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碱渣堆存方法

文档序号:4823447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碱渣堆存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材料的堆存方法,本发明尤其涉及一种碱渣堆存方法。
背景技术
纯碱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我国生产纯碱多采用氨碱法,其产量占纯碱总产量的60%以上。这一生产工艺在我国已沿用数十年,其致命弱点是蒸氨工艺流程产生的大量废液废渣。统计表明,每生产一吨纯碱,要排出9~10m2的废液和0.3~0.5吨固态废渣,废液废渣的排放和堆存都给环境造成一定影响,且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修建堤埝,因此,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已陆续关闭氨碱法制碱厂。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关闭排废工厂是不现实的,减轻环境污染降低修建堤埝的投资是每一个氨碱厂所追求的目标,同时也是一道技术难题。国内外目前的堆存工艺是抷埝后往里直接注入废液,该技术原始埝太大,投资过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碱渣堆存方法,该堆存方法既可以降低堆存投资,又安全可靠。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废渣欲排放区域建造梯形初始堤埝围出一个封闭的渣场,在所述初始堤埝内侧上部开有一渗液沟;(2)以所述初始堤埝内壁为一侧壁建造一池子;(3)以所述池子的中心线为基准建造一初始隔埝将所述渣场分为1号坑和2号坑,在渣场第1坑沿埝方向设置有第1放液口,废液排入小池子后通过第1放液口流入渣场1号坑,固体颗粒在第1放液口附近沉积下来,流动过程中澄清的清液溢流进入清液井,然后再用清液泵打入清液沟排放入海;当第1放液口使用一段时间后,沿埝与第1放液口相反方向设置第2放液口并将其打开,同时关闭第1放液口,此时废液从第2放液口排入渣场第2坑;在第1坑停止进液后,其清液排放还在继续,利用2号坑开起的这段时间,将第1进液口附近的沉积物挑至两侧,抷成小埝且形成一段小沟,此时的第2坑正在重复第1坑的放液过程;当第2放液口使用一段时间后,再沿所述池子的中心线一侧设置第3放液口并将其打开,同时关闭第2放液口,此时废液从第3放液口排入渣场第1坑;在第2坑停止进液后,再将第2放液口附近的沉积物挑至两侧,抷成小埝且形成一段小沟;当第3放液口使用一段时间后,再沿所述池子的中心线另一侧设置第4放液口并将其打开,同时关闭第3放液口,此时废液又从第4放液口排入渣场第2坑;在第1坑再次停止进液时,将第3放液口附近的沉积物挑至两侧,抷成小埝且形成一段小沟;当第4放液口使用一段时间后,再次将第1放液口打开放液,重复以前的过程,如此反复的进行放液,各个放液口抷成的沟埝不断的向前延伸,最终形成闭合回路;此时控制废液在指定的位置进行排放,放液沟沉积的废渣高度不断增长,所述放液沟的高度总是高于渣场内部,渣场自身形成了围埝,随着放液沟的长高,其小埝在不断的加宽,放液沟截面在逐渐变小,达到预定的宽度后,停止使用;在所述放液沟封闭前,在其下部做出一涵洞,所述涵洞入口设置于渣场内部,涵洞入口处碱渣高度高于渣场内部;(4)在排放口附近重新开辟放液口,重复步骤3的过程,当第二条放液沟达到预定的宽度后,再开辟第三条放液沟,与此同时关闭第二条放液沟,如此反复的进行,最终形成了梯田状的围埝。
由于本发明方法利用排放的碱渣自成埝,因而成本低廉,且自成埝的表面自然形成硬壳,因而在埝体的高度≤8m时,可抗7度烈度地震。


