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式优化技术集成型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87061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模块式优化技术集成型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特别是一种可以进行模块式组合的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污水处理系统可以采用多种处理方法或多种处理方法的组合,各级或各部分处理设施依次联接,形成处理系统。由于采用的处理方法不同,各种处理系统的具体结构形式也不同,但这些现有技术中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联接在一起的设施具有与整个系统处理能力相对应的处理能力,或者说系统以及系统各部分的处理能力是一定的,由此带来了几方面的缺陷一是无法适应实际处理水量的变化,运行不灵活,当处理水量过大时,系统无法达到应有的处理效果,导致排水中的污染物含量超标,当处理水量减小时,运行费用不相应减少,提高了单位水量的处理成本,特别是对于某些生化处理方法,水量变化还会导致原有微生物生长环境的破坏,使微生物难以正常地生长、繁殖和得到补充,无法实现所需的生化反应;二是难以改变设计处理能力,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污水量总是处于一种持续增加的趋势,污水处理系统经过一定时间就需要增加设计处理能力,由于现有处理系统在扩建时无法有效地利用原有的处理设施和处理能力,导致扩建成本的大幅度提高;三是到目前为止,大规模污水处理技术还不够成熟,当系统处理规模过大时,难以保证可靠的运行,难以达到理想的处理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块式优化技术集成型污水处理系统,该系统采用的处理技术成熟,运行可靠,在各种处理水量下都可以正常运行,不会因水量变化而降低处理效果或增加处理成本,并且扩建后可以保持原有设施的正常运行和使用,使单位生产能力所需的扩建投入同原有建设投入基本相同,不会造成投资上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模块式优化技术集成型污水处理系统,由若干平行设置的单元处理模块构成,所述各单元处理模块均包括相互连接的予处理装置、生化处理装置和后处理装置。
采用现有技术下成熟的小规模处理技术对单元处理模块的各部分进行优化选择,优选的单元处理模块通常可以采用缺氧-好氧生化处理工艺,主要包括顺序设置的集水池、若干缺氧生化处理池、若干好氧生化处理池和若干沉淀池,所述沉淀池后面还可以增设消毒池,所述好氧生化处理池前面可以增设曝气调节池。依照这种设置组成的单元处理模块,可用于处理生活污水、城市污水和工业污水等各种污水,其中所述集水池构成所述予处理装置,所述各缺氧生化处理池和好氧生化处理池构成所述生化处理装置,所述沉淀池构成所述后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一是单元处理模块中各处理装置均采用成熟的处理技术,处理的效果好、成本低,特别是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设置适当的工艺路线,例如采用多单元处理模块交替进水的SBR方式,以取得更好的处理效果;二是在系统建成后,可以根据实际水量灵活地运行部分或全部单元处理模块,使运行中的单元处理模块均处于最佳工作状态;三是当总的处理能力需要增加时,可以在保证原有各单元处理模块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单元处理模块的数量,由此避免扩建成本的增加,特别是在污水处理总量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可以先建设与现有水量相适应的较少的单元处理模块,以后再根据水量的增加逐步增加单元处理模块的数量,使系统的处理能力始终同实际要求相适应,以利于减少资金占压,并延长使用寿命;四是各处理模块可以灵活分布,并且可以埋在地下,因此只需要占用空闲的地下场所即可,有利于节省土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单元处理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单元处理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的单元处理模块包括A池、B池、C池、B1池、C1池、D1池、B2池、C2池、D2池、E池和F池共11个池,其中E池独立设置,用作所述集水池,A池、B池、C池、B1池、C1池、D1池、B2池、C2池和D2池可以由一个矩形大池子通过隔离墙分割而成,该矩形大池子被分为左、中、右三列,各列又被横向分割为三段,由此构成了所述9个池,其中左列的三段分别为D2池、C2池和B2池,中列的三段分别为A池、B池和C池,右列的三段分别为D1池、C1池和B1池,A池和B池可用作所述缺氧生化处理池,C池、B1池、C1池、B2池和C2池可用作所述好氧生化处理池,D1池和D2池可用作所述沉淀池,F池也是独立设置,可用作所述消毒池。对其中的各生化处理池,可以通过改变工艺参数(例如曝气量)调节其所采用的处理方法。
所述E池的进水口为本单元处理模块的进水口,用于连接原污水管道,其出水端连接所述A池的进水端,所述A池的出水端连接所述B池的进水端,所述B池的出水端连接所述C池的进水端,所述C池设有左右两个出水端,分别连接所述B1池和B2池的进水端,所述B1池的出水端连接所述C1池的进水端,所述C1池的出水端连接所述D1池的进水端,所述B2池的出水端连接所述C2池的进水端,所述C2池的出水端连接所述D2池的进水端,由此形成了分别由B1池、C1池、D1池和B2池、C2池、D2池构成的两条并行的处理路线,两条路线可以同时进水,也可以交替进水,由此为在同一个单元处理模块中采用SBR处理方式提供了可能,所述D1池和D2池的出水端均连接所述F池的进水端,所述F池的出水口构成本单元处理模块的出水口,用于连接用水管道或排放管道。
所述C池、C1池、C2池、B1池和B2池均可以设置曝气装置,以提供好氧生化处理所需的氧,所述A池和C池内可以设置填料,所述A池、B池、B1池、C1池、B2池和C2池均可以设置机械或水力搅拌装置,这样有利于改善处理效果。
