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滤除构件的水冷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54579发布日期:2022-12-07 02:34阅读:30来源:国知局
具有滤除构件的水冷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水冷式散热结构,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滤除构件的水冷头结构。


背景技术:

2.水(液)冷系统主要包含有水箱、贴接发热元件的水冷头(cold plate)、连通水箱的水泵(pump)、水冷排(heat dissipator)和连接管路等元件,其中水冷头贴接在发热元件的表面以进行热交换,水冷头接收的热量借由工作流体的流动而传递到水冷排,经由水冷排与外界冷空气的热交换作用来降低工作流体的温度,最后再将冷却后的工作流体回流至水冷头,借以达到对发热元件进行散热的目的。
3.然而,上述工作流体在水(液)冷系统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中,因工作流体可能带有杂质而受热形成沉淀物,或金属物件(例如:散热鳍片、金属隔板、金属管道等)长时间使用而氧化形成氧化物,沉淀物或氧化物进入循环管路后容易沉积在水冷头或水冷排的散热鳍片而造成堵塞,导致水(液)冷系统的热循环效果及散热效率降低。
4.有借于此,本技术人遂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尽力解决上述的问题点,即成为本技术人改良的目标。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滤除构件的水冷头结构,其利用水冷头结构内部安装有滤除构件,以过滤工作流体中的沉淀物、氧化物或气泡,进而使水冷头结构具有提升散热效率及延长使用寿命的功效。
6.于本技术实施例中,本技术提供壳座,内部分隔有相互连通的储液室及热交换室;散热鳍片组,设置在该热交换室的内部;以及滤除构件,设置在该储液室的内部。
7.基于上述,滤除构件设置在储液室的内部,使水冷头结构内部安装有滤除构件,让工作流体由储液室流至热交换室的过程,滤除构件能够过滤工作流体中的沉淀物、氧化物或气泡,进而净化工作流体,以避免工作流体产生的沉淀物、氧化物或气泡累积在散热鳍片组而造成堵塞,使水冷头结构能够维持散热效率及延长使用寿命。
8.上述概述仅仅是为了说明书的目的,并不意图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除上述描述的示意性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之外,通过参考附图和以下的详细描述,本技术进一步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将会是容易明白的。
附图说明
9.在附图中,除非另外规定,否则贯穿多个附图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或元素。这些附图不一定是按照比例绘制的。应该理解,这些附图仅描绘了根据本技术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而不应将其视为是对本技术范围的限制。
10.图1为本技术水冷头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11.图2为本技术水冷头结构的立体组合图。
12.图3为本技术水冷头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13.图4为本技术水冷头结构的另一剖面示意图。
14.图5为本技术水冷头结构的又一剖面示意图。
15.图6为本技术水冷头结构的再一剖面示意图。
16.图7为本技术水冷头结构另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17.图8为本技术分隔件又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18.图9为本技术分隔件又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19.图10为本技术水冷头结构又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20.图11为本技术水冷头结构又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21.图12为本技术水冷头结构又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22.图13为本技术水冷头结构又一实施例的另一剖面示意图。
