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喷射与太阳能光伏蒸汽喷射压缩联合热泵系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997014阅读:来源:国知局
,可以完全脱离电网,适用于比较偏远的海岛等地区。
[0025](六)本实用新型在太阳能光伏蒸气喷射压缩循环部分加入了喷射器,使得太阳能光伏蒸气喷射压缩联合热泵系统的效率进一步提高。
[0026](七)本实用新型采用空气能双级辅助蒸气压缩运行模式,在太阳能提供的热量不够的情况下,可以利用空气能辅助蒸气压缩循环,并有效解决了运行压比不同的问题。通过各阀门的有效控制,实现了在夏季制冷工况和冬季供热工况都可采用空气能双级辅助蒸气压缩运行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太阳能喷射与太阳能光伏蒸气喷射压缩联合热泵系统的原理图;
[0028]图2是本实用新型在制冷工况下只采用空气能双级蒸气压缩辅助系统的方案原理图;
[0029]图3是本实用新型在制冷工况下同时采用太阳能光伏蒸气喷射压缩系统的方案原理图;
[0030]图4是本实用新型在制冷工况下只采用蒸气喷射压缩系统的方案原理图;
[0031]图5是本实用新型在供热工况下采用复叠式循环系统的方案原理图;
[0032]图6是本实用新型在供热工况下只采用空气能双级蒸气压缩辅助系统制热方案原理图;
[0033]其中:实线表示开启管路,虚线表示关闭管路;
[0034]图中:1,太阳能集热器;2,储液罐;3,发生器;4,第一喷射器;5,冷凝器;6,第一电磁阀;7,第一膨胀阀;8,第一换热器;9,工质泵;10,第二喷射器;11,气液分离器;12,第二膨胀阀;13,第二换热器;14,第一压缩机;15,第一四通换向阀;16,第二电磁阀;17,第三电磁阀;18,第二压缩机;19,第三换热器;20,第三膨胀阀;21,第二四通换向阀;22,第四电磁阀;23,第五电磁阀;24,第一三通阀;25,第二三通阀;26,第六电磁阀;27,第三三通阀;28,太阳能电池板;29,风力发电系统;30,控制器;31,蓄电池;32,逆变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特点及效果,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0036]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披露了一种太阳能喷射与太阳能光伏蒸气喷射压缩联合热泵系统,该系统由太阳能喷射系统和太阳能光伏蒸气喷射压缩系统组成。
[0037]太阳能喷射系统由集热系统和喷射系统组成。
[0038]集热系统由太阳能集热器1、储液罐2和发生器3组成。其中,发生器3结构形式可以为普通换热器或微通道换热器。太阳能集热器I的出口与储液罐2的入口连接,储液罐2的出口与发生器3的集热系统侧入口连接,发生器3的集热系统侧出口与太阳能集热器I的入口连接;从而构成循环。
[0039]喷射系统由第一喷射器4、冷凝器5、第一电磁阀6、第一膨胀阀7、第一换热器8和工质泵9组成。其中,冷凝器5可以为风冷式换热器或者水冷式换热器,其结构形式可以为普通换热器或微通道换热器。其中,第一换热器8的结构形式可以为套管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或者微通道换热器。
[0040]发生器3的喷射系统侧出口与第一喷射器4的高压入口连接,第一喷射器4的出口与冷凝器5入口连接,冷凝器5出口与第一电磁阀6入口连接,第一电磁阀6出口分别与第一膨胀阀7入口和工质泵9入口连接,第一膨胀阀7出口与第一换热器8的喷射系统侧入口连接,第一换热器8的喷射系统侧出口与第一喷射器4的低压入口连接,工质泵9的出口与发生器3的喷射系统侧入口连接,从而构成循环。
[0041]太阳能喷射系统循环采用新型环保低GWP工质,例如1.氯_3,3,3三氟丙烯(R1233zd)、l,l,l,3,3 五氟丙烷(R254fa)、1,3,3,3-四氟丙烯(HF01234Ze)和 2,3,3,3 四氟丙烯(HF01234yf)。
[0042]太阳能光伏蒸气喷射压缩系统由蒸气喷射压缩系统、空气能双级蒸气压缩辅助系统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组成,所述蒸气喷射压缩系统与所述太阳能喷射系统构成复叠式循环系统。