所述A池可为升流式处理池,即其进水通道在池的下部(例如池底)设置出水口,水进入池内后向上流,经位于池上部的通道流出(例如通过溢流方式进入B池)。
所述E池可以设有隔栅,用于痹出大的固体,同时E池还可以起沉砂作用。
所述C1池和B池、所述C2池和B池之间可以分别设有由C1池到B池和由C2池到B池的污泥回流通道,其污泥回流比可以为80%左右,所述D1池和A池、所述D2池和A池之间可以分别设有由D1池到A池和由D2池到A池的混合液回流通道,其混合液回流比可以为200%左右。
所述矩形大池子中各池的容积比例可以按照下列水力停留时间的比例确定A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2小时,D1池+D2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7.8小时,其中D1池和D2池的容积比例为1∶1,B池+B1池+B2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3.7小时,其中B池、B1池和B2池三者的容积比例为2∶0.5∶0.5,C池+C1池+C2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4.7小时,其中C池、C1池和C2池三者的容积比例为2∶0.5∶0.5。
图2所示的单元处理模块包括G池、H池、I池、J池、K池和L池共6个池,其中L池独立设置,用作所述集水池,G池独立设置,用作所述曝气调节池,H池、I池和J池可以由一个矩形长池子通过隔离墙前后依次分割而成,H池和I池可用作所述缺氧生化处理池,J池可用作所述好氧生化处理池,K池也是独立设置,可用作所述沉淀池。
所述L池的进水口为本单元处理模块的进水口,用于连接原污水管道,其出水端连接所述G池的进水端,所述G池的出水端连接所述H池的进水端,所述H池的出水端连接所述I池的进水端,所述I池的出水端连接所述J池的进水端,所述J池的出水端连接所述K池的进水端,所述K池的出水口构成本单元处理模块的出水口,用于连接用水管道或排放管道。
所述G池和J池均可以设置曝气装置,以提供曝气调节和好氧生化处理所需的氧,所述I池和J池内可以设置填料,所述H池和I池均可以设置机械或水力搅拌装置,这样有利于改善处理效果。
所述I池可为升流式处理池,其同H池之间的隔离墙下部设置通孔,水由H池通过这些通孔进入I池底部,然后向上流动。
所述L池可以设有隔栅,并可起沉砂作用。
所述K池和I池之间可以设有由K池到I池的污泥回流通道,其污泥回流比可以为100%左右。
下列各池的容积比例可以按照下列水力停留时间的比例确定G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3.0小时,H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2.8小时,I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2.8小时,J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4.0小时,K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6.0小时。
各图中的实箭头线表示被处理污水的流动方向,虚箭头线表示污泥或混合液的回流方向。
本申请文件中涉及各池之间的所谓前后顺序是指相关各池在处理工艺中的前后顺序,所谓平行或并列设置是指工序上的平行或并列。可以在保持工艺流程相同的情况下改变各池的相对空间位置和空间分布方式,前后两池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是通过各种形式的管道或水槽连接(特别是在两池相互分离的情况下),也可以是两池的部分墙体直接相连或共用同一个墙体,并设置连通两池的各种水流通道,这些水流通道可以是管子或通孔,也可以是溢流槽或溢流堰等,前后两池间还可以采用其他任意现有的或可能的连接方式。除非特别说明,本实用新型对前后池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或连接关系不做特别限定,可以采用上述方式或其他任意的方式进行分布和连接。
上述两种单元处理模块的设计处理能力均为1000-2000m3/d,根据系统的总的处理能力,可以并行设置若干个单元处理模块,形成所需的总的处理能力,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单元处理模块的具体形式,其中图1所示的实施例具有占地少、运行灵活、对高浓度污水的脱磷脱氮率高等特点,图2所示的实施例具有流程简单、运行稳定、管理方便和处理效果好等特点,另外,本实用新型允许根据实际情况对给出的实施例进行改进,也允许采用其他适宜的单元处理模块,这些具体结构形式的变化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施。
权利要求1.一种模块式优化技术集成型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其由若干平行设置的单元处理模块构成,所述各单元处理模块均包括相互连接的予处理装置、生化处理装置和后处理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式优化技术集成型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处理模块主要包括顺序设置的集水池、若干缺氧生化处理池、若干好氧生化处理池和若干沉淀池,其中所述集水池构成所述予处理装置,所述各缺氧生化处理池和好氧生化处理池构成所述生化处理装置,所述沉淀池构成所述后处理装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式优化技术集成型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后面设有消毒池,所述好氧生化处理池前面设有曝气调节池。