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978454阅读:来源:国知局
A以外的部位不固定于内箱3以及外箱2中的任一部位。
[0039]在图示例中,真空隔热部件5a的弯曲部位为三个部位。即,真空隔热部件5a从正面侧朝向背面侧,首先在凹入部10的收纳盒13侧的边缘部在两个部位依次向内箱3侧、夕卜箱2侧弯曲后,在靠近收纳盒13的位置向内箱3侧弯曲。
[0040]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俯视观察时,固定于外箱2的内侧的顶面处的散热管16以及控制基板12被真空隔热部件5a覆盖。这样,以覆盖成为散热源的控制基板12以及散热管16的方式配置真空隔热部件5a,从而能够防止从控制基板12以及散热管16释放出的热量进入冰箱内,因此能够提高冰箱I的隔热性能。
[0041]其中,在用真空隔热部件5a对固定于外箱2的顶部处的散热管16与控制基板12进行覆盖的情况下,考虑将真空隔热部件5a分割配置为两片,即:覆盖散热管16的部分和覆盖控制基板12的部分,但是这样会在两片真空隔热部件之间产生缝隙而使热侵入量增多,因此隔热性能降低。
[0042]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用沿着收纳盒13弯曲的一片真空隔热部件5a,同时覆盖散热管16与控制基板12的双方,从而能够更高效地提高隔热性能,进而能够抑制因将真空隔热部件增加至两片而导致的成本(cost)增加。
[0043]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一片真空隔热部件5a同时也覆盖配置有冰箱内灯11的凹入部10。这样,由于同时也覆盖比其他部位的隔热厚度变薄且热流量增大的冰箱内灯11的凹入部10,从而能够更尚效地提尚冰箱I的隔热性能。
[0044]其中,散热管16固定于外箱2,冰箱内灯11固定于内箱3,因此在配置散热管16的部位,需要确保外箱2的内侧的顶面与真空隔热部件5a之间的间隔为散热管16的直径以上,相反,在配置冰箱内灯11的部位,需要确保内箱3的外侧的顶面与真空隔热部件5a之间的间隔为凹入部10的深度以上。
[0045]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通过使真空隔热部件5a沿着冰箱内灯11弯曲且固定于内箱3,从而能够利用一个真空隔热部件5a,同时覆盖配置有冰箱内灯11的凹入部10和散热管16。
[0046]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真空隔热部件5a固定于内箱3,相对于此,在专利文献I或2所记载的冰箱中,真空隔热部件经由聚乙烯泡沫或者隔离物而固定于外箱的顶部。在真空隔热部件的固定使用聚乙烯泡沫或者隔离物的情况下,有可能其长度相应地限制真空隔热部件的厚度,但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真空隔热部件5a向内箱3固定时无需使用聚乙烯泡沫或者隔离物,因此无需因聚乙烯泡沫或隔离物的影响而使真空隔热部件5a减薄,从而能够进一步提尚隔热性能。
[0047]另外,假设在填充硬质聚氨酯泡沫4之前,将真空隔热部件5a直接或者经由隔离物等固定于外箱2的情况下,则在粘接不充分时真空隔热部件5a有可能在组装中途从外箱2剥离而落下,特别是在使真空隔热部件5a弯曲的情况下,由于能够通过热熔或用双面胶带粘接的面积减小,因此进一步提高落下的可能性。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真空隔热部件5a固定于内箱3,因此根本就不存在真空隔热部件5a落下的悬念。
[0048]在此,对真空隔热部件5的结构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真空隔热部件的结构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真空隔热部件5构成为在袋中插入:保持真空隔热部件5的形状的玻璃棉(glass wool)等芯材(core) 19、以及吸附水蒸气等气体的例如氧化1? (calcium)等气体(gas)吸附剂20,并且将内部减压至5Pa以下并进行密封,所述袋例如用由作为保护层的尼龙(nylon)、作为气体阻隔层(gas barrier)的销箔(aluminium)、或者蒸镀销而成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醋(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或者乙稀-乙稀醇(ethylene vinylalcohol)、以及作为密封层(seal)的聚乙稀等多层构成的层叠薄膜(laminated film) 18制成。
[0049]通常在现有的冰箱中,作为气体阻隔层使用的铝箔、或蒸镀铝而成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者乙烯-乙烯醇的层包含金属,因此热传导率大,由此产生热量不在真空隔热部件5的中央部传导,而是沿着层叠薄膜18传导并迂回的热桥(heat bridge)现象。
[0050]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冰箱I中,由于将真空隔热部件5a粘贴于内箱3,因此使作为热源的控制基板12或者散热管16与真空隔热部件5a的距离分离,并且到达层叠薄月吴18的热量减小,从而能够抑制热桥现象,能够进一步提尚隔热性能。
[0051]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内箱3的顶部配置有冰箱内灯11,且在外箱2配置有收纳盒13和散热管16的冰箱I中,能够确保充分的隔热性能。
[0052]实施方式2
