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源热泵防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47342发布日期:2023-03-22 10:07阅读:49来源:国知局
空气源热泵防冻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热源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空气源热泵防冻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热泵”是指一种使用少量高品位能源(如电能)将低温热源中的热量转移到高温热源中的装置,就像泵可以将水从低处转移到高处一样。顾名思义,空气源热泵将空气作为热源,在冬季将室外空气中的热量转移到室内空气中,在夏天将室内热量转移到室外,目前的产品主要有家用空气源热泵空调器,商用空气源热泵空调机组以及热泵冷热水系统;
[0003]
然而现有的空气热源泵中用于传导热源的管道(即本技术中的热源管体)都是裸露在外的,因此在使用时,即热源管体在转移和传导空气热源时,热量会在管道内流失,影响热源传导的效果,从而影响了空气热源泵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空气源热泵防冻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空气热源泵中用于传导热源的管道都是裸露在外的,因此在使用时,即热源管体在转移和传导空气热源时,热量会在管道内流失,影响热源传导的效果,从而影响了空气热源泵的使用效果的问题,通过设置该防冻装置,使得空气热源泵在使用时,防冻组件包裹在热源管体的外部,这样可以极大限度的减少热源管体的热量散失,提升了空气热源泵的使用效果以及达到了节能的效果。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6]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空气源热泵防冻装置,包括空气热源泵主体,所述空气热源泵主体外部安装有支撑框架,所述空气热源泵主体的一侧具有热源管体,所述热源管体外部包裹有防冻组件,其中,所述防冻组件采用可拆卸安装,所述防冻组件包括保温层,所述保温层的上表面设置有外膜层,所述保温层的下表面设置有绒毛层,通过设置该防冻装置,使得空气热源泵在使用时,防冻组件包裹在热源管体的外部,这样可以极大限度的减少热源管体的热量散失,提升了空气热源泵的使用效果以及达到了节能的效果,该防冻装置中的防冻组件采用多层复合结构,即包括外膜层、保温层和绒毛层,外膜层能够对保温层进行保护,降低其损坏的可能性,保温层起到了保温的效果,而绒毛层能够提升保温效果并且使其与热源管体软接触,达到辅助保护热源管体的效果。
[0007]
作为优选的,所述保温层采用保温棉,所述保温层的厚度为10-15mm,所述外膜层采用聚氯乙烯复合膜,所述外膜层的厚度为1-2mm。
[0008]
作为优选的,所述防冻组件还包括隔水膜层,所述隔水膜层具有两层,两层所述隔水膜层分别位于保温层和绒毛层之间以及保温层和外膜层之间,通过隔水膜层能够保证水以及水汽进入到保温层中,一方面能够降低保温层被损坏和腐蚀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保证了该防冻装置的防冻效果。
[0009]
作为优选的,所述隔水膜层采用隔水塑料薄膜,所述隔水膜层的厚度为1mm。
[0010]
作为优选的,所述隔水膜层、隔水膜层、保温层和绒毛层之间通过胶合复合连接。
[0011]
作为优选的,所述防冻组件在外力约束下具有第一形态和第二形态,其中,所述第一形态为卷曲的圆筒状结构,能够包裹套合在热源管体上,所述第二形态为展开的片状结构,所述防冻组件能够由第二形态卷曲为第一形态或者由第一形态展开为第二形态,这样的结构设置使得该防冻装置在第一形态和第二形态之间进行转变时,能够直接从热源管体上拆卸和安装,操作方便快捷。
[0012]
作为优选的,在所述防冻组件处于第二形态下,所述防冻组件的两侧设置有粘合部,在防冻组件的两侧通过粘合部粘合后,所述防冻组件由第二形态卷曲为第一形态。
[0013]
作为优选的,所述粘合部上设置有粘合层,所述粘合层采用胶水涂覆或者魔术贴。
[0014]
作为优选的,所述防冻组件上位于所述粘合部处设置有拆卸撕手,所述防冻组件的外表面开设有适配所述拆卸撕手的凹槽,在所述防冻组件处于第一形态时,所述拆卸撕手位于所述凹槽内,这样的结构设置使得该防冻装置在进行拆卸时,可以直接通过拆卸撕手撕开防冻组件,即可实现该防冻组件的拆卸,操作方便快捷。
[001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
通过设置该防冻装置,使得空气热源泵在使用时,防冻组件包裹在热源管体的外部,这样可以极大限度的减少热源管体的热量散失,提升了空气热源泵的使用效果以及达到了节能的效果;