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模块式优化技术集成型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处理模块包括A池、B池、C池、B1池、C1池、D1池、B2池、C2池、D2池、E池和F池共11个池,其中E池独立设置,用作所述集水池,A池、B池、C池、B1池、C1池、D1池、B2池、C2池和D2池由一个矩形大池子通过隔离墙分割而成,该矩形大池子被分为左、中、右三列,各列又被横向分割为三段,由此构成了所述9个池,其中左列的三段分别为D2池、C2池和B2池,中列的三段分别为A池、B池和C池,右列的三段分别为D1池、C1池和B1池,A池和B池用作所述缺氧生化处理池,C池、B1池、C1池、B2池和C2池用作所述好氧生化处理池,D1池和D2池用作所述沉淀池,F池独立设置,用作所述消毒池,所述E池的进水口为本单元处理模块的进水口,用于连接原污水管道,其出水端连接所述A池的进水端,所述A池的出水端连接所述B池的进水端,所述B池的出水端连接所述C池的进水端,所述C池设有左右两个出水端,分别连接所述B1池和B2池的进水端,所述B1池的出水端连接所述C1池的进水端,所述C1池的出水端连接所述D1池的进水端,所述B2池的出水端连接所述C2池的进水端,所述C2池的出水端连接所述D2池的进水端,由此形成分别由B1池、C1池、D1池和B2池、C2池、D2池构成的两条并行的处理路线,所述D1池和D2池的出水端均连接所述F池的进水端,所述F池的出水口构成本单元处理模块的出水口,用于连接用水管道或排放管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块式优化技术集成型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C池、C1池、C2池、B1池和B2池均设置曝气装置,所述A池和C池内设置填料,所述A池、B池、B1池、C1池、B2池和C2池均设置机械或水力搅拌装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块式优化技术集成型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A池为升流式处理池,所述E池设有隔栅,所述C1池和B池、所述C2池和B池之间分别设有由C1池到B池和由C2池到B池的污泥回流通道,所述D1池和A池、所述D2池和A池之间分别设有由D1池到A池和由D2池到A池的混合液回流通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块式优化技术集成型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大池子中各池的容积比例按照下列水力停留时间的比例确定A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2小时,D1池+D2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7.8小时,其中D1池和D2池的容积比例为1∶1,B池+B1池+B2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3.7小时,其中B池、B1池和B2池三者的容积比例为2∶0.5∶0.5,C池+C1池+C2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4.7小时,其中C池、C1池和C2池三者的容积比例为2∶0.5∶0.5。
8.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模块式优化技术集成型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处理模块包括G池、H池、I池、J池、K池和L池共6个池,其中L池独立设置,用作所述集水池,G池独立设置,用作所述曝气调节池,H池、I池和J池由一个矩形长池子通过隔离墙前后依次分割而成,H池和I池用作所述缺氧生化处理池,J池用作所述好氧生化处理池,K池也独立设置,用作所述沉淀池,所述L池的进水口为本单元处理模块的进水口,用于连接原污水管道,其出水端连接所述G池的进水端,所述G池的出水端连接所述H池的进水端,所述H池的出水端连接所述I池的进水端,所述I池的出水端连接所述J池的进水端,所述J池的出水端连接所述K池的进水端,所述K池的出水口构成本单元处理模块的出水口,用于连接用水管道或排放管道。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模块式优化技术集成型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G池和J池均设置曝气装置,所述I池和J池内设置填料,所述H池和I池均设置机械或水力搅拌装置,所述I池为升流式处理池,其同H池之间的隔离墙下部设置通孔,所述L池设有隔栅,所述K池和I池之间设有由K池到I池的污泥回流通道。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模块式优化技术集成型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下列各池的容积比例按照下列水力停留时间的比例确定G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3.0小时,H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2.8小时,I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2.8小时,J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4.0小时,K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6.0小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块式优化技术集成型污水处理系统,其由若干平行设置的单元处理模块构成,各单元处理模块可以采用缺氧-好氧生化处理方法,其预处理装置可以是设有隔栅的集水池,生化处理装置可以由若干缺氧生化处理池和好氧生化处理池构成,后处理装置可以是沉淀池。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增设曝气调节池和消毒池,系统中的大部分池可以由一个大池子通过隔离墙分割而成,各生化处理池池中可根据需要设置搅拌装置和填料,各好氧生化处理池通过曝气装置曝气。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处理技术成熟,处理效果好,运行可靠,对水量的适应性强,在各种水量下都可以处于最佳运行状态,并可以根据需要增加单元处理模块的数量,提高总的处理能力。
文档编号C02F9/02GK2680657SQ20042000298
公开日2005年2月23日 申请日期2004年2月26日 优先权日2004年2月26日
发明者孙立全 申请人:北京碧海行动投资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