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升式曝气一体化循环生物反应器废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48294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气升式曝气一体化循环生物反应器废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升式曝气一体化循环生物反应器废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一体化生化处理技术中,以氧化沟和序批式反应器(s朋)的研究和应用最
广,其中SBR为间歇式反应器,连续式生物反应器则以一体化氧化沟为主。氧化沟污水 处理技术是二十世纪50年代开发的,主要由氧化沟、二沉池和污泥回流系统组成,它 是活性污泥处理方法的一种形式。最初利用氧化沟处理技术的装置是帕斯维尔 (Pasveer)氧化沟装置,此后又开发出各种不同形式的氧化沟装置,如卡罗塞 (Carrousel)氧化沟装置,以及奥贝尔(Orbal)氧化沟装置等。这些氧化沟装置的共同特 点是氧化沟是平面循环封闭式的沟渠,使用一种带方向控制的曝气和搅动装置推动混 合液(污水和活性污泥组成)沿水平方向在闭合式渠道中进行连续循环;污水和微生物 的停留时间长,有机污染物的负荷低;氧化沟能够通过低限度的操作和维护,稳定地达 到有机物和总悬浮固体的有效去除。沉淀池与氧化沟分建,通过污泥泵将沉淀污泥回流 到氧化沟内。其主要缺点是由于曝气设备的能力所限,氧化沟的深度较浅,通常水深为 1 3米,占地面积大。因此,在土地资源紧缺的国家或地区使用受到制约。二十世纪
八十年代末,美国开发了一种氧化沟污水处理方法--体化氧化沟(Integral
oxidation Ditch简称IDO)。它是一种将传统氧化沟装置的污水曝气净化和混合液的沉 淀-分离合并为一体(沉淀池直接设置在氧化沟沟道中),以实现污泥的无泵回流。该 方法与传统氧化沟装置所用的方法相比,省掉了污泥回流系统。其缺点是二沉池建于 循环沟道中,增加了水流阻力,对曝气设备的要求较高。运行调节性能差。除把沉淀池 组合到反应器中外,基本无改变其他结构,因此仍存在占地面积过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各功能区分区明显、占地面积相对小并且运行成本较 低的气升式曝气一体化循环生物反应器废水处理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种气升式曝气一体化循环生物反应器废水处理装置,o型的外墙里面形成有废水位置,沉淀池的一侧与外墙之间有c型隔墙,其中c型隔墙与外墙之间形成的区域为缺
氧区,与沉淀池之间形成的区域为好氧区,在沉淀池的另一侧与外墙之间形成的区域为
混合区,其中好氧区内有过流墙,过流墙与c型隔墙之间形成月牙形的好氧曝气区,底
部布设有气升式曝气的曝气管,与沉淀池之间形成的区域为过流区,在同一侧的好氧过
流区、缺氧区的入口分别安装有搅拌推流器。 所述的沉淀池在靠近好氧区一侧由支撑柱支撑架空。
该沉淀池位于混合区一侧向下延伸有与外墙底板相连的隔墙,且隔墙内侧有一向里
延伸的斜面。
所述的沉淀池下部为平行排列的锥斗,锥斗为倒平台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紧凑、简洁,运行操作与维护十分简便,所需劳动力少,且
易于实现远程自动控制。
2. 本实用新型的沉淀池安装在好氧区内,呈圆形布设,无需外建二沉池,沉淀池 下部锥斗的倒平台式结构,可有效缓解减少底部流体对沉淀池的紊流影响,同时由于底 部流体流动中产生的负压使污泥可实现自回流,减少了占地面积和运行费用,并且有利
于保持出水的溶解氧,保证出水水质,可减少曝气对^:淀池的紊流效应,也可减少流体 流动的阻力。
3. 本实用新型的好氧区里有过流墙,将好氧区分为好氧过流区和好氧曝气区,可 减少好氧区曝气对流体流动的阻力。
4. 本实用新型的好氧与缺氧,混合等功能区分区明确,容易控制,有利于同步完 成有机物的去除和生物脱氮。在好氧区,混合液是好氧状态,可有效地降解有机物并将 氨氮氧化为硝态氮和亚硝态氮。在缺氧区呈缺氧状态,以有机物为碳源,在反硝化菌的 作用下将硝态氮和亚硝态氮还原为氮气而从水中去除。
5. 本实用新型有利于混合液在好氧一缺氧-混合区间多次循环,且自动回流而实现 脱氮目的。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示意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 一种气升式曝气一体化循环生物反应器废水处理装置,0型的外 墙1里面形成有废水循环的好氧区5、缺氧区2、混合区9和沉淀池10,沉淀池10形状与外墙1相应,置于外墙1里面中部位置,沉淀池10的一侧与外墙1之间有C型隔墙3,
其中C型隔墙3与外墙1之间形成的区域为缺氧区2,与沉淀池10之间形成的区域为好
氧区5,在沉淀池10的另一侧与外墙1之间形成的区域为混合区9,其中好氧区5内有
过流墙6,过流墙6与C型隔墙3之间形成月牙形的好氧曝气区,底部布设有气升式曝
气的曝气管,与沉淀池10之间形成的区域为过流区,在同一恻的好氧过流区、缺氧区2
的入口分别安装有搅拌推流器7。