图1是本发明碱渣堆埝示意图;图2是已堆成的碱渣堆埝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废液的排放方式有多点排放和单点排放,天津碱厂为单点排放,排放口熟称龙头1,在废渣欲排放区域建造梯形初始堤埝9围出一个封闭的渣场,在所述初始堤埝内侧上部开有一渗液沟16;以所述初始堤埝9内壁为一侧壁建造一池子2,池子可以为半圆形或方形,一般用草袋装土砌成,其高度随白灰埝高度的增加而长高。以所述池子的中心线为基准建造一初始隔埝10将所述渣场分为1号坑和2号坑,在渣场1号坑沿埝方向开第1放液口3,废液经废液管线18排入小池子2后通过第1放液口3流入渣场1号坑11,由于固体颗粒比重较大,因此就会在第1放液口3附近沉积下来,随着距离的加大沉积的颗粒会逐渐的变小变细,废液也会逐渐澄清下来。由于初始状态下堤埝9较低,清液不能自流至清液沟14,因此清液要用清液泵打入清液沟14排放入海。当第1放液口3使用一段时间最好为14-16天,更好的为15天后,沿埝与第1放液口相反方向设置第2放液口4并将其打开,同时关闭第1放液口3,此时废液从第2放液口4排入渣场2号坑12。在1号坑11停止进液后,其清液排放还在继续,利用2号坑12开起的这段时间,将第1号进液口3附近的沉积物挑至两侧,抷成小埝8形成一段小沟。此时的2号坑12正在重复1号坑11的放液过程。当第2放液口4使用一段时间最好为14-16天,更好的为15天后,再沿所述池子的中心线一侧设置第3放液口5并将其打开,同时关闭第2放液口4,此时废液从第3放液口5排入渣场1号坑11。在2号坑12停止进液后,我们再将第2放液口4附近的沉积物挑至两侧,抷成小埝8且形成一段小沟。当第3放液口5使用一段时间最好为14-16天,更好的为15天后,再沿所述池子的中心线另一侧设置第4放液口6并将其打开,同时关闭第3放液口5,此时废液又从第4放液口6排入渣场2号坑12。在1号坑11再次停止进液时,将第3放液口5附近的沉积物挑至两侧,抷成小埝8且形成一段小沟。当第4放液口6使用一段时间最好为14-16天,更好的为15天后,再次将第1放液口3打开放液,重复以前的过程。如此反复的进行放液,各个放液口抷成的沟埝不断的向前延伸,最终形成闭合回路,此时就可控制废液在指定的位置进行放液,由于废渣首先在放液沟7沉积,其高度在不断的增长,因此放液沟7的高度总是高于渣场内部,渣场自身形成了围埝17。随着放液沟7的长高,其小埝在不断的加宽,放液沟7截面在逐渐变小,达到预定宽度,最好为4-6m后,就不能在继续使用了,此时我们在放液口1附近重新开辟放液口,重复以前的过程。当第二条放液沟7达到预定宽度最好为4-6m后,我们再开辟第三条放液沟7,与此同时关闭第二条放液沟7,如此反复的进行,最终形成了梯田状的围埝。
在碱渣的堆存过程中还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清液排放,开始时清液通过溢流的方式进入清液井15,然后再用清液泵打入清液沟14排海。当放液沟7封闭后,清液不能直接溢流至清液井15,因此在放液沟封闭前需要在其下部做一涵洞13,将涵洞口引入渣场内部,涵洞13一般用草袋装碱渣砌筑,涵洞宽最好为0.8-1.2米,顶部用原木、竹笆和草袋封盖,通过放液控制,涵洞入口处碱渣高度一般高于渣场内部,以便清液溢流,防止混液入海。随着碱渣的长高,涵洞入口相应提高。碱渣高度超过清液沟后,清液可直接流入清液沟排海。渣场内的液体对堤埝的稳定有直接的影响,堤埝的高度最好≤8米,液位较高时,风浪极易打坏堤埝,造成馈堤,液位太低或干枯时,碱渣大面积开裂,雨季来临时易滑坡,因此必须严格控制水位,确保堤埝稳定。
实施例1(1)在废渣欲排放区域建造梯形初始堤埝围出一个封闭的渣场,在所述初始堤埝内侧上部开有一渗液沟;(2)以所述初始堤埝内壁为一侧壁建造一池子;(3)以所述池子的中心线为基准建造一初始隔埝将所述渣场分为1号坑和2号坑,在渣场第1坑沿埝方向设置有第1放液口,废液排入小池子后通过第1放液口流入渣场1号坑,固体颗粒在第1放液口附近沉积下来,流动过程中澄清的清液溢流进入清液井,然后再用清液泵打入清液沟排放入海;当第1放液口使用14天后,沿埝与第1放液口相反方向设置第2放液口并将其打开,同时关闭第1放液口,此时废液从第2放液口排入渣场第2坑;在第1坑停止进液后,其清液排放还在继续,利用2号坑开起的这段时间,将第1进液口附近的沉积物挑至两侧,抷成小埝且形成一段小沟,此时的第2坑正在重复第1坑的放液过程;当第2放液口使用14天后,再沿所述池子的中心线一侧设置第3放液口并将其打开,同时关闭第2放液口,此时废液从第3放液口排入渣场第1坑;在第2坑停止进液后,再将第2放液口附近的沉积物挑至两侧,抷成小埝且形成一段小沟;当第3放液口使用14天后,再沿所述池子的中心线另一侧设置第4放液口并将其打开,同时关闭第3放液口,此时废液又从第4放液口排入渣场第2坑;在第1坑再次停止进液时,将第3放液口附近的沉积物挑至两侧,抷成小埝且形成一段小沟;当第4放液口使用14天后,再次将第1放液口打开放液,重复以前的过程,如此反复的进行放液,各个放液口抷成的沟埝不断的向前延伸,最终形成闭合回路;此时控制废液在指定的位置进行排放,放液沟沉积的废渣高度不断增长,所述放液沟的高度总是高于渣场内部,渣场自身形成了围埝,随着放液沟的长高,其小埝在不断的加宽,放液沟截面在逐渐变小,达到5m宽度后,停止使用;在所述放液沟封闭前,在其下部做出一涵洞,所述涵洞入口设置于渣场内部,涵洞入口处碱渣高度高于渣场内部,涵洞宽度为1米;(4)在排放口附近重新开辟放液口,重复步骤3的过程,当第二条放液沟达到5m宽度后,再开辟第三条放液沟,与此同时关闭第二条放液沟,如此反复的进行,最终形成了梯田状的围埝,围埝的高度为8米。自成埝的表面自然形成硬壳,可抗7度烈度地震。
