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心式制冷机组防喘振系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104391阅读:来源:国知局
工作过程中进行检测和预防,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检测流入和流出蒸发器2的水的水温的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蒸发器2和冷凝器I的工作压力值的压力传感器以及用于检测压缩机3中电流大小的电流互感器。具体的,冷冻进水口 7位置处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冷冻出水口 8位置处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冷凝器I上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蒸发器2上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压缩机3上设置有电流互感器。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的冷凝器I上的压力值为P1,第二压力传感器检测的蒸发器2上的压力值为P2 ;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冷冻进水口 7位置处的温度为Tl,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冷冻出水口 8位置处的温度为T2,电流互感器检测压缩机3上的电流大小为A。控制装置13分别与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电流互感器相连接。对上述各个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电流互感器采集到的各项参数值进行处理的同时对各个传感器进行控制。通过对冷冻进水口7和冷冻出水口 8的水温进行检测并获得水温差以判断制冷机组运行过程中的负荷。通过对蒸发器2和冷凝器I工作过程中的压力进行检测并获得压力差以预防制冷机组工作过程中喘振的发生,并采取相应的防喘振措施,使制冷机组远离喘振点,预防喘振发生。通过对压缩机3工作过程中的电流进行检测获得电流波动,以准确判断喘振是否已发生并及时采取措施,以保护制冷机组不会发生损坏。
[0031]冷冻进水口 7与冷冻出水口 8之间的温度差ΛΤ=| T1-T2 |,冷凝器I与蒸发器2之间的压力差值为ΔΡ= I P1-P2 I。本实用新型中通过ΔΤ和ΔΡ之间形成的预测喘振控制线对制冷机组将要发生喘振的情况进行预测,并在实际喘振现象发生之前,通过控制三通换向阀6的三个阀口的开闭状态从冷冻进水口 7向换热器5中引入一定量的冷冻进水,在换热器5中形成冷冻进水与节流之前的高温液态冷媒进行换热,并将经过换热后升温的水通过出水管12并入到蒸发器2中,以避免在实际使用中出现喘振现象。采用上述方式,一方面能够提升蒸发器2的蒸发压力,扩展压缩机3的运行范围,使制冷机组远离喘振点,不会出现喘振现象;另一方面,能够增加节流之前的冷媒的过冷度,有效提升系统的能效,对冷媒的利用效率更高。
[0032]如图2所示结合图1中的连接结构,是本实施例中通过对定频或变频制冷机组进行试验,通过检测冷冻进水口 7和冷冻出水口 8之间的水温差AT并获得蒸发器2与冷凝器I之间的压力差AP从而获得的防喘振系统的喘振预测曲线。从图中可以得知,随着温度差AT的增加,即压缩机3的流量逐渐增大,则预测曲线越远离喘振工况点,且能够获得更高的高低压差AP,因此可按照图中的预测喘振控制线对实际工作中制冷机组的喘振情况进行预测。
[0033]在对制冷机组进行控制的过程中,在制冷机组蒸发器2进出水温差Δ T与制冷机组系统高低压差A P的实际喘振线之前,预留一定的控制余量,当检测到一定的AT下制冷机组系统的高低压差超过了预测喘振控制线,则控制装置13控制蒸发器2与冷冻进水口 7之间的三通换向阀6的阀口进行转换,将从冷冻进水口 7中进入的低温冷却水中的一部分引入到换热器5中与节流前的高温液态冷媒进行换热。
[0034]经换热器换热降温后的冷媒取得更大的过冷度,上述升压支路中的结构可根据制冷机组结构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布置形式,对于制冷机组为单级循环系统结构的可直接经过节流装置节流后进入到蒸发器中。对于多级循环制冷机组,换热器可布置在一级节流之前,冷却后的过冷液态冷媒经节流后进入闪发器。也可将换热器布置在二级节流前,由闪发器引出的液态冷媒进入换热器换热取得过冷度后,再经由二次节流去往蒸发器。
[0035]如果在采取了上述措施之后,制冷机组工作条件更恶劣,即从冷冻进水口 7中进入的冷冻水都先进入到换热器5中与节流前的冷媒进行换热,制冷机组仍无法退出防喘振控制的情况下,则根据压缩机3上设置的电流互感器检测到的电流的波动情况是否超过允许状态来判断制冷机组是否已实际发生喘振,并采取停机保护措施。
[0036]根据在制冷机组中设置的各个传感器采集到的参数,以及预设的防喘振控制线,判断制冷机组运行的状态与喘振工况的接近程度,控制三通换向阀的开度,将一部分或全部从冷冻进水口中进入的冷冻进水引入到换热器中,在换热器中的冷冻水与高温冷媒进行预先的换热升温后再流回到蒸发器中,提高了制冷机组蒸发压力且降低了运行压比,使得压缩机运行压比条件更温和,制冷机组可以卸载至更小的负荷范围以贴近实际情况。另一方面,高温液态冷媒经换热后,取得更大的过冷度,经过换热后再进行节流的冷媒所产生的节流损失越少,蒸发器对冷媒的利用效率越高,制冷机组的能效获得大幅度提高。
