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制冷设备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729722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空调制冷设备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制冷设备,属于制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本实用新型申请人于2013年01月02日公开的、申请号为201210381271.7的发明专利以及于2013年12月25日公开的、申请号为201310422163.4的发明专利的权利要求1至3分别提出了一种空调制冷设备方案,其系统组成分别如图4、5、6所示(即:发明专利201210381271.7和201310422163.4的说明书附图1至3)。从上述发明专利说明书可知:图4、5、6(即:发明专利201210381271.7和201310422163.4的说明书附图1至3)分别所示的方案可用于处理空气的恒温恒湿空调机组,用于全年有制冷、供暖和除湿需求的场合。
[0003]从图4、图5以及上述发明专利的说明书可知:当图4、图5所示方案在制冷除湿兼空气再热功能下工作时,第三换热器8作为冷凝器使用,用于空气的再热,而且再热量需要通过调节第三节流机构7进行控制,众所周知,当第三节流机构7关小时,会增加制冷剂循环过程中的阻力,导致压缩机功耗增加,另一方面当第三节流机构7关小时,还会导致一部份制冷剂液体滞留在第三换热器8中,导致制冷剂循环量发生变化,严重情况下会对空调制冷设备的正常运行造成不利影响,为了克服这种影响,又势必增加制冷剂的充注量。
[0004]另外,从图4、图5以及上述发明专利的说明书还可知:当图4、图5所示方案在单独制冷功能的方案三下工作时,第二换热器4和第三换热器8只能采用同一蒸发温度对空气进行冷却或除湿;而不能采用不同的蒸发温度对空气进行冷却或除湿,即在空气处理单元中,第二换热器4先采用较高的蒸发温度对空气进行冷却或除湿,然后第三换热器8再采用较低的蒸发温度对空气进一步进行冷却或除湿,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0005]类似的问题,在图6所示方案中也存在,从上述发明专利的说明书可知:当图6所示方案在制冷除湿兼空气再热功能下工作时,第一换热器3作为冷凝器使用,用于空气的再热,而且再热量需要通过调节第一节流机构5进行控制,因此,当第一节流机构5关小时,也会增加制冷剂循环过程中的阻力,导致压缩机功耗增加,另一方面当第一节流机构5关小时,同样会导致一部份制冷剂液体滞留在第一换热器3中,导致制冷剂循环量发生变化,对空调制冷设备的正常运行造成不利影响。图6所示方案在单独制冷功能的方案三下工作时,第一换热器3和第二换热器4也只能采用同一蒸发温度对空气进行冷却或除湿;而不能采用不同的蒸发温度对空气进行冷却或除湿,造成空气冷却或除湿的能耗较大。

【发明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工作过程中能降低压缩机功耗,避免制冷剂液体在换热器中滞留,而且能同时采用两个不同蒸发温度或(和)冷凝温度进行工作,且结构简单的空调制冷设备。
[0007]为了克服上述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0008]1、一种空调制冷设备,包括第一压缩机构(1)、第一四通阀(70)、第二四通阀(80)、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4)、第三换热器(8)、第一节流机构(5)、第二节流机构
(6)、第三节流机构(7)、第一单向阀(21)和第二单向阀(22),其特征是:该空调制冷设备还包括第二压缩机构(2);所述第一四通阀(70)的低压节点(73)通过第六十五管道(65)与所述第二四通阀(80)的低压节点(83)相连,所述第一四通阀(70)的高压节点(71)依次通过第六十管道(60)、第二压缩机构(2)出口端、第二压缩机构(2)入口端、第六十八管道(68)与所述第一四通阀(70)的低压节点(73)和第二四通阀(80)的低压节点(83)之间的第六十五管道(65)相连,所述第二四通阀(80)的高压节点(81)依次通过第六十二管道(62)、第一压缩机构(I)出口端、第一压缩机构(I)入口端、第六十三管道(63)也与所述第一四通阀(70)的低压节点(73)和第二四通阀(80)的低压节点(83)之间的第六十五管道(65)相连,所述第二四通阀(80)两个换向节点中的任意一个换向节点(84)依次通过第六十七管道¢7)、第三换热器(8)、第三节流机构(7)、第五十八管道(58)、第一节流机构