23.图14为本技术水冷头结构又一实施例的又一剖面示意图。
24.图15为本技术水冷头结构又一实施例的再一剖面示意图。
25.附图标记说明:
26.10:水冷头结构;
27.1:壳座;
28.11:储液室;
29.111:顶板;
30.12:热交换室;
31.121:散热板;
32.14:分隔件;
33.141:透空口;
34.142:盖体;
35.143:通孔;
36.144:顶壁;
37.145:侧周壁;
38.146:环形围板;
39.147:开口端;
40.148:下隔板;
41.1481:第一通口;
42.1482:凸管;
43.149:碗体;
44.1491:环形碗壁;
45.1492:第二通口;
46.1493:倒l形环板;
47.1494:入液口;
48.15:出水流道;
49.16:入水管;
50.17:出水管;
51.18:座体组件;
52.2:散热鳍片组;
53.3:滤除构件;
54.s:间隙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55.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将配合图式说明如下,然而所附图式仅作为说明用途,并非用于局限本技术。
56.请参考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滤除构件的水冷头结构,此水冷头结构10主要包括壳座1、散热鳍片组2及滤除构件3。
57.如图1至图6所示,壳座1内部分隔有相互连通的储液室11及热交换室12。详细说明如下,壳座1包含座体组件18,此座体组件18由上座、中座及底座上、下堆叠所构成,本实施例的储液室11及热交换室12形成在座体组件18的内部,座体组件18的底部具有形成在热交换室12底壁的散热板121,散热板121的下方能够热贴接一个或两个以上(以上包含本数)发热元件(图未揭示),散热板121为铜、铝等具高热导率的金属材质所构成。
58.另外,壳座1更包含分隔件14,分隔件14设置在热交换室12与储液室11之间且分隔热交换室12与储液室11,分隔件14设有透空口141及延伸有盖体142,使得储液室11与热交换室12仅能透过透空口141相互连通,盖体142容置于储液室11且罩盖在透空口141的外部,盖体142设有两个以上通孔143。
59.再者,本实施例的罩盖142具有顶壁144及环设在顶壁144外周缘的侧周壁145,各通孔143分别自顶壁144开设至侧周壁145,储液室11具有配置在顶壁144上方的顶板111。
60.又,座体组件18的内部更分隔有仅连通于热交换室12的出水流道15,座体组件18的一侧具有仅连通于储液室11的入水管16及仅连通于出水流道15的出水管17。
61.其中,工作流体(图未揭示)透过入水管16流入储液室11,再接序流经透空口141、热交换室12及出水流道15,最后透过出水流道15流至出水管17而离开座体组件18。
62.如图1、图3至图4所示,散热鳍片组2设置在热交换室12的内部,散热鳍片组2自散热板121上延伸成型,散热板121用于热贴接于发热元件(图未揭示),散热鳍片组2用于吸收散热板121的热量,散热鳍片组2再将热量传递至工作流体(图未揭示),最后工作流体(图未揭示)再将热量导至壳座1外部的水冷排(图未揭示)散热,进而帮助发热元件(图未揭示)降温。
63.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滤除构件3套接于盖体142且遮盖两个以上通孔143,以令滤除构件3设置在储液室11的内部,使工作流体(图未揭示)由储液室11流至热交换室12的过程,工作流体(图未揭示)会经过滤除构件3而净化水质。
64.另外,本实施例的滤除构件3为管状过滤材,管状过滤材套设于侧周壁145且被夹置在分隔件14与顶板111之间,管状过滤材由具有多数孔隙的材料所构成,如海绵等,管状过滤材用于吸附沉淀物、氧化物或阻挡气泡而净化工作流体(图未揭示)。
65.如图2至图6所示,本技术水冷头结构10的使用状态,其利用滤除构件3设置在储液室11的内部,使水冷头结构10内部安装有滤除构件3,让工作流体(图未揭示)依序由储液室
11流至热交换室12的过程,滤除构件3能够过滤工作流体(图未揭示)中的沉淀物、氧化物或气泡,进而净化工作流体(图未揭示),以避免工作流体(图未揭示)产生的沉淀物、氧化物或气泡累积在散热鳍片组2而造成堵塞,使水冷头结构10能够维持散热效率及延长使用寿命。
