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系统及制冷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33220发布日期:2022-07-05 20:25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制冷系统及制冷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雷达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制冷系统及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2.现有冰箱冷柜等制冷设备和往复式压缩机经历几十年的发展,当前设备的技术成熟度很高,性能水平也趋于瓶颈。面临未来对制冷行业的大幅升级,缺乏创新性和突破性的技术进步。比如目前一些独立双循环冰箱,其采用两台压缩机,相应的两套独立的制冷设备和控制,这种简单的组合叠加,导致整机成本高、系统集成度差,仅仅是满足基本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制冷系统及制冷设备,旨在解决目前的独立双循环冰箱整机成本高,系统集成度差,占用空间大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制冷系统,包括:
5.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具有两个吸气孔和一个排气孔;以及,
6.并联设置的第一循环流路和第二循环流路,所述第一循环流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排气孔和其中一所述吸气孔连通,所述第二循环流路的两端分别所述排气孔和另一所述吸气孔连通,所述第一循环流路和所述第二循环流路上均设置有冷凝器和蒸发器。
7.可选地,所述压缩机包括:
8.缸体,包括开设于其内部的工作腔,所述工作腔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吸气孔和所述排气孔,且侧壁设置有第二吸气孔,所述第一吸气孔和所述第二吸气孔分别与所述第一循环流路和所述第二循环流路连通;以及,
9.活塞组件,包括活动设于所述工作腔内的活塞,所述活塞在活动行程中具有位于所述工作腔底部的第一止点及远离所述工作腔底部的第二止点。
10.可选地,所述第一吸气孔的吸气压力小于所述第二吸气孔的吸气压力;
11.所述第一循环流路上的所述蒸发器为第一蒸发器,所述第二循环流路上的所述蒸发器为第二蒸发器,所述第一蒸发器的温度低于所述第二蒸发器的温度。
12.可选地,所述第一蒸发器的温度为t2,所述第二蒸发器的温度为t1,其中,0≤t1-t2≤25℃。
13.可选地,-15℃≤t1≤0℃,-30℃≤t2≤-15℃,且10≤t1-t2≤20℃。
14.可选地,所述第二吸气孔与所述第一止点的距离为l,所述第一止点与所述第二止点之间的距离为s,其中,0.5s<l。
15.可选地,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一三通阀,所述三通阀的其中一个端口与所述排气孔连通,所述三通阀的另外两个端口分别连通所述第一循环流路和所述第二循环流路;或者,
16.所述第一循环流路和/或所述第二循环流路上设有控制阀。
17.可选地,所述第一循环流路和所述第二循环流路上均设有节流元件,各所述节流
元件处在对应的所述冷凝器和对应的所述蒸发器之间。
18.可选地,各所述节流元件为毛细管、或膨胀阀。
19.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制冷设备,包括制冷系统,所述制冷系统包括:
20.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具有两个吸气孔和一个排气孔;以及,
21.并联设置的第一循环流路和第二循环流路,所述第一循环流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排气孔和其中一所述吸气孔连通,所述第二循环流路的两端分别所述排气孔和另一所述吸气孔连通,所述第一循环流路和所述第二循环流路上均设置有冷凝器和蒸发器。
22.可选地,所述制冷设备为冰箱。
23.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循环流路和所述第二循环流路形成彼此独立的两个循环系统,整体效率更高,从而通过一具有双吸气孔的压缩机,将现有的彼此独立的两个循环系统整合,但是仍保证其彼此独立的使用效果,且所述第一循环流路和所述第二循环流路在所述压缩机的作用下同时吸气,保证相同的工作频率,显著增加其制冷能力,相较于以往使用两套单吸单排压缩机和单蒸发器的制冷系统,新系统具有更高的集成度,设备占用空间小,用户使用空间更大,同时减少了压缩机的数量,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冷系统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26.图2为图1中制冷系统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27.图3为图1中压缩机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图3中压缩机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29.附图标号说明:
