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快速冷却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52997发布日期:2023-03-22 10:58阅读:42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快速冷却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便携式快速冷却机。


背景技术:

2.在工业生产机械制造中运用到许多设备,因工作环境和设备本身原因产生发热和温度过高的现象造成了设备不能正常运行和过温保护,导致设备频繁停机,给生产和加工带来了不必要的浪费。为了解决生产加工设备的过热问题,需要对其进行冷却处理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3.目前针对生产设备的冷却方法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利用风冷技术,直接用风扇利用空气的流动对设备进行降温,这种方式只能对生产设备的外表进行降温,效果差并且噪音大。第二种是利用水冷技术,利用自来水直接流经设备内部,通过水流和设备进行热交换后排出设备,这种方式不但浪费水源,而且存在污染环境和触电的风险。第三种是利用风水混合冷却技术,即利用水泵把冷却水在设备和散热器之间不断循环,再使用风扇对散热器进行降温处理,这种方式虽然解决了水源污染和触电的问题,但是散热效果受到限制,而且冷却设备体积庞大,不能满足大功率生产设备的散热需求。因此,一种体积小、无污染、节约资源、安全可靠的冷却降温设备对于生产设备降温处理来说十分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快速冷却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能够便于携带,避免环境污染和水资源浪费,提高安全性。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携式快速冷却机,包括循环机构、冷却机构和冷却液储存机构,所述循环机构包括离心泵、第一循环管、第二循环管和第三循环管,所述离心泵的进口端与冷却液储存机构通过第一循环管连接,所述离心泵的出口端与生产设备的冷却进口通过第二循环管连接,所述冷却液储存机构与生产设备的冷却出口通过第三循环管连接,所述冷却机构包括制冷机组和换热盘管,所述制冷机组与换热盘管连接,所述换热盘管装于冷却液储存机构的内部。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却液储存机构包括储液箱和排水管,所述换热盘管设于储液箱的内部顶端,所述排水管装于储液箱的内部底端,所述排水管的出口与储液箱的外部连通,所述排水管设有排水开关,所述排水开关为常闭状态,所述排水开关打开,储液箱内的冷却液排出,所述排水开关从外部控制。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换热盘管的上部设有换热盘管出管口,所述换热盘管出管口设于冷却液储存机构的顶部,所述换热盘管出管口与制冷机组固定连接。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换热盘管的下部设有换热盘管进管口,所述换热盘管进管口设于换热盘管出管口的下方,所述换热盘管进管口与制冷机组固定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制冷机组还设有冷却机组控制器,所述冷却
机组控制器装于制冷机组的一侧,所述冷却机组控制器控制制冷机组的启动和停机。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循环管的一端与离心泵连接,所述第一循环管的另一端设于储液箱的内部底端。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循环管的一端与生产设备连接,所述第三循环管的另一端连接于储液箱的顶部。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却液储存机构还设有第一感温探头、第二感温探头和第三感温探头,所述第一感温探头、第二感温探头和第三感温探头均设于储液箱的内部。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感温探头固定装于储液箱的底部,所述第一感温探头设于靠近制冷机组的一侧,所述第一感温探头用于感测储液箱靠近换热盘管进管口一侧的温度。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感温探头固定装于储液箱的底部,所述第二感温探头设于第一循环管的下侧,所述第二感温探头用于感测储液箱中部的温度和第一循环管的进管口附近温度。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感温探头固定装于储液箱的底部,所述第三感温探头设于远离第一感温探头的一侧,所述第三感温探头用于感测储液箱靠近生产设备的冷却出口附近的温度。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却机组控制器与第一感温探头、第二感温探头和第三感温探头通讯连接。