实施例2(1)在欲排放废渣的空地采用梯形初始堤埝围出一个封闭的碱渣排放地即渣场,在所述初始堤埝内侧上部开有一渗液沟;(2)以所述初始堤埝内壁为一侧壁建造一池子;(3)以所述池子的中心线为基准建造一初始隔埝将所述渣场分为两部分,即渣场1号坑和2号坑,在渣场1号坑沿埝方向开第1放液口,废液排入小池子后通过第1放液口流入渣场1号坑,固体颗粒在第1放液口附近沉积下来,流动过程中澄清的清液溢流进入清液井,然后再用清液泵打入清液沟排放入海;当第1放液口使用15天后,将第2放液口打开,同时关闭第1放液口,此时废液从第2放液口排入渣场2号坑;在1号坑停止进液后,其清液排放还在继续,利用2号坑开起的这段时间,我们将1号进液口附近的沉积物挑至两侧,抷成小埝且形成一段小沟,此时的2号坑正在重复1号坑的放液过程;当第2放液口使用15天后,再将第3放液口打开,同时关闭2号进放液口,此时废液从第3放液口排入渣场1号坑;在2号坑停止进液后,我们再将第2放液口附近的沉积物挑至两侧,抷成小埝且形成一段小沟;当第3放液口使用15天后,再将第4放液口打开,同时关闭第3放液口,此时废液又从第4放液口排入渣场2号坑;在1号坑再次停止进液时,将第3放液口附近的沉积物挑至两侧,抷成小埝且形成一段小沟;当第4放液口使用15天后,再次将第1放液口打开放液,重复以前的过程,如此反复的进行放液,各个放液口抷成的沟埝不断的向前延伸,最终形成闭合回路;此时控制废液在指定的位置进行排放,在放液沟沉积的废渣高度不断增长,放液沟的高度总是高于渣场内部,渣场自身形成了围埝,随着放液沟的长高,其小埝在不断的加宽,放液沟截面在逐渐变小,达到6m宽度后,停止使用;在所述放液沟封闭前,在其下部做出一涵洞,所述涵洞入口设置于渣场内部,涵洞入口处碱渣高度高于渣场内部,涵洞宽度为0.8米;(4)在排放口附近重新开辟放液口,重复步骤3的过程,当第二条放液沟达到6m宽度后,再开辟第三条放液沟,与此同时关闭第二条放液沟,如此反复的进行,最终形成了梯田状的围埝,围埝的高度为7.5米。自成埝的表面自然形成硬壳,可抗7度烈度地震。
实施例3(1)在欲排放废渣的空地采用梯形初始堤埝围出一个封闭的碱渣排放地即渣场,在所述初始堤埝内侧上部开有一渗液沟;(2)以所述初始堤埝内壁为一侧壁建造一池子;(3)以所述池子的中心线为基准建造一初始隔埝将所述渣场分为两部分,即渣场1号坑和2号坑,在渣场1号坑沿埝方向开第1放液口,废液排入小池子后通过第1放液口流入渣场1号坑,固体颗粒在第1放液口附近沉积下来,流动过程中澄清的清液溢流进入清液井,然后再用清液泵打入清液沟排放入海;当第1放液口使用16天后,将第2放液口打开,同时关闭第1放液口,此时废液从第2放液口排入渣场2号坑;在1号坑停止进液后,其清液排放还在继续,利用2号坑开起的这段时间,我们将1号进液口附近的沉积物挑至两侧,抷成小埝且形成一段小沟,此时的2号坑正在重复1号坑的放液过程;当第2放液口使用16天后,再将第3放液口打开,同时关闭2号进放液口,此时废液从第3放液口排入渣场1号坑;在2号坑停止进液后,我们再将第2放液口附近的沉积物挑至两侧,抷成小埝且形成一段小沟;当第3放液口使用16天后,再将第4放液口打开,同时关闭第3放液口,此时废液又从第4放液口排入渣场2号坑;在1号坑再次停止进液时,将第3放液口附近的沉积物挑至两侧,抷成小埝且形成一段小沟;当第4放液口使用16天后,再次将第1放液口打开放液,重复以前的过程,如此反复的进行放液,各个放液口抷成的沟埝不断的向前延伸,最终形成闭合回路;此时控制废液在指定的位置进行排放,在放液沟沉积的废渣高度不断增长,放液沟的高度总是高于渣场内部,渣场自身形成了围埝,随着放液沟的长高,其小埝在不断的加宽,放液沟截面在逐渐变小,达到4m宽度后,停止使用;在所述放液沟封闭前,在其下部做出一涵洞,所述涵洞入口设置于渣场内部,涵洞入口处碱渣高度高于渣场内部,涵洞宽度为1.2米;(4)在排放口附近重新开辟放液口,重复步骤3的过程,当第二条放液沟达到4m宽度后,再开辟第三条放液沟,与此同时关闭第二条放液沟,如此反复的进行,最终形成了梯田状的围埝,围埝的高度为7.5米。自成埝的表面自然形成硬壳,可抗7度烈度地震。
权利要求