[0053]图6是本实施方式的冰箱的顶部的放大图。另外,在图6中对与图4表示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0054]如图6所示,真空隔热部件5a的从凹入部10的收纳盒13侧的边缘部的弯曲部位到冰箱I的正面侧的部分,与外箱2的内侧的顶面接触。在图6中用B表示该接触范围。
[0055]S卩,真空隔热部件5a的厚度等于构成凹入部10的底面部的内箱3的外侧的顶面与和它对置的外箱2的内侧的顶面之间的距离,真空隔热部件5a在凹入部10的配置位置,与外箱2和内箱3的双方接触。
[0056]另外,真空隔热部件5a除了固定范围A以外,不固定于外箱2以及内箱3中的任一个部位。在固定范围A内,真空隔热部件5a例如通过双面胶带或热熔而粘接于内箱3。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I相同。
[0057]在本实施方式中,真空隔热部件5a在凹入部10的配置位置,与构成凹入部10的底面部的内箱3的外侧的顶面以及外箱2的内侧的顶面的双方接触,因此与实施方式I的图4相比较,尽可能地增大真空隔热部件5a的厚度。根据这样的结构,硬质聚氨酯泡沫4的热传导率为0.018ff/mK?0.02SW/mK,相对于此,真空隔热部件5的热传导率为0.0015W/mK?0.003ff/mK,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隔热性能。
[0058]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真空隔热部件5a在比凹入部10靠冰箱I的正面侧的位置,仅与外箱2以及内箱3接触而不固定于其中任何一方。例如在为侧面的情况下,若不进行真空隔热部件5与外箱2或者内箱3的粘接,则有可能无法充分确保箱体的强度,但是在为顶部的情况下,即使不这样进行与外箱2或者内箱3的粘接,对箱体的强度也没有影响。
[0059]另外,由于不使真空隔热部件5a与内箱3的凹入部10的部分以及外箱2的双方粘接,从而即使真空隔热部件5a的弯曲位置、弯曲角度存在差异,也能够可靠地在内箱3的固定范围A进行粘接。由此,能够使真空隔热部件5a稳定地远离作为热源的控制基板12或者散热管16,因此到达层叠薄膜18的热量减小,从而能够抑制热桥现象,进一步提高隔热性能。
[0060]另外,即使在真空隔热部件5a与外箱2之间、以及真空隔热部件5a与内箱3的凹入部10的部分之间,渗入硬质聚氨酯泡沫4,在功能上也没有问题。
[0061]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与实施方式I的图4相比较,尽可能地增大真空隔热部件5a的厚度,从而能够实现隔热性能进一步提高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在实施方式I的图4中,在冰箱I已经得到充分的隔热性能的情况下,也能够不改变真空隔热部件5a的厚度,而是扩大内箱3的大小从而成为图6所示的状态。在该情况下,能够确保隔热性能,并且能够增大冰箱I的容量。
[0062]工业上的实用性
[0063]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冰箱。
【主权项】
1.一种冰箱,在形成于外箱与内箱之间的空间内,配置多片真空隔热部件并且填充有发泡隔热材料,所述冰箱的特征在于,具备: 收纳盒,其设置于所述外箱的背面上部,并收纳有控制基板; 冰箱内灯,其配置于在所述内箱的顶部设置的凹入部内; 散热管,其配置在所述收纳盒与所述冰箱内灯之间,且固定于所述外箱的内侧的顶面;以及 一片真空隔热部件,其配置为与所述内箱的外侧的顶面接触,从而从外侧对配置有所述冰箱内灯的所述凹入部进行覆盖,其中所述内箱的外侧的顶面构成所述凹入部的底面部,该一片真空隔热部件在所述凹入部的收纳盒侧的边缘部沿着所述凹入部弯曲,在所述凹入部与所述收纳盒之间,该一片真空隔热部件与所述内箱的外侧的顶面接触并固定,从而从内侧覆盖所述散热管,进而沿着所述收纳盒弯曲,并从内侧覆盖所述收纳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片真空隔热部件在所述凹入部与所述收纳盒之间除了固定于所述内箱的外侧的顶面的部位以外,不固定于所述内箱以及所述外箱中的任一方。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片真空隔热部件从所述冰箱的正面侧朝向背面侧,且在所述凹入部的收纳盒侧的边缘部,在两个部位依次向内箱侧、外箱侧弯曲之后,在靠近所述收纳盒的位置向内箱侧弯曲。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片真空隔热部件在所述凹入部的配置位置,与构成所述凹入部的底面部的所述内箱的外侧的顶面以及所述外箱的内侧的顶面的双方接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冰箱,在内箱的顶部配置冰箱内灯,在外箱配置有收纳盒和散热管,在该冰箱中能够确保充分的隔热性能。冰箱(1)具备:收纳盒(13),其设置于外箱(2)的背面上部,并收纳有控制基板(12);冰箱内灯(11),其配置于在内箱(3)的顶部设置的凹入部(10)内;散热管(16),其配置在收纳盒(13)与冰箱内灯(11)之间,且固定于外箱(2)的内侧的顶面;一片真空隔热部件(5a),其在凹入部(10)的收纳盒(13)侧的边缘部沿着凹入部(10)弯曲,并且沿着收纳盒(13)弯曲,在凹入部(10)与收纳盒(13)之间与内箱(3)的外侧的顶面接触并固定,并对配置有冰箱内灯(11)的凹入部(10)从外侧进行覆盖,对散热管(16)以及收纳盒(13)从内侧进行覆盖。
【IPC分类】F25D23/06, F25D27/00
【公开号】CN204630234
【申请号】CN201520161624
【发明人】难波章弘
【申请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5年9月9日
【申请日】2015年3月20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