[0037]本申请中通过设置用于降低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的压力差的升压支路并在升压支路中设置换热装置,换热装置中从冷冻进水口中进入的水与从冷凝器中出来的制冷剂进行换热,有效降低了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的系统压力差,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热气旁通阀在开启时产生的噪音。
[0038]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离心式制冷机组防喘振系统,冷凝器(I)与蒸发器(2)之间分别连接有压缩机(3)和节流装置(4),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装置(4)与冷冻进水口(7)之间设置有用于降低所述冷凝器(I)与蒸发器(2)之间压力差的升压支路; 所述升压支路中含有换热装置,所述换热装置具有冷媒通路和水通路,所述冷媒通路连通所述冷凝器(I)和节流装置(4),所述水通路连通所述冷冻进水口(7)和蒸发器(2),所述换热装置中从所述冷冻进水口(7)中进入的水与从所述冷凝器(I)中出来的制冷剂进行换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式制冷机组防喘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冻进水口(7)与所述蒸发器(2)之间设置有三通换向阀(6); 所述三通换向阀(6)的三个阀口分别与冷冻进水口(7)、蒸发器(2)和升压支路的进水管(11)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心式制冷机组防喘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压支路包括换热器(5)、出水管(12)和所述进水管(11); 所述换热器(5)的冷媒通路连接所述冷凝器(I)和节流装置(4),所述出水管连接于所述换热器(5)的水通路与蒸发器(2)之间,所述进水管(11)连接于所述三通换向阀(6)与换热器(5)的水通路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离心式制冷机组防喘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装置(13),所述控制装置(13)用于控制所述三通换向阀的三个阀口之间的换向和开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离心式制冷机组防喘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检测流入和流出所述蒸发器(2)的水的水温的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蒸发器(2)和冷凝器(I)的工作压力值的压力传感器以及用于检测所述压缩机(3)中电流大小的电流互感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离心式制冷机组防喘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13)分别与所述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电流互感器相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离心式制冷机组防喘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换向阀(6)为电动三通换向阀。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心式制冷机组防喘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5)为板式换热器。9.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离心式制冷机组防喘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装置(4)为节流阀。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防喘振结构领域,公开了一种离心式制冷机组的防喘振系统,一种离心式制冷机组防喘振系统,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分别连接有压缩机和节流装置,节流装置与冷冻进水口之间设置有用于降低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压力差的升压支路;升压支路中含有换热装置,换热装置具有冷媒通路和水通路,冷媒通路连通冷凝器和节流装置,水通路连通冷冻进水口和蒸发器,换热装置中从冷冻进水口中进入的水与从冷凝器中出来的制冷剂进行换热。本申请中通过设置用于降低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的压力差的升压支路并在升压支路中设置换热装置,有效降低了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的系统压力差,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热气旁通阀在开启时产生噪音的问题。
【IPC分类】F25B41/06, F25B1/00, F25B41/04, F25B49/02
【公开号】CN204757425
【申请号】CN201420857348
【发明人】周宇, 李宏波, 张治平, 周堂, 万亮, 刘贤权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1月11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26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