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埋式含油污水调节、除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31438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地埋式含油污水调节、除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与油水分离装置有关,涉及一种设置在加油站等油品储运、装卸地的油水分离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地埋式含油污水调节、除油装置。
背景技术
国内目前的油品储运环节中,尤其是各大加油站,至今尚未见合理有效的除油、收油设施,有的只是利用设置在地下的一个污水收集池进行简单的工艺处理,有些地方甚至连简陋的污水收集池都没设置,大多情况下都是将加油站内的污水直接排入城市管网中。这些污水中所含有的油份对城市污水处理系统造成了很大冲击,所付出的成本相当昂贵。
因此,对于这些油污来源设置预处理设施已迫在眉睫,受到了相关部门的广泛重视。
由于这些污染源大都是地表汇集的污水,需要对其进行收集、缓冲、调节等综合工艺处理。而目前油水分离领域中常用的除油器尽管有很多种,但均不具备对污水进行收集、调节的功能,加之对含油污水的除油过程要求有一定的停留时间,也就是说,要求具有一定容积的设施来保证含油污水的停留时间,,若再加上对污水的收集、调节空间,则污水处理设施的体积必然会过于庞大,不便于加油站等地的应用,其工程造价也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埋式含油污水调节、除油装置,它能同时满足含油污水的收集、缓冲、调节和除油等需要,有效地克服设置在地面上的同类装置体积过大、造价过高的问题,本装置的全部运行工作可由单板机控制,可实现全自动无人操作,尤其适用于油品储运过程中的小流量、间歇式含油污水的收集、预除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地埋式含油污水调节、除油装置,设置在加油站等油品储运、装卸的区域内,其实质性特点在于包括一箱形装置本体、与该装置本体相连通的预沉泥过滤槽;还包括一防爆电控柜、设置在该电控柜内的单板机或PLC及相关的电器元件、与所述的电控柜电连接的旋流增压泵、射流泵;所述的预沉泥过滤槽与地面引水渠相连通,所述的装置本体一端与预沉泥过滤槽的出水堰相连通,作为装置本体的进水处;该过滤槽的进水口处设有进水格栅,出水堰上设有出水格栅;所述的装置本体另一端设有出水口;其箱体内从进水处至出水口分别依次设有沉泥室、收集调节室、旋流分离室、集油室;所述的旋流分离室内设有油水分离旋流管;所述的收集调节室与旋流分离室之间设有一隔板,该隔板的上部设有至少一个通气孔;所述的装置本体上还设有至少一个与大气连通的防爆呼吸阀。
上述的地埋式含油污水调节、除油装置,其中,所述的预沉泥过滤槽的槽口上设有一活动盖板,其一侧的槽壁上设有一泄洪排放管。
上述的地埋式含油污水调节、除油装置,其中,所述的沉泥室的的进水口处设有一折流板,其底部分别设有集泥板、排泥口。
上述的地埋式含油污水调节、除油装置,其中,所述收集调节室的上、下空间内分别设有与电控柜电连接的液位控制器,其底部还设有一收水管。
上述的地埋式含油污水调节、除油装置,其中,所述的旋流分离室内分别设有一折流隔板和一改性纤维球阻滤层,该折流隔板和改性纤维球阻滤层将所述的旋流分离室分隔成油相区、水相区两个区域。
上述的地埋式含油污水调节、除油装置,其中,所述改性纤维球阻滤层的下方设有一射流机构。
上述的地埋式含油污水调节、除油装置,其中,所述的射流机构包括射流管、均布在射流管上的射流反冲洗喷嘴。
上述的地埋式含油污水调节、除油装置,其中,所述旋流分离室的水相区内设有油水分离旋流管,还设有一与装置本体的出水口相连通的出水溢流管。
上述的地埋式含油污水调节、除油装置,其中,所述的集油室设置在旋流分离室的上方,集油室内设有溢油堰。
上述的地埋式含油污水调节、除油装置,其中,所述旋流分离管的溢油口与出水口分别置于被改性纤维球阻滤层和隔板分隔的两部分腔室中。
本实用新型地埋式含油污水调节、除油装置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1.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的是地埋式结构,装置中的预沉泥过滤槽直接与地面引水渠相连通,使汇集的含油污水能自流进入本装置。由于设置了预沉泥过滤槽,有效地起到了预沉泥的作用,大大减轻了装置本体的除泥负担,且方便清泥。又在与其紧邻的沉泥室内设置了一折流板,使进入至装置本体内含油污水中的可沉降悬浮物进一步沉降。从而,减少调节室的污泥沉积,保证调节室的长期可利用率。
2.本实用新型由于在旋流分离室内设置了一具有亲水疏油特性的改性纤维球阻滤层,又在其下方设置了一包括射流管和均布在射流管上的射流反冲洗喷嘴在内的射流机构,配合射流泵作用,有效地增强了含油污水的油水分离效果。
3、通过配有单板机(或PLC)的电控柜与旋流增压泵、射流泵的合理设置,本实用新型地埋式含油污水调节、除油装置基本可实现全自动无人操作,不仅除油效率高,且制造和运行成本低。