1.一种碱渣堆存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1)在废渣欲排放区域建造梯形初始堤埝围出一个封闭的渣场,在所述初始堤埝内侧上部开有一渗液沟;(2)以所述初始堤埝内壁为一侧壁建造一池子;(3)以所述池子的中心线为基准建造一初始隔埝将所述渣场分为1号坑和2号坑,在渣场第1坑沿埝方向设置有第1放液口,废液排入小池子后通过第1放液口流入渣场1号坑,固体颗粒在第1放液口附近沉积下来,流动过程中澄清的清液溢流进入清液井,然后再用清液泵打入清液沟排放入海;当第1放液口使用一段时间后,沿埝与第1放液口相反方向设置第2放液口并将其打开,同时关闭第1放液口,此时废液从第2放液口排入渣场第2坑;在第1坑停止进液后,其清液排放还在继续,利用2号坑开起的这段时间,将第1进液口附近的沉积物挑至两侧,拯成小埝且形成一段小沟,此时的第2坑正在重复第1坑的放液过程;当第2放液口使用一段时间后,再沿所述池子的中心线一侧设置第3放液口并将其打开,同时关闭第2放液口,此时废液从第3放液口排入渣场第1坑;在第2坑停止进液后,再将第2放液口附近的沉积物挑至两侧,拯成小埝且形成一段小沟;当第3放液口使用一段时间后,再沿所述池子的中心线另一侧设置第4放液口并将其打开,同时关闭第3放液口,此时废液又从第4放液口排入渣场第2坑;在第1坑再次停止进液时,将第3放液口附近的沉积物挑至两侧,拯成小埝且形成一段小沟;当第4放液口使用一段时间后,再次将第1放液口打开放液,重复以前的过程,如此反复的进行放液,各个放液口抷成的沟埝不断的向前延伸,最终形成闭合回路;此时控制废液在指定的位置进行排放,放液沟沉积的废渣高度不断增长,所述放液沟的高度总是高于渣场内部,渣场自身形成了围埝,随着放液沟的长高,其小埝在不断的加宽,放液沟截面在逐渐变小,达到预定的宽度后,停止使用;在所述放液沟封闭前,在其下部做出一涵洞,所述涵洞入口设置于渣场内部,涵洞入口处碱渣高度高于渣场内部;(4)在排放口附近重新开辟放液口,重复步骤3的过程,当第二条放液沟达到预定的宽度后,再开辟第三条放液沟,与此同时关闭第二条放液沟,如此反复的进行,最终形成了梯田状的围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碱渣堆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放液口使用一段时间为14-16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碱渣堆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及(4)中的放液沟预定宽度为4-6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碱渣堆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的涵洞宽度为0.8-1.2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碱渣堆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的围埝的堤埝高度≤8m。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碱渣堆存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1)在废渣欲排放区域建造梯形初始堤埝围出一个封闭的渣场,在所述初始堤埝内侧上部开有一渗液沟;(2)以所述初始堤埝内壁为一侧壁建造一池子;(3)以所述池子的中心线为基准建造一初始隔埝,在排放口附近开辟四个放液口打开放液,反复的进行放液,各个放液口抷成的沟埝不断的向前延伸,最终形成闭合回路;(4)在排放口附近重新开辟放液口,重复步骤3的过程,当第二条放液沟达到预定的宽度后,再开辟第三条放液沟,与此同时关闭第二条放液沟,如此反复的进行,最终形成了梯田状的围埝。由于本发明方法利用排放的碱渣自成埝,因而成本低廉,且自成埝的表面自然形成硬壳,因而在埝体的高度≤8m时,可抗7度烈度地震。
文档编号B09B3/00GK1616158SQ20031010697
公开日2005年5月18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11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11日
发明者刘熙来, 孟令起, 刘恒达 申请人:天津渤海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天津碱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