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906112阅读:来源:国知局
发器24经由冷媒配管与压缩机、冷凝器、节流元件连接,构成制冷循环回路,在压缩机启动时降温,以对供给到贮藏室的空气进行冷却。
[0046]蒸发器24可设置在蒸发器室240中。蒸发器室240形成有送风口 241,其作为与贮藏室连接的开口,蒸发器24冷却后的空气经该送风口 241向贮藏室传送。冰箱100还包括用于向贮藏室传送冷风的供给风路。具体地,供给风路包括与变温室22相连的用于向变温室22送风的变温供给风路210、与冷冻室23相连的用于向冷冻室23送风的冷冻供给风路230、以及与冷藏室21相连的用于向冷藏室21送风的冷藏供给风路210。送风口 241作为蒸发器24冷却的冷气流经的开口,其连通蒸发器室240、变温供给风路210、冷冻供给风路230以及冷藏供给风路210。
[0047]冷藏供给风路210形成在冷藏室21的背面,由合成树脂制分隔体219分隔而成。冷藏供给风路210形成有使冷气流向冷藏室21的冷藏出风口 211。此外,冷藏供给风路210中设置有冷藏风门212。冷藏风门212可为由马达等驱动的可开闭的风门,其控制供给到冷藏室21的冷气流量,从而使冷藏室21的内部保持在适当的温度。
[0048]变温供给风路210形成在变温室22的后侧,由合成树脂制分隔体221分隔而成,用于将蒸发器24冷却的冷气供给到变温室22。变温供给风路210中设置有变温风门222。变温风门222可为由马达等驱动的可开闭的风门,其控制供给到变温室22的冷气流量。
[0049]冷冻供给风路230形成在冷冻室23的后侧,由合成树脂制分隔体232分隔而成,分隔体232上形成有吹出口 234,以将蒸发器24冷却的冷气吹到冷冻室23中。蒸发器室240可设置在冷冻室23的后方,特别是设置在冷冻供给风路230的后侧。蒸发器室240与冷冻供给风路230或冷冻室23之间由合成树脂制分隔体242分隔。蒸发器室240可为内胆与分隔体242包夹形成的空间。送风口 241可形成在分隔体242的上部。冷冻室23的下部背面形成有使空气从冷冻室23返回蒸发器室240的回风口(图中未示出)。
[0050]在送风口 241处设置有第一送风机50,配置成将经蒸发器24冷却后的空气送入贮藏室中。特别地,本发明实施例的冰箱100还包括第二送风机70,其设置在变温供给风路210中,用于将来自第一送风机50吹送的空气送入变温室22中。变温风门222可进一步设置在变温供给风路210中第二送风机70的上游侧。本发明由于能够同时利用两个送风机对变温室22吹送冷气,从而可加快冷气在变温室22中的循环,实现对变温室22快速降温。
[0051]特别地,变温室22中可设置速冷板40,以使置于速冷板40上的物品具有较快的冷却速度。该速冷板40可为导热材料制成的板式结构,例如铝板。
[0052]参见图2-图4并结合图1,变温室22可包括母座间室32和可推拉地设置在母座间室32中的抽屉30。速冷板40设置在抽屉30中。母座间室32与变温供给风路210之间通过分隔体221隔开。分隔体221上设置有朝变温室22突伸的出风嘴,来自变温供给风路210的冷气经由第二送风机70吹送至各出风嘴中,从而使冷气经由出风嘴吹向变温室22。在分隔体221上还设置有供变温室22中的冷风返回蒸发器室240的回风口 2213,回风口2213上可设置回风叶片。
[0053]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抽屉30的后壁32下部设置有贯通后壁32的进风缺口 321,速冷板40设置在抽屉30中且位于进风缺口 321的上方。优选地,分隔体221上设置有朝变温室22突伸的两个出风嘴2211,2212,其中出风嘴2211配置成越过后壁32的顶部从抽屉30的顶部开口向抽屉30中送风,出风嘴2212配置成穿过进风缺口 321向抽屉30的下部送风。由此,可使速冷板40的上下两侧均有冷风流过,从而可加速速冷板40蓄冷,进一步增大了置于速冷板40上物品的冷却速度。