1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感温探头还与生产设备的控制器通讯连接。
1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离心泵和制冷机组与电源连接。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目前风冷、水冷或风水混合冷却的方式相比,本实用新型在满足冷却生产设备温度的情况下,解决了目前冷却设备体积庞大的问题,避免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同时也降低了触电的风险,提高生产效率和保障生产安全。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
22.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
23.1、循环机构;11、离心泵;111、进口端;112、出口端;12、第一循环管;13、第二循环管;14、第三循环管;2、冷却机构;21、制冷机组;211、冷却机组控制器;22、换热盘管;221、换热盘管出管口;222、换热盘管进管口;3、冷却液储存机构;31、储液箱;32、排水管;33、第一感温探头;34、第二感温探头;35、第三感温探头;4、生产设备;41、冷却进口;42、冷却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
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5.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26.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7.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8.现结合附图说明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便携式快速冷却机,包括循环机构1、冷却机构2和冷却液储存机构3,所述循环机构1包括离心泵11、第一循环管12、第二循环管13和第三循环管14,所述离心泵11的进口端111与冷却液储存机构3通过第一循环管12连接,所述离心泵11的出口端112与生产设备4的冷却进口41通过第二循环管13连接,所述冷却液储存机构3的与生产设备4的冷却出口42通过第三循环管14连接,所述冷却机构2包括制冷机组21和换热盘管22,所述制冷机组21与换热盘管22连接,所述换热盘管22装于冷却液储存机构3的内部。
29.所述冷却液储存机构3包括储液箱31和排水管32,所述换热盘管22设于储液箱31的内部顶端,所述排水管32装于储液箱31的内部底端,所述排水管32的出口与储液箱31的外部连通,所述排水管32设有排水开关,所述排水开关为常闭状态,所述排水开关打开,储液箱31内的冷却液排出,所述排水开关从外部控制。
30.所述换热盘管22的上部设有换热盘管出管口221,所述换热盘管出管口221设于冷却液储存机构3的顶部,所述换热盘管出管口221与制冷机组21固定连接。
31.所述换热盘管22的下部设有换热盘管进管口222,所述换热盘管进管口222设于换热盘管出管口221的下方,所述换热盘管进管口222与制冷机组固21定连接。
32.所述制冷机组21还设有冷却机组控制器211,所述冷却机组控制器211装于制冷机组21的一侧,所述冷却机组控制器211控制制冷机组21的启动和停机。
33.所述第一循环管12的一端与离心泵11连接,所述第一循环管12的另一端设于储液箱31的内部底端。
34.所述第三循环管14的一端与生产设备4连接,所述第三循环管14的另一端连接于储液箱31的顶部。
35.所述冷却液储存机构3还设有第一感温探头33、第二感温探头34和第三感温探头35,所述第一感温探头33、第二感温探头34和第三感温探头35均设于储液箱31的内部。
36.所述第一感温探头33固定装于储液箱31的底部,所述第一感温探头33设于靠近制冷机组21的一侧,所述第一感温探头33用于感测储液箱靠近换热盘管进管口222一侧的温度。
37.所述第二感温探头34固定装于储液箱31的底部,所述第二感温探头34设于第一循
环管12的下侧,所述第二感温探头34用于感测储液箱31中部的温度和第一循环管12的进管口附近温度。
38.所述第三感温探头35固定装于储液箱31的底部,所述第三感温探头35设于远离第一感温探头33的一侧,所述第三感温探头35用于感测储液箱31靠近生产设备4的冷却出口42附近的温度。
39.所述冷却机组控制器211与第一感温探头33、第二感温探头34和第三感温探头35通讯连接。
40.所述第三感温探头35还与生产设备4的控制器通讯连接。
41.所述离心泵11和制冷机组21与电源连接。