30.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制冷系统22第二循环流路1压缩机3冷凝器1a第一吸气孔41第一蒸发器1b第二吸气孔42第二蒸发器11工作腔5三通阀12活塞6节流元件13第二吸气内管210第一吸气外管14内排管220第二吸气外管21第一循环流路230排气外管
31.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3.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4.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5.现有冰箱冷柜等制冷设备和往复式压缩机经历几十年的发展,当前设备的技术成熟度很高,性能水平也趋于瓶颈。面临未来对制冷行业的大幅升级,缺乏创新性和突破性的技术进步。比如目前一些独立双循环冰箱,其采用两台压缩机,相应的两套独立的制冷设备和控制,这种简单的组合叠加,导致整机成本高、系统集成度差,仅仅是满足基本功能。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制冷系统及制冷设备,旨在解决目前的独立双循环冰箱整机成本高,系统集成度差,占用空间大的问题。图1至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冷系统的实施例。
36.请参照图1至图2,制冷系统100包括压缩机1以及并联设置的第一循环流路21和第二循环流路22,所述压缩机1具有两个吸气孔和一个排气孔,所述第一循环流路2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排气孔和其中一所述吸气孔连通,所述第二循环流路22的两端分别所述排气孔和另一所述吸气孔连通,所述第一循环流路21和所述第二循环流路22上均设置有冷凝器3和蒸发器。
37.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循环流路21和所述第二循环流路22形成彼此独立的两个循环系统,整体效率更高,从而通过一具有双吸气孔的压缩机1,将现有的彼此独立的两个循环系统整合,但是仍保证其彼此独立的使用效果,且所述第一循环流路21和所述第二循环流路22在所述压缩机1的作用下同时吸气,保证相同的工作频率,显著增加其制冷能力,相较于以往使用两套单吸单排压缩机和单蒸发器的制冷系统100,新系统具有更高的集成度,设备占用空间小,用户使用空间更大,同时减少了压缩机的数量,节约成本。
38.为了实现所述压缩机1的双吸气功能,请参阅图3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缩机1包括缸体和活塞组件,所述缸体包括开设于其内部的工作腔11,所述工作腔1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吸气孔1a和所述排气孔,所述第一吸气孔1a和所述排气孔间隔,且侧壁设置有第二吸气孔1b,所述第一吸气孔1a和所述第二吸气孔1b分别与所述第一循环流路21和所述第二循环流路22连通,所述活塞组件包括活动设于所述工作腔11内的活塞12,所述活塞12在活动行程中具有位于所述工作腔11底部的第一止点及远离所述工作腔11底部的第二止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缩机1中,所述压缩机1是一种单缸双吸气往复式压缩机,所述压缩机1的双吸气孔相互独立,两路吸气在所述压缩机1内完成混合及压缩,所述压缩机1的最终排气为一个,所述工作腔11同时连通所述第一吸气孔1a及所述第二吸气孔1b,以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吸气孔1a和所述第二吸气孔1b对应连通的所述第一循环流路21和所述第二循环流路
22同时向所述工作腔11内补气,提高了所述工作腔11的吸气量,进而提高所述压缩机1的压缩能效,所述第一吸气孔1a及所述第二吸气孔1b分别连通两个并联的流路来实现各自的工况条件,降低功率消耗,且该压缩机1具有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性能更高、实用性更好的优点。