[0017]
该防冻装置中的防冻组件采用多层复合结构,即包括外膜层、保温层和绒毛层,外膜层能够对保温层进行保护,降低其损坏的可能性,保温层起到了保温的效果,而绒毛层能够提升保温效果并且使其与热源管体软接触,达到辅助保护热源管体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防冻组件处于第一形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防冻组件处于第二形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防冻组件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
附图标记:1、支撑框架;2、空气热源泵主体;3、防冻组件;301、外膜层;302、隔水膜层;303、保温层;304、绒毛层 ;4、热源管体;5、凹槽;6、拆卸撕手;7、粘合部;8、粘合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以下结合附图1-附图4,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空气源热泵防冻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空气源热泵防冻装置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0024]
实施例1:
[0025]
本实施例给出空气源热泵防冻装置,如图1-4所示,包括空气热源泵主体2,空气热源泵主体2外部安装有支撑框架1,空气热源泵主体2的一侧具有热源管体4,热源管体4外部包裹有防冻组件3,其中,防冻组件3采用可拆卸安装,防冻组件3包括保温层303,保温层303的上表面设置有外膜层301,保温层303的下表面设置有绒毛层304。
[002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0027]
通过设置该防冻装置,使得空气热源泵在使用时,防冻组件3包裹在热源管体4的
外部,这样可以极大限度的减少热源管体4的热量散失,提升了空气热源泵的使用效果以及达到了节能的效果,该防冻装置中的防冻组件3采用多层复合结构,即包括外膜层301、保温层303和绒毛层304,外膜层301能够对保温层303进行保护,降低其损坏的可能性,保温层303起到了保温的效果,而绒毛层304能够提升保温效果并且使其与热源管体4软接触,达到辅助保护热源管体4的效果。
[0028]
实施例2
[0029]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保温层303采用保温棉,保温层303的厚度为10-15mm,外膜层301采用聚氯乙烯复合膜,外膜层301的厚度为1-2mm。
[0030]
防冻组件3还包括隔水膜层302,隔水膜层302具有两层,两层隔水膜层302分别位于保温层303和绒毛层304之间以及保温层303和外膜层301之间。
[0031]
隔水膜层302采用隔水塑料薄膜,隔水膜层302的厚度为1mm。
[0032]
隔水膜层302、隔水膜层302、保温层303和绒毛层304之间通过胶合复合连接。
[003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0034]
通过隔水膜层302能够保证水以及水汽进入到保温层303中,一方面能够降低保温层303被损坏和腐蚀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保证了该防冻装置的防冻效果。
[0035]
实施例3
[0036]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防冻组件3在外力约束下具有第一形态和第二形态,其中,第一形态为卷曲的圆筒状结构,能够包裹套合在热源管体4上,第二形态为展开的片状结构,防冻组件3能够由第二形态卷曲为第一形态或者由第一形态展开为第二形态。
[0037]
在防冻组件3处于第二形态下,防冻组件3的两侧设置有粘合部7,在防冻组件3的两侧通过粘合部7粘合后,防冻组件3由第二形态卷曲为第一形态。
[0038]
粘合部7上设置有粘合层8,粘合层8采用胶水涂覆或者魔术贴。
[0039]
防冻组件3上位于粘合部7处设置有拆卸撕手6,防冻组件3的外表面开设有适配拆卸撕手6的凹槽5,在防冻组件3处于第一形态时,拆卸撕手6位于凹槽5内。
[004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0041]
该防冻装置在第一形态和第二形态之间进行转变时,能够直接从热源管体4上拆卸和安装,并且该防冻装置在进行拆卸时,可以直接通过拆卸撕手6撕开防冻组件3,即可实现该防冻组件3的拆卸,操作方便快捷。
[0042]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