4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离心泵11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将储液箱31里的常温冷却液或水通过第一循环管12到达离心泵11的进口端111,再通过离心泵11的出口端112和第二循环管13输送到生产设备4的冷却进口41并进行热交换,经过热交换后的高温冷却液或高温水在离心泵11的压力作用下,通过生产设备4的冷却出口42排出至储液箱31内。启动制冷机组21,制冷机组21将换热盘管22降温,低温的换热盘管22与储液箱31内高温冷却液或高温水形成热交换后,降低冷却液或水的温度,离心泵11再将降温后的冷却液或水抽出并输送至生产设备4进行降温,如此不断循环地对生产设备4降温。
43.实施案例:
44.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便携式快速冷却机,包括循环机构1、冷却机构2和冷却液储存机构3,所述循环机构1包括离心泵11、第一循环管12、第二循环管13和第三循环管14,所述离心泵11的进口端111与冷却液储存机构3通过第一循环管12连接,所述离心泵11的出口端112与生产设备4的冷却进口41通过第二循环管13连接,所述冷却液储存机构3与生产设备4的冷却出口42通过第三循环管14连接,所述冷却机构2包括制冷机组21和换热盘管22,所述制冷机组21与换热盘管22连接,所述换热盘管22装于冷却液储存机构3的内部,所述冷却液储存机构3包括储液箱31和排水管32,所述换热盘管22设于储液箱31的内部顶端,所述排水管32装于储液箱31的内部底端,所述排水管32的出口与储液箱31的外部连通,所述排水管32设有排水开关,所述排水开关为常闭状态,所述排水开关打开,储液箱31内的冷却液排出,所述排水开关从外部控制,所述离心泵11和制冷机组21与电源连接。
45.所述换热盘管22的上部设有换热盘管出管口221,所述换热盘管出管口221设于冷却液储存机构3的顶部,所述换热盘管出管口221与制冷机组21固定连接,所述换热盘管22的下部设有换热盘管进管口222,所述换热盘管进管口222设于换热盘管出管口221的下方,所述换热盘管进管口222与制冷机组21固定连接。
46.所述制冷机组21还设有冷却机组控制器211,所述冷却机组控制器211装于制冷机组21的一侧,所述冷却机组控制器211控制制冷机组21的启动和停机。
47.所述第一循环管12的一端与离心泵11连接,所述第一循环管12的另一端设于储液箱31的内部底端,所述第三循环管14的一端与生产设备4连接,所述第三循环管14的另一端连接于储液箱31的顶部。
48.所述冷却液储存机构3还设有第一感温探头33、第二感温探头34和第三感温探头35,所述第一感温探头33、第二感温探头34和第三感温探头35设于储液箱31的内部,所述第一感温探头33固定装于储液箱31的底部,所述第一感温探头33设于靠近制冷机组21的一
侧,所述第一感温探头33用于感测储液箱31靠近换热盘管进管口222一侧的温度,所述第二感温探头34固定装于储液箱31的底部,所述第二感温探头34设于第一循环管12的下侧,所述第二感温探头34用于感测储液箱31中部的温度和第一循环管12的进管口附近温度,所述第三感温探头35固定装于储液箱31的底部,所述第三感温探头35设于远离第一感温探头33的一侧,所述第三感温探头35用于感测储液箱31靠近生产设备4的冷却出口42附近的温度,所述冷却机组控制器211与第一感温探头33、第二感温探头34和第三感温探头35通讯连接。
49.离心泵11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将储液箱31里的常温冷却液通过离心泵11抽出,再通过离心泵11的出口端112排入生产设备4的冷却进口41并进行热交换,经过热交换后的高温冷却液在离心泵11的压力作用下通过生产设备4的冷却出口42排出,高温冷却液流入储液箱31,储液箱31内的第一感温探头33、第二感温探头34或第三感温探头35感知到来自生产设备4的冷却液温度高于25℃后,发送信号至冷却机组控制器211,冷却机组控制器211控制启动制冷机组21,通过制冷机组21的换热盘管22对储液箱里的冷却液进行冷却降温,降温后的冷却液再被离心泵11抽出,继续对生产设备4进行降温,如此周而复始的运行对生产设备4降温;当第一感温探头33、第二感温探头34或第三感温探头35感知到储液箱31里的冷却液温度低于16℃时,制冷机组21停止制冷,储液箱31处于保温状态。当出现冷却液回到储液箱31时的温度超过40℃时,第三感温探头35发送信号至生产设备4,使生产设备4执行停机动作,有效地保护生产设备的安全运行。
50.本实用新型的主要功能:与目前风冷、水冷或风水混合冷却的方式相比,本实用新型在满足冷却生产设备温度的情况下,解决了目前冷却设备体积庞大的问题,避免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同时也降低了触电的风险,提高生产效率和保障生产安全。
51.综上所述,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阅读本实用新型文件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构思无需创造性脑力劳动而作出其他各种相应的变换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