39.具体的,该压缩机1为双吸气压缩机,由于所述第一吸气孔1a和所述第二吸气孔1b在所述工作腔11中的位置,所述第一吸气孔1a的吸气压力小于所述第二吸气孔1b的吸气压力,使得所述第一吸气孔1a与外部管路连通形成气流压力较低的第一吸气流道,所述第二吸气孔1b与外部管路连通形成气流压力较高的第二吸气流道,可以有效提高制冷系统100能效、降低功率消耗。对应的,所述第一循环流路21上的所述蒸发器为第一蒸发器41,所述第二循环流路22上的所述蒸发器为第二蒸发器42,所述第一蒸发器41的温度低于所述第二蒸发器42的温度。所述第一蒸发器41和所述第二蒸发器42在制冷设备中对应不同的冷室,用于供需要保鲜或者冷藏的食物分别放置,因此考虑到不同蒸发器的不同蒸发温度,应当使得连通气流压力较低的第一吸气流道的所述第一蒸发器41为温度较低的,应当使得连通气流压力较高的第二吸气流道的所述第二蒸发器42为温度较高的。
40.具体的,关于所述第一蒸发器41和所述第二蒸发器42的温差要求如下:所述第二蒸发器42的温度为t1,所述第一蒸发器41的温度为t2,其中,0≤t1-t2≤25℃。
41.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的所述第一蒸发器41为冷冻蒸发器,所述第二蒸发器42为冷藏蒸发器,一般来说,-15℃≤t1≤0℃、-30℃≤t2≤-15℃,且10≤t1-t2≤20℃,这是由于冷藏蒸发器和冷冻蒸发器对应的冷室的制冷需求不同,因此具有不同的温度设定。
42.需要说明的是,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活塞组件还包括曲轴及连杆,所述曲轴与所述连杆一端传动连接,所述连杆远离所述曲轴的一端与所述活塞12传动连接。从而,所述曲轴在电机的驱动下带动所述连杆活动,进而带动所述活塞12在所述工作腔11内进行往复运动,以完成吸入气流及压缩气流的动作。
43.可以理解的是,以所述压缩机1用于的制冷系统为冰箱的制冷系统为例进行说明冰箱在制冷过程中,高温高压冷媒冷媒气体自压缩机输送至对应的冷冻室和冷藏室的蒸发器进行蒸发吸热,实现冷冻室和冷藏室的制冷,但是冷冻室和冷藏室设置的温度不一致,两者蒸发温度不一样,冷媒在冷冻室和冷藏室进行换热后的温度和压力不相同,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一蒸发器41和所述第二蒸发器42分别对应冷冻室和冷藏室,并且现有技术中,压缩机通过一个流路实现冷冻和冷藏的制冷功能,这样不管是冷冻室或是冷藏室需要进行制冷的时候,整个换热系统都需要参与到工作中,使得能耗消耗较大,能效比较低。
44.因在常规的压缩机中往往需要通过控制阀组来控制各个吸气孔的打开和关闭,当压缩机只有一个吸气孔时,则设置一个控制阀组;当压缩机有多个吸气孔时,一般会对应设置多个控制阀组,这样控制较为繁琐。因此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吸气孔1b与所述第一止点的距离为l,所述第一止点与所述第二止点之间的距离为s,其中,0.5s<l。所述活塞12在运动过程中,所述第一吸气孔1a及所述第二吸气孔1b的开闭状态如下:
45.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行程,包括:
46.第一行程:所述活塞12自所述第一止点向所述第二止点活动,且距所述第一止点的距离小于0.5s。在第一行程中,所述控制阀组开启,使得所述第一吸气孔1a导通,且所述第二吸气孔1b被所述活塞12遮挡。此时,所述工作腔11仅通过所述第一吸气孔1a实现吸气,
此时所述工作腔11内的冷媒总量均来自于所述第一吸气孔1a的冷媒。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所述活塞12在向靠近所述第二止点的位置活动时,所述工作腔11的压缩空间增大,处于负压状态,便于外部的气流自所述第一吸气孔1a进入所述工作腔11。而由于经由所述第一吸气孔1a的气流压力小于经由所述第二吸气孔1b的气流压力。故,在此活动行程中,通过所述活塞12将所述第二吸气孔1b遮挡,以避免所述第二吸气孔1b的气流阻碍所述第一吸气孔1a的气流进入所述工作腔11。
47.第二行程:在所述活塞12自所述第一止点向所述第二止点活动,且距所述第一止点的距离大于0.5s。在第二行程中,所述活塞12未遮挡所述第二吸气孔1b,使得所述第二吸气孔1b连通所述工作腔11。此时,所述控制阀组按实际需求在开启状态与闭合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控制阀组处于开启状态时,所述第一吸气孔1a及所述第二吸气孔1b同时向所述工作腔11输入气流。由于在第一行程中,所述工作腔11的空间内经由所述第一吸气孔1a吸入了一定量的气流,使得压缩空间中具有一定的气流压力。故,在经由所述第二吸气孔1b向所述工作腔11输入气流时,对所述第一吸气孔1a的气流影响较小。且由于所述第二吸气孔1b到所述第一止点的距离大于0.5s,也即到所述第一吸气孔1a的距离大于0.5s,使得两者之间存在适宜的缓冲距离,减轻了所述第二吸气孔1b的气流对所述第一吸气孔1a气流的阻碍影响,提高压缩能效。在所述控制阀组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二吸气孔1b向所述工作腔11输入气流。此时补充至所述工作腔11内的冷媒来自于所述第二吸气孔1b。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二吸气孔1b越靠近所述第一止点与所述第二止点的中点,所述第二吸气孔1b开启时间早,并且关闭的时间晚,相应的流路提供的高压冷媒时间长,补气量大;所述第二吸气孔1b越靠近所述第二止点时,所述第二吸气孔1b开启时间晚,并且关闭的时间早,相应的流路提供的高压冷媒时间短,补气时间短,从而补气量也较少。在现实中,可以依据补气量的需求,来设置所述第二吸气孔1b的位置。
