压比工况时,第一补气阀8也同步关闭,当处于制热工况或高压比工况时,第一补气阀8同步打开,使得第一补气管路10的输出端位于串联后的主侧压缩级18和辅侧压缩级3之间,实现级间补气,从而提高压缩机的能效。
28.主侧压缩级18和辅侧压缩级3的叶轮数量相等,叶轮数量均为一个或如图1所示的两个,当主侧压缩级18和辅侧压缩级3的叶轮均设置为两个时,为了提高压缩机并联后的能效,该系统还包括第二补气管路7,第二补气管路7的第一端与闪发器9连接,第二端连接于辅侧压缩级3的两个叶轮之间,第二补气管路7上设置有第二补气阀5。在并联时打开第二补气阀5对辅侧压缩级3进行补气,提高能效。同理,还包括第三补气管路11,第三补气管路11的第一端与闪发器9连接,第二端连接于主侧压缩级18的两个叶轮之间,第三补气管路11上设置有第三补气阀12。在并联时也打开第三补气阀12对主侧压缩级18进行补气,提高主侧
压缩级18的能效。
29.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