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水综合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29629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煤水综合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火力发电厂的输煤系统冲洗排水和除尘排水所产生废水进行处理的煤水综合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以燃煤为原料的火力发电厂是用水大户,随着水资源日趋短缺,世界各国普遍调高工业用水价。从经济效益和保护环境出发,节约和减少外排废水,实现废水回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燃煤电厂输煤栈桥冲洗排水及输煤系统除尘排水,悬浮物含量高达5000~12000mg/L,其悬浮物主要为细小的煤粉及煤泥,这些非常细小的悬浮颗粒重量轻、粘度大,虽经24~48h的自然沉降分离,废水中的SS含量仍高达4000~5000mg/L左右,严重超出了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目前,电厂对含煤废水的处理大多采用传统的二级沉淀处理工艺,将经处理后的“清液”通过溢流排放至下水道,存在着占地面积大、处理效果差及无法回收煤屑和水资源的问题。取代传统的二级沉淀处理工艺的较新工艺是将经初步沉淀后的废水送入中和曝气池中,然后依次向中和曝气池中投入浓度为5~15%的废硫酸,对中和曝气池中的废水进行酸化处理;投入碱性电石渣液进行中和曝气处理;再投入浓度为10%的次氯酸钠进行杀菌处理;再次过滤后排放,它所存在的问题是1、处理效果不显著,其出水悬浮物平均值为25mg/L,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污染程度但无法做到生产回用;2、煤泥需再进行后续处理现有技术中用膜式过滤器截留所得煤泥含水率较高,不作处理直接送往贮煤场,增加回用难度;3、生产成本高因絮凝后未再作分离处理,而是直接采用膜式过滤,大量的煤屑容易堵塞膜孔,滤膜的反洗率较高,增加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煤水处理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处理效果不显著、无法做到回用和生产成本高的问题。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煤水综合处理系统,包括进水口10,出水口11和排泥口7,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由反应区和沉淀区构成的煤水综合处理器3,所述反应区以隔板分隔成数反应格8,数个反应格8之间依次以孔口相通,每个反应格8内的两个孔口分别设置于上、下部且中轴线成一定夹角,整个反应区的首尾两个孔口分别接进水口10和沉淀区;所述沉淀区的进口孔口设置于下部;所述出水口11设置于沉淀区的上部;所述反应区和沉淀区的底部均连接有排泥口7。
上述每个反应格8内的两个孔口的中轴线夹角为90度。由于孔口在一个池体内对角交错,孔口射流作用较强,水流顺序在各反应格8内产生漩流,悬浮物絮凝加速,增加沉淀量。
上述反应区、反应格8均为矩形。易于布置,节约整个系统的占地面积。
上述反应区内的多个孔口面积沿水流方向依次增大。因孔口面积逐步增大,因而流速梯度从大到小,有利于絮凝。
上述沉淀区的结构为斜管沉淀池9的结构。利于沉淀。
上述进水管前还连接有煤水调节池1。将含煤废水集中到煤水调节池1调节水质水量,并进行初步沉淀。
上述煤水调节池1与煤水综合处理器3之间还可以设置静态混合器2。在静态混合器2中可以投加絮凝剂,比由管道直接加入方便,且便于控制。
上述出水口11还可以通过过滤器与回用水池相连接。由斜管沉淀池9送出的“清液”进入过滤器过滤后送入回用水池回用。
上述过滤器采用石英砂过滤器。经过滤后,水中悬浮物≤10mg/L。
上述排泥口7与煤泥脱水装置连接。沉淀后产生的煤泥经离心脱水后回收使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废水处理效果好使用本实用新型处理后的含煤废水中悬浮物去除率高达99.5%,其悬浮物平均值仅为10mg/L,pH值平均在7.8左右,其余指标均达到或低于国家排放标准;2、实现废水回用该处理工艺不但解决了火力发电厂含煤废水的达标排放问题,还实现了废水回用,节省了电厂工业水的用量;3、实现煤泥直接回用通过本实用新型可回收细小煤粒,实现能源二次利用;4、降低生产成本设备使用寿命长,降低了废水处理成本,也就降低了整个生产成本;5、整个系统可以采用PLC自动控制系统,可达到无人职守全自动运行。


图1为本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煤水综合处理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煤水调节池,2-静态混合器,3-煤水综合处理器,4-过滤器,5-废水回用池,6-煤泥脱水装置,7-排泥口,8-反应格,9-斜管沉淀池,10-进水口,11-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系统进行详细说明。
参见图1~图3,本实用新型包括依次用管道连接的煤水调节池1、静态混合器2、煤水综合处理器3、过滤器4和废水回用池5。在管道上视需要设置有泵。