通过以下对本实用新型地埋式含油污水调节、除油装置的一实施例并结合其附图的描述,可以进一步理解其发明的目的、具体结构特征和优点。其中,附图为图1为本实用新型地埋式含油污水调节、除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B-B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装置本体,11.箱体进水处,12.出水口,13.沉泥室,131.沉泥室折流板,132.集泥板,133.排泥口,14.收集调节室,141.液位控制器,142.收水管,15.旋流分离室,151.旋流管,1511.旋流管溢油出口,1512.旋流管出水底口,152.旋流分离室折流板,153.改性纤维球阻滤层,154.射流管,1541.射流反冲洗喷嘴,16.集油室,161.溢油堰,17.隔板,171.通气孔,18.防爆呼吸阀,19.出水溢流管;2.预沉泥过滤槽,21.过滤槽进水格栅,22.过滤槽出水格栅,23.沉泥槽活动盖板,24.泄洪排水管;3.电控柜,31.单板机(或PLC);4.旋流增压泵;5.射流泵;6.污油二次分离罐;7.污油收集周转桶;8.引水渠。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见图1,在加油站以及油品储运、装卸的区域内,地表汇集污水势能较低,为了减少提升次数,因此将本一体化装置安置于地下。本实用新型地埋式含油污水调节、除油装置,设置在加油站以及油品储运、装卸的区域内,主要包括一箱形装置本体1、与该装置本体1相连通的预沉泥过滤槽2;还包括一防爆电控柜3、设置在该电控柜内的单板机或PLC31及相关的电器元件、与电控柜3电连接的旋流增压泵4、射流泵5。
请参见图2、3,因为地表汇集污水一般都携带一些杂物和泥沙,所以本实用新型在进水前设置了格栅对杂物进行过滤,并设置了沉泥槽,沉泥槽的上方设置了活动盖板以便观察和清除积泥。本实用新型预沉泥过滤槽2与地面引水渠8相连通,装置本体1的一端与预沉泥过滤槽2的出水堰相连通,作为装置本体1的进水处11;该过滤槽2的进水口处设有进水格栅21,出水堰上设有出水格栅22;其槽口上设有一活动盖板23,其一侧的槽壁上设有一泄洪排放管24,可以在雨量过大时,将过量的低污染雨水及时排入城市管网,避免对装置的冲击。
本实用新型装置本体1另一端设有出水口12,其箱体内从进水处11至出水口12分别依次设有沉泥室13、收集调节室14、旋流分离室15、集油室16;装置本体1上还设有至少一个与大气连通的防爆呼吸阀18,以适应在如加油站等有防爆要求区域的通气。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装置本体1上共设置了三个与大气连通的防爆呼吸阀18。
收集调节室14与旋流分离室15之间设有一隔板17,该隔板17的上部设有至少一个通气孔171,以保持腔室间的气压平衡,并能通过公共呼吸口与大气的连通。
沉泥室13的的进水口处设有一折流板131,以便充分沉泥,其底部设有一排泥口133。
收集调节室14的上、下空间内分别设有与电控柜3电连接的液位控制器141,其底部还设有一收水管142。
因为旋流分离腔室内的空间有限,为了防止溢油口排出的油相对整个腔室的扰动污染,旋流分离室15内分别设有一折流隔板152和一具有亲水疏油特性的改性纤维球阻滤层153,该折流隔板152和改性纤维球阻滤层153将旋流分离室15分隔成油相区、水相区两个区域。同时,在该改性纤维球阻滤层153的下方设有一射流机构,该射流机构包括射流管154、均布在射流管上的射流反冲洗喷嘴1541。反冲洗射流机构对改性纤维球定期进行反冲洗,以保证其较好的阻滤性。
旋流分离室15的水相区内设有旋流分离管151,还设有一与装置本体1的出水口12相连通并开口于水相区的出水溢流管19。旋流分离管的溢油口1511与出水口1512分别置于被改性纤维球阻滤层153和折流隔板152分隔的两部分腔室中。
集油室16设置在旋流分离室15的上方,集油室16内设有溢油堰161。
本实用新型装置本体1外还设有与其集油室16通过管路相连通的浮油二次分离罐6、与浮油二次分离罐6通过管路相连通的浮油收集周转桶7。
续请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旋流增压泵4的进口端通过管路与收集调节室14底部的收水管142相连,其出口端通过管路与设置在旋流分离室15内旋流管151的进水端相连。射流泵5的进口端通过管路与旋流分离室15的水相区相连,其出口端通过管路与改性纤维球阻滤层153下方的射流机构相连。
具体操作过程如下加油站等地表汇集含油污水经引水渠8靠势能自流,经预沉泥过滤槽2的进水格栅21过滤后流入本装置的预沉泥过滤槽2,经预沉泥过滤槽2过滤后的污水经沉泥过滤槽2的出水格栅22从箱体1的进水处11自流进入沉泥室13,再通过上部水堰流入调节室14。调节室14内分别设有液位控制器141、142和收水管142,当调节室14液位达到高液位时,启动旋流增压泵4,通过收水管142泵入旋流分离室15的旋流管151进行油水分离,当调节室15液位降至低液位时,关闭旋流增压泵4。泵入旋流管151的含油污水经旋流分离,油相从旋流管151上端的溢油口1511排出,经布流布至分离室15上部,油相被改性纤维球阻滤层153阻滤,同时射流机构154对改性纤维球阻滤层153进行定期反冲洗,以保证改性纤维球阻滤层153对油相的良好阻滤效果。当上部油层积累到一定厚度,因油水密度差异,油层液面高于出水口12的标高,使上层油通过设定高度的溢油堰161溢流入集油室16,集油室16内的污油通过管线排至污油二次分离罐6,进行二次脱水,脱水后的污油排至污油收集周转桶7,以便外运。经旋流分离的水相则从旋流管151底口1512排出,经出水溢流管19排入城市管网中。