[0043]蒸气喷射压缩系统由第一换热器8、第二喷射器10、气液分离器11、第二膨胀阀12、第二换热器13、第一压缩机14、第一四通换向阀15、第二电磁阀16、第二四通换向阀21、第四电磁阀22、第一三通阀24和第二三通阀25组成;其中第一四通换向阀15左端口和下端口或上端口连通、右端口和上端口或下端口连通,其中第二四通换向阀21左端口和上端口或下端口连通、右端口和下端口或上端口连通,其中第一三通阀24的上端口和下端口或右端口连通,其中第二三通阀25的左端口和右端口或下端口连通。其中第二换热器13可以为风冷式换热器或者水冷式换热器,其结构形式可以为普通换热器或微通道换热器。
[0044]第一换热器8的蒸气喷射压缩系统侧的出口与第二四通换向阀21的上端口连接,第二四通换向阀21的右端口与第二喷射器10的高压入口连接,第二喷射器10的出口与气液分离器11的入口连接,气液分离器11的液体出口与第二膨胀阀12的入口连接,第二膨胀阀12的出口与第二三通阀25的左端口连接,第二三通阀25的右端口与第六电磁阀26的上端口和第一四通换向阀15的右端口连接,第一四通换向阀15的下端口与第一三通阀24的上端口连接,第一三通阀24的下端口与第三三通阀27的左端口和第二换热器13的入口连接,第二换热器13的出口与第四电磁阀22的下端口连接,第四电磁阀22的上端口与第二四通换向阀21的下端口连接,第二四通换向阀21的左端口与第二喷射器10的低压入口连接,气液分离器11的气体出口与第一压缩机14的入口连接,第一压缩机14的出口与第一四通换向阀15的左端口连接,第一四通换向阀15的上端口与第二电磁阀16的右端口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阀(16)的左端口与第一换热器(8)的左端口连接。
[0045]所述蒸气喷射压缩系统采用的工质为二氧化碳(CO2)、1,1,1,2四氟乙烷(R134a)、二氟甲烷(R32)、二氟甲烷和五氟乙烷混合物(R410A)、一氟乙烷(R161)、丙烷(R290)或丙烯(R1270)ο
[0046]空气能双级蒸气压缩辅助系统由第二换热器13、第一压缩机14、第一四通换向阀15、第三电磁阀17、第二压缩机18、第三换热器19、第三膨胀阀20、第五电磁阀23、第六电磁阀26和第三三通阀27组成。其中第三三通阀27的上端口和下端口或左端口连通,其中第三换热器19可以为风冷式换热器或者水冷式换热器,其结构形式可以为普通换热器或微通道换热器。
[0047]空气能双级蒸气压缩辅助系统采用的工质为二氧化碳(C02)、l,l,l,2四氟乙烷(R134a)、二氟甲烷(R32)、二氟甲烷和五氟乙烷混合物(R410A)、一氟乙烷(R161)、丙烷(R290)或丙烯(R1270)。
[0048]第一压缩机14出口与第一四通换向通阀15左端口连接,第一四通换向通阀15上端口与第三电磁阀17上端口连接,第三电磁阀17下端口与第二压缩机18的入口连接,第二压缩机18的出口与第三三通阀27的上端口连接,第三三通阀27的下端口端口与第三换热器19的右端口和第六电磁阀26下端口连接,第六电磁阀26上端口分别与第一四通换向阀15的右端口和第二三通阀25的右端口相连;第三换热器19的左端口与第三膨胀阀20的右端口和第二三通阀25的下端口连接,第三膨胀阀20的左端口与第二换热器13的右端口连接,第二换热器13的左端口与第五电磁阀23的下端口连接,第五电磁阀23的上端口与第一压缩机14的入口连接。
[0049]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由太阳能电池板28、风力发电系统29、控制器30、蓄电池31、逆变器32组成,太阳能电池板28的出口和风力发电系统29的出口均与控制器30的入口连接,控制器30的出口分别与蓄电池31和逆变器32连接,逆变器32分别与负载工质泵9、第一压缩机14和第二压缩机18进行连接。
[0050]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太阳能喷射与太阳能光伏蒸气喷射压缩联合热泵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
[0051]制冷工况下,当没有收集到太阳能时,系统能使用空气能双级蒸气压缩辅助系统制冷;当收集的太阳能不能满足制冷需求时,系统能使用复叠式循环与空气能双级蒸气压缩辅助系统同时制冷;当收集的太阳能满足制冷需求时,系统只使用复叠式循环制冷。制热工况,系统使用空气能双级蒸气压缩循环制热。
[0052](I)制冷工况
[0053]A.在没有收集到太阳能的情况下,如图2所示,采用空气能双级蒸气压缩辅助系统制冷方案。
[0054]集热系统没有收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