所述的煤水综合处理器3包括反应区和沉淀区,反应区以隔板分隔成六个反应格8,反应格8之间依次以孔口相通,沿水流方向孔口面积依次增大,每个反应格8内的两个孔口分别设置于上、下部且孔口的中轴线之间成90度夹角,整个反应区的首尾两个的孔口分别接进水口10和沉淀区,所述沉淀区的进口孔口设置于下部。所说的沉淀区采用斜管沉淀池9的结构;所述出水口11设置于沉淀区的上部;所述反应区和沉淀区的底部均连接有排泥口7。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输煤系统的冲洗排水和除尘排水经排水明渠汇集到煤水调节池1,在煤水调节池1内调节水质水量并进行初步沉淀。然后用煤水提升泵打入静态混合器2中,在静态混合器2中加入浓度为10%的聚合氯化铝和浓度为1~2‰的聚丙烯酰胺,含煤废水在与之充分混合后,进入煤水综合处理器3中。由于煤水综合处理器3分为六个反应格8,每个反应格8内的水孔对角交错,孔口射流作用较强,水流顺序在各反应格8内产生漩流,悬浮物絮凝加速,增加沉淀量;而且随着孔口面积逐步的增大,流速梯度从大到小,更有利于絮凝充分反应,形成大分子絮凝颗粒。充分反应后的废水进入沉淀区,上清液通过出水口11由中间水泵打入石英砂过滤器中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水进入废水回用池5,清水可以回用。
经煤水调节池1沉淀后产生的煤泥,经排泥口7用排煤泥泵送入煤泥脱水装置6,经离心脱水后回收使用。所说的煤泥脱水装置是卧式离心脱水机。
权利要求1.一种煤水综合处理系统,包括进水口(10),出水口(11)和排泥口(7),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反应区和沉淀区构成的煤水综合处理器(3),所述反应区以隔板分隔成数反应格(8),数个反应格(8)之间依次以孔口相通,每个反应格(8)内的两个孔口分别设置于上、下部且中轴线成一定夹角,整个反应区的首尾两个孔口分别接进水口(10)和沉淀区;所述沉淀区的进口孔口设置于下部;所述出水口(11)设置于沉淀区的上部;所述反应区和沉淀区的底部均连接有排泥口(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水综合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反应格(8)内的两个孔口的中轴线夹角为90度。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煤水综合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区、反应格(8)均为矩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煤水综合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区内的多个孔口面积沿水流方向依次增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煤水综合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区的结构为斜管沉淀池(9)的结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煤水综合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前还连接有煤水调节池(1)。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煤水综合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煤水调节池(1)与煤水综合处理器(3)之间设置有静态混合器(2)。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煤水综合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11)通过过滤器与回用水池相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煤水综合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采用石英砂过滤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煤水综合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泥口(7)与煤泥脱水装置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火力发电厂的输煤系统冲洗排水和除尘排水所产生废水进行处理的煤水综合处理系统。本实用新型要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处理效果不显著、无法做到回用和生产成本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进水口,出水口和排泥口,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由反应区和沉淀区构成的煤水综合处理器,所述反应区以隔板分隔成数反应格,数个反应格之间依次以孔口相通,每个反应格内的两个孔口分别设置于上、下部且中轴线成一定夹角,整个反应区的首尾两个孔口分别接进水口和沉淀区;所述沉淀区的进口孔口设置于下部;所述出水口设置于沉淀区的上部;所述反应区和沉淀区的底部均连接有排泥口。
文档编号C02F1/00GK2745914SQ20042008622
公开日2005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18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18日
发明者陈忠智, 张宝泉, 李彦新, 王显峰 申请人:陈忠智, 张宝泉, 李彦新, 王显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