66.请参考图7所示,本技术水冷头结构10及分隔件14的另一实施例,图7的实施例与图1至图6的实施例大致相同,图7的实施例与图1至图6的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滤除构件3为编织滤网。
67.进一步说明如下,壳座1具有设置在热交换室12与储液室11之间的分隔件14,分隔件14设有透空口141及延伸有围设在透空口141外部的环形围板146,环形围板146的末端具有开口端147,滤除构件3套接于环形围板146的末端且罩盖开口端147。
68.其中,本实施例的滤除构件3为编织滤网,编织滤网用于滤除工作流体(图未揭示)中的气泡,使工作流体(图未揭示)的流动更加顺畅,但不以此限制,滤除构件3也可为片状过滤材,片状过滤材由具有多数孔隙的材料所构成,如海绵等,片状过滤材用于吸附沉淀物、氧化物或阻挡气泡而净化工作流体(图未揭示)。
69.借此,工作流体(图未揭示)依序由储液室11流至热交换室12的过程,滤除构件3能够过滤工作流体(图未揭示)中的沉淀物、氧化物或气泡,进而净化工作流体(图未揭示),以避免工作流体(图未揭示)产生的沉淀物、氧化物或气泡累积在散热鳍片组2而造成堵塞,使水冷头结构10能够维持散热效率及延长使用寿命。
70.请参考图8至图15所示,本技术水冷头结构10及分隔件14的又一实施例,图8至图15的实施例与图1至图6、图7的实施例大致相同,图8至图15的实施例与图1至图6、图7的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座体组件18与分隔件14结构不同。
71.详细说明如下,本实施例的储液室11及热交换室12形成在座体组件18的内部,分隔件14设置在储液室11与热交换室12之间且分隔储液室11与热交换室12,分隔件14设有透空口141及具有围设在透空口141外部且容置于储液室11的环形碗壁1491,使得储液室11与热交换室12仅能透过透空口141相互连通。
72.另外,本实施例的分隔件14包含下隔板148及组接在下隔板148上方的碗体149,碗体149容置于储液室11且具有环形碗壁1491,透空口141由自下隔板148开设的第一通口1481及自环形碗壁1491开设的一个或两个以上第二通口1492所构成。其中,本实施例的第二通口1492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其中一个第二通口1492自环形碗壁1491的底端开设,剩余的两个以上第二通口1492自环形碗壁1491的外周缘下段开设。
73.再者,环形碗壁1491具有自环形碗壁1491的顶缘向外反折延伸且围设在环形碗壁1491外部的倒l形环板1493,倒l形环板1493与环形碗壁1491之间形成有间隙空间s。
74.又,下隔板148朝碗体149方向延伸有凸管1482,第一通口1481形成在凸管1482内部,环形碗壁1491设有与入水管16相对配置的入液口1494。
75.此外,本实施例的滤除构件3填塞在环形碗壁内且盖住透空口141,滤除构件3为块状过滤材,块状过滤材由具有多数孔隙的材料所构成,如海绵等,块状过滤材用于吸附沉淀物、氧化物或阻挡气泡而净化工作流体(图未揭示)。
76.其中,工作流体(图未揭示)透过入水管16流入储液室11后,会再透过入液口1494快速地进入环形碗壁1491内部,之后其中一部分工作流体(图未揭示)透过位于环形碗壁1491底端的第二通口1492快速地流入第一通口1481,另一部分工作流体(图未揭示)透过位
于环形碗壁1491外周缘下段的第二通口1492先流至间隙空间s、才流入第一通口1481,再接序流经热交换室12及出水流道15,最后透过出水流道15流至出水管17而离开座体组件18。
77.借此,工作流体(图未揭示)依序由储液室11流至热交换室12的过程,滤除构件3能够过滤工作流体(图未揭示)中的沉淀物、氧化物或气泡,进而净化工作流体(图未揭示),间隙空间s因位置高度高于第一通口1481,所以气泡或密度比工作流体(图未揭示)轻的沉淀物、氧化物流经间隙空间s时会留存在间隙空间s内,以避免工作流体(图未揭示)产生的沉淀物、氧化物或气泡累积在散热鳍片组2而造成堵塞,使水冷头结构10能够维持散热效率及延长使用寿命。
78.综上所述,本技术的具有滤除构件的水冷头结构,确可达到预期的使用目的,而解决习知的缺失,并具有产业实用性、新颖性与创造性,完全符合专利申请条件,爰依专利法提出申请,敬请详查并批准本案专利,以保障申请人的权利。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