权利要求1.地埋式含油污水调节、除油装置,设置在加油站等油品储运、装卸的区域内,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箱形装置本体、与该装置本体相连通的预沉泥过滤槽;还包括一防爆电控柜、设置在该电控柜内的单板机或PLC及相关的电器元件、与所述的电控柜电连接的旋流增压泵、射流泵;所述的预沉泥过滤槽与地面引水渠相连通,所述的装置本体一端与预沉泥过滤槽的出水堰相连通,作为装置本体的进水处;该过滤槽的进水口处设有进水格栅,出水堰上设有出水格栅;所述的装置本体另一端设有出水口;其箱体内从进水处至出水口分别依次设有沉泥室、收集调节室、旋流分离室、集油室;所述的旋流分离室内设有油水分离旋流管;所述的收集调节室与旋流分离室之间设有一隔板,该隔板的上部设有至少一个通气孔;所述的装置本体上还设有至少一个与大气连通的防爆呼吸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埋式含油污水调节、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沉泥过滤槽的槽口上设有一活动盖板,其一侧的槽壁上设有一泄洪排放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埋式含油污水调节、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泥室的的进水口处设有一折流板,其底部分别设有集泥板、排泥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埋式含油污水调节、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调节室的上、下空间内分别设有与电控柜电连接的液位控制器,其底部还设有一收水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埋式含油污水调节、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流分离室内分别设有一折流隔板和一改性纤维球阻滤层,该折流隔板和改性纤维球阻滤层将所述的旋流分离室分隔成油相区、水相区两个区域。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埋式含油污水调节、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纤维球阻滤层的下方设有一射流机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地埋式含油污水调节、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射流机构包括一射流管、均布在该射流管上的射流反冲洗喷嘴。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埋式含油污水调节、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分离室的水相区内设有油水分离旋流管,还设有一与装置本体的出水口相连通的出水溢流管。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埋式含油污水调节、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油室设置在旋流分离室的上方,集油室内设有溢油堰。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埋式含油污水调节、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分离管的溢油口与出水口分别置于被改性纤维球阻滤层和折流隔板分隔的两部分腔室中。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埋式含油污水调节、除油装置,设置在加油站等油品储运、装卸的区域内,其特点是包括箱形装置本体、与该装置本体相连通的预沉泥过滤槽、防爆电控柜、与电控柜连接的旋流增压泵、射流泵。预沉泥过滤槽与地面引水渠相连通,装置本体一端与预沉泥过滤槽的出水堰相连通,作为装置本体的进水处。装置本体另一端设有出水口,与城市管网连通。其箱体内分别依次设有沉泥室、收集调节室、旋流分离室、集油室;装置本体上还设有与大气连通的防爆呼吸阀。本装置对地面汇集的含油污水具有收集调节和较好的除油、收油作用,并具备较好的抗雨量冲击性。本装置的运行工作可由单板机等控制,实现全自动无人操作。
文档编号C02F1/40GK2839252SQ20052004513
公开日2006年11月22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20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20日
发明者张煜 申请人:张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