48.所述压缩机1的压缩行程,包括:
49.第三行程:所述活塞12自所述第二止点向靠近所述第一止点的方向活动,且距所述第一止点大于0.5s。在第三行程中,所述控制阀组关闭,所述活塞12向靠近所述第一止点的方向快速活动。此时,所述第二吸气孔1n仍然向所述工作腔11输入气流,此时补充至所述工作腔11内的冷媒来自于所述第二吸气孔1b。因此,在第三行程中,所述工作腔11中的气流被压缩时,尚不会过度阻碍经由所述第二吸气孔1b输入所述工作腔11内的气流,使得所述压缩机1在压缩行程中,仍可吸入气流。并且,由于所述工作腔11中混合有来自所述第一吸气孔1a及所述第二吸气孔1b的气流,使得所述工作腔11中气流压力小于经由所述第二吸气孔内的气流压力。
50.第四行程:所述活塞12自所述第二止点向靠近所述第一止点的方向活动,且距所述第一止点的距离小于0.5s。在第四行程中,所述控制阀组仍关闭,且所述活塞12遮挡所述第二吸气孔1b。此过程中,所述活塞12将所述工作腔11中的气流压缩成高压气流。并在所述活塞12活动至所述第二止点时,所述工作腔11中的气流压力压缩到位。此时,连通所述工作腔11的输出管道的控制阀组从关闭状态切换为打开状态,以输出压缩好的高压气流。
51.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机1包括还壳体、第一吸气外管210、第二吸气外管220以及连通所述第二吸气外管220的第二吸气内管13,所述第一吸气外管210及所述第二吸气外管220设于所述壳体外,所述第二吸气内管13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侧,具体的所述第一
吸气外管210及所述第二吸气外管220用以连接到所述第一吸气孔1a和所述第二吸气孔1b。所述压缩机1设于所述壳体的内腔中,其中,所述第二吸气内管13连接于所述第二吸气外管220设于所述壳体上的一端,以形成第二吸气流道,所述第一吸气外管210对应形成第一吸气流道。
52.其对应两个冷凝流路的工作线路为:
53.第一吸气流道中气流的流路为:第一冷凝流路

所述第一吸气孔1a

所述工作腔11。
54.所述第二吸气流道中气流流路为:第二冷凝流路

所述第二吸气孔1b

所述工作腔11。
55.且所述压缩机1还包括与所述工作腔11连通的内排管14,所述内排管14用以与排气外管230连通,以将所述工作腔11内压缩好的高压气流自所述内排管14排出至排气外管230。
56.在具体现实中,所述第一冷凝流路对应的是冰箱冷冻室,因冷冻室所需的制冷量较大,所需的冷媒量较多,在工作工程中,其消耗掉的冷媒的压力也较多,而所述第二冷凝流路对应的是冰箱冷藏室,因冷藏室所需的制冷量较小,其消耗掉的冷媒的压力也较少,这样回流至所述第一吸气孔1a内的压力是远小于所述第二吸气孔1b的压力,但是第一冷凝流路的冷媒量较大,这样在所述压缩机1工作时,通过所述活塞12先在吸气的前大半段的吸气行程中主要是打开第一吸气孔1a进行主吸气,能够吸入冷冻室对应的冷凝流路上的较大的冷媒量,在后面小半段的吸气行程中,所述第二吸气孔1b与所述工作腔11连通,第一吸气孔1a关闭,所述第二吸气孔1b开始补入高压冷媒气体,并在压缩阶段的前小半段行程继续补气,最后在压缩的后大半段行程中,所述第二吸气孔1b关闭,所述活塞12将所述工作腔11内的冷媒进行压缩,通过设置所述第二吸气孔1b距离所述第一止点和所述第二止点的距离,可以控制所述第二吸气孔1b的进气量,即,因所述第二吸气孔1b的位置设定,可以使得所述活塞12在往复运动的时候,来调整所述第二吸气孔1b开闭的时长,从而实现调节所述第一吸气孔1a和所述第二吸气孔1b的流量配比。并且通过将所述第二吸气孔1b设置于所述缸体的侧壁上,且靠近第二止点设置,从而使得所述压缩机1无需专门设置控制阀组来控制所述第二吸气孔1b的开闭,而是在所述活塞12的活动行程中就能实现对所述第二吸气孔1b的自动开闭,结构设计巧妙,还节约了成本。
57.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止点与所述第二止点之间的距离为s。即所述第一止点是指所述活塞12靠近所述工作腔11底部的一端的端面运动至靠近所述缸体的底壁的最近的距离时,所述活塞12靠近所述缸体的底壁的一端所在的位置。所述第二止点是指所述活塞12靠近所述缸体的底壁的一端的端面运动至远离所述工作腔11底部的最远的距离时,所述活塞12靠近所述缸体的底壁的一端所在的位置。也即距离s为所述活塞12靠近所述缸体的底壁的一端的端面两种极限状态下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吸气孔1b与所述第一止点的距离为l,也即,所述第二吸气孔1b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止点的距离为l。