[0054]更进一步地,抽屉30的侧壁31上设置有位于不同高度的两组出风口 311,312,每组出风口 311,312包括沿纵深方向(或者说抽屉30的前后方向)排列的多个出风口,以供流入抽屉30中的冷气在抽屉30中进行换热后经由出风口流出抽屉30。速冷板40可进一步设置在两组出风口 311,312之间,以将抽屉30分隔形成上下两个分别具有独立风路的空间。具体地,位于上方的一组出风口 311的底缘所处的水平面高于进风缺口 321的顶缘所处的水平面,且位于下方的一组出风口 312的顶缘所处的水平面接近进风缺口 321的顶缘所处的水平面。
[0055]如图3所示,速冷板40将抽屉30分隔成上下两个空间,这两个空间具有各自的进风口和各自的回风口,从而在各自的空间中形成相对独立的风路。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抽屉30的一个空间的风路,如图4中的箭头所示。对于抽屉30的上部空间而言,冷风从出风嘴2211流入上部空间,并经由一组出风口 311流出上部空间;对于抽屉30的下部空间而言,冷风从出风嘴2212流入下部空间,并经由一组出风口 312流出下部空间。流出上部空间或下部空间的空气经由回风口 2213以及返回风路(图中未示出)返回蒸发器室240。
[0056]在一些实施例中,变温室22可包括两个以上的抽屉30,可在每一抽屉30后壁32相应的位置处设置一个或多个出风嘴。
[0057]参见图5,第一送风机50可包括旋转式螺楽风扇54和扇壳56,其中扇壳56形成有呈大致圆筒状开口的风洞55。扇壳56安装于蒸发器室240的送风口 241,是成为第一送风机50吸入侧与出风侧之间边界的部件。风扇54与风洞55同轴设置,风扇54的出风侧端部相比于风洞55的出风侧端部,即相比于扇壳56的出风侧端面更靠近外侧,即更靠近出风侧或更远离蒸发器室240那一侧。由此,可降低沿风扇54旋转半径方向排出的空气的流动阻力,能够以较小的流动损失来送出空气。
[0058]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蒸发器室240的送风口 241的外侧,即第一送风机50的出风侧设置有遮蔽装置60,遮蔽装置60包括用于封闭送风口 241的送风机罩62。送风机罩62可动地设置在第一送风机50的出风侧,其设置有用于在封闭送风口 241时供冷却空气流过的开口部622,以使蒸发器室240在送风机罩62封闭送风口 241的状态下仍连通到变温供给风路210。
[0059]继续参见图5,遮蔽装置60的支承基体64与第一送风机50的扇壳56的出风侧端面紧密接触地固定在一起。送风机罩62上朝向蒸发器室240的那一表面,即朝向第一送风机50的那一表面,成型为凹形表面。并且,凹形表面的周缘部形成与支承基体64抵接的抵接部67。由此,尽管风扇54比扇壳56更向出风侧突出,但送风机罩62可不与风扇54接触,而在风洞55的外侧与支承基体64抵接,从而封闭送风口 241。
[0060]送风机罩62可成型为在靠近第一送风机50 —侧具有凹形部的大致箱形的形态。在送风机罩62的上部侧壁上,将该侧壁的一部分切除,从而形成开口部622。
[0061]在送风机罩62上方,可用合成树脂制分隔体217形成变温供给风路210的入口部216 (参见图1)。入口部216为背面侧的分隔体242与前面侧的分隔体217包夹形成的空间,其上部与变温供给风路210连通。开口部622即使在送风机罩62封闭送风口 241的状态下也连通于变温供给风路210。由此,即使关闭送风机罩62,也能够保证具有让蒸发器24冷却的冷气流向变温室22的流路。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入口部216的上部同时与变温供给风路210和冷藏供给风路210连通。即使关闭送风机罩62,也能够保证具有让蒸发器24冷却的冷气流向变温室22和冷藏室21的流路。
[0062]支承基体64为在大致中央部分具有冷气可流通开口的大致平板状部件。支承基体64的朝向冷冻室23侧的表面设置有导柱68,送风机罩62在风扇54的旋转轴方向上可往复运动地支承在导柱68上。也就是说,在风扇54的旋转轴方向延伸的导柱68可滑动地插配在形成于送风机罩62上的支承孔69中。由此,送风机罩62可如图5a所示的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