所述的沉淀池10在靠近好氧区5 —側由支撑柱17支撑架空,支撑柱17之间为沉
淀池10与好氧区5相联的窗口,该沉淀池10位于混合区9 一侧向下延伸有与外墙底板
14相连的隔墙15,且隔墙15内侧有一向里延伸的斜面16,该斜面16的水平夹角为55
65° 。
所述的沉淀池IO下部为平行排列的锥斗11,锥斗11为倒平台式结构,锥斗11的 锥面与水平面夹角为60 75° 。
进水口8开在外墙1上、对应混合区9上部,沉淀池10上部有溢流堰13,溢流堰 13上开有出水口 12。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污水由进水口 8进入装有微生物群体(活性污泥)的混合
区9,在搅拌推流器7的推动下进入到缺氧区2和好氧过流区。在缺氧区2混合液呈缺 氧状态,在反硝化菌的作用下将硝态氮和亚硝态氮还原为氮气而从水中去除;反硝化以 有机物为碳源,如COD,因此可同时将部分有机物去除在好氧曝气区中通过安装在底部 的曝气管4进行气升式曝气,使混合液呈好氧状态,在好氧过流区内进行有机物去除及 氨氮的硝化反应,而硝化产物则循环至缺氧区2内进行反硝化脱除氮。
同时一部分混合液在好氧过流区内由沉淀池10底部的锥斗11进入沉淀池10,在污 泥悬浮层的吸附、碰撞及活性污泥自身的重力作用下进行固液分离,混合液经固液分离 后,与进水等量的上清液经溢流堰13由出水口 12排出,污泥则在自身重力和沉淀池10 底部流动流体的带动下,由锥斗11自回流到好氧过流区内,并与混合液一起在搅拌推 流器7的推动下在该装置内实现好氧一缺氧-混合的多次循环,污水得以净化。
权利要求1、一种气升式曝气一体化循环生物反应器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O型的外墙[1]里面形成有废水循环的好氧区[5]、缺氧区[2]、混合区[9]和沉淀池[10],沉淀池[10]形状与外墙[1]相应,置于外墙[1]里面中部位置,沉淀池[10]的一侧与外墙[1]之间有C型隔墙[3],其中C型隔墙[3]与外墙[1]之间形成的区域为缺氧区[2],与沉淀池[10]之间形成的区域为好氧区[5],在沉淀池[10]的另一侧与外墙[1]之间形成的区域为混合区[9],其中好氧区[5]内有过流墙[6],过流墙[6]与C型隔墙[3]之间形成月牙形的好氧曝气区,底部布设有气升式曝气的曝气管,与沉淀池[10]之间形成的区域为过流区,在同一侧的好氧过流区、缺氧区[2]的入口分别安装有搅拌推流器[7]。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升式曝气一体化循环生物反应器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沉淀池[10]在靠近好氧区[5] —侧由支撑柱[17]支撑架空。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升式曝气一体化循环生物反应器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该沉淀池[10]位于混合区[9]一侧向下延伸有与外墙底板[14]相连的隔墙[15],且隔墙[15]内侧有一向里延伸的斜面[16]。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升式曝气一体化循环生物反应器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该斜面[16]的水平夹角为55 65。。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升式曝气一体化循环生物反应器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沉淀池[10]下部为平行排列的锥斗[11],锥斗[ll]为倒平台式结构。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升式曝气一体化循环生物反应器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锥斗[11]的锥面与水平面夹角为60 75° 。
专利摘要一种气升式曝气一体化循环生物反应器废水处理装置,O型的外墙[1]里面形成有废水循环的好氧区[5]、缺氧区[2]、混合区[9]和沉淀池[10],沉淀池[10]形状与外墙[1]相应,置于外墙[1]里面中部位置,沉淀池[10]的一侧与外墙[1]之间有C型隔墙[3],其中C型隔墙[3]与外墙[1]之间形成的区域为缺氧区[2],与沉淀池[10]之间形成的区域为好氧区[5],在沉淀池[10]的另一侧与外墙[1]之间形成的区域为混合区[9]。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紧凑、简洁,运行操作与维护十分简便,所需劳动力少,且易于实现远程自动控制。
文档编号C02F9/14GK201334415SQ20082020593
公开日2009年10月28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20日
发明者朱越平, 李德豪, 殷旭东, 谢文玉, 钟华文 申请人:茂名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