58.节流元件是压缩式制冷系统中的基本部件之一。其功能是把来自冷凝器3的高压制冷剂液体降压成低压低温制冷剂,并进入蒸发器蒸发吸热。主要有毛细管、节流短管、热力膨胀阀、电子膨胀阀、浮球阀等。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循环流路21和所述第二循环流路22上均设有节流元件6,各所述节流元件6处在对应的所述冷凝器3和对应的所述蒸发器之
间,从而实现其功能,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限制两个所述节流元件6的具体类型,二者可以设置相同也可以设计不同。
59.为了便于控制所述第一循环流路21和所述第二循环流路22选择性的开启和关闭,请参照图2,所述制冷系统100还包括一三通阀5,所述三通阀5的其中一个端口与所述排气孔连通,所述三通阀5的另外两个端口分别连通所述第一循环流路21和所述第二循环流路22,三通阀是指阀体有三个口,一进两出的一种阀门装置,对应的,所述三通阀5的进口连通的是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孔。两个出口分别连通所述第一循环流路21和所述第二循环流路22,如此设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可以根据实际工作状态控制所述第一循环流路21和所述第二循环流路22的连通和阻断,从而控制制冷剂分别单一流向所述第一循环流路21或者所述第二循环流路22,或者制冷剂同时流向所述第一循环流路21和所述第二循环流路22。
60.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循环流路22上设有控制阀,此时,所述第一循环流路21为常连通状态,所述控制阀可以控制所述第二循环流路22的流通与否,进而实现单吸气或者双吸气两种不同的工作状态,满足不同的制冷需求和场景;不仅如此,还可以单独在所述第一循环流路21上设置控制阀,或者在所述第一循环流路21和所述第二循环流路22上均设置控制阀,从而实现各流路的自动开启和自动关闭。
61.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制冷系统100的结构如下:
62.所述第一循环流路21和所述第二循环流路22形成彼此独立的两个循环系统,两个循环系统可以择一工作也可以同时工作,所述第一循环流路21和所述第二循环流路22上分别设置冷冻蒸发器和冷藏蒸发器以及相同的两个冷凝器3,对应连通该双吸气往复式压缩机1的第一吸气孔1a和第二吸气孔1b,其中,所述第一吸气孔1a和第二吸气孔1b连通相互独立的第一吸气外管210和第二吸气外管220,且所述第二吸气孔1b的吸气压力大于所述第一吸气孔1a的吸气压力,所述冷凝器3与所述第一蒸发器41之间设有处在所述第一循环流路21上的节流元件6,两个冷凝器3与两个蒸发器之间均设置节流元件6,所述第一循环流路21、所述第二循环流路22与所述排气孔的连接处设置有所述三通阀5,从而使得该制冷系统100具有不同的工作状态,通过该双吸气往复式压缩机1形成的两个吸气压力不同且相互独立的吸气通道,实现蒸发温度不同的冷藏蒸发器和冷冻蒸发器相互独立,较现有制冷系统提升了冷藏蒸发温度,制冷系统100的整体效率更高,具有更大的制冷量,更高的制冷性能,能更好的满足未来技术需求,且该压缩机1和制冷系统100相对简单低成本,实用性更优。
6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循环流路21和所述第二循环流路22分别对应冷冻冷凝流路和冷藏冷凝流路,即所述压缩机1将压缩形成的高温高压冷媒可以合理的分配至冷冻流路和冷藏流路,因所述压缩机1压缩形成的高温高压冷媒经冷冻室对应的所述第一蒸发器41后,其回至所述压缩机1时的温度较低,且压力较小,而所述压缩机1压缩形成的高温高压冷媒经冷藏室对应的所述第二蒸发器42后,其回至所述压缩机1时的温度较高,且压力较大。将所述缸体的工作腔11同时连通所述第一吸气孔1a及所述第二吸气孔1b,以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吸气孔1a对应的第一吸气流道,所述第二吸气孔1b对应的第二吸气流道,这样将冷冻室回流的相对较低温较低压力的冷媒通过所述第一吸气孔1a输送至所述压缩机1的所述缸体内,而将冷藏室回流的相对较高温较高压力的冷媒通过所述第二吸气孔1b输送至所述压缩机1,这样在所述缸体对第一吸气孔1a输送的冷媒气体压缩时,所述第二吸气孔1b可以对所述工作腔11内进行补气,从而提高了所述缸体的工作腔11的吸气
量,进而提高所述压缩机1的压缩能效。
6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制冷设备,包括上述的制冷系统100,所述制冷设备包括上述的制冷系统100的全部技术特征,因此,也具有上述全部技术特征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一一赘述。需要说明的是,该制冷设备可以是冰箱、冷柜、冷藏箱等,在此不做限制,本实施例中,所述制冷设备为冰箱。
6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