(5)、第一换热器(3)、第六十四管道(64)与所述第一四通阀(70)两个换向节点中的任意一个换向节点(74)相连,所述第二四通阀(80)的另一个换向节点(82)依次通过第六十六管道(66)、第一单向阀(21)入口端、第一单向阀(21)出口端、第六十九管道(69)与第六十四管道(64)相连,所述第一四通阀(70)的另一个换向节点(72)依次通过第六十一管道(61)、第二单向阀(22)入口端、第二单向阀(22)出口端、第五十九管道(59)与第六十七管道(67)相连,所述第二换热器(4)的一端依次通过第二节流机构(6)、第五十二管道(52)与所述第一节流机构(5)和第三节流机构(7)之间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所述第二换热器(4)的另一端通过第五十一管道(51)与所述第一四通阀(70)的低压节点(73)和第二四通阀(80)的低压节点(83)之间的第六十五管道(65)相连。
[0009]2、一种空调制冷设备,包括第一压缩机构(1)、第一四通阀(70)、第二四通阀(80)、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4)、第三换热器(8)、第一节流机构(5)、第二节流机构
(6)、第三节流机构(7)、第一单向阀(21)和第二单向阀(22),其特征是:该空调制冷设备还包括第二压缩机构(2);所述第一四通阀(70)的低压节点(73)通过第六十五管道(65)与所述第二四通阀(80)的低压节点(83)相连,所述第一四通阀(70)的高压节点(71)依次通过第六十管道(60)、第二压缩机构(2)出口端、第二压缩机构(2)入口端、第六十八管道(68)与所述第一四通阀(70)的低压节点(73)和第二四通阀(80)的低压节点(83)之间的第六十五管道(65)相连,所述第二四通阀(80)的高压节点(81)依次通过第六十二管道(62)、第一压缩机构(I)出口端、第一压缩机构(I)入口端、第六十三管道(63)也与所述第一四通阀(70)的低压节点(73)和第二四通阀(80)的低压节点(83)之间的第六十五管道(65)相连,所述第二四通阀(80)两个换向节点中的任意一个换向节点(84)依次通过第六十七管道¢7)、第三换热器(8)、第三节流机构(7)、第五十八管道(58)、第一节流机构
(5)、第一换热器(3)、第六十四管道(64)与所述第一四通阀(70)两个换向节点中的任意一个换向节点(74)相连,所述第二四通阀(80)的另一个换向节点(82)依次通过第六十六管道(66)、第一单向阀(21)入口端、第一单向阀(21)出口端、第六十九管道(69)与第六十四管道(64)相连,所述第一四通阀(70)的另一个换向节点(72)依次通过第六十一管道(61)、第二单向阀(22)入口端、第二单向阀(22)出口端、第五十九管道(59)与第六十七管道(67)相连,所述第二换热器(4)的一端依次通过第二节流机构(6)、第五十二管道(52)与所述第一节流机构(5)和第三节流机构(7)之间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所述第二换热器(4)的另一端通过第五十一管道(51)与第六十三管道¢3)相连。
[0010]3、一种空调制冷设备,包括第一压缩机构(1)、第一四通阀(70)、第二四通阀(80)、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4)、第三换热器(8)、第一节流机构(5)、第二节流机构
(6)、第三节流机构(7)、第一单向阀(21)和第二单向阀(22),其特征是:该空调制冷设备还包括第二压缩机构(2);所述第一四通阀(70)的低压节点(73)通过第六十五管道(65)与所述第二四通阀(80)的低压节点(83)相连,所述第一四通阀(70)的高压节点(71)依次通过第六十管道(60)、第二压缩机构(2)出口端、第二压缩机构(2)入口端、第六十八管道(68)与所述第一四通阀(70)的低压节点(73)和第二四通阀(80)的低压节点(83)之间的第六十五管道(65)相连,所述第二四通阀(80)的高压节点(81)依次通过第六十二管道(62)、第一压缩机构(I)出口端、第一压缩机构(I)入口端、第六十三管道(63)也与所述第一四通阀(70)的低压节点(73)和第二四通阀(80)的低压节点(83)之间的第六十五管道(65)相连,所述第二四通阀(80)两个换向节点中的任意一个换向节点(84)依次通过第六十七管道¢7)、第三换热器(8)、第三节流机构(7)、第五十八管道(58)、第一节流机构
(5)、第一换热器(3)、第六十四管道(64)与所述第一四通阀(70)两个换向节点中的任意一个换向节点(74)相连,所述第二四通阀(80)的另一个换向节点(82)依次通过第六十六管道(66)、第一单向阀(21)入口端、第一单向阀(21)出口端、第六十九管道(69)与第六十四管道(64)相连,所述第一四通阀(70)的另一个换向节点(72)依次通过第六十一管道
(61)、第二单向阀(22)入口端、第二单向阀(22)出口端、第五十九管道(59)与第六十七管道(67)相连,所述第二换热器(4)的一端依次通过第二节流机构(6)、第五十二管道(52)与所述第一节流机构(5)和第三节流机构(7)之间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所述第二换热器(4)的另一端通过第五十一管道(51)与第六十八管道¢8)相连。
[0011]4、一种空调制冷设备,包括第一压缩机构(1)、第一四通阀(70)、第二四通阀
(80)、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4)、第三换热器(8)、第一节流机构(5)、第二节流机构
(6)、第三节流机构(7)和第一单向阀(21),其特征是:该空调制冷设备还包括第二压缩机构(2);所述第一四通阀(70)的低压节点(73)通过第六十五管道(65)与所述第二四通阀(80)的低压节点(83)相连,所述第一四通阀(70)的高压节点(71)依次通过第六十管道(60)、第二压缩机构(2)出口端、第二压缩机构(2)入口端、第六十八管道(68)与所述第一四通阀(70)的低压节点(73)和第二四通阀(80)的低压节点(83)之间的第六十五管道(65)相连,所述第二四通阀(80)的高压节点(81)依次通过第六十二管道(62)、第一压缩机构(I)出口端、第一压缩机构(I)入口端、第六十三管道(63)也与所述第一四通阀
(70)的低压节点(73)和第二四通阀(80)的低压节点(83)之间的第六十五管道(65)相连,所述第二四通阀(80)两个换向节点中的任意一个换向节点(84)依次通过第六十七管道(67)、第三换热器(8)、第三节流机构(7)、第五十八管道(58)、第一节流机构(5)、第一换热器(3)、第六十四管道(64)与所述第一四通阀(70)两个换向节点中的任意一个换向节点
(74)相连,所述第二四通阀(80)的另一个换向节点(82)依次通过第六十六管道(66)、第一单向阀(21)入口端、第一单向阀(21)出口端、第六十九管道(69)与第六十四管道(64)相连,所述第一四通阀(70)的另一个换向节点(72)依次通过第六十一管道(61)、第二换热器(4)、第二节流机构(6)、第五十二管道(52)与所述第一节流机构(5)和第三节流机构
(7)之间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连。
[0012]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0013]1.在运行时,可以避免制冷剂在换热器中的滞留,能降低压缩机功耗;
[0014]2.能同时使用两个不同蒸发温度或(和)冷凝温度进行工作;
[0015]3.结构简单;
[0016]4.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工业和民用的空调制冷设备,特别适用于对冷热量有不同温度需求的场合。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1 ]图5是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2]图6是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内容】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4]实施例1
[0025]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是一种能对空气的温度、湿度同时进行控制的空调制冷设备,用于全年有制冷、供暖和除湿需求的场合。整个设备包括以下组成部分:第一压缩机构1、第二压缩机构2、第一四通阀70、第二四通阀80、第一节流机构5、第二节流机构6、第三节流机构7、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4、第三换热器8、第一单向阀21和第二单向阀22 ;第一节流机构5、第二节流机构6、第三节流机构7都为电子膨胀阀。
[0026]第二换热器4、第三换热器8设置于同一空气处理单元10中,且沿空气的流动方向,第三换热器8处于第二换热器4的下风侧;有二个温度检测装置,其设置方式为:沿空气的流动方向,第一温度检测装置31设置于第二换热器4的进风侧,用于检测第二换热器4入口空气干球温度,第二温度检测装置32也设置于第二换热器4的进风侧,用于检测第二换热器4的入口空气湿球温度。空气处理单元10所处理的空气是室内循环空气。
[0027]该空调制冷设备在全年运行过程中,可以实现多种功能。工作时,第一换热器3是热源侧换热器,夏季和春秋季作为冷凝器,向环境散发制冷或除湿过程中所产生的冷凝热,冬季作为蒸发器,从环境中吸收热量,用于加热空气;第二换热器4是空气处理单元10中的冷却器,可以实现空气的冷却或除湿;第三换热器8是空气处理单元10中的加热器或冷却器,作为加热器时,可以实现空气的加热或再热,控制送风温度,作为冷却器时,可以实现空气的冷却或除湿。各功能下的工作流程分别如下所述。
[0028](I)单独制冷功